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砷水,這次他們做到了

2020-12-06 第一財經

歷時12年研發,全球首個降低飲水砷濃度的過濾裝置近日獲得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國際認證機構(NSF International)認證,這是NSF制定水砷濃度標準25年以來首次批准相關產品技術。

納米技術突破

這個飲用水過濾裝置是由中國和美國兩地的科研人員通過長達十多年對水質汙染的監測以及材料技術的攻關研製而成的,兩個團隊分別位於瀋陽的中國醫科大學以及夏威夷大學。這項被稱為微鼻(MesoNose)水過濾器的核心技術是運用特殊納米材料製成能夠實現砷吸附功能的濾料,不僅能夠去除水中的三價砷和五價砷,而且能將其吸附並鎖定於材料中,避免造成二次汙染。

微鼻技術的發明人、夏威夷大學環境材料研究員董良傑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飲用水砷汙染威脅全球的公共健康,這項技術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和位於瀋陽的中國醫科大學歷經了12年的研究、開發和完善。我們已經在美國成立了公司,從事下一步的製造和研發,會在矽谷總部繼續創造下一代技術和產品。」

2006年,董良傑團隊在夏威夷大學研發出砷吸附技術,之後由中國醫科大學在現場實踐中不斷驗證,最終在中國的蘇州納米科學城完成了產品的商業化,並於2013年成立了一家名為微陶技術的公司,董良傑擔任公司CEO,負責全球業務的發展。公司已經在矽谷投資數百萬美元建立了生產線,製造下一代產品。

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美國技術在中國成功轉化、全球製造,並且成果造福於全人類的案例。董良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技術的研發成功,到最終走向商業化經歷了很多挑戰。雖然中國一直表示要鼓勵創新,但是真正找到為技術買單的人並不容易。同時,我們也攻克了很多技術的難點。」

砷俗稱砒霜,是地殼中天然存在的一種豐量元素,可被用於工業和農業生產以及其他領域。砷還是有色金屬採礦、冶煉和煤炭燃燒的副產物。大多數的砷進入飲用水供應系統是通過天然溶出或工業和農業汙染。砷汙染雖然可能存在於市政飲水系統,但大多數情況下存在於私人水井。全球約有2億人處於慢性飲水型砷暴露之中。在中國,砷汙染水質主要存在於偏遠地區分散的用戶家裡。值得注意的是,砷汙染的水被加熱或者煮沸後並不能去除砷,而且當含砷水被煮沸的時候,砷的濃度還會輕度增加。另外,氯氣(漂白劑)消毒也不會從飲用水中去除砷。

針對這一現象,董良傑表示,產品第一個技術難點是不僅要解決砷吸附的問題,而且要保證其不脫附,也就是吸附後不會洩露,能夠當作普通垃圾處理。其次,砷水的形態多異,在實驗室驗證完了,到現場實地情況還會不同。中國醫科大學幾乎跑遍了中國中西部地區,包括新疆、內蒙、山西等汙染嚴重的省市,歷時十年,進行實地的水質採樣和檢驗,才最終使其技術能夠走出實驗室,走進農村的千家萬戶。第三個技術難點是選擇性吸附,在除去砷元素的同時,還要保留水質原本健康的礦物質組成,比如鉀離子和鈉離子等。

董良傑同時介紹稱,飲用水吸附材料的介孔理想狀態是介於40~60納米之間,這一範圍內,在沒有壓力、電或者化學成分的作用下,就能實現吸附並且鎖住有毒物質。然而,介孔在1~50納米之間的材料技術難度很高,團隊經過多年反覆測試才研製出符合飲用水吸附標準的材料。

市場規模近1000億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認定砷為Ⅰ類致癌物,同時砷還有其他的非癌症效應,身體上幾乎沒有一個組織能夠免受砷的損害。因此,美國毒物和疾病登記署(ATSDR)在對影響人類健康的毒物排序中,將砷列為首位已超過16年。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公共飲用水的最高砷允許濃度(MCL)為0.010mg/L。

NSF-International水系統副主席Clif McLellan稱:「當某個產品達到五價砷的去除標準並且被證實能保證與飲用水接觸的材料是安全的,那麼該材料就會獲得NSF-International的認證。認證包括每年度審查商品的生產過程來確保產品在按照標準進行生產。」

NSF-International是一個全球性的獨立機構,編寫衛生領域的標準,並對水、食品、健康和日用消費品行業的產品提供檢測和認證服務,以此來最大程度地降低這些產品對人類健康的不利影響並保護環境。自1944年成立以來,NSF在超過165個國家運營。NSF引導著美國國家標準中與飲用水相關的材料和產品的標準制定。1990年,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用NSF標準代替了其他飲用水諮詢方案。如今,大部分輸送飲用水的管道法規都要求用於商業和住宅用的管件和管材通過NSF標準的認證。

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的NSF-International水系統全球業務發展總監Rick Andrew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NSF擁有非常嚴格的飲用水檢驗標準,這些標準由行業和監管部門的專家團隊以及產品用戶一起制定,測試的方法同樣非常嚴格,會在不同的酸度環境下測試。對微鼻的這款產品的技術驗證就長達一年。」他承認,去除砷的濾料技術要求非常高,此前沒有任何一款產品或技術達到去除五價砷的認證標準。Rick Andrew還強調,如果消費者使用井水,在一個有資質的實驗室檢測水中砷濃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砷可以通過天然溶出進入地下水中。

中國醫科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地方病學會主任委員孫貴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砷是目前水質汙染中問題最大的元素,長期飲用含砷水會致癌。砷中毒也是地球化學性汙染疾病,常見於我國偏遠地區。大城市能夠通過集中改水建設解決砷汙染的問題,但是分散的村莊通過挖井取水,水質難以得到保障。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致力於地方病的防治,通過解決基於家庭的飲用水過濾裝置去除砷。這個新裝置的意義就在於能夠方便地應用於農村家庭。「孫貴範還表示,未來可以將目前的壺式過濾裝置的濾料擴大成立柱的形態,用於更大的裝置,來保障學校、寺廟等用水安全,這樣學生和高僧都能喝到乾淨的水。

孫貴範補充道,砷汙染屬於地方性疾病,目前由國家出資治理,隨著技術成本的降低,國家為此買單的可能性也更大。他建議公司在生產過程中,儘量考慮到產品的方便、實用、價格低。微鼻過濾器目前有兩款產品,有一款是與美的合作開發的大容量過濾裝置,主要銷往國內。微鼻淨水壺產品,適合家庭使用,目前在美國和香港銷售,定價為499元港幣。對此,微陶公司總經理焦永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水處理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公司在2016年才開始啟動民用過濾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目前的銷售額只有幾百萬人民幣。而隨著公司規模化生產的擴張,勢必帶來成本的下降。「據焦永金介紹,目前中國工業和民用水處理市場的規模近1000億元人民幣。

相關焦點

  • 工業廢水和飲用水除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這項技術和材料將水砷濃度降低至美國環保署(EP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健康標準以下。凸顯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國醫科大學教授鄭全美,這些年專注於地方性砷、氟中毒的發病及臨床防治工作,她在一些砷中毒病區調查時發現,由於長期飲用砷含量較高的地下水,一些村民的身體已經出現初步病狀,但他們自己並不知情。「這已經是癌症症狀了,嚴重的,整個內臟也該有癌變了。」
  • 中美團隊新除砷技術挑戰「頭號化學品毒物」
    經專家調查發現,孟加拉國土壤深層自然形成的砷含量非常高,數千萬民眾因飲用受到砷汙染的水遭遇健康威脅。世界衛生組織將孟加拉國的砷汙染危機形容為「歷史上一國人口遭遇到的最大群體中毒事件。」砷在中國民間俗稱「砒霜」,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類金屬元素。在某些特殊條件下含砷礦物發生溶解,導致地下飲用水的天然砷汙染。
  • 中美研究團隊展示新型除砷材料和設備
    正在北京舉行的第七屆「環境中的砷國際學術大會」上,由中國醫科大學和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展示了能將水砷濃度降至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健康標準以下且不產生二次汙染的除砷材料和設備。
  • 中國醫科大學等研發新型除砷材料—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王卉)「在山西、內蒙古、甘肅等省區砷中毒病區開展的地下砷汙染飲用水現場驗證均顯示,該材料對水砷的去除能力達到
  • 我國飲用水除砷科研成果獲IWA全球創新項目獎
    第七屆世界水大會於9月19日至25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飲用水除砷及水體砷汙染治理方面的研究與工程應用成果
  • 什麼是砷汙染?
    在自然界中,砷主要以二硫化二砷(雄黃)、三硫化二砷(雌黃)、硫砷化鐵等形式存在。含砷礦石的開採和冶煉,以砷化合物為原料的玻璃、顏料、藥物、紙張、半導體等的生產以及煤的燃燒過程中,均可能造成砷對環境的汙染。自然界的砷多為五價化合物,汙染環境的砷多為三價化合物。
  • 燃煤電廠溼法脫硫廢水中砷的脫除技術研究進展
    燃煤電廠溼法脫硫廢水中砷的脫除技術研究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  來源:《現代化工》  作者:陳玉強 張勝寒等  2018/3/20 8:40:19  我要投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基於近幾年國內外關於砷脫除研究文獻
  • 研究表明,新的大米烹飪方法可以除砷,並保持原有礦物質營養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以這種新的方式烹飪大米可以去除糙米中50%以上的天然砷,以及74%的白米中的砷。近期《全面環境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顯示,以某種方式烹飪米飯可以去除50%以上的自然發生砷糙米,74%白米飯。重要的是,這種新方法不會降低大米中的微量營養素。
  • 水淨俠丨什麼樣的淨水器能去除鉛鎘砷等有害物質?
    市民王女士的女兒還不到一歲,她最擔心的就是,萬一飲用了含有重金屬的汙染水,孩子的智力發育受影響,後果不堪設想。「王女士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伴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高速發展,環境汙染和水源汙染的事件難免發生。重金屬導致的水汙染如砷、鉛超標等,已經成為危害孩子健康的隱形殺手。」
  • 清華學生為村民過濾砷汙染地下水:免費不被在意
    他們大多來自環境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是「學生清源協會」(下稱「清源」)成員。協會簡介中的「宗旨」是「運用專業知識,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這些學生大部分喝自來水長大,在梁家堡,他們的宗旨變得頗為現實:「讓村民喝上乾淨的水。」  在開往山西的火車上,幾乎每位同學都在期待,自己真誠的態度和來自最高學府的科學「饋贈」,會得到村民淳樸的回報。
  • 水鐵礦表面不同組分的砷的在線順次質譜分析
    該研究首先以合成的水鐵礦作為吸附劑,分別對單一體系和共存體系(砷、銻兩種元素共存)中的砷進行吸附。然後將吸附後的沉澱收集、乾燥,作為待測樣品。實驗結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不僅能夠分析不同組分的砷在水鐵礦表面的含量分布,而且還能夠揭示砷的各種組分與鐵之間的結合方式。圖2為砷(III)的順次洗脫情況。
  • 致命毒藥砒霜裡的「砷」到底是什麼?
    元素周期表裡的砷砷不溶於水和強酸,幾乎沒有毒性。但若暴露在空氣中,其表面極易被氧化成劇毒的三氧化二砷。砷的化合物種類有很多,主要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砷伴生在金、鉛、鋅、銅、錫等礦產資源中,每開採1噸其他金屬(金除外),相應帶出0.12~10.8噸砷。砷還存在於空氣、土壤、水和動物體內,一般含量甚微,但個別水源中含砷很高。
  • Science:新風險模型凸顯了中國地下水的砷汙染風險
    這一問題發生在中國的一個非常乾旱的地區,那裡的人極端依賴於深部地下蓄水層(這是含水的巖石體)中的地下水作為他們的飲用水。在這些地下蓄水層中,來自火山巖的沉積物和其它來源的沉積物含有天然形成的砷且隨時可得,而且對這種形態的砷的攝入是危險的。長期暴露於砷是一個嚴重的健康風險。砷顯示它會引起皮膚色素沉著過度,肝腎功能障礙及不同類型的癌症。
  • 特定方式煮飯砷少又營養
    近日,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上的一篇新研究稱,以某種特定方式煮米飯,可以去除糙米中超過50%的砷,白米中73%的砷。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會減少大米中的微量營養元素。砷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由於它是水溶性的,因此會在大米中積累,而大米更多地生長在洪水泛濫的田地裡,其所含的砷大約是其他穀物的10倍。
  • 砷鹽檢查法
    標準砷斑的製備  精密量取標準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鹽酸5ml與水21ml,再加碘化鉀試液5ml與酸性氯化亞錫試液5滴,在室溫放置10分鐘後,加鋅粒2g,立即將照上法裝妥的導氣管C密塞於A瓶上,並將A瓶置25~40℃水浴中,反應45分鐘,取出溴化汞紙試,即得。
  • 【網絡闢謠】特定方式煮飯砷少又營養
    這種方法會保留大米中的營養物質,但在去除砷方面的效果不如在過量的水中煮飯,但用過量的水又會浪費資源。這些米是英國主要連鎖超市出售的大米類型,且砷含量較高。   對這6種米,研究人員用去離子水清洗、預浸泡和短暫煮沸等預烹飪處理,研究了4種煮飯方式,包括未清洗吸收法、清洗吸收法、預浸泡吸收法和煮沸吸收法。
  • 健康湖州丨特定方式煮飯砷少又營養
    近日,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上的一篇新研究稱,以某種特定方式煮米飯,可以去除糙米中超過50%的砷,白米中73%的砷。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會減少大米中的微量營養元素。砷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由於它是水溶性的,因此會在大米中積累,而大米更多地生長在洪水泛濫的田地裡,其所含的砷大約是其他穀物的10倍。
  • 壓縮空氣除水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製藥用壓縮空氣,除油除水是必備的為什麼壓縮氣體需要除水?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分是壓縮空氣淨化處理的首要任務,壓縮空氣中的水夾帶雜質會侵蝕管道、閥門、儀表及設備,造成生產成本的提高。而且針對製藥領域,如果氣體含水,不僅會影響藥品質量,危害用藥者生命安全,還會影響企業信譽。
  • 衢州傳媒網丨特定方式煮飯砷少又營養
    近日,發表在《整體環境科學》上的一篇新研究稱,以某種特定方式煮米飯,可以去除糙米中超過50%的砷,白米中73%的砷。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會減少大米中的微量營養元素。砷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一類致癌物,由於它是水溶性的,因此會在大米中積累,而大米更多地生長在洪水泛濫的田地裡,其所含的砷大約是其他穀物的10倍。
  • 水稻反射光譜監測農業土壤中砷汙染
    A區灌溉為地下水和來自水庫的水;B區靠近化工廠,受到了被汙染水的灌溉;C區靠近利河,灌溉水來自受到當地工廠排放的工業垃圾的受汙染河水。樣地的水稻種類為良友287.野外光譜測量:水稻實地光譜測量在2012年8月8日-12日進行,此時是水稻的生長旺盛期。野外光譜測量在10點-14點進行,天氣條件為無雲或幾乎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