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瞅瞅: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021-02-13 初中生物實驗園

裝光學顯微鏡的鏡箱:


顯微鏡的正視圖:



顯微鏡的側視圖

     




  顯微鏡的的構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光學部分和機械部分,其中光學部分包括:目鏡、物鏡和反光鏡。(目鏡和物鏡連接的部位叫做鏡筒)



一、光學部分

(1)目鏡(10x表示放大倍數為10倍)



(2)物鏡

         圖中有兩個物鏡,帶有紅色標記(較短)的為低倍鏡,黃色標記(較長)的為高倍鏡。低倍鏡和高倍鏡中中的數字10與4都表示它們物鏡的放大倍數分別是10倍和4倍。(轉動物鏡上方的轉換器可以轉換低倍鏡或高倍鏡)



(3)反光鏡

        顯微鏡的反光鏡是雙面的,一面是凹面鏡(表面略微凹陷),一面是平面鏡(表面平整)。凹面鏡聚光能力較強,適宜外界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



你知道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如何計算嗎?

 思考:

溫馨提示:一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為目鏡和物鏡的乘積。



(二)機械部分

(1)載物臺、載物臺上的中央通光孔、載物臺上的兩片壓片夾



(2)載物臺下方的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一的通光孔)



(3)鏡座、鏡柱和鏡柱上的傾斜關節

      鏡座為顯微鏡最下方的馬蹄形部分,主要起支撐作用;鏡座上方的三角形短柱為鏡座,主要是連接鏡座和鏡臂;鏡子柱上方的螺母為傾斜關節,可以活動,使顯微鏡傾斜。



(4)鏡臂 、鏡筒、準焦螺旋

載物臺左邊的弓形部位叫做鏡臂,是取鏡時手握住的部位。

鏡臂上方兩個一大一小的螺旋叫做準焦螺旋。大的叫做粗準焦螺旋(可大幅度調節鏡筒升降);小的叫做細準焦螺旋(用於小幅度升降鏡筒)。



相關焦點

  •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區別是什麼
    顯微鏡的作用是通過放大物體的具體形態來研究物體的構造和具體的內部特徵, 主要應用於物理生物和醫學的方面,通過顯微鏡放大後,可以直觀的了解細胞和各種細小物體的內部做構造,來做出相應的研究,對疾病的治療有一定的幫助。顯微鏡有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它們兩個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考點1、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考點1、說出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作用 第一單元: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教材:人教版 七年級上冊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普通光學顯微鏡
    值得一提的是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隧道顯微鏡,除了它們因提高解析度而稱其為顯微鏡這一共性外,在其成像原理、儀器構造以及使用和操作方法等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共同之處。所以說不同的原理和構造等能產生相同的解析度的變化。
  • 晶片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一種新方法
    半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試圖通過技術手段來增強人類的視力。雖然人類的眼睛能夠識別大範圍的特徵,但當凝視距離很遠的物體或在微和納米世界裡的物體時,它就達到了極限。由歐盟資助的ChipScope項目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全新的光學顯微鏡策略。 傳統的光學顯微鏡仍然是實驗室的標準設備,是光學基本定律的基礎。因此,解析度被衍射限制到所謂的「阿貝極限」——結構特徵小於200nm的最小值不能被這種顯微鏡分辨。
  • 光學顯微鏡結構簡介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機械部分  顯微鏡結構圖(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於鏡柱,一端連於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
    1.光學顯微鏡的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由機械和光學兩部分構成。
  •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一一萬融實驗
    普通光學顯微鏡(見圖2-6)的構造可分為兩大部分:一為機械系統,一為光學系統。它主要用以支持顯微鏡的全部主件及附屬裝置。鏡座基本分為馬蹄形、圓形和長方形三種。長方形鏡座是一種新型鏡座,它除了有穩固作用外,較好的光學顯微鏡還在鏡座內部安裝有內光源。b.鏡臺 又稱載物臺,是放置標本的地方,為方形或圓形,鏡臺上有標本夾,較好的顯微鏡附有標本移動器,轉動螺旋可使標本前後和左右移動。有的標本移動器帶有遊標尺,可指明標本所在位置。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和使用方法
    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光學顯微鏡由目鏡,物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壓片夾,通光孔,遮光器,轉換器,反光鏡,載物臺,鏡臂,鏡筒,鏡座,聚光器,光闌組成。       顯微鏡分類     光學顯微鏡     通常皆由光學部分、照明部分和機械部分組成。無疑光學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它由目鏡和物鏡組成。早於1590年,荷蘭和義大利的眼鏡製造者已經造出類似顯微鏡的放大儀器。
  • 光學顯微鏡_深圳市愛科學教育創新有限公司
    儀器結構編輯光學顯微鏡結構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機械部分顯微鏡結構圖顯微鏡結構圖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鏡臂:一端連於鏡柱,一端連於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的宗旨,與客戶實現共贏發展道路。
  • 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電子顯微鏡(包括透射電鏡、掃描電鏡)和光學顯微鏡的性能和特點比較分析   1)成像原理和反差來源不同。電子顯微鏡的光源是電子束,TEM是透射成像,可以觀察樣品內部的形態和結構,是二維成像。而SEM是二次電子像,主要觀察樣品表面相貌的立體圖像(即三維圖像)。光學顯微鏡是用可見光作為光源,樣品是吸收成像,一般是彩色或黑色的二維圖像。
  • 是誰將光學顯微鏡帶入納米時代?【知力百科】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2015年4月刊《顯微鏡變顯「納」鏡了!》一文,作者:林宮玄)在17世紀光學顯微鏡發明後,微米(1微米=10-6米)大小的細胞映在人類眼前,開啟了微生物學。1873年,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證明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只能達到光波長的1/2左右,稱為阿貝極限。
  • 晶片實驗室:開發微型超解析度光學顯微鏡
    想像一下,把顯微鏡縮小,然後將其與晶片集成在一起,就可以使用它實時觀察活細胞內部。如果像今天的智慧型手機相機一樣,可以將這種微型顯微鏡也集成到電子產品中,那不是很好嗎?如果醫生設法使用這種工具在偏遠地區進行診斷而又不需要大型、笨重和敏感的分析設備,該怎麼辦?
  • 少年科學粉每日一題丨顯微鏡都變顯「納」鏡了,一般的光學顯微鏡為什麼還沒淘汰?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顯「納」鏡的大概情況以及它為什麼不能完全取代一般的光學顯微鏡。1873 年,恩斯特•阿貝(Ernst Abbe)證明了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只能達到光波長的1/2左右,稱為阿貝極限。而人類所能看到的光波長在400納米(1納米= 10 -9 米)到700納米左右,因此200納米或 0.2 微米一直是一般光學顯微鏡解析度無法突破的瓶頸。
  • 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及常用公制單位
    顯微鏡觀察微生物—顧名思義,就是十分微小的生命體。以人類肉眼是很難看見微生物的外觀,更何況是研究其外部型態以及內部構造。因此在微生物學中,使用顯微鏡的觀察十分重要。除了觀看微生物的外觀之外,許多的測試以及化學作用的呈色結果,都需要依靠顯微鏡的觀察。
  • 細胞形態結構的觀察方法—相差顯微鏡和微分幹涉顯微鏡
    用顯微鏡觀察時,生物樣品經過固定後就會失去了生物的活性,所以活細胞顯微結構的細節就必須要藉助相差顯微鏡或微分幹涉顯微鏡來觀察。原理:光波的基本屬性包括波長、頻率、振幅和相位等。可見光的波長和頻率的變化表現為顏色的不同,振幅的變化表現為亮暗的區別,而相位的變化卻是人眼不能覺察的。當兩束光通過光學系統時會發生相互幹涉。如果它們的相位相同,幹涉的結果是使光的振幅加大,亮度增強。反之,就會相互抵消而亮度變暗。相差顯微鏡和微分幹涉顯微鏡就是利用這樣的原理增強樣品的反差,從而實現對非染色活細胞的觀察。
  • 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有哪些?科學研究工具顯微鏡的使用和發展過程.
    以上結構的觀察都是在高中生物中出現的實驗,如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有絲分裂的觀察等。世界上第一臺電子顯微鏡出現在1931年,在此之前科學家不可能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細胞器,因此1931年之前確認的細胞器,只能通過光學顯微鏡發現。
  • 光學顯微鏡基本知識
    當與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線由空氣射入透明物體(如玻璃)時,光線在其介面改變了方向,並和法線構成折射角。(二) 透鏡的性能  透鏡是組成顯微鏡光學系統的最基本的光學元件,物鏡目鏡及聚光鏡等部件均由單個和多個透鏡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為凸透鏡(正透鏡)和凹透鏡(負透鏡)兩大類。
  • 2019中考生物複習資料:光學顯微鏡各個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光學顯微鏡各個部件的名稱和作用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件。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     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
  • 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基礎篇
    Thorlabs推出光學顯微鏡系列講座,為您介紹關於搭建顯微鏡的方方面面。
  • 光學顯微鏡的新發現
    人們經常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或感覺不到納米級的物體?」教科書上的答案是,它們的相對信號很弱,它們的分離度小於阿貝的解析度極限。 然而,由Lynford L Goddard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連同小組內的博士後Jinlong Zhu和博士生Aditi Udupa,正在用一個全新的光學框架挑戰這些基石原則。 他們的工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為利用光學顯微鏡解決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難題打開了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