青島民企向海尋光明 潛心十年完成人工角膜研發

2021-01-13 瀟湘晨報

半島記者 劉丹陽

2019年,由青島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皓生物」)原始創新、具有自主產權的創新成果「脫細胞角膜植片」獲批上市。作為一個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創新產品,它的研發經歷了9年波折沉浮,如今,終於得以一試霜刃。

是什麼讓這樣一家民營企業潛心研究,蟄伏十年,最終獲得成功?在青島市發起海洋攻勢的當下,中皓生物的成功又有著怎樣的意義?

年過半百,棄金飯碗創業

中皓生物董事長王寶泉創業研發人工角膜之前,在青島科技大學從事管理工作。可以說,這是個令許多人羨慕的「金飯碗」,然而,已過了半生安穩生活的王寶泉卻是個閒不住的人,五十多歲的他依然滿懷一腔創業創新的熱情。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寶泉了解到,在眾多眼科疾病中,角膜病是全球第四大致盲疾病,在中國更是第二位致盲眼病。我國有近400萬失去視力的角膜盲患者,其中大多數都可以通過移植角膜重獲光明。由於供需失衡,中國每年真正能夠獲得手術的患者卻不足5000人,只佔實際需要手術病例的2%。身在高校的王寶泉想到,如果能研發出替代捐獻角膜的人工角膜,批量生產,不就可以填補捐獻供體不足的巨大缺口,省去患者等待的痛苦,令他們早日重獲光明了嗎?

2009年,王寶泉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去創業。2010年,他註冊成立了青島中皓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著手組建自己的科研隊伍。最初,這個決定讓其身邊不少人都感到費解,可王寶泉看重的並不是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是懷揣著造福患者,造福社會的夢想。

創新研發,海洋攻勢助力

王寶泉和他的研發團隊涉足生物人工角膜研發領域時,全球醫學界在此領域還鮮有先例可循。直到今天,包括中皓生物在內,全球也僅有3家單位完成了生物人工角膜的臨床試驗,且這3家都是中國企業,中皓生物也是其中唯一一家以角膜植片透明率為主要評價指標的企業。

研發的過程困難重重,初創的兩年時間裡,王寶泉和他的團隊在前期投入了1000多萬元卻一無所獲,缺人才,缺資金,是擺在中皓生物面前的最大難題,這讓研發團隊一度陷入消極的情緒中。

中皓生物的成長,與海洋經濟的發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多年的實踐中,中皓生物一直致力於海洋生物材料在現代醫學領域的應用與相關醫療產品的研發。2014年6月,中皓生物自主研發的魚類膠原三維複合支架順利通過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的產品檢測。

2013年,中皓生物的科研項目被山東省發改委列為省科技創新平臺重點項目,山東省和青島市財政分別給予了該項目2000萬元的科研扶持資金。「項目能夠成功,真的要感謝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如果沒有政府的幫助,這個項目可能就夭折了。」王寶泉說,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高新區等黨委和政府為幫助民營企業渡過難關,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舉措,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他特別提到,2011年,山東推出了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政策,其中就有引導和扶持海洋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而中皓生物也正是依託海洋經濟發展的大勢,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創新夢想。

■連結 搞活經略海洋文章 爭創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是青島最大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2019年,經略海洋攻勢「戰果」豐碩:實現全市海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56.5%,高於全市投資增速34.9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對GDP的貢獻率再創新高、佔比達到28.7%,較2018年又提高了一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青島市海洋領域的創新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赤潮災害處置等3項海洋領域成果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新籤約海洋領域項目91個,總投資額1565億元,全年完成涉海技術交易67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21億元;自貿區海洋經濟發展初見成效,總投資80.3億元的5個涉海項目落戶上合示範區,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新註冊涉海企業近500家;新增外貿航線10條,貨櫃海鐵聯運量連續5年位居全國沿海港口首位等。

今年,青島市也將緊緊圍繞「搞活經略海洋這篇大文章」,持續推進「海洋攻勢」的2.0版,加快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發的領扣型人工角膜即將上市:讓部分患者重見光明
    原標題: 我國自主研發的領扣型人工角膜即將上市:讓部分患者重見光明  圖說:我國自主研發的人工角膜產品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11月7日,張先生在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接受了上海首例行領扣型人工角膜植入術,重見光明。手術由該院徐建江教授領銜,聯合洪佳旭副主任醫師共同完成。  「本次手術所植入的這款領扣型人工角膜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根據東亞人種眼球較小及相關解剖特徵設計的,手術植入時與患者術眼的契合度很高。這也預示著重度角膜盲患者將迎來重見曙光的希望,填補了國內人工角膜研究的空白。」
  • 青島這個團隊研發的「魚皮」帶來新希望
    &nbsp&nbsp&nbsp&nbsp2009年,當王寶泉坐在青島科技大學中德學院的辦公室裡,讀著海倫 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他不會想到十年後他和團隊會給眾多的角膜盲患者帶去光明的希望。
  • 30年後重見光明 新疆青年用上我國自主研發人工角膜
    12月25日,在山東省眼科醫院,剛做完人工角膜移植手術不久的維吾爾族青年買吐孫·牙森,開心地告訴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醫生為買吐孫·牙森移植的人工角膜,是突破外國技術封鎖、完全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領扣型人工角膜。我國自主研發改良出的人工角膜,將給在國內近乎於「絕症」的重度角膜盲患者帶來重現曙光的希望。
  • 人工角膜技術
    一月初,以色列拉賓國家醫學中心使用新型的人工角膜為一位失明十年的患者恢復視力,中科院更是以「科學家首次完成人工角膜移植
  • 即墨民企迎頁巖氣「黃金十年」
    □ 見習記者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隋信海有信心迎接「黃金十年」  「從去年10月份,我們就聯合青島金王、青島科技大學等成立了『青島市頁巖油氣地質增產聯合重點實驗室』,計劃在頁巖氣領域深耕細作
  • 廣東研製的人工角膜已成功為11例患者重新帶來光明
    9月22日,來自浙江台州的重度燒傷患者王乃平在山東眼科醫院成功實施了人工角膜植入臨床手術,手術後半天時間,患者視力檢測為0.8。創造這一奇蹟,給眼盲患者重見光明,重燃生活希望的是我國知名眼科專家史偉雲教授領銜的廣東佳悅美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王乃平是目前成功植入佳悅美視公司研製的人工角膜的第11例臨床使用患者。
  • 中國自主研發、適合東亞人眼球結構特點的領扣型人工角膜進入上市...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11月15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15日獲悉,歷經近10年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針對東亞人種眼球結構特徵設計的領扣型人工角膜進入上市前臨床試驗階段。領扣型人工角膜可為人體角膜的有益補充,造福重度角膜盲患者。
  • 失明30年通過人工角膜重見光明
    在得知他的情況後,山東省眼科醫院院長史偉雲教授建議他進行領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18日一早,史偉雲教授團隊為買吐孫·牙森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並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決定首先為他的左眼實施人工角膜移植手術。
  • 我研發成功首個「人工角膜」
    ■研發成功的人工角膜產品。據央視報導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人工生物角膜日前成功完成臨床試驗,人工角膜移植後的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後效果已經接近人體角膜。該產品是組織工程的前沿產品,可以替代人捐獻角膜,這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人工角膜產品,該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
  • 上海又一項科研新成果:我國自主研發的領扣型人工角膜明年上市
    現在有了轉機----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徐建江教授團隊近日成功實施上海首例領扣型人工角膜植入術,使一名全身重度化學燒傷的患者重見光明,這種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國內自主研發的領扣型人工角膜預計今年年底完成臨床試驗,有望於明年年底上市。
  •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例領扣型人工角膜臨床試驗手術在濟南成功實施
    而這次人工角膜手術,讓他再次重見光明。  什麼是人工角膜?  據介紹,人工角膜是指用人工合成的材料製成的一種特殊屈光裝置,通過手術植入患眼代替角膜盲患者渾濁的角膜,使患者恢復視力。目前全球範圍內,用於臨床上的人工角膜主要有四種類型:骨齒型人工角膜、AlphaCor人工角膜、MICOF型人工角膜和波士頓型人工角膜。
  • 失明58年重見光明 博鰲樂城人工角膜移植術再創紀錄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6日消息(記者 蘇桂除)「醫生都說沒法治,我本來已經絕望了……」9月4日,來自浙江寧波的胡先生,在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以下簡稱「樂城先行區」)內的博鰲超級醫院成功接受了波士頓Ⅱ型人工角膜移植,讓失明了58年的他重見光明。此舉也是博鰲樂城成功治癒的失明時間最長的患者,打破了此前治癒失明30年患者的紀錄。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曆時10年自主研發
    由中國科學家團隊自主研發的生物工程角膜產品23日在北京發布,有望解決中國人體捐獻角膜大量缺乏的臨床困境,為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並於4月底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 全球首個人工角膜投產 中國團隊攻關10年(圖)
    報導是這樣的: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今日(5月23日)正式投入生產,這將改變傳統的角膜移植手術中角膜供體來源奇缺的困境,為無數角膜盲患者帶來光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角膜盲是僅次於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中國目前角膜盲約為400萬名,並且每年新增10萬多病例,在這些患者當中,絕大多數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
  • 以色列完成人工眼角膜移植術!
    ▲由以色列CorNeat Vision製造的100%人工合成角膜(圖源:CorNeat Vision)以色列科學家近日完成了一例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
  • 以色列完成人工眼角膜移植術!
    ▲由以色列CorNeat Vision製造的100%人工合成角膜(圖源:CorNeat Vision)以色列科學家近日完成了一例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報導稱,一位失明十年的老年患者通過該手術植入了人工眼角膜,術後幾乎立即恢復了視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造眼角膜和眼白完全融合,且創傷面積小,傷口恢復得很快。
  • 青島建研發中心 有望10年內3D列印人工眼角膜
    早報訊 昨天,青島市市立醫院(集團)與三迪時空網絡科技公司合作建立的國內首家3D列印眼科應用研發中心正式掛牌。
  • 國產人工角膜手術在穗完成!五位重度角膜盲患者成功復明!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1月2日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悉,一個多月來,連續五位重度角膜盲患者在該院成功進行了人工角膜移植。目前,這些患者已經全部復明。這是華南地區首次進行國產領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意味著國產人工角膜研製工作獲得重大進展。
  • 人工角膜來了,角膜病人有救了
    1月5日,鄭州大學眼耳鼻喉醫院(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陽路院區)被「中國再生醫學學會」授予「中國再生醫學生物工程角膜鄭州移植中心」,自此,該中心引進的「人工角膜」將為許多角膜病患者帶來福音。    角膜「罷工」,人工角膜可救場    一年前,51歲的角膜病患者王先生被醫生告知,要想復明,只能依靠角膜移植。遺憾的是,還沒等得上珍貴的角膜捐獻,王先生失明了。
  • 全球首個完成臨床試驗的人造生物工程角膜上市 中國團隊攻關10年
    目前,國際國內進行人工角膜研發的機構不少,但大多止步於臨床試驗階段。此次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艾欣瞳」主要由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與第四軍醫大學組織工程研發中心聯合開發,歷時10年,受到國家「863計劃」支持,是我國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完成臨床試驗的高科技角膜產品,完全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已經在國內申請了相關專利,同時已經建成了產業化的規模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