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槍迷」,瞧見好槍,比瞧見美人都興奮。在反圍剿時期,李雲龍的部隊化整為零、積蓄實力,利用遊擊戰和日本軍隊巧妙周旋。
在此期間,李雲龍的部隊在日本人和「友軍」手上撈到了不少的好處,什麼歪把子、快慢機……都是令李雲龍垂涎三尺的好武器。
其中李雲龍口中所講的「快慢機」是我國抗日武裝對德制毛瑟軍用C-96手槍另起的別稱。該槍口徑為7.63毫米,彈匣容量20發(也有10發版的),有效射程50到150米,1895年由毛瑟兄弟研製,1896年開始量產。
這裡需要提一下的是,該槍有兩種型號,早期是機匣上方10發彈倉供彈,僅能單發射擊,最常見,裝備數量也最龐大;另外一種是M-1932年版,是改進提高型版本,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既可單發,又能連發射擊。其中快慢機便是後者。
「快慢機」又稱「匣子炮」、「駁殼槍」,是我國抗日武裝最喜愛的手持槍械之一,同時也是「抗日神劇」中出鏡率最高的槍械。從1896年生產,到二戰前夕,德國生產毛瑟C96手槍超過百萬隻,其中至少三分之一賣給了中國,由此可見其在中國的風靡程度。
當然,數量多並不代表它便宜。民國時期,快慢機的價格極其昂貴,一千支快慢機的價格便已經達到十二萬元大洋之多,平均一支快慢機的價格在一百二十塊大洋左右,足夠養活普通老百姓五至十年的吃穿。
如此昂貴的價格不要說艱苦樸素的紅軍,就是養尊處優的國軍也無法大規模配裝,只有國軍高官的親衛隊才有資格配裝這種價格昂貴的武器。
快慢機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價值上百塊大洋呢?
快慢機是一種殺傷力極強的「全自動手槍」,它不同於扣動一次扳機只射出一顆子彈的「手動步槍」或「半自動手槍」。只要手指一直壓著扳機,快慢機便能夠持續不斷的發射子彈,直至彈夾中的子彈用之殆盡為止,換言之,快慢機就相當於一挺小型衝鋒鎗,不僅火力猛,而且便於使用,比一般的步槍、單發手槍更加具有威懾力和殺傷力。
張召忠將軍曾在節目中「吐槽」我們中國人善於給各種武器取「外號」,並且取得十分準確。
「快慢機」這個外號源於手槍在設計、性能方面的獨到之處,快慢機就像是「王者榮耀」中具有兩種形態的遊戲人物「李信」。槍身上刻有「R」和「N」,分別代表著全自動和半自動模式。
快慢機的機匣上有一個不起眼的旋轉杆,旋轉杆的位置正好在右手大拇指的握槍處,當戰場環境適用於長距離點射的時候,使用者可以用大拇指按動旋轉杆將手槍切換到「半自動模式」。當戰場環境適用於近距離掃射,或短距離火力壓制的時候,使用者可以將毛瑟C-96手槍切換到「全自動模式」。
在「半自動模式」下毛瑟C-96手槍的射擊速度慢,在「自動模式」下M1932手槍的射擊速度快,故快慢機因此而得名。
事實上,快慢機雖然量不小,但在西方各國的軍隊中很少裝備,因為這種手槍當時推出市場之後,並未得到歐洲國家軍隊的積極響應,畢竟這玩意在正規戰爭中,射程近、威力小、精度差,還很耗費子彈,尤其是自動連續射擊時,槍機還要向上跳動,導致後面射擊精度快速下降,不利於持續射擊。
其之所以能夠西方不亮東方亮,在中國大規模裝備。主要是由於當時西方各國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但是手槍,尤其是德國手槍並不在禁運之列。當時國內各種軍閥還有國民政府,由於自身軍隊重火力和壓制火力嚴重不足,也就是缺乏機槍和火炮,近距離對抗需要一款速射武器進行壓制。
毛瑟這款自動手槍正好滿足需要,價格便宜,配上20發子彈,火力相當於一款衝鋒鎗了。所以其得到了青睞大量引進,甚至還讓國內軍工廠仿製,軍隊還一度組建了「手槍隊」,全員配置毛瑟自動手槍,在戰鬥中發乎的作用相當於「半個機槍隊」的火力。
至於其射擊方面的缺陷,中國人很好地採用一種「平射」的方式來解決。也就是咱們在電視看到的那些使用者們,開槍時基本就是把槍歪著拿。
當然了,快慢機不光光是手槍,其還可以當步槍用,一般快慢機都會配備相應的木柄槍託,是江浙一帶「木殼槍」稱謂的由來,可以將槍與木殼槍盒相連接,實施抵肩射擊,不僅提高了射擊精度,而且有效射程提高到150米,20發的彈容量。
加上以後調成自動模式,那就是一把突擊步槍啊。其在短距離上形成的壓制火力比一般的機槍也差不了太遠。對缺少衝鋒鎗、半自動步槍等自動槍械的中國軍隊來說,10發彈倉供彈特別是20發彈匣供彈的毛瑟C-96手槍,就成了步兵手中得心應手的一把槍械。
所以當時我軍還出現了專門的「手槍隊」,其算是我軍特種部隊的前身。電視劇《雪豹》裡面就有著這樣的一段歷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