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短胡同竟不是一尺大街?這條全長僅十來米胡同,有何特點?

2021-01-11 北晚新視覺網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如果說城牆、城門構成了北京城的輪廓,那麼縱橫交錯的一條條胡同則是這座城市的經絡血脈,有了它們,北京城才是「活」的。「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句順口溜也從側面告訴了人們,北京城裡胡同的數量相當多,既然數量眾多,人們就自然會有一番比較,哪條最寬、哪條最窄、哪條最長、哪條最短……

作者:宋君瑋

其中許多書籍都把位於東琉璃廠東頭偏南的「一尺大街」當做北京城裡最短的胡同。但事實情況真是如此麼?特別是2015年一尺大街地標標註後,各大媒體都做了報導,而且均稱其為「京城最短胡同」。

「一尺大街」雖稱為「大街」,但確實是胡同,也許您會問那為什麼不叫「一尺胡同」而是叫「一尺大街」呢?

北京北城的胡同格局脫胎於元大都時期的城市規劃,如今的南鑼鼓巷、東四三條到八條地區、西四北頭條到八條等地區還保持著這種格局,其最大特點就是胡同筆直寬闊。

而南城地區則不同了,公元1234年忽必烈的鐵騎攻入金中都(金中都大部分位於原宣武區)金朝滅亡。公元1267年元政府在金中都東北處開始營建都城——元大都,四年後元大都初步建成,此時的金中都雖已毀於戰火但依舊生活著大量百姓,因此居住在元大都的百姓與金中都故址上的百姓並不是彼此隔絕沒有往來的,出大都麗正門(位置在今天的正陽門城樓附近)像西南走就到了金中都故址,久而久之在這條被百姓走出的道路上出現了一些商戶和住戶,這就是北京大柵欄地區的最初雛形,到了明朝特別是明嘉靖年間營建外城後,整個大柵欄地區開始了規模化發展。由於整片地域的地理因素再加上買賣商鋪、住家多以百姓的自發性形成為主,因此胡同並不像北城那樣規劃的筆直寬闊,而是斜街、小巷眾多,胡同名稱也不是那麼規整,出現了本來是胡同但卻被稱為「街」的情況。

褲腳胡同新貌

但一尺大街並不是最短的胡同。最短胡同是哪裡呢?它也在大柵欄地區,它叫做「褲腳胡同」,其具體位置就是今天陝西巷48號院前面的小過道。

我能找到這條胡同非常幸運。在我最初拍攝北京胡同時,一直把重點定在那些歷史信息豐富的「大胡同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拍攝大柵欄地區的名伶舊居時結識了一位李姓大爺,老人家熱情風趣,而且在此生活居住了七十餘年,老人帶我在附近的幾條街巷中拍攝,並告訴我陝西巷48號院門前的這條小過道為「褲腳胡同」,民國及解放後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附近的居民都這麼叫,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市政府對街巷胡同的整頓中,「褲腳胡同」被併入到了陝西巷中。李大爺感慨道,這些年,老街坊走的走、搬的搬,以至於如今還知道褲腳胡同的居民都是像他這樣七八十歲的老人了。

「褲腳」從名字上您就可以得知這條胡同是多不起眼了,也正因為它太短了太不起眼了,別說現在,就是民國時期出版的眾多版本的北京地圖都經常將其遺落。

我查閱民國年間多個版本後,終於找到了褲腳胡同。在一張民國初年出版的「北京內外城詳圖」中清楚的標註了「褲腳胡同」(該版地圖已由中國書店複製出版)。通過這張民國地圖的標註,足以說明,儘管「褲腳胡同」不為人關注,但它確確實實曾經是北京老城區眾多胡同裡的一員。

通過我的實際測量,歷史上的褲腳胡同,全長僅僅十來米(16步)最寬處不過一米多,無論是長度還是寬度都要遠遠的低於「一尺大街」(33步)。

此後,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有意識的通過老地圖尋找有沒有比褲腳胡同還短的胡同,通過實地走訪,比它窄的倒是有,如錢市胡同和小喇叭胡同中部;而比它短的我則沒有發現。只是不知道,那些已成為歷史和追憶的胡同中是否還有比褲腳胡同更短的。而這或許只能在歷史的塵埃中去尋找。

(原標題:一尺大街是北京最短的胡同嗎)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史家胡同名稱的由來
    史家胡同地處北京東城區的黃金核心地帶,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北靠內務部街,南與東、西羅圈胡同相通,與甘面胡同相鄰,現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史家胡同往西距故宮,往南距東單、長安街,均為一千米左右,往北距東四,往東距二環路均五百米左右,往南走約百米便是世界著名的商業街金寶街。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在南鑼鼓巷上下東西十六條胡同中菊兒胡同東西向,胡同全長 438米。「桔」有兩音,桔(jú)是橘的俗寫。,這個項目不僅獲得多項國際建築界大獎,也吸引了一大批喜歡北京的外國人居住在這裡。
  • 三條胡同,三座北京.
    北京胡同名字很怪,有一個叫「時刻亮」的胡同,據說原名叫屎殼郎胡同,覺得不雅便按諧音做了改動。北京胡同名人很多,米市胡同裡有康有為故居,護國寺街有梅蘭芳故居,後圓恩寺胡同有茅盾故居。北京胡同時間久,文化深。三條胡同,代表的是三種北京文化。
  • 北京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濃濃的老北京味道,你知道是哪嗎
    北京,大國的中心,一個偉大的城市,去北京成了很多人的夢想。北京是個古老又現代的城市,有很多的高樓大廈,也有無數的平房四合院,你可以看到兩個不同的北京。北京最有市井氣息的地方,濃濃的老北京味道,你知道是哪嗎?
  • 北京地名|「胡同」與蒙古語無涉
    北京語言學院有個老先生叫張清常,他到了內蒙以後就發現蒙古語的「水井」和北京的「胡同」的發音比較接近,所以老先生就突發萌想:這個「胡同」是不是由蒙古語的「水井」演化過來的?他就把這個設想在1954年發表了文章。
  • 胡同裡的大石塊
    蔣晨明 攝  胡同裡走一走,經常能發現一些宅門口保存有舊時的大石塊。這些石塊體形碩大,還分兩階。它們是什麼東西呢?這就叫上馬石。當然也用作下馬,所以也叫上下馬石。  上馬石、石階、石礅,這些都是老北京宅院門口少不了的石件兒。舊時講究的宅門前幾乎都有上馬石。
  • 北京這條胡同平房要掀廁所革命?
    市規劃院市政規劃所所長張曉昕介紹,目前燃燒式馬桶等生態廁所還處於嘗試階段,下一步將在基金平臺的幫助下加快推廣,以提升老城區胡同居民的生活水平。一說起北京胡同,很多人心裡都是滿滿的情懷,但在深入胡同居民生活的規劃師眼中,胡同有著更加真實的一面。
  • 南鑼鼓巷5條胡同實現不停車
    2016年5月,前圓恩寺胡同地下停車場建成,增加車位約70個,前圓恩寺胡同實現不停車;2017年,南鑼南口停車場對居民開放,福祥、蓑衣胡同實現不停車;2018年底,炒豆胡同實現不停車;剛剛過去的7月3日,玉河地下停車場十幾個車位對居民開放,雨兒胡同實現不停車。
  • 亂闖民宅、隨意攬客……「黑導遊」煞了北京胡同風景
    什麼叫『胡同』知道嗎?這大門有什麼講究、門墩分幾種聽說過嗎?想知道,我給你講講,我就住這胡同。婉容的故居知道嗎?別人進不去,我可以帶你進去。我帶你轉一個小時,就收60元。」  開始記者還以為遇到了胡同裡的熱心大爺,聽到最後才發現是要收費的。  「門墩分幾種?」記者忍不住想試試這「導遊」水平怎麼樣,他立刻口若懸河講了起來:「門墩就兩種,一種方的,一種圓的。
  • 50%以上北京人不知道的秘境,人少景美還省錢
    雖然在北京待久了,對那些常人熟知的地方了如指掌,但還是會有探究周邊環境的好奇心。偶爾想去到那些冷門又有趣的地方。如果你也和小早有同樣的感覺,那這些北京秘境你一定要去!▲地址:西城區定阜街1號27.出前門前門外的這幾條胡同不簡單分別是最窄、最彎和最短值得好生拜訪一下▲地址:東城區前門東大街28.順天府學府學胡同小學幾百年前曾為順天府學
  • 北京大石虎胡同的石虎哪去了? 居民無人說得清
    7月初,什剎海地區老居民張飈,帶著自己這一偶然發現來到了興華社區居委會。沒想到,要弄清石虎的下落並沒有那麼簡單……­  老居民開啟尋「虎」記­  德內大街大石虎胡同因石虎雕像得名。「自我記事起,那石虎就在這裡了。」張飈說,他最後一次見到胡同裡的石虎雕像還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後來他因工作離開北京。
  • 北京最長的胡同,曾是中國人的禁地,連建築都是西式建築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這是中國人民最在意的一個地方,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老北京的藝術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到了現在北京人民都還是保留著很多只有北京人才有的習慣。比如說在閒暇時間帶著自己的鳥籠去聽聽京韻大鼓。手上還要盤著核桃或者掛著串兒。一些老年人在腰間別著收音機。
  • 「胡同該拆還是該保護,我說都不支持,行嗎?」100 個有想法的人
    在北京什剎海西海東沿與德勝門內大街之間,有一幢面朝西海一側的兩排磚混結構的廠房建築,原是北京機械局的廠房,之後被改建為什剎海地區小有名氣的藍蓮花酒吧。改造前而今,業主希望能將這一貫通西海與德勝門內大街的地塊改造成具有北京胡同文化特質的空間,找來了META-Project工作室的創始人王碩,且提出了一系列功能空間的需求,比如茶室、正餐、聚會、辦公、會議以及居住、娛樂等。王碩一直以來都持續關注胡同的更新和進化,工作室META-Project恰好就落腳在舊城中心的東四十一條胡同59號。
  • 王大珩長春故居附近的街巷丨胡同長春
    這座建築主體為五層,局部六層出屋面,外嵌深米色瓷磚,建築造型簡潔,並無冗贅的裝飾,但交錯的體塊形成錯角使光影富於變化,是長春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建國初期長春十大建築之一。,是沿著截留興隆溝水系的南湖大壩外側興建的呈東南—西北走向的一條大路, 1946年命名為民生大路,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工農大路並沿用至今,全長4250米,寬37米,起止地點為西解放立交橋經新民廣場至工農廣場。
  • 北京「最具代表」的老胡同,真正的富人區,末代皇后婉容的老家
    北京胡同的古鎮不勝枚舉,但要說歷史悠久,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街道還是南鑼鼓巷,每逢節日總是人滿為患,僅僅800米的街道上每天平均有3萬人,節日還有10萬人,這條老胡同究竟有什麼魅力?南鑼鼓巷北起鼓樓東大街南至地安門外大街,全長787米,寬8米,二樓各8個胡同,東側是菊兒胡同、後圓恩寺胡同、前圓恩寺胡同、秦老胡同、北兵馬司胡同、東綿胡同、板場胡同、炒豆胡同、西面是低地胡同,胡同、沙井胡同、景陽胡同、帽子胡同、雨兒胡同、蓑衣胡同、福祥胡同,這是16條胡同,形狀像南鑼鼓巷的四肢,形狀像蜈蚣,所以也被稱為蜈蚣街。
  • 長春6家開在胡同十幾年的蒼蠅館子,靠好味道出圈食客盈門!
    >這家開在亞泰大街和星光路交匯處的砂鍋麻辣燙,儘管不是飯點去,店裡依舊排起了長龍,生意好到老闆都把桌子搬到屋外了。>位置在文化東胡同與重慶路胡同交匯處(國貿西側),開在一家小巷子裡,店面小小的,但是門口有一口大湯鍋燉著羊湯。
  • 北京部分路牌英文翻譯不一難倒老外
    位於東城區的金魚胡同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東起東單北大街,西止王府井大街,全長567米。5月26日下午14時許,記者發現幾位想要前往金魚胡同的外地遊客,在找路的時候犯了難。5月25日記者來到該處發現,該塊指路牌有字跡剝落,指路牌一面中「LISHI Hutong」的「Hutong」看不清楚,另一面幾乎整個英文翻譯都看不清。  與禮士胡同情況類似的還有東城區報房胡同,路牌上「報房胡同」中「同」字僅剩下一半。
  • 京師八大宅門之秦老胡同增家:皇后姥姥家,家產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其實,他們都有同一個身份,那就是都身居內務府大臣之職。也就是說,京師的八大宅門乃八個內務府世家。他們分別是金魚胡同的那家、麻花胡同的繼家、沙井胡同的奎家、秦老胡同的增家、東拐棒胡同的榮家、鼓樓大街鍾祥家、東雨兒胡同的文董家還有就是蔣家。其中,子孫三代皆為內務府大臣的,在道鹹朝以來唯有一列。此例就是秦老胡同的增家。
  • 北河胡同 玉河的見證
    北河胡同從前擁擠破舊的胡同如今成了「公園」。 蔣晨明 攝  舊時的北京城,從通惠河至積水潭的水路,是保障京城生活與經貿的重要航道,也是大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道的一段叫作玉河。
  • 首博收藏二隻,最有元代特徵是這隻
    鐵獅子胡同不見鐵獅子北京東城有條著名的老胡同叫「鐵獅子胡同」,當年胡同寬不過幾米,大概位置是平安大街東部張自忠路的一段,如今已不存在了。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其民國時期的門牌號為鐵獅子胡同1號。攝影:姜真段祺瑞執政府舊址,其民國時期的門牌號為鐵獅子胡同1號。攝影:姜真顧名思義,鐵獅子胡同當和鐵獅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