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白雲機場遠程機坪管制室(一期)項目順利通過竣工驗收,成為全國首家通過遠程機坪管制室項目竣工驗收的千萬級機場,為即將開展的運行驗證打下堅實基礎。
作為白雲機場遠程機坪管制室打造實時音視頻交互傳輸與遠程安全監護的可視化協同管控平臺的技術支持單位,AVCiT魅視基於「分布式綜合管控平臺 & 分布式坐席協作系統」為白雲機場提供了整套音視頻跨平臺拼接融合與信息可視化坐席協作解決方案及服務保障,實現對機坪的全面智能化、精細化管控,有效提升白雲機場整體運行效率。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下簡稱,白雲機場)作為國內三大國際樞紐機場之一,2019年旅客吞吐量7338.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92萬噸,分別排名全球機場第11位、第16位。
高速增長的需求帶來的不僅僅是重大發展機遇,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帶來的同樣有機場運營管理能力和機場硬體擴容的壓力。
機坪管制不僅承接了機場本身的溝通協調職能,更多兼顧了空管的管制職能,面對高速增長的航班量和地面保障資源,已無法單靠人來協同和指揮,而加大技術的投入、解決協同部門信息快速共享,是降低管理維護成本和促進區域資源整合,有效提升對機坪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的核心。
AVCiT魅視充分考慮了機坪管制與地空協同保障各業務環節的銜接,分布式系統支持HDMI/DVI/VGA/SDI/DP等模擬或數字標準接口協議,可實現飛行區、空管CDM、航班信息、氣象、地勤等相關業務板塊平臺的無縫對接,多源數據接入遠程機坪管制室並形成信息綜合,改變了過去空管、機場在航班運行管理上「各自為戰、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保留自身管制特色基礎上,向機場管理體系對接和靠攏,與機場各保障單位形成合力,實現對機坪協同運行管理。尤其在面對大規模信號交互情況下,系統搭載AVCiT魅視獨有的核心ASE計算機屏幕編碼技術,實現突破「在一條千兆網絡上傳輸50路4:4:4高質量信號」的行業技術瓶頸,保障機坪管制高效、穩定、安全運行。
機坪是機場運行保障最為複雜和關鍵的場所,隨著機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機坪多跑道、多滑行道、多航站樓等布局更加複雜,不僅給機坪管控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同時也對遠程機坪管制室分布式系統的穩定運行提出更高的要求。
AVCiT魅視智能化的運維管理平臺,從系統整體運行的安全性、穩定性出發,針對系統「整體風險評估、負載情況、單元模塊故障位置原因排查、用戶使用狀況」等多維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並結合直觀可視化管控界面,實現對分布式系統的統一管理和監測,及時響應和處置系統告警,保障分布式系統的7*24小時穩定運作。實現機坪保障與空管指揮之間的有效對接,確保航班正常放行率、飛機靠橋率,最大限度地提高機坪運行效率。
白雲機場現有3條跑道、15條滑行道、200多個機坪道路交叉口,在繁忙時段同時有近3000臺保障車輛在機坪運行,大型機場交通流量大、密度高、衝突複雜已是常態化,加之由於監控零散,機坪不可視盲區現象的交織存在,無法滿足機坪管制人員對機坪大場景的整體通視及安全運控的業務需求,給機坪管制人員進行機坪管控工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改變傳統目視及物理塔臺模式,有效解決機坪管制視線盲區,AVCiT魅視充分挖掘實時音視頻傳輸交互及可視化遠程安全監護的管控方式在機坪管控中的作用,系統採用更為靈活的IPC攝像頭作為前端信號獲取設備,支持國際GB28181標準,在遠程機坪管制室便可輕鬆獲取機坪任意攝像頭畫面及聲音,並基於全景視頻任意拼接且點對點超高分上屏、無延時同步顯控技術,打造機坪管控「一張動圖」,實現對機坪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的實時超高清可視化,對機坪進行全面智能化、精細化管控,有效減少人為設置的潛在衝突點、提高容錯性。
遠程機坪管制室可視化平臺,有機融合對接了多元信息系統業務模塊,做到通盤考慮地面保障各環節銜接,最大限度發揮機坪管制在航空器運行地面環節最前沿的這對平臺可視化操控頁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AVCiT魅視功能強大豐富的OSD菜單(on-screen display屏幕菜單式調節方式),兼顧考慮業務模塊布局設計要符合業務操作邏輯的同時,確保管制員在使用時間的個性化操作需求。
分布式系統通過對接入圖像信號進行IP編解碼方式,可實現多源接入數據的多機同屏呈現,支持單個坐席顯示器可同時管理9個場景,單場景內支持多達8個不同業務桌面同時展示並可進行接管操作,且多視窗模式下雙擊即可縮放任意單個視窗。突破性解決了「一屏多機」坐席操控難題,兼顧考慮了機坪跨平臺跨網段不同業務系統接入的數據共享性,管制人員業務交互性協作與人機界面操作舒適性,實現豐富坐席管理職能及提升管控效率。
白雲機場遠程機坪管制的成功落地建設,成為全國首家通過遠程機坪管制室項目竣工驗收的千萬級機場,不僅實現了對機坪航空器運行的精細化管控,降低管理維護成本,促進區域資源整合和有效提升運行效率和安全水平,更為白雲機場向國際化、智能化的世界一流遠程塔臺指揮模式邁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