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2020-12-05 穎媽談育兒

文|穎媽談育兒

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事實上,如果孩子僅僅會進行這種計算,在初期還能夠應付,學到後期只會越來越困難。對於還沒有接觸數學理論的孩子來說,理解和認識更為重要。1+1為什麼等於2,而不是等於3呢?數字與數量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問題你有想過嗎?其實這些都跟數感啟蒙有關係。

01.

數感是什麼呢?

《3-8歲兒童的數學經驗》一書給予了這樣的解釋:

數感是指對數的理解或數概念的形成。數感建立起數量與計數之間的聯繫。數感強調對多與少、相對數量、空間與數量的關係(即數的守恆)、數量的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等的理解。

簡單地說,數感就是孩子對物體數量的感知以及把數字符號和數量對應起來的能力。比如,看到一堆硬幣,你能夠估算是5個還是10,並且能夠正確的用數字表現出來。

數與計算是數學教學內容中的主要部分,但如果孩子有良好的數感能力,基於數字的計算、估算、數字對比就完全不成問題,學起數學就會事半功倍。

舉個生活中簡單的例子:

女兒兩歲的時候我開始教她數數。在她會隨口唱數到10的時候,我開始教她點數,一開始讓她數她的玩具小汽車,她總是會說的非常快,比如明明指的是第4輛,嘴裡卻已經唱到6了。我問她:「現在是幾個呀?」,女兒說:「不知道。」「你數到幾了?」,「6.....」,「6嗎?你再數一遍試試。」。當她再重新數的時候,我告訴她要慢一點,手指點一下,嘴裡數一下。剛開始她會停頓,忘記數到幾了。次數多了,她就能數得比較順暢,也能做到嘴巴說的和實際上指的保持一致了。再在那之後,我又教她認識1~10的數字卡。告訴她說。數字「1」就表示1個,數字「3」就表示3個;還通過用實物(如小木棒、小珠子)數量與數字對應來讓她理解。

沒有建立起數感時,孩子就不知道嘴裡說出的數字和數字符號之間的關係,只是會按照自己的記憶機械唱讀。當你告訴他技巧,點一個讀一個,數到幾總數就是幾個,並且能夠表示數字和數量的關係,孩子的數感就開始建立了。

有研究者測試了兩歲半到3歲半的幼兒園託班寶寶,發現有60%的孩子會數物品數到10,但只有15%的孩子能夠數到10以內的點數並正確說出總數。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認為,但凡後來在數學上表現優異的孩子,他們小時候的數感都培養得很好,相反從小就訓練死記硬背答案或者運算規律的孩子,數學學習會越來越吃力。

02.

何時進行數感訓練?

「數感」的英文是Number Sense, 字面意思就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數感培養可以在孩子兩三歲就開始,也就是說在學齡前就可以進行啟蒙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這一時期,孩子通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明明數的是第4個,喊出的卻是數字6;或者數對了,手口一致了,但問他一共幾個時,10個說的卻是8個,因為還沒有完全理解數量的概念,隨口說了一下自己喜歡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這是因為:當看到數字4這個詞時,我們的大腦會同時處理3種信息,一個是它的讀音「si」,一個是視覺符號,4,像一個倒著的小汽車;最後一個是比較抽象的數字概念。

成年人的大腦非常熟悉阿拉伯數字以及它的含義,所以我們的大腦幾乎是自動化的處理了這方面的內容。所以我們聽起來的時候毫不費力,也不用刻意去思考。

而如果,別人是在用英語給我們出一道加減法數學題,我們思考的時間是不是會久一些。又或者當視覺符號1~10全換成羅馬數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等,我們再去計算會不會感覺困難很多。

按照一般發育規律,數數時兩歲的孩子平均能數到2,兩歲半的孩子平均能數到9。到了4歲的時候平均能數到30了。

實際上人類天生就有對數量的概念,科學家研究表明,不論是還沒說話的寶寶,還是完全能夠接受任何教育的大人,都有一種直覺——可以粗量的估算數量。

神經科學的研究也表明:嬰兒一出生就有專門與數字數量相關的大腦結構,獨立於支持語言處理的大腦結構。

所以,當孩子能夠手口一致,這標誌著他們理解了數的真正意義,也就是達到了所謂的基數原則水平。

03.

先天的神經認知系統給人類提供了基本的認知結構,後天的各種數字遊戲和活動則在骨架的基礎上提供的血肉,形成有生命力的數字能力。那麼怎麼幫助孩子把真實的數量與數學符號口頭數出來的數字聯繫起來,在不同的數量和不同的符號系統之間建立聯繫呢?

這裡給大家分享幾款提升數感的小遊戲:

1.唱數

孩子到了一歲半左右,就能說出不少的詞彙了,此時不光可以教兒歌,還可以教孩子唱數。對1~10這10個數字可以分組來讓孩子唱數,「123,456,789、10。」,你說一句,孩子跟著說一句,等孩子熟練了,可以你說一段,讓孩子接著說下一段。還可以教孩子反著唱,「10、9 、8、7、5、4、3、2、1「,之後還可以間隔倒數。

2.點數

2~3歲的階段,這項數學入門遊戲可以隨時進行,任何場景都可以。比如孩子玩玩具,可以讓他數他的小玩具有多少輛小汽車,在外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可以數數有幾個小朋友;吃飯的時候可以數一數有幾副碗筷,隨時讓孩子點數並說出總數。。

進階版階段:你可以讓孩子來觀察你說的數字對不對,給孩子按循序數1到30,你可以故意在數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小錯誤,比如漏數了15、16或者是直接從10跳到21,看看檢驗孩子有沒有發現。

3.熟悉數字符號與數量的關係

家長需要幫助孩子把數字符號與數量建立聯繫。像國際上比較知名的蒙臺梭利教育在數學啟蒙上就是通過有一系列實物教具來幫助孩子理解數字符號和數量之間的關係。其實這些簡單的數學教具,家長也可以來製作。數量表現方式可以是串珠、賽根板,計數棒,原點陣。

如果家中有小黑板,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數量與符號的關係。比如我們可以用一個蘋果來對應數字1,兩顆草莓來對應對應數字2。以此類,以此類推,用具體的實物來讓孩子感受數字的意義。最後我們還可以來考一下孩子,給我們畫出了10顆石榴,讓孩子數一數告訴你正確的答案。

4、估算與比較

估算也是數感中重要的一部分。簡單的說就是孩子對數量有一定的敏感度。看到兩堆水果能夠知道哪一堆多哪一堆少,這種是比較初級的估算。

當孩子的數感越來越強,你還可以跟他玩下面這種遊戲。

準備一個裝有100個玻璃球的瓶子,讓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個。這時可能有的孩子會說50個,有的會說80個,還有的會說120個,都是很正常的。孩子猜不對很正常,這時你將手伸進瓶子裡,抓一把出來,再讓孩子猜,範圍就縮小了。當孩子說出了他的猜測,你可以數一數。接下來你可以再抓一把,再讓孩子猜,然後再數一數。

經過這樣抓了幾次以後,孩子會發現,抓一把大概是10個左右(舉個例子),這時他就建立起「一把大概抓多少個」的直觀感覺。這樣他就能夠大致估算出瓶子裡大約是多少個了。那就是數感的高級表現形式了。

穎媽寄語:

總之,想幫孩子發展數學能力,重點在於學會構建關係,給孩子提供一個有數學意識的環境,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用遊戲和對話的方式開始孩子的數學啟蒙吧!

--END--

我是穎媽,一孩兒媽,心理諮詢師,一級教育教育指導師,輔食達人,多平臺原創作者。 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關注。

本文獨家發布於百家號,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們必須學習的科目之一就是數學。而數學作為主要學科,在考試中非常重要,作為家長,當然要為孩子儘快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就可以更容易地學習。因此,家長一直非常重視給孩子數學啟蒙的問題。但是!許多家長在給孩子數學啟蒙時,很容易陷入誤區。他們在教孩子學數學的時候很多都只是死記硬背。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不是死記硬背公式,培養這2項能力很重要
    數學學得好的孩子,會普遍認為這孩子聰明,似乎數學就屬於天才學科,並不是誰都能學得好。但是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的數學教授Jo Boale卻不這樣認為,她曾說過:「當老師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好數學時,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有所提高」。
  • 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別總逼孩子背口訣
    從小學到大學,孩子都要學習的一門學科就是數學。而且數學作為考試中的主課,作為家長,當然是想為孩子儘早打下堅持的基礎,在之後的學習生涯中,能學習的更遊刃有餘一些。所以對給孩子數學啟蒙這件事情,家長向來是放在重中之重的。但是!很多家長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其實都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中。其實都是死記硬背而已,孩子根本沒有理解這些數字所代表的真正含義。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並非是背乘法口訣,而是培養這種「思維」
    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學教授喬·博勒(Jo Boaler)曾說:並沒有什麼天生的「數學腦」,我們後天所見到的很多孩子對數學的敏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利用好了孩子最重要的數學啟蒙階段。提到數學啟蒙,很多父母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教孩子數數、背乘法口訣,或者讓孩子們多做數學題,提高孩子的計算水平,殊不知這種死記硬背的計算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特別的作用。
  • 兒童數學啟蒙—數字&數感
    感謝您的繼續關注,讓我們繼續「伴孩子終身成長」!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兒童的數學啟蒙知識:數字 與 數感。今天不是詳細講解如何一步一步怎麼做,我把給自己孩子編寫的一個「數字&數感」的培養提綱內容貼出來,和大家分享。提起數學,可能很多人還會頭疼:「我學生時代最怕上的課就是數學課」,「解析幾何能把我的大腦搞成一團漿糊」,... ...。
  • 如何給孩子做數學思維啟蒙?
    看起來同樣是5歲的倆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但裡歐在面對他媽媽拋出的數學問題都能很快接住,而我家蘋果還處於懵懵的狀態,於是,我問了問表姐,她說她很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在美國小學是非常注重「數感」的培養。  我連忙問,什麼是數學思維,怎麼樣才算數學思維啟蒙,數感又是怎麼回事。表姐跟我說,數感字面意思就是對數字的感知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教你5種方法,幫孩子學透數學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對數學啟蒙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認識數字、學習算數。其實,真正的數學啟蒙重點應該在於培養數學思維。只有有了數學思維的孩子,在面對稍微複雜一點的數學問題時才不容易落入圈套。
  • 如何培養少兒的數學思維能力?
    其實,數學並不完全等於我們在學校裡做的數學題,它更多的是以一種思維方式貫穿在我們生活,是幫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小到給東西分類,大到把火箭送上天,都需要運用到數學思維。3-10歲是建立孩子數學思維的黃金期,如果在這個時期能夠用符合少兒思維發展規律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數學的核心概念,利用系統的教學促進他們數學的邏輯思維發展,就能為孩子未來解決更複雜的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 數學啟蒙很難?柚小萌玩具城推薦3款玩具讓孩子愛上數學!
    其實對於孩子們的數學啟蒙要學會藉助生活中的實物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生動地呈現在孩子面前,使他們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家長在數學啟蒙應該先了解這4點:1、教孩子認清楚數、量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對寶寶玩具數和量的調控,讓寶寶意識到數和量的關係,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寶寶玩玩具的樂趣,更能進行簡單的數學啟蒙。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數學啟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學前教育專家們曾對此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在幼兒時期就有良好的數學意識,對數學原理有基本了解的孩子,未來不僅在數學方面更加出眾,而且思維邏輯能力也會優於常人。 已經播出了三季的兒童綜藝節目《了不起的孩子》,這檔節目被譽為《最強大腦》的兒童版,節目邀請了各領域能力優異的一群孩子。
  • 如何系統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一篇文章說透
    因此,數學啟蒙並不是簡單讓孩子學會算術,而是一種系統思維的能力培養:根據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以及現有能力,鍛鍊他們冷靜、系統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人天生就有很強的樂感,但是一般人也可以通過長期接觸音樂進行培養。數學思維亦然。
  •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從1數到100,學習有效的數學啟蒙
    數學中的一些美麗定理具有以下特點:易於從事實中歸納,但證明了卻是非常隱蔽的。--高斯在談到兒童數學啟蒙時,我想大多數家長和朋友一定會想到「1、2、3……」等數字,或者「1+1=2……」等加減法。我們大多數的父母也教孩子如何從1數到100,如何在10內加減,以及如何乘和除孩子。我希望你能指出數學是一門大學科,他不僅包括數字,他還包括形狀、空間、排列、高度、長度、尺寸、厚度、厚度等等。我想你應該知道數學不僅僅是「數字」,但是你為什麼那麼熱衷於教孩子們數數呢?理由一:易教易用。
  • 英語啟蒙、數感訓練、語感培養……一套拼圖繪本全搞定
    為了提前培養娃對語數外這些基礎學科的興趣,寶爸寶媽們通常早早就開始準備。在這過程中,寶爸寶媽心中也會有些煩惱:自己認真給孩子「磨耳朵」學英語、聽故事,陪孩子玩樂高、搭積木,好像還是收效甚微……也許,你忽略了這些基礎學科背後的聯繫性,忽略了培養孩子最基礎的認知能力。
  • 別再逼孩子數123了,數學啟蒙這樣做才最有用!
    原標題:別再逼孩子數123了,數學啟蒙這樣做才最有用! 今天我們先來回想一下高中生涯。 語數英、政史地、物化生……最讓你崩潰的是哪門課?孩子以後像我一樣變成數學小白可咋辦,一定要給孩子打好數學基礎啊!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加減法嗎?打好數學基礎,要靠這4個方法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說到數學啟蒙,大部分家長都覺得是要讓孩子學數數、學加減法,但實際上認識數字和加減法只是數學啟蒙中的一小部分。因此,數學啟蒙就是要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激發孩子的數學天分、培養數學思維、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
  • 還在逼孩子從1數到100嗎?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我也覺得這樣的孩子非常出色,一是不懼場合,二是有超過這個年紀的思考力,實屬不易。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詩,算數,但是一個好的啟蒙教育,光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功夫沒有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抓住3個時間。朋友小楊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快算數學,就是所謂的心算。
  • 還在逼娃從1數到100嗎?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我也覺得這樣的孩子很優秀。第一,他們不怕場合。第二,他們有超越這個年齡的思考能力,這並不容易。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誦詩歌,數數。然而,停留在這些表面上對於良好的啟蒙教育是沒有用的。我們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抓住三次。我的朋友小楊的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快速數學,這就是所謂的心算。一開始,幼兒園老師讓孩子們掰手指。
  • 算術不是數學啟蒙,請幫助孩子愛上真正的數學,現在開始還不晚!
    而數學啟蒙的意義,就是幫助孩子們擺脫簡單的記憶層面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擁有邏輯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和想像力,以此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從而真正愛上數學。一.你眼裡的數學啟蒙是什麼樣子?對於數學啟蒙,家長們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但可能都是不甚正確的,以下幾種,請千萬要避免:1.會算術就等於會數學85後普通寶媽阿梅,從女兒1歲後就買了很多數數的玩具和繪本,很早就開始培養女兒的算術能力。在女兒2歲的時候,就已經能從1數到100。家裡人一致認為這個孩子很聰明,將來數學一定會學好。
  • 玩轉數學啟蒙,你只需要撲克牌和A4紙!
    說起數學啟蒙,大家第一反應的大概就是「數數、做加減法」,其實這種「算術」能力正隨著計算器的應用,越來越不重要。真正決定一個人數學能力高低的,是數學思維。 啟蒙階段,需要什麼樣的數學思維能力呢?
  • 理察·費曼的成功,離不開兒時父親給他的數學啟蒙方式
    腦科學以及教育學的研究表明:兒童在4-6歲間的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迅猛發展,也因此在這個時期兒童的科學、數學思維的啟蒙非常重要和關鍵。數學思維的啟蒙並不是在學齡後才開始的事情,家長要在孩子學齡前就開始對其進行相應的培養。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開啟孩子的數學啟蒙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