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怎麼防治?答案來了
黃瓜角斑病在黃瓜種植區均有發生,東北、華北及華東保護地和華北春大棚發病嚴重,病葉率有時高達70%,是保護地黃瓜重要病害之一。該病由丁香假單胞桿菌黃瓜角斑病致病變種引起,為細菌性病害。
-
黃瓜白粉病、枯萎病、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與防治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黃瓜白粉病、黃瓜枯萎病、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與防治。黃瓜白粉病有何症狀?白粉病主要侵染葉片,也為害莖、葉柄,果實一般不受害,但會降低品質。葉片受害,初在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白粉黴斑,以葉面較多,葉背較少。隨著病情的發展白粉黴斑向四周迅速蔓延而連接成片,成為邊緣不整齊的大片白粉病斑,上面布滿白色粉狀物,此時葉片逐漸變黃萎蔫,白色粉狀物也漸變為灰白、灰褐色。如何有效進行黃瓜白粉病防治?①發現病株、葉及時剪除,以減少菌源。
-
大棚黃瓜流膠病集中爆發,教你3點防治技巧,病害少效益可觀
這段時間在山東濰坊、臨沂的沂南、還有河南的夏邑,這些種植溫室大棚黃瓜較為集中的地區,出現了嚴重的黃瓜的流膠現象。黃瓜的流膠病是典型的細菌性病害,它一般在黃瓜生長後期過程當中,從黃瓜的果實還有黃瓜的莖杆上流膿,嚴重的造成腐爛,基本上黃瓜就會造成絕產。
-
黃瓜得了細菌性角斑病咋辦?這個難題菜農應該咋應對
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發生逐漸加重。夏季是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高發季節,應及早採取措施防治。 4月25日來自江蘇徐州市的農管家用戶劉炎炎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諮詢:「看看黃瓜得了什麼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
黃瓜細菌性葉枯病如何防治?正確識別症狀,用好3個防治方法
黃瓜細菌性病害是黃瓜生產上一大防治難點,黃瓜上的細菌性病害有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緣枯病、細菌性葉枯病等,對黃瓜生產有極大危害。今天談談黃瓜細菌性葉枯病,首先要會正確識別症狀,然後對症用藥,達到有效控制病害目標。
-
黃瓜又到了白粉病發生的高峰期,科學防治才能保證黃瓜優產高產
一、黃瓜白粉病的病發症狀黃瓜白粉病以葉片受害最重,其次是葉柄和莖,一般果實不受到危害。發病初始,在葉片正、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粉狀斑點,逐漸擴大成邊緣不明顯的大片白粉區,表面生有白色粉狀黴層,布滿葉面,好像撒了層白粉。
-
黃瓜常見病害有哪些?
▲問:大棚黃瓜老出尖頭瓜,也沒有其它毛病,是什麼原因? 答:除葉子生病害會造成尖頭瓜外,光合產物合成不足也能產生尖頭瓜。陰天多、棚膜通光不良是引發的外因之一,綁蔓太低、葉子太少也是常見原因,應把蔓子綁在1.7米左右高度才好。如果不在冬季也應注意避免高溫和乾燥,拉大晝夜溫差。
-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不可怕,怕你沒有好法來治它
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不可怕,怕你沒有好法來治它黃瓜不僅是一種水果,而且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蔬菜,消費需求逐年攀升,黃瓜種植已成為部分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加,特別是保護地黃瓜栽培的推進,棚內高溫高溼的良好環境為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發生和危害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果不及時控制,輕則會造成減產,而重則會造成破壞性損失。一、黃瓜細菌性角斑病的識別。黃瓜細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葉侵染首先發生於下部老葉,逐漸蔓延至上部葉。發生初期出現小水斑。
-
種植黃瓜,發生細菌性緣枯病,要如何防治呢?
黃瓜細菌性緣萎病又稱青枯病、細菌性萎蔫病,是棚室黃瓜栽培過程中發生的一種新病害,該病發生植株死亡率達30%以上,病情嚴重會導致植株全部枯死;該病除危害黃瓜外,還會危害南瓜、西瓜、甜瓜等瓜類作物,下面來了解一下黃瓜細菌性緣枯病發病的症狀、發病規律以及防治方法:
-
這兩種黃瓜病害易混淆,辨別黃瓜霜黴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有技巧
當你看到黃瓜葉片上有多角形病斑,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會覺得是什麼病害呢?有經驗的你可能立馬要說出「黃瓜細菌性角斑病」這個名字!且慢,小編友情提示你,黃瓜霜黴病發病也是這個樣子的哦。真菌病害在溼度大的時候,會有菌絲、孢子產生,霜黴病在潮溼時葉背面長出灰黑色黴層。細菌病害的症狀則是壞死、腐爛、萎蔫、畸形,當溼度大時會有菌膿產生。細菌性角斑病葉片背面的病斑周圍有明顯的油漬狀,偶爾會看到乳白色的黏液。
-
黃瓜十大常見病害,高清圖譜+防治方法
黃瓜葉片、葉柄、莖均可染病,此病主要危害葉片,果實受害少。發病初期,葉片正面或背面產生白色近圓形的星狀小粉斑,嚴重時,布滿整個葉片。發病後期,白粉逐漸灰白色,葉片乾枯。 葉柄和莖上病斑與葉片相似,只是白粉量少。發病部位的白粉是病菌的無性階段。發病後期,在不良的環境下,衰老葉片的白粉層裡或表面上產生成堆的黃褐色至黑色小粒點。
-
你能分清黃瓜最容易混淆的這兩個病嗎,現在棚室危害最嚴重
黃瓜霜黴病和細菌性角斑病是黃瓜生產上常發生的兩種病害,但一些菜農由於對兩種病害症狀認識不清,常將兩病混淆,從而延誤防治時機,造成損失。(3)病斑對光的透視度不同:摘下病葉對太陽光觀察,霜黴病病病斑不透光;細菌性角斑病病斑有明顯透光感。(4)病斑是否穿孔不同:霜黴病病斑後期常造成葉片乾枯但病斑不穿孔;細菌性角斑病後期病斑易破裂穿孔。(5)葉片背面病症不同:空氣潮溼時,霜黴病病葉背面長出絨毛狀灰色至紫黑色黴層;細菌性角斑病病葉背面只有白色菌膿溢出,沒有黴層。
-
大棚黃瓜怎麼管理?大棚黃瓜高效栽培技術
氣溫在黃瓜適宜生長的範圍內時,3~6 天開始出苗,6~9 天子葉完全展開,10~15 天第 1 片真葉展開。因此,黃瓜出苗後,即應揭去黑紗網等對光照有影響的覆蓋物,保證幼苗接受到足夠的陽光。黃瓜苗期也有病蟲危害,要注意觀察,及早發現,及早防治。必要時可噴灑綠亨 4 號(3.0%甲霜·惡黴靈水劑),綠亨 9 號(80%惡黴·福美雙可溼性粉劑)防治猝倒病和立枯病。
-
黃瓜的生長形態特徵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教你如何種黃瓜
黃瓜根系好氣性強,根系老化後或斷根,很難生出新根。莖蔓性,中空,4稜或5稜,生有剛毛。5~6節後開始伸長,不能直立生長。第片真葉展開後,每一葉腋均產生卷鬚。黃瓜的葉分為子葉和真葉子葉橢圓形,對生。真葉掌狀全緣、互生,呈五角形,葉面積較大,葉柄較長。雌雄同株異花,蟲媒花,花的性別除由品種特性即遺傳因素決定外,受環境條件的影響也很大。
-
7月份露天黃瓜的管理要點
7月上旬,正處露天黃瓜播種期,這裡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露天黃瓜種植的幾個要點,以供菜農參考。 露天黃瓜多採用直播,在小高畦上開雙溝,溝距40釐米,溝深3-4釐米。
-
莖葉帶有小黃瓜味,可加入沙拉食用,也可加入果汁混合當飲料用
一年生草本,莖葉有小黃瓜味,可食莖葉帶有小黃瓜味,可加入沙拉食用,也可加入果汁混合當飲料用,也具有藥用價值,是消解心理壓力的良藥,在古羅馬被稱作「the plant that cheers」,是藥用花園、廚房花園裡常見的花卉和蔬菜。
-
春季黃瓜種植期,黃瓜出現「花打頂」傷腦筋,專家教你避免這問題
目前到了3月份,也是大部分地區春耕的時候,那麼對於今年的春耕來說有點特殊,畢竟疫情當前,很多地區也是在有序的進行春耕,此時處於春季,也是黃瓜的種植期,對於春季種植黃瓜來說,畢竟此時的溫度並不是很高,所以黃瓜的病蟲害還是比較多的,像低溫造成的霜黴病這個時候也是容易出現,大家也要注意,其次對於大棚溫室種植的黃瓜來說
-
設施秋黃瓜蟲害泛濫!薊馬、煙粉蝨、蚜蟲、 潛葉蠅、瓜絹螟,專家給...
秋黃瓜是冀東地區設施種植的主要黃瓜類型。其瓜條順直油亮、色澤翠綠、口感清香甘甜,既可鮮食又可炒菜,在京津冀的各大蔬菜市場廣為暢銷,種植面積不斷增加。近幾年,薊馬、煙粉蝨、蚜蟲、潛葉蠅和瓜絹螟等蟲害的發生,嚴重製約了設施秋黃瓜產業的綠色、健康、協調發展。
-
黃瓜「流膠」原因這麼多,這次終於搞清楚了!
對於流膠這一現象,很多種過黃瓜的菜農並不陌生。黃瓜流膠是黃瓜生長過程中的一個現象,這一現象可能是真菌病害(例如黃瓜灰黴病、黃瓜菌核病、黃瓜黑星病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細菌病害(例如黃瓜細菌性流膠病),還可能是生理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