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馬大定理這三百年,鬼知道它究竟經歷了什麼?

2020-12-05 中國科普博覽

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到處都布滿陷阱。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黃書煜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到處都布滿陷阱。

美國作家索洛曾說: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橫臥著一具愛爾蘭工人的屍首。正是早期無數人的血汗鑄就了今日的文明成就。同樣,在徵服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的歷程裡,也有眾多人類最耀眼的科學明星一同鋪就通往明天的鐵路。

費馬本人對大定理雖然一筆帶過,卻也留下了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初步思考。他在另外一篇文章裡,簡單敘述了如何證明當"n=4"的時候,方程"(x^4)+(y^4)=(z^4)"不存在正整數解。不過費馬對大定理的研究也止步於此,他並沒有給出對其他自然數n的相關證明。在聽聞費馬的評註之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Leibniz)也獨立證明了"n=4"的情形,證明的手法與費馬如出一轍。

在費馬大定理提出後,18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歐拉(Euler)成為取得重大進展的第一人。1770年,歐拉證明了當"n=3"的時候,費馬大定理成立。

此後,人們對費馬大定理的證明進入了漫長的黑暗期。到了19世紀初,費馬大定理已經成為數論中最著名的問題。就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年輕的法國女數學家索菲·熱爾曼(Sophie Germain)帶來了激動人心的突破。她對一類被後人稱為熱爾曼素數的自然數,證明了方程"大概"不存在整數解。

1825年,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Dirichlet)和法國數學家勒讓德(Legendre)使用熱爾曼的方法成功地證明了大定理對"n=5"的時候成立。

14年後的1839年,另一位法國數學家拉梅(Lame)在熱爾曼的工作進一步優化的基礎上,一舉證明了"n=7"的情形。

熱爾曼的工作似乎為費馬大定理指出了一條光明的大道。法國科學院於是設立了一系列的獎項,以獎勵最終能證明費馬大定理的數學家。法國科學家柯西(Cauchy)和拉梅都參與到這場競爭中。他們曾宣稱已經證明了費馬大定理,然而事實上,兩人都以失敗告終。

19世紀的星空註定不是最耀眼的時刻,真理仍然在黑暗中匍匐前行。這一百年間,費馬大定理最為關鍵性的貢獻來自於德國數學家庫默爾(Kummer)。他創立了理想數理論,為代數數論奠定了基礎。庫默爾證明當n<100時除37、59、67三數外費馬大定理均成立,研究數論的技術在庫默爾這裡到達了巔峰。然而,對類似費馬大定理這樣的難題的證明來說,萬裡長徵,才僅僅走了一小半。

數學家庫默爾(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庫默爾的工作給數學家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迷茫。一方面,費馬大定理證明因為庫默爾發明的工具和理念而取得驚人的進展;而另一方面,庫默爾的手法又讓證明大定理的希望變得更加渺茫。沿著庫默爾開創的道路走下去,既看不到終點,也看不清方向,大定理的證明還被籠罩在一片迷霧之中。曙光,還將留給20世紀的晨曦。

到了20世紀初,費馬大定理雖然在數學家心目中佔據著獨特的位置,卻已經漸漸失去了光澤。解決這個古老問題的嘗試被私下嘲諷為鍊金術一般,只有瘋子和偏執狂才會去做這樣荒謬的夢。此時,只有一劑強心針才能挽救人們對費馬大定理的信心。

1908年,對大定理的研究因為達姆斯塔特的一位德國實業家沃爾夫斯凱爾(Wolfskehl)而得到新生。這更為費馬大定理增添了不可思議的傳奇色彩。

沃爾夫斯凱爾在大學裡學過數學,且對數論情有獨鍾。畢業後,他一方面繼續家族的經商,一方面仍與職業數學家保持著聯繫。

不久,沃爾夫斯凱爾在向一位漂亮的年輕女性求愛時遭到了拒絕。自尊心受到強烈挫傷的他在失望下決定自殺。沃爾夫斯凱爾選好了自殺的日子,寫下了遺囑,並在自殺的那一天早早安排好了當天所有事情。眼看著自殺的吉時良辰還沒到,為了消磨剩下的幾個小時,他到圖書館開始翻閱數學書籍。

命運隨即開啟了一系列奇特的鏈式反應。沃爾夫斯凱爾看到了庫默爾的經典工作,很快他就被庫默爾的思想和計算吸引住了。在他一行行開始驗算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庫默爾證明的一個漏洞!

他仔細審閱了這個證明,開始思考關鍵性的補救工作。幸運的是,工作到黎明時分的他終於解決了庫默爾的問題,而此時距離他自殺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對自己能發現並改正那個時代最偉大的數論學家庫默爾的工作而感到無比驕傲,而這個工作和費馬大定理也密切相關。幸福的情緒很快瀰漫在他腦海裡,終於讓他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沃爾夫斯凱爾撕毀了自己的遺囑。1908年,在他去世之前,新遺囑問世。這是一個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遺囑。沃爾夫斯凱爾為了感謝這個挽救過他生命的複雜難題,將他大部分的遺產設立為一個大獎,以此獎勵第一個證明費馬大定理的人。

沃爾夫斯凱爾的巨額獎金再一次將費馬大定理推上了風口浪尖。大定理再次點燃了眾人的熱情,很快吸引了眾多的參與者。

與此同時,20世紀數學的發展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1931年,哥德爾(Godel)首先證明了令人驚異的不完備定理。該定理指出存在一些問題,永遠無法被證偽或者證實。這樣的問題被哥德爾稱為"不可判定"的問題。然而,哥德爾的證明僅僅是理論預言這類詭異的問題,當時人們關注的重大問題中還沒有出現這樣的異類。到了1963年,美國數學家科恩(Cohen)則首先證明了"連續統假設"的不可判定性。

哥德爾的工作,加上科恩給出的具體的不可判定的問題,讓人們對"費馬大定理"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如果費馬大定理是不可判定的,那麼數個世紀以來,數學家花費無數的時間卻是在尋找一個根本不存在的證明。其結果可能是,費馬大定理也許是對的,但就是無法證明它。

儘管如此,在研究費馬大定理的過程中,數學家們還是創造了許多新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計算機的誕生也為費馬大定理的證明提供另一種思路。1955年,n<4002的情形已經得到證實。此後,隨著計算機能力的加強,n的值也被迅速推進。1976年德國數學家瓦格斯塔夫證明n<125000,1985年美國數學家羅瑟證明n<41000000。然而,從有限到無窮,仍然是無法跨越的險峰天塹,人們在緩慢而艱難地推進著定理的證明。

三百年來,在探索大定理出路的小徑上,已經留下無數英雄孤獨的身影。大定理的每一小步,都是數學史上濃重的一筆。沒有人知道,這條小路會將人們帶向何方。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相關焦點

  • 費馬大定理的啟示:數學內容、方法的豐富促成了費馬大定理的解決
    很多年前就有人做過粗略統計說,數學界一年發表的定理高達20萬餘條,當然這其中大部分的定理都會是無人問津的。海量的、豐富的數學內容對每個數學工作者提出了什麼樣的挑戰呢?數學的發展將何去何從?該文的一些想法來源於費馬大定理的故事,關於費馬大定理的簡略介紹請參考:跨越358年的「惡作劇」:費馬大定理數學的分支龐雜,每個分支深入研究後都能佔據一個人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具創造力的時光也非常有限。有人說龐加萊是最後一個數學全才;也有人說從希爾伯特之後,再也沒有能系統掌握數學的大師人物了;無論如何,現在很少有人能較全面地掌握數學,或者說在多個領域站到前沿。
  • 費馬大定理是啥?有啥用?
    《數學通識50講》1、費馬大定理是啥?有啥用?很多人都聽說過費馬大定理,但具體是啥恐怕說不上來。讓我意外並長見識的是,今天區塊鏈技術用到的橢圓加密方法,就是以它為基礎的。2、著名的希爾伯特第十問題又是啥?有啥用?通過它能理解數學的邊界,這是一個硬的邊界。3、高深的理論數學研究有啥用?
  • 費馬大定理為什麼敢叫「大」定理?
    於是,為了消磨這幾個小時,他到圖書館裡讀數學書。恰好他讀到了前人一篇試圖證明費馬大定理但是失敗了的論文。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發現了其中一行證明邏輯上有個漏洞,而這個漏洞可能導致費馬大定理得到證明!由此把法爾廷斯證明的莫德爾猜想、肯.裡貝特證明的弗雷命題和懷爾斯證明的谷山-志村猜想聯合起來就可說明費馬大定理成立。其實這三個猜想每一個都非常困難,問題是懷爾斯最後證明,他變為完成費馬大定理證明的最後一棒。
  • 費馬真的知道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嗎?
    關於這個版本的費馬大定理故事,我有兩個疑問,並且它似乎在暗示是主人公的死亡才導致這個重要的數學秘密被久久塵封。首先,我們看過太多遍「秘密在臨死前始終說不出口」的電影片段了;這很做作可笑,不是嗎?第二,並沒有證據表明費馬死前寫過那樣一段話。
  • 濃墨重彩的費馬大定理證明
    顯然這三個數字滿足畢達哥拉斯定理的條件,據此我們同樣可以經由任意兩個完全平方數(如9,16,25)求出另外一個完全平方數。費馬因畢達哥拉斯定理而獲得啟發,進而研究了完全平方數的性質,並猜想能否通過任意兩個完全立方數就可求出另外一個完全立方數。但是費馬很快發現用這種方法求出的數不是太大就是太小,而且根本就不是完全立方數。
  • 費馬大定理,數學最大的浪漫
    —費馬大定理。聽到「費馬」這個名字,不知道大家會想到什麼呢?解析幾何?微積分?概率論?費馬小定理?……小先生就來講講費馬最後的定理——費馬大定理                   我們熟知的費馬做過很多數學上的貢獻,但其實,他的主業是一名律師,而數學家只是他的業餘身份,他也因此獲得了「業餘數學家之王」的稱號。
  • 費馬大定理,難道只有一種證明方法?就沒人問這事?
    >數學,你讓每個數學老師教導每個學生;每道題,都不要只停留在一種解法上;都應該追求第二種解法,甚至更多種;你說,這樣做,有大好處;你說的,總是對的,沒有人會懷疑;因為,你是神聖的,你高高在上;你說的,當然是對的,每個人都深信不疑;因為,有無數個例子證明你是對的;那個偉大的畢達哥拉斯定理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
    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如今,費馬大定理算是得到了證明,但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期待費馬曾以為得到過的那種簡明的證明。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 | 賢說八道
    這意思是說,費馬猜測方程 xn+yn=zn 對於n>2 沒有解,這就是所謂的費馬猜想或者費馬大定理[1]。有趣的是,費馬寫下這句話後直到28年後去世,並沒有發表他宣稱的證法。1667年,費馬的兒子在他遺留的書本裡翻到了這一句話並將之公諸於世,1670年再版《算術》一書就把費馬的評論收錄進去了 (圖1) 。費馬的評論或者猜想慢慢地也就變成了費馬大定理。圖1.
  • 數理史上的絕妙證明:費馬大定理|賢說八道
    費馬宣稱自己證明了但在書邊寫不下證明過程的那個猜想,後來變成了費馬大定理。三百多年來,費馬大定理的證明吸引了大批數學家前僕後繼,也產生了諸多無心插柳式的成果。如今,費馬大定理算是得到了證明,但也許我們還是可以期待費馬曾以為得到過的那種簡明的證明。
  • 費馬大定理:費馬自己故意不寫證明,坑了數學家們358年
    這時候就要求我們要有嚴謹的思維,不能漏掉任何一種可能,不然就會失分,這一點經歷過高考的同學想必都知道。所以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數學家都是一絲不苟的,他們思路嚴謹,態度端正,十足的正派人物。他就是費馬,留下了費馬大定理。
  • 從3到n:費馬大定理得證歷程
    大家翻遍費馬遺稿,也沒找到這一證明。19世紀初,費馬遺留的其他問題均告解決,只剩這一問題懸而未解,是以被稱為「費馬最後定理」(我國稱「費馬大定理」)。 費馬大定理 不存在正整數x、y、z,使得xn+yn=zn;n為大於2的正整數。
  • 費馬大定理證明者獲阿貝爾獎
    挪威科學與文學院15日宣布,將2016年度阿貝爾獎授予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以表彰他在證明費馬大定理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費馬大定理:從赫克代數到橢圓曲線,一部輝煌的數學史詩
    .但是人們感覺畢竟是從另外的角度向費馬大定理靠近,而且有希望從代數幾何方面獲得解決費馬大定理的有力工具.Frey)作講演:如果方程(1)(n=p的情形)有一組整數解(x,y,z) =(a,b,c),abc≠0,然後他在黑板上寫下一條橢圓曲線的方程 y =x(x-c^p)(x+b^p) 後來這條方程被稱為弗雷曲線,並推出如果這條曲線不滿足谷山-志村-韋依猜想(簡稱TSW),即如果費馬大定理不成立,那麼TSW也不成立,那麼反過來,就可以用
  • 漸修與頓悟:從費馬大定理的證明看創造力的5要素
    我們都知道的勾股定理: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方程式有無窮多個整數解,如a=3,b=4,c=5。但是費馬對它進行了質疑。大約在1637年左右,費瑪在閱讀丟番圖(Diophatus)《算術》拉丁文譯本時,曾在第11卷第8命題旁寫下如是的文字:「將一個立方數分成兩個立方數之和,或一個四次冪分成兩個四次冪之和,或者一般地將一個高於二次的冪分成兩個同次冪之和,這是不可能的。關於此,我確信已發現了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裡空白的地方太小,我寫不下了。」這也就是著名的費馬大定理,又被稱為「費馬最後的定理」。
  • 懷爾斯用7年時間證明了費馬大定理,殺死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鵝
    直到1993年懷爾斯成功攻克了費馬大定理,而這也被譽為「「20世紀最輝煌的數學成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懷爾斯證明費馬大定理的前世今生。他往往只會寫出推導得到的定理,而不會保留證明過程。有趣的是,他還在手稿中非常理直氣壯地給出理由,為什麼沒有給出證明過程。比如「我可以證明這個結論,但現在我必須去餵貓了」或者是「我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我要去洗頭了」。這種這作死邊緣試探的惡趣味讓幾百年以來的數學家,對他又愛又恨。
  • 重磅 | 費馬大定理有反例?你怎麼看?
    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中,辛普森曾經構造出費馬大定理的一個「反例」:
  • 英國數學家懷爾斯獲阿貝爾獎,他出色證明了費馬大定理
    安德魯·懷爾斯挪威科學與文學院在頒獎詞中聲明:懷爾斯通過證明半穩定橢圓曲線是模曲線,出色地證明了費馬大定理,從而在數論領域開創了一個新時代。得知獲獎後,懷爾斯對前來採訪的媒體表示自己感到非常榮幸,不過還沒想好怎麼使用這600萬克朗。
  • 頂尖智者成大事,靠的也是這4點|《費馬大定理》:豆瓣評分9.2
    「費馬大定理」只是這個猜想被證明之後的名字;在被證明之前,數學界都叫它「費馬最後猜想」。這是一個典型的數論問題,即關於整數的問題。雖然本文和這個猜想的具體細節沒有任何關係,但還是在下圖附上詳情:可以看到,這個猜想的描述其實很簡單。
  • 農民兄弟歷時九年推算"費馬大定理" 正在驗證
    最讓人稱道的是,程中佔兄弟倆用9年時間利用簡便的方式推算出了「費馬大定理」。目前,數學博士正在驗證其正確性與否。  20日,記者見到了程中佔兄弟倆,程中佔打開公文包,裡面全是打草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一串串數字和公式。程中佔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數學,對數字特別敏感,由於家庭貧困高中就退了學,工作賺錢填補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