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
在各行各業都會存在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級狀況,像在廣告行業,成龍代言的品牌一個接一個倒閉;在股票市場中,任何股價超過茅臺的股票,都會在後續的發展中衰亡或殘敗不堪。而在房地產行業中,也存在著這樣一種「魔咒」,那就是碧桂園到哪,房價就會漲到哪。
碧桂園的漲價效應讓普通購房者痛恨不已,但對投資者來說卻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買房致富似乎已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投資者肯定就希望房價上漲,並從中獲益。因此,許多人不斷地湧入房地產市場,甚至不惜高槓桿的衝進樓市。長期以來,居高不下的房價早已脫離了住房的本質,為了使房地產市場呈現良性發展,各個城市都相繼出臺了調控政策。
在密集的樓市調控下,碧桂園的漲價效應並未受到任何影響。因為國家開始政策調控的首要目標就是針對一二線城市,而將三、四線城市作為發展重心的碧桂園則受到的影響比較小。其次,限購限貸等政策也使得很多人把投資目光轉向了三、四線城市,所以大量的資金就湧入了三、四線城市。再加上三四線城市本身的棚改貨幣安置,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反而就升溫了,一些建築樓盤甚至從三四千去庫存直接變成價格過萬了。
當然,碧桂園也從中賺了很多錢,銷售數據也很驚人。然而,三四線城市和碧桂園的蜜月期很短暫,如今的碧桂園以及其他大型房企正慢慢的退出三四線樓市。不僅以較低的價格出售房子,還減少了拿地的數量。從房企徵地數據來看,大標杆房企雖然購地金額已創新高,但在新增的徵地城市中,三、四線城市所佔比例非常低。
大企業對房地產市場的敏銳度是很高的,碧桂園、恆大等大型房地產企業捨得從三、四線城市撤離,也是從自身發展現狀出發的。三、四線城市房價已被推到高位,然而隨後的發展卻有點乏力。與一二線城市相比,三四線城市的人口一直處於淨流出狀態,當地居民並不缺乏住房。再加上樓改降溫,三四線城市的利潤空間就並不多了,因此目前的房企都紛紛退出了三四線樓市。
碧桂園可以說走就走,但三四線的投資者卻很難做到全身而退,徹底成為了炮灰。因為他們手頭上的許多房子都是自己貸款購買的,一旦賣不出去,那就砸在自己手裡了。事實上,只要投資者願意低價拋售,還是能及時抽身的。但是以低價出售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捨不得,而高價賣的話,卻又賣不出去。持續循環下去,三四線樓市就逐漸成為了炒房客的「噩夢」。你是如何看待三四線樓市房價的呢?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