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理學對「意識」的解讀,早被道家參透,做了科學的詮釋?

2021-01-22 幻之獅

今天咱們說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看罷之後也許會顛覆您的認知。

但凡稍有心理學知識的人,應該知道人有意識和潛意識之分。所謂意識是指人的大腦對於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應,具體來說是通過感官和思維活動形成的心理過程。而潛意識人類生命歷程中確實發生但卻不被察覺的心理過程,換句話說是一種非物質形式或者說是尚未達到物質層面顯像的心理活動過程。這就好比一座冰山,意識是海面之上露出來的可見部分,而潛意識則是深藏海面之下的不可見部分。

關於心理學的這部分,毋庸置疑已經被現代科學廣泛接受了。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人的老祖宗早就參透了其中的道理,並形成了一套理論,只不過由於這套理論晦澀難懂,才使得很多人誤讀其中的內涵,甚至將其視為封建迷信,這便是道教。

其實,熟悉道教的朋友應該知道,道教講究的是順天應人的自然法則,屬於科學的範疇,實則是與儒家一脈相承。

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道教關於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認知。

相信很多人並不知道,在那麼久遠的年代,中國的老祖宗就已經能夠清晰分別所謂意識和潛意識的區別了。只不過當時換了個叫法,叫做魄和魂。也就是「魂」等同於「潛意識」,而「魄」等同於「意識」。有人可能會說,「魂魄」這玩意兒說的不是鬼嗎?這不是封建迷信又是什麼?

實則不然,所謂「魂魄」說的是人有「三魂七魄」。而所謂的「三魂」指的是天魂、地魂和命魂。三者互相作用視為「命」,是以一種不可見的非物質形式呈現。或者換句話說是存在於更高的維度,卻以某種尚未得知的方式與我們這個空間的人的物質實體發生聯繫。這就與現代心理學中所說的「淺意識」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所謂的「氣魄」指的是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具體來說就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很顯然是以可見的物質形式呈現,與現代心理學所說的「意識」基本是一個意思。

咱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一個病症就是「半側空間忽略症」。患有這種病症的人只能看到眼前一側的空間,而另一側的空間是完全看不到的。

專家們就曾經給這樣的病人做個一個實驗,就是那兩張圖片給受試者看,兩張圖片幾乎一模一樣,都是一棟房子,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張圖片中的房子的一側著火了,而著火的那一側正好是受試者看不到的那邊。當研究人員問患者這兩幅圖有什麼不同的時候,患者表示沒什麼不同,是一樣的。但當研究人員讓患者選其中一個房子自己居住的時候,患者卻每每都戶選中那個沒有著火的房子。

針對這個現象,專家們給出了解釋,認為患者的眼睛其實是捕捉到了兩張圖片的不同,但是由於大腦的一部分機能受損,所以無法把這部分信息傳遞給患者知道。但是與此同時這個信息也同時被記錄了下來,當需要作出選擇的時候,才指揮著患者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由此可見,人的潛意識和意識可能是兩套獨立運作的系統,但同時又可以相互協調運作,即便是在大腦部分功能受損的情況下,也是可以正常運轉的。

而這一點,用道家的「魂」和「魄」來解釋也是解釋得通的。不可見的「魂」在「魄」無法感知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指揮人做出正確的行動。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會突然一個靈感做一件事,當時做的時候根本沒有任何理由,但時候卻受到了很好的效果的原因。

科學界一直否定非物質世界的存在,但是最近這些年隨著量子力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科學家們開始意識到或許非物質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其呈現的方式很可能就是以物質的形式來呈現。這便與「魂」與「魄」以及「潛意識」和「意識」的運作機制如出一轍了。或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真的能夠揭開之中的謎團,還原一個更完整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道家思想對西方超心理學的影響
    大家有沒有這樣一個感覺,一提到中華道家文化,就覺得是迷信。但是一說起西方文化,就是科學的代名詞。尤其是現代西方超心理學、量子糾纏理論的研究與崛起,更讓很多人覺得,這是科學的解釋了心中難解之謎,而本土文化,都是迷信的解釋。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七講:實驗心理學之父的4大超前思想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七講,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促使現代心理學誕生的牛人—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這位牛人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終其一生寫了490多部著作,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產的科學家了。
  • 現代新道家:湯用彤、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
    筆者在校理湯用彤遺著的過程中,深感他於道學文化實有真知,並與蒙文通、胡適、陳攖寧、陳寅恪等名家交集甚多,他們都可謂現代新道家的代表性人物。故試作此文,期以引玉。一、湯用彤與現代道教學者「新道家」的概念最初是指秦漢黃老學和魏晉玄學,現在則多指持「同情默應」心態從事道家道教研究的現代學者。陳鼓應、胡孚琛諸先生都認為,湯用彤可謂當代新道家。
  • 他是道家的代表之一,所提出的宇宙理論,比現代科學家更超前
    很多人想必都有這樣的錯覺,就是認為現代的科技最牛,現代的人最聰明。例如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這些都是古代沒有的;還有愛因斯坦、牛頓,這些聰明的科學家,他們發現了世間萬物的秘密。但其實,古代人真的比現代人要差嗎?
  • 超個人心理學:綜合靈性傳統和心理學來揭示意識
    超個人心理學的定義超個人心理學結合了世界各種靈性傳統和現代心理學的知識。各種靈性傳統和現代心理學為古老的基本疑問「我是誰」提供了兩個最令人感嘆和關心的答案。各種靈性傳統在回答這個疑問時,深入內心所得到的答案是「靈魂,一種靈性的存在」;各種宗教的修行就是這些靈性傳統試圖與這種內在本體聯結的方法。
  • 道家的天地觀就是人體本身,人即是宇宙!道家與科學的相互理解!
    道家認為,人與天地的世界是相應的。天地有什麼,人也有什麼。道家認為自己就是「氣」組成的,不外乎宇宙也如此!這種想法和現代科學不謀而合,科學說:所有物質都是由量子組成的。道家認為「氣」也是組成萬物的基本,萬物皆一「氣」。因此人體也由量子(「氣」)組成,而每個量子最少存在了幾十億年,而道家認為「氣」也是一種從太極創世以來都存在的。
  • 【現代科學心理學創始人】——馮特
    一般說到創始人,我們都會覺得此人非同一般,馮特作為現代科學心理學創始人確實名副其實。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所以,為了幫大家正確地了解心理學專業,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幹什麼,選擇心理學專業又需要做哪些準備,萃歐決定寫一篇針對心理學專業方面的解讀文章,由於文章較長,將分三次發布。大眾對心理學的誤解來諮詢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喜歡當前的專業,或是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痛苦,於是在翻書「自療」的過程中逐漸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5本心理學書籍,讓你更加了解意識
    導讀:5本心理學書籍,讓你更加了解意識。《心理學與生活》《認知心理學》《情緒心理學》《改變心理學的40個研究》《探索生命》。1、《心理學與生活》本書譯自英文原版《心理學與生活》第19 版,較之第16 版已經有了大幅的修訂,全書精簡為16 章,更新了數十萬字和1 000 多篇參考文獻,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學"與"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兩個專欄。同時,此次在譯文上也進行了精心修訂。
  • 中國出了一本神書,讀懂的兩個歐洲人,都成為現代科學殿堂級人物
    今天和大家聊聊純陽子,呂洞賓,現在我們都以為呂洞賓是個神話人物,但事實上他是一個現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全唐詩當中有254首呂洞賓的詩,現實中的呂洞賓在學術成就上是非常高的,而這些學術成就,還推動過現代心理學以及量子力學的建立和發展。
  • 理學門類——心理學專業解讀
    人的心理不是無法捉摸的,心理學就是通過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對行為進行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學科,這裡體現出心理學的特殊性——以人為研究對象。現代科學面臨三個問題:物質起源、生命起源和意識起源。其中意識是人的根本,是感知、記憶、思維、情感、動機等心理過程的有機結合。闡明意識的性質、過程及其物質基礎正是心理學的研究主題。
  • 造句遊戲的心理投射:被現代心理學摒棄的網紅心理遊戲
    其中的一個解讀版本是:「鑰匙」代表財富,因為開啟財富的鑰匙;「兔子」代表重要他人,你在乎或者對你影響很大的重要他人;「橋」是連接人生的一條路徑,代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這幾個要素湊在一起,就可以解讀你在人生關於重要他人和財富命途的某個時刻。例如,如果造句「我抱著兔子,拿著鑰匙,走過了橋」,就可以解讀為「我和愛人一起,共同創造財富,走上人生巔峰」。有意思吧!
  • 現代物理和宗教哲學理念類似?試用宗教和哲學理念解讀波粒二象性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們知道,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理論中的一大支柱。而根據維格納-諾依曼詮釋:物質世界由基本粒子組成,在沒有被觀察時都是概率波,概率波無法將自己坍縮成確定的粒子態,必須需要意識的觀察才能實現。這就讓人倍感疑惑了!意識到底是什麼?迄今為止科學界並沒有清晰準確的定義。
  • 章魚哥筆記解讀王通《通知》這本書,讓你了解道家和佛教的世界觀
    昨天給你解讀了《通知》這本書的第一章第二節,主要是跟你聊了聊 「感覺與信息」兩個詞語之間的聯繫,以及感覺對人的重要性和一些延伸的話題討論。今天給你解讀《通知》這本書的第一章的第三節,今天聊的主題也是兩個詞語:能量和信息。
  • 什麼是意識?意識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將潛意識帶入意識即為療愈
    Gazzaniga於1982年創建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並擔任主席至今,是認知神經科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被譽為「認知神經科學之父」)認為,有意識的思維對於我們在無意識中所做出來的行為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可以重新界定我們都做過事情的看法,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模式的形成過程。
  • 2020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學概論
    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通過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  (2)意識與無意識:  人的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欲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
  • 俗話說「十個奇門九個瘋」,道家秘術奇門遁甲怎麼這麼邪性?
    在道家經典中,有一門神秘的學問,奇門遁甲。奇門遁甲和易經一樣被稱為玄學,之所以被稱為玄學,一方面是因為其玄奧,另外一方面也因其玄乎。關於奇門遁甲,就有一種很玄乎的說法,讓人諱莫如深,就是「十個奇門九個瘋」。意思是說修習奇門遁甲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變瘋。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 道家《陰符經》說宇宙:本性應宇宙,生滅源自身
    《黃帝陰符經》窺:通過「宇宙」明白超越科學的哲學思維為什麼覺得《陰符經》出現不會早於東周,因為在用詞上,比起出自東周的《道德經》要來的更貼近現代。因此我個人感覺《陰符經》成書很晚,很可能甚至到了南北朝才真正的成書。只是古人喜歡託古,因此就攀附上了上古的黃帝。這是第一論。
  • 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馮特建立心理學後,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進入派別林立的時代。一、構造主義代表人物,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直接經驗意識,意識可以分解為感覺、意象和感情三種元素。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於通過內省(即被試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去了解在不同刺激情境下各種元素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