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son老師,孩子現在在學習26個字母,大寫A是不是要頂格寫呀?
看看外國小朋友的書寫,媽媽們是否過度在意字母的書寫標準了?學習語言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Leeson老師,孩子從3歲就開始學英語,聽說讀寫到底是什麼順序?孩子什麼時候才能脫口而出呢?
英語學習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今天老師來系統講講這四個部分的學習關係。
應試教育長期忽視聽說讀寫
父母這一代小時候受教時特別被重視背單詞、記語法和做練習題,腦子裡想的都是如何考高分而不是去掌握英語這門語言。這主要還是屈服於我國應試教育的原因,像英語聽說這種在考試中佔比比較少的部分就棄之不顧。
而今中考英語加入了聽力和口語考試部分,就是國家教育部重新審視了英語學習聽說部分的重要性。教育方法也要重新思考和實踐。
先聽說後讀寫嗎?
美國語言學家 Krashen 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指出,發展外語能力主要依靠兩種途徑:語言學習和語言習得,語言學習指有意識的學習外語知識,包括語法、規則、語音、詞彙知識等。而語言習得類似兒童習得母語的過程,通常是在大量語言信息的刺激下,通過語言的自然交際獲得的。Krashen 認為習得比學習更重要。
聽和說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傳遞思想的交際過程,聽是理解和吸收信息,說是表達和傳遞信息。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應該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聽懂音了,積累了一定的聽力詞彙以後,再結合自然拼讀的學習和自主閱讀的應用和拓展,最後才能有能力升級為寫作甚至創作。
聽:孩子沉默期的輸入
聽的階段是孩子語言的準備期,就像母語一樣,孩子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會經歷一年左右的儲備期,這也是我們熟知的語言沉默期。
英語的學習也同樣有這樣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接收大量外在的語言輸入,然後不斷通過肢體,表情,語氣,說話者的解釋等來識別語言的含義。
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輸入英語,兒歌,音頻故事,外教訓練,讓孩子大量的聽,加大語言信息刺激量,為孩子的英語學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說:將大腦中存儲的語言輸出
說的本質,是將大腦裡存儲的語言調出來,經過組織之後輸出的結果。所以,如果腦袋裡沒有存儲足夠的語言,是無法學會說的,那只能算是鸚鵡學舌。我們也不需要刻意教孩子去說,聽得多了,在沉默期有了足夠的輸入,孩子自然就會開口表達了。
那在孩子開口表達時,我們要注意鼓勵孩子,給孩子樹立說英語的信心,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說英語的積極性。敢說才是掌握一門語言的關鍵。我們不限制孩子怎麼說英語,但是要持續不斷的給她輸入標準的原版的英語語音,讓她在自然的環境中自我模仿自我修正,以修煉標準發音。
讀:英語閱讀≠英譯漢
孩子的閱讀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父母帶領孩子讀繪本故事等分級閱讀,這其實屬於聽的輸入範疇。第二階段就是自主閱讀,一般滯後於聽力啟蒙的三年以後
真正的英語閱讀,指的是讀英文過程中,無需翻譯成漢語,直接通過讀英語就能理解意思。很多孩子閱讀英語要把句子翻譯成中文才能理解,這不是真正的英語閱讀。
英語閱讀的本質,是將正在讀的文字符號,和大腦中的英語語言進行匹配的過程。腦袋裡一定要有英語語言基礎,閱讀才有效。而英語語言基礎從哪裡來呢?就是之前培養的聽說能力,能聽懂多少,腦子裡就有多少語言基礎。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時,要教育孩子進行有效的信息定位(locate information),以更好的理解所讀的內容,不是把單詞一個個讀出來,腦子裡什麼也記不住。
寫:循序漸進終於成功
孩子從學會提筆握筆,寫出第一個英文字母,簡易單詞,到學會寫出一個完整的句子,是一個漫長的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
這裡我們跳過前期26個字母的書寫學習,進入拼寫的階段。拼寫,也可以說是聽寫,別人說一個單詞,孩子能夠正確地把它拼出來。如果孩子經過了系統的英語學習,那必然也接觸了大量的自然拼讀和閱讀,家長可以配合課程內容經常跟孩子做做拼單詞的遊戲。
單詞拼寫的訓練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就是從連詞成句到真正的段落寫作了。寫作也是一種表達,只不過和口頭的說相比,是書面的形式。孩子可以從每天寫一句話開始訓練,等到練了兩個月,寫作就可以進階到讓孩子嘗試把2-3句話連在一起寫,其實這就是寫作的啟蒙。在中國的教育體制中沒有把英語寫作當做一個重點是因為孩子在以後的成長曆程中深度寫作所佔據的生活比例還是偏少的。畢竟非常非常少的中國人會是英文文案工作者、或者英文小說作家、散文作家,大多寫作的應用還是停留在郵件的寫作上。
英語是一個整體,我們不可以將它拆分開來,而是要將它的組成部分有機的結合起來,聽、說、讀、寫一個都不能少。
家長應該讓孩子按照順序先進行聽的練習,積累了一定的聽力詞彙量以後,開口講出來,再自然拼讀,拼寫和自主閱讀,最後升級為寫作創作。循序漸進,穩紮穩打,孩子一定能夠學好英語。
如果您覺得這是篇有價值的文章,不妨關注Leeson老師"chrisleeson", 面對面探討更多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