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新型高效糖尿病治療藥物開發取得重要進展
光明日報訊 記者常河近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後製成FGF21ss,糖尿病小鼠的實驗結果表明,改造後的藥物表現出更加優異的降血糖、減體重效果,具有良好的成藥性,未來有望為糖尿病患者帶來福音。
-
候選藥改造變體 糖尿病治療藥物開發研究獲重要進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供圖中新網合肥12月30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30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該院王俊峰課題組對糖尿病候選藥物FGF21進行改造獲得新變體,糖尿病小鼠實驗結果等表明,其具有優異的降血糖、減體重效果和良好的成藥性。相關研究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專利保護,目前已與多家企業達成初步意向,共同推進臨床試驗和產業化工作。
-
可治療糖尿病的設計藥物問世
被稱為不可逆轉的糖尿病,或出現新的治療希望。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一種用於治療Ⅱ型糖尿病的潛在新藥,對小鼠的健康和代謝具有多重正面影響。不僅如此,它還有可能治療除了Ⅱ型糖尿病之外的其他多種疾病,如肌萎縮。科學家表示,目前需要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
今日科技話題:「天問一號」、糖尿病治療藥物、竊蛋龍化石、拉伸...
——新華網2我國新型高效糖尿病治療藥物開發取得重要進展2020年發表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英國醫學雜誌》上的調查文章表明,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已達1.3億,居全球首位。目前糖尿病藥物治療以控制血糖、延緩相關併發症發生為主,並不能徹底治癒糖尿病,其主要原因在於糖尿病治療藥物作用機制絕大多數圍繞胰島素具有的降血糖功能展開,而沒有針對糖尿病真正的病因——胰島素抵抗,治標不治本。
-
一種糖尿病藥物或能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
近日,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eneur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華威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一種治療糖尿病的藥物或能幫助減緩帕金森疾病的進展。有研究證據表明,所開啟的膜通道是一種名為KATP通道的通道類型,其能被目前所使用的某些抗糖尿病藥物所阻斷,研究者指出,我們非常意外地發現,抗糖尿病藥物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能夠大大減少α突觸核蛋白聚集物所產生的影響效應。
-
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進行藥物治療?
本期問答:妊娠期糖尿病如何進行藥物治療?參考答案目前,可用的幾組降低血糖水平的口服藥物如下,每組藥物都有不同的藥理特性和作用機制。1. 磺脲類藥物自 1942 年以來,磺脲類藥物被用於治療 2 型糖尿病。這類藥物可使胰腺 β 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加。
-
糖尿病相關研究進展
在強調鍛鍊在調節microRNA功能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的同時,本文研究結果還表明,microRNA能作為一種新型靶點來幫助科學家們開發治療慢性糖尿病患者心臟病的新型療法。他們表示,基於這些藥物的工作原理,這種風險降低是有意義的,並指出其中的一種稱為拉米夫定(lamivudine)的藥物顯著提高了人細胞樣本和糖尿病小鼠模型的胰島素敏感性。(在2型糖尿病中,身體失去了利用胰島素有效控制血糖的能力。)
-
2018全球研發:糖尿病複方/多靶點藥物
本期則主要對2型糖尿病複方製劑和多靶點單分子治療藥作一介紹。目前上市的T2D藥物在給藥前期都是有效的,有的可降低併發症發生率,但β細胞的進展性功能障礙使這些藥物無法長期控制血糖,即無法實現在大多數患者中逆轉疾病。對飲食行為、能量消耗、血脂異常和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理的研究表明疾病逆轉很可能依賴於多種信號通路的協調靶向作用,複方和多靶點藥物便符合這一思路。
-
幹細胞治療:帶你了解日本治療糖尿病有什麼新方法
目前,治療糖尿病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注射胰島素 屬於非治癒性治療手段,具有長期依賴性,無法避免糖尿病一系列併發症。 口服糖尿病藥物 容易產生耐藥性,還會使肝臟、腎臟出現功能障礙,對身體危害大。 移植活體胰腺 醫學界還嘗試通過移植活體胰腺來治療糖尿病,但由於「異體排斥」,效果不佳。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
因此,治療的目的是防止發病和惡化,並維持患者的生活質量(QOL)。 雖然有一些病例通過移植治療來緩解,但除非器官移植的難度變得非常嚴重(捐贈者的數量、相容性等),否則不要依賴移植。對於2型糖尿病,早期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飲食和運動療法。 如果這兩種療法無法控制,請切換到口服降血糖藥物或使用胰島素等藥物的治療。
-
GLP-1類藥物有望替代胰島素成為2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的最佳選擇
胰島素治療有發生低血糖的高風險,而GLP-1是以血糖依賴的形式降糖的,因此發生低血糖的風險極低。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是肥胖患者,在胰島素注射治療中伴隨的體重進一步增加,會加劇患者機體代謝紊亂以及糖尿病相關併發症(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而導致的死亡風險(2)。GLP-1藥物治療具有的減肥功效對糖尿病患者非常有益。
-
Nature裡程碑:糖尿病治療新靶點——胰島素抑制受體
胰島素的發現和應用挽救了大量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至今,胰島素注射仍然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療方式。Frederick Banting(右)、助手Charles Best(左)與試驗犬(來源:University of Toronto)一百年後的今天,仍然沒有任何藥物治療可以阻止或逆轉糖尿病的進展,像司美魯肽這類降糖熱門藥物也只能延緩糖尿病的進展。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能幹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在體內發揮重要的組織修復與再生作用,且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旁分泌特性,近年來研究證明,幹細胞移植技術在2型糖尿病幹預方面有著積極的效果,為有效幹預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傳統方法幹預2型糖尿病效果不理想目前全球約有4.51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93億。
-
產業大事:噬菌體藥物和抗糖尿病單抗獲重大臨床進展
(Inflammmation Bowel Dease,IBD)的管線藥物 BX002 的 1a 期臨床試驗已開始對第一位志願者進行治療。(關於 BiomX 公司的詳細介紹,推薦閱讀:)候選藥物 BX002 是針對 IBD 開發的一種噬菌體雞尾酒療法,用於靶向清除與 IBD 發病相關的有害菌肺炎克雷伯菌(
-
「痛」到憂傷:糖尿病神經痛藥物治療攻略
客觀地講,儘管用於 PDPN 的止痛藥物不少,但尚缺乏有臨床特效同時安全性高的藥物。目前被國內外指南推薦用於治療 PDPN 的一線止痛藥物主要包括抗驚厥藥物中普瑞巴林、加巴噴丁,抗抑鬱藥物中的阿米替林、度洛西丁、文拉法辛;至於麻醉性止痛藥物(主要指曲馬多、羥考酮等弱阿片類止痛藥)只是作為二線藥物使用。
-
[ADA2016]吡格列酮延緩2型糖尿病進展
(N Engl J Med 2016 Apr 7)IRIS試驗的次要終點為糖尿病進展,最新數據分析發現:1939例每天接受45 mg吡格列酮治療的參與者的糖尿病發病率為3.8%,而1937例接受安慰劑治療的參與者中糖尿病發病率為7.7%。
-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篩查、診斷和治療
(DPN)中,有11%的患者存在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要優化血糖控制,同時做到多學科診療、多模式鎮痛,早發現、早幹預,進而延緩其進展。 聯合治療 許多病人對單一藥物療效不滿意時,兩種和兩種以上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使用可提高治療效果。
-
改造薑黃素結構有望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原標題:改造薑黃素結構有望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宣布,該團隊創新性地將從姜科植物中提取的薑黃素,進行結構改造後,得到了單羰基薑黃素類似物(MACs)C66,有望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
糖尿病四肢出現麻木刺痛、蟻走感?5類藥物,3大「新武器」可治療
很多病友疑問,糖尿病神經病變究竟有哪些危害?嚴不嚴重呢?糖尿病神經病變,顯而易見,兇手是糖尿病。它的發生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機體代謝紊亂及微循環障礙,從而造成神經缺血缺氧。 我們常把糖尿病神經病變比作「隱形殺手」,因為它非常狡猾,表面上,病友們自我感覺棒棒噠,吃嘛嘛香,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
-
昆明植物所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昆明植物所由陳紀軍研究員主持的天然抗糖尿病藥物TRL、抗愛滋病藥物QSL和抗SARS藥物X-61等項目在周俊院士的直接關心和指導下所取得了新的進展。路甬祥院長對昆明植物所在創新天然藥物研發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表示讚許,並指示要給予支持,加快新藥研究步伐,為知識創新工程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