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航空業面臨漫長寒冬,儘管目前國際航班開始恢復,但航線、班次都大幅縮水,為此航空公司仍需要「節衣縮食」,一直到疫情影響逐漸消退才有望恢復元氣,而這可能需要2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航空公司日子不好過,商用飛機製造巨頭的危機其實更甚。
波音737MAX接連出事導致其全球業務受到了重創,而疫情之下商用飛機的需求也在減少,為此,波音又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國。
波音自737MAX出世以來,中國民航局就禁止了該飛機在本國航空的復飛時間,而根據民航局透露,美波音公司2次向我國提出申請,允許737MAX在中國復飛,不過兩次申請都遭到拒絕,在安全性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下,737MAX很難在國內重新復飛。對此有報導稱此舉是中方對美企的「懲罰」,具體問題看,其實還真不是,若波音能完全解決安全隱患問題,復飛也將順利進入日程。
目前民航局做出的回應是,737MAX飛機沒有復飛時間表,在復飛問題上民航局持「零容忍」態度,對可能的安全隱患嚴格把控。波音公司自737MAX接連出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大量的商業客機訂單被按下「暫停鍵」,而波音目前主要的三塊主營業務中,商用飛機、波音防務空間安全以及全球服務中,商用飛機依舊是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來源。
2018年波音收入1011.27億,其中商用飛機收入佔63.37%,買飛機的業務遭砍對波音的影響很大。
波音作為美高端製造業的標杆,歷屆美政府都會大力支持,川普這屆政府也不例外,今年疫情以來大小企業承受壓力,而波音等一批公司也獲得了政府幫助,但這對於龐大的波音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找到市場和需求,波音才能逐漸恢復元氣。
疫情環境下,中國航空業恢復的最快,波音也希望能獲得來自中國的訂單,但事故飛機給航空公司以及潛在的飛行乘客都留下了陰影,民航及時通過了波音的申請,增加購買波音737MAX的意願也會降到最低。
川普高喊著製造業回流,但這個動作其實從2018年開始就陷入了僵局,即使美高舉關稅大棒來為本土企業創造競爭優勢,但大多數都沒能奏效。商用飛機算的上是美製造業中的重要環節,若波音也陷入艱難,可以說美國製造將徹底淪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