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部分地區達到其首批冠狀病毒感染高峰時,官員和專家正試圖思考應對疫情的長期計劃。
根據哈佛大學傳染病學專家的研究,即使第一波疫情過去,直到2024年,病毒也隨時都有死灰復燃的可能。
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對抗肺炎疫情沒有一勞永逸的辦法,美國政府需要擴大檢測能力,並準備長期進行有時間間隔的社交疏離政策(on-and-off social distancing)。
擴大檢測能力,保持社交距離
14日,一篇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表示,哈佛研究人員基於先前兩種人類冠狀病毒的擴散模式,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建模。
在第一波浪潮過後,預計冠狀病毒將在冬季再次出現,反覆發作。儘管它們可能不如第一波嚴重,但新的暴發仍可能使醫院不堪重負。
研究人員表示:「為避免這種情況,一直到2022年可能都需要長期和間歇性的社會疏離。」
他們估計,考慮到美國目前的重症監護能力,需要在25%-75%的時間內採取社會隔離措施。
研究人員寫道,即使新冠病毒未來在表面上消失了,也應繼續進行廣泛的測試,因為一直到2024年,這種傳染病依然有可能復甦。
研究認為 ,病毒測試將幫助官員正確地確定社交疏離政策的間隔時間,並避免病情發展超出現有的重症監護能力。
圖片來自網絡
一旦第一波感染浪潮過去,研究人員建議各國重點關注尋找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法和疫苗,並擴充重症監護系統的接待能力。這些措施將幫助各國為未來重新來襲的病毒浪潮做好準備。
研究人員寫道:「「新療法、疫苗或其他幹預措施,例如積極的接觸者追蹤和檢疫等,可以減輕對嚴格的社會隔離政策的依賴。」
擴大重症監護能力以收治更多患者,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地獲得「群體免疫」的保護。
當足夠多的社會成員都變得免疫,從而使病毒幾乎沒有機會傳播給新人時,該人群便具備「群體免疫」。就目前而言,群體免疫還遙遙無期。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被感染並康復,人群的免疫部分將會增加。
但是病毒在未來五年內如何傳播,主要取決於康復者的免疫力持續多長時間。如果一個人從疾病中恢復後僅一年就容易受到再次感染,那麼建立群體免疫力的時間將更長。
很難看到長期計劃
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警告,不要幻想通過一次幾星期的全社會隔離,就能一勞永逸地消除病毒。
一旦居民擺脫隔離措施並再次開始密切接觸,新冠病毒將更容易在尚未感染的人群中傳播-。一些案例研究表明,人們甚至可以多次感染該病毒。
如果無症狀的患者和輕度病例沒有得到檢查,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他們患有新冠肺炎,並可能繼續傳播病毒。病毒的潛伏期平均為5天,超過97%的患者在12天內測試呈陽性。一項研究表明,對於1%的患者,潛伏期仍可超過14天。
有專家說:「他們可以封閉一個月,但是當城市重新開放時,病毒仍將再次開始流行,而我看不到這些地方的長期計劃。」
圖片來自網絡
有流行病學家預測,到疫情消退時,將有40-70%的人口感染冠狀病毒。
倫敦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家亞當·庫查爾斯基說:「我認為,目前很多人想的是,如果關閉學校、商店、餐館幾個星期,就能解決問題並恢復正常生活。這樣的事情將不會發生。沒有人確切知道,我們可能要多長時間才能戰勝疫情 。」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寫道:「社會疏離措施可能需要持續數月才能有效控制傳播,並減輕病毒死灰復燃的可能性。直到大多數人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或疫苗後,疫情才真正結束。」
目前科學家對許多新冠病毒免疫的工作原理尚不清楚,因此戰勝疫情的時間表也無法確定。美國官員正準備提供抗體血液測試,這可以幫助專家進一步了解耐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