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龍《人類的故事》:人類生存法則——會思考和肯行動才是硬道理

2020-12-05 sinly慢讀漫思

人類歷史長達數百萬年,究竟是什麼,讓人類生存下來,並且成為地球上最智慧的物種?

或者說,人類的生存法則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

在著名作家房龍所著的《人類的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正好給出了他的參考答案。

這段話是這樣的:「幾千年的冰川紀過去了,只有那些腦子最聰明、最肯動手的傢伙們倖存了下來。時時威脅著要毀滅整個人類的冰川紀,到頭來卻變成了人類最偉大的導師,因為它迫使人類運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

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能力過硬。其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維能力和行動力,這應該是一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基本能力。

因為,正是思考和行動,讓人類得以生存下來,並持續發展下去。

01.在遠古時代,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只有肯想肯做的人類,才能存活下去。

人類從遠古時代開始,就已經開始思考。

思考,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項能力,人類充分運用了這項能力,讓人類變得越來越有智慧。

假如不會思考,只是盲目行動,很容易被惡狼猛獸吃掉。但如果只會想,不行動,就等於坐著餓死。

所以,想要生存,既要會思考,又要肯行動。

因為會思考也肯行動,所以,知道在寒冷的時候,使用皮毛禦寒,以及生火取暖。

因為會思考也肯行動,所以,知道如何製造工具,獵殺獲取食物,以及耕作種植。

因為會思考也肯行動,所以,知道可以發明文字,記錄重要信息,以及傳遞訊息。

會思考肯行動的人類才能生存下來,不斷繁衍生息,最終形成人類文明。

02.在現代文明時期,思考和行動,仍然是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和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雖然,現在我們一般不會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大部分人也沒有溫飽問題的困擾,但是,想要在這個社會上存活下去,仍並非一件易事。

因為科學發展的速度已經精確到分秒,一個人的進化和成長速度,如果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很容易被時代所拋棄。

任何時候,都要具備生存的能力,而首先要提高的,就是思考力和行動力。

思考,會讓一個人少走很多彎路;行動,也會讓一個人更接近成功。

比如在職場上,有一類人腦子裡空有很多想法,卻從來不付諸行動。或許他覺得自己大材小用,不屑於做一些小事情,結果肯定不如有想法也肯做事的人。

另外一些人,如果只是埋頭苦幹,卻從來不思考,不會做總結和反思。那麼很多工作都只是機械性的工作,做一年和做十年,並不會有太大的分別。

還有一些人,則是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並且把這些想法應用在實際工作中。他們的思考力和行動力,讓他們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成績,也會更受領導青睞,更容易獲得提拔和重用。

只有思考加行動,理論聯繫實際,才能在職場上做出更多的事情,讓自己擁有更高的價值後,升職、加薪,不過是隨之而來的附屬品。

其他事情亦是如此,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人處世的能力很重要,這會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係。

有些人善於思考和總結,知道如何做人,會讓他人感覺到更舒服,別人會更願意和他相處。

另一些人,則是特立獨行,以自己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這樣的人很容易受到身邊人的排擠,大家都不會待見他,最後他還埋怨身邊人不好相處。

其實理由很清楚,他自己從未反省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

若是他能在問題出現的時候,及時總結和思考,也就不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問題都在別人身上。

也許,就會發現問題在自己身上,然後改變自己和他人相處的模式,就能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了。

一個人想在現代社會生存下去,需要各種各樣的能力,但最重要和最首要應當擁有的,就是思考能力和行動力。

03.我們要學會在順境中修養身心,在逆境中思考如何迎難而上,並付諸實踐。

冰川紀原本可能成為人類的滅頂之災,最後卻成就了人類,指引人類找回他們區別於動物的一項能力——思考。

我們的人生,必定是順境和逆境都會出現。

順境,讓我們有休息的片刻,而逆境,卻讓我們有了逆襲的機會。

每個人都有一些潛能沒有被開發,而這些潛能,需要一定的激發因素,比如逆境或者危難時刻。

曾經聽過一個報導,一個母親徒手接住了從高樓墜下的孩子。這其實就是激發了母親的潛能,在平時可能沒有這種「超能力」,但是,在關鍵時刻就能發揮出來了。

古人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還有破繭成蝶的故事,都說明了逆境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這個世界最考驗、最磨鍊人的,從來不是順境,而是逆境。

一個人的一生中,必定會經歷諸多不如意,但有些人面對不如意的時候,是灰心喪氣,另外一些人,則是通過這些經歷,吸取經驗教訓,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困境,如何脫困。

當他們面對下一次困境時,前者會更沮喪,後者則會運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經驗教訓,度過難關。

任何人的逆襲,都不是靠運氣之神光顧,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思考能力和行動力,讓他們具備了面對逆境的方法,有脫離逆境的決心和勇氣。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中,男主角多次死裡逃生,運用的就是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在面對洪水的時候,他找到了工具自製救生圈,在太空飛船出現問題的時候,他果斷的出到太空艙外去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最終讓他們安全返回地球。

試想,如果在被洪水困住的時候,他不去思考,不去行動,不知道如何讓自己脫困,最終必將被洪水衝走。洪水就是他的逆境,逆境激發出了他的思考能力,讓他在周圍找到了可以充當救生圈的物品,並通過他的雙手,製造出可以浮在水面上的救生圈。

所以說,逆境不是為了打敗我們,而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強大。

就如同著名哲學家尼採曾經說過的那樣,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加強大。

面對逆境的心態,比逆境本身更為重要。

如果我們對待逆境,是一種無懼的心態,那麼我們終將可以在逆境中不斷成長,不斷強大。

如果我們害怕逆境,那麼逆境有可能就像紙老虎,會擋住你前進的道路,而且在你的內心留下巨大的陰影,讓你不敢去戰勝它。這便註定是一場,還沒有開始打,就已經認輸的戰役。

因此,我們在人生中每一次的逆境,都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次我們成功的基石。正確的面對逆境,會讓我們更好的思考出正確的對策,並用正確的行動,就有了成功逆襲的可能。

寫在最後:只有會思考,肯行動,才能在這個社會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下去。

人類數百萬年來的歷史,就如同一座古老的建築物,我們無法知道每一個磚瓦上的故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建築,是往上不斷的添磚加瓦而形成的。

人類的故事也一樣,我們無法得知,在這段歷史中,每一個人類的故事。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們留下的遺蹟中,推測出他們的文明。

思維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想的有多遠,行動力的強弱則決定了一個人能夠最終能走多遠。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sinly慢讀漫思,喜歡閱讀和思考,熱愛學習和成長,如果我的文字讓您有所啟發,歡迎點讚和關注,我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從《飢餓站臺》看地球未來:合理分配才是人類最好的「生存法則」
    拋去政治的外衣,不談人性的黑暗,你會發現這部電影表達的另一層含義是非常「顯而易見」的。看完整部電影,最大的感悟就是對生存環境和資源爭奪之間的關係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1、333層的監獄,卻將人分成了三六九等。
  • 人類生存的三大法則,叢林,禮法,自律
    人類處於某一種生存環境,就會使用或者遵守遵守某一個環境的法則。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或動物的第一天性就是求生。一切能夠求生的方法都會被採用和嘗試,方法本身沒有正邪善惡。老虎吃鹿,大樹遮擋小樹,一切都是自然。一切方法都是為了創造生存下去的條件。
  • 《房龍地理》:《房龍地理》絕不是一本普通…
    《房龍地理》絕不是一本普通的地理書。它不僅簡要地介紹了基本的地理知識,還視角獨特地從地理的角度講述了各國的歷史演變,分析地理對國家的歷史演變、人群性格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因此,這是一本關於「人」的地理書,這本書中,房龍關注的是「人」的活動,或者說是地理學的人文意義。
  • 房龍:大象風格的歷史寫家
    說到房龍,讀書界幾乎人人都聽說過。這位寫了《人類的故事》和《寬容》的美國作家,愛畫畫,常常在給別人的信中畫上自己的漫畫像,其中有不少更是把自己畫成了大象。這當然是在嘲笑自己的龐大臃腫,因為誰都知道房龍身材魁偉,體態超重。但讀了《房龍傳》和他的許多著作,了解他曾以何種面目在社會上亮相之後,我覺得他確實具有某種讓人經常聯想到的大象風格。
  • 把宇宙視為自己的故鄉,與全人類交往
    「房龍全譯插圖典藏版」選取房龍最具代表性的五本著作《人類的故事》《人類的藝術》《發明的故事》《地球的故事》《寬容》。既有對世界起源的宏觀展示,也有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娓娓道來。詼諧輕鬆的風格,生動流暢的文字,深入淺出的講述,它將會是你「最好的通史類入門書」。
  • 《靈籠》「三大生存法則」帶給人類的,到底是生存還是毀滅?
    不過,按照它的要求,人類將完全成為燈塔的一部分,這還是活生生的人嗎?那麼燈塔的三大生存法則,帶領人類走向的到底是生存還是真正的毀滅?這個問題非常承重,也非常的高深,小編只能談一談個人的漸見,望大家指正。燈塔「三大生存法則」到了中章結束,燈塔的「三大生存法則」還是比較具象化的東西。
  • 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出自然法則,或許暗示了人類的結局!
    熱力學第二定律,揭示出自然法則,或許暗示了人類的結局!人類誕生以來,就經歷了各種各樣的文明時代,從原始的採獵生活,到有了分工和階級的氏族,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其實是人類不必像其他動物那樣,遵循著「物競天擇」的法則。
  • 科學家深入研究後發現,人類生存在虛擬世界的概率高達50%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莊周夢蝶》的故事,莊周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變成了一個蝴蝶。當莊周醒來之後才 現那只是一個夢,在很多人看來,那就是一個夢,也沒有什麼太多需要思考的疑惑。可是莊子則不同,它第一次對現實世界產生了懷疑,由於身在夢中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那是一個夢,還以為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於是莊周提出了疑惑:到底是莊周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
  • 「New VUCA」——VUCA時代的生存法則
    我個人還蠻喜歡「霧卡」這個稱呼,聽上去與VUCA的內在含義有很多連結與聯想。VUCA之所以近年來被高頻提及,很大程度上是大家越來越多地感受到VUCA,並且發現它的趨勢正在加劇,無論是近期的國際格局、中美貿易紛爭,還是各個行業、領域,都不難發現這一點。關於VUCA的含義及其影響,已經有很多文章,此處不再贅述。
  • 靈籠:「光影會」是好組織?在一定程度上真的保障了人類的生存?
    《靈籠》已經到了故事最大的轉折點,在這個末日的世界中,人類確實只能算是苟延殘喘。外有堪稱無敵的噬極獸,燈塔內部也有著各種勾心鬥角,人類在這樣的末日當中能否存活下去,真的太過艱難。不得已,我們的主角馬克,終於選擇不做人了!故事進展到現在,在我們很多人看來,馬克最大的敵人不僅僅是地面上的噬極獸,還有燈塔內部的「光影會」!
  • 人類思考速度多快:思考到行動150毫秒內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思考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類思考的速度會因距離、神經元特性及複雜度的不同而不同。由於人們喜歡將地球上形形色色事物的速度進行量化,比如光速、音速、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速度等等。因此,科學家們也希望能夠將人類思考的速度進行數值量化。儘管這是一個高難度的科學問題,但是科學家們還是嘗試著進行挑戰。
  • 外媒盤點:那些可能導致人類滅絕的「生存風險」
    英國劍橋大學的生存風險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盧克·肯普解釋說,生存風險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說的「常規」風險或威脅。肯普研究了人類歷史上的文明湮滅和如今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他向趣味科學網站的記者表示:「用典型的術語來說,風險應該由危險本身、風險承載體表現出的脆弱性和風險的暴露性所組成。你可以從小行星撞地球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在這個例子中,危險本身就是小行星。
  • 網際網路金融趨勢下的三大生存法則
    傳統銀行等賴以生存的專業投資能力,才是網際網路金融的硬道理
  • 殘酷社會的狼性生存法則:從科學家的思考中,探索物種起源的奧秘
    就我們的一生來說,生存下去還是可以做到的,但如何快樂地生存下去,並且創造出有益於後代發展的各種條件,這,才是一個挑戰。不僅僅是人類,所有動物,在生存上,都會考慮自己的後代。長頸鹿的脖子,並不是天生都那麼長。在很久以前,長頸鹿生活在非洲的稀樹大草原上。它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啃食著樹上鮮嫩的枝葉。
  • 如果能頓悟出這種道理,也就等於明白了人類的大半生存法則
    俗語說「窮賊勿追」,否則他會跟你作「困獸之鬥」,也就是說一個人做事不要太走極端,必須一切都採取中庸之道才行,因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在一物降一物的法則下生存。例如毒蛇對人們也有一大貢獻,特別是對森林區而言貢獻更大,因為他們能在森林中經常捕食老鼠。
  • 「群體免疫」=「野獸生存法則」,是人類歷史的倒退
    讓這個「新冠病毒」通過殘酷的人類優勝劣汰,達到自我自愈。在當前文明的社會裡,是不是太過於殘忍。(人類社會的驕傲在哪兒,放棄抵抗,就這樣向病毒繳械投降,人類還是人類嗎?)不是有優秀的「西醫」、「抗生素」、「最先進的醫療設備」等嘛?
  • 為何人類找不到外星人,相比於黑暗森林法則,這些法則也許更現實
    其中,近幾年比較火的當屬劉慈欣老師的黑暗森林法則。黑暗森林法則大概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宇宙好比一個黑森林,每一個文明好比一個帶著槍的獵人。當樹叢中有任何風吹草動,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是野獸還是其它獵人。因為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他們都會先下手為強,不加思考地向那個方向開一槍,用毀滅對方的方式使自己得以生存下去。
  • 「暗黑森林法則」和「含情脈脈」並存的人類社會
    在這樣的環境下,人的性格會被放大,可以觀察到自私、欲望、浮躁……森林法則屬於原始的,屬於最古老的法則,也是統治整個星球的法則,包括人類社會。人性的光輝專屬於人類,相比森林法顯得弱小,但是在人類社會閃閃發光;森林法則就是力量法則,力量決定地位。
  • 讀《人類簡史》的一些思考和疑問
    說讀了《人類簡史》這書,其實才讀了幾節,就是有關於智人的發展。說尤瓦爾·赫拉利博士厲害,不愧是劍橋的歷史學博士,幾節書就深深的吸引了我,哪怕是文章是從英文翻譯到中文,依然感覺在和我們講故事一樣一樣,而且這個故事,好像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故事,環環緊扣,抽絲剝繭式的幫我們帶到一個遠古時代。
  • 為了買一本《人類簡史》,我用上了知網
    打算買本《人類簡史》看看,一搜,竟出現了好多個作者,不同的作者,書名、版式設計竟然都差不多,我就有些迷惑了,我要的是哪本的《人類簡史》呢。又研究了一下我才發現,原來暢銷書後面也會有各種各樣的山寨、克隆、跟風,就像小時候常見的「旺子」牛奶、「仙唄」餅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