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選書300天,幫你省錢省時間。
今天的書是《搞定1》
這是2021年千萬別讀的第8本書。推薦指數:3千萬,難易程度:2千萬
關鍵詞:效率,時間管理。
大家好,我是好書種草機、爛書排雷器:千姐。開篇之前例行警告:
千萬別讀《搞定1》,因為你會發現工作和生活可以取得平衡,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提高效率的方式擺脫加班!
小可愛們大家好!
拼多多一個20多歲的女孩兒,凌晨加班回家的路上猝死。同樣是20出頭的年輕人,申通一個男孩完成工作之後,拒絕996,卻被公司辭退了。
這真是一個魔幻的世界,好像留給打工人的只剩下了兩個選擇:要麼加班,面臨個人生存空間的不斷壓縮,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要麼拒絕加班,那簡直是與整個公司為敵,不是被穿小鞋,就是失業。
難道沒有第三個選擇嗎?美國的時間管理大師(別想歪了……)戴維艾倫寫了一本超級暢銷書,叫做《搞定》裡面提出,可以輕鬆高效的完成工作和個人事務,從而實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他提出的GTD時間管理法則非常有名,但大家不知道的事,要提升工作效率,還要把握三個關鍵原則:
第一個原則,養成收集的習慣
作者說,焦慮感和內疚感並不是因為承擔太多的工作造成的,而是因為你撕毀了和自己籤訂的協議而自然導致的後果。
我們打工人每天要面對的情緒是啥?焦慮、內疚。一整天下來就覺得自己心浮氣躁。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工作太多了,而是因為我們總是想著,今天我要完成1234,結果因為方法不對或者突發事件影響,我們可能只完成了1,甚至1個都沒有完成,這就是焦慮感和內疚感的來源。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養成收集的習慣。就是把今天需要做的所有事情事無巨細地都收集起來,可以選擇電子化的工具,比如說手機電腦,也可以像作者那樣,找一個小籃子,然後呢,用一些小紙片隨時記錄需要幹的事情,然後把它扔進小籃子裡。
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把大腦清空。大腦是用來思考的,不是用來記憶的,我們要給他減輕負擔。而且大腦有時候不是很靠譜,我就經常出現因為其他事情耽誤了,把本來想做的事情給忘了的情況。
第二個原則,確定下一步行動
就像我們吃飯一樣,不管我們是吃一碗還是一盆,都是從一口開始吃的,在面對工作的時候不管我們要打個電話還是寫一個項目策劃案,我們都得先從第一步開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情況。如果同時面臨回覆郵件和寫一份調研報告,我一定會先回覆郵件,並且把寫調研報告無限期地往後延長。
有沒有膝蓋中了一箭的感覺,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那並不怪你,因為回覆郵件非常簡單可行,只需要打開郵件、閱讀、回復就可以了,但是寫一份調研報告卻是一個大型工作,可能要面臨的是統計數據。查閱資料列寫作提綱等等。
作者說,不管多麼大的項目,我們都要把下一步找出來,這樣保證我們邁開第一步,後面就會不斷地往前走。
我的衣櫃亂得一塌糊塗,經常找不到想穿的衣服。可就是收拾衣櫃這件事,從春天拖到夏天,從夏天拖到冬天。後來有一天實在忍不下去了,我就想要不先把不要的衣服扔出去吧?沒想到扔出去之後,衣櫃變得清爽多了,我一鼓作氣,又給衣服分了類,疊整齊,拖了3年的事情,3個小時就搞定了。
第三個原則,學會關注結果
我以前的領導特別喜歡罵人,但是他說過一句話我就覺得很有道理。他說,工作的時候不能只是低頭拉車,不抬頭看路。
打工人每天都要面臨海量的工作,很容易就會被淹沒在無窮無盡的事物當中,很少去想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些工作?
雖然說人的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可是如果你不思考你就只能哭著加班了。
因為目標和行動是合二為一的,只有圍繞明確的目標,才能選擇恰當的行動。
作者建議,對於任何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都需要給予關注,問自己幾個問題,這件事對我意味著什麼呢?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呢?我希望哪些成為現實呢?
《各自的朝聖路》裡面說:我們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們最壞的習慣,是苟安於當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加班不是生活本身,加班是為了讓我們有資本過上好的生活。
新的一年,對哪些書感興趣,評論裡留言呀!
選書之前,先來「千萬別讀書」!
專注選書300天,幫你省錢省時間,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