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植物在哪裡?解密梅溪湖水下生態系統

2020-12-05 紅網

風景如畫的梅溪湖。

 紅網時刻記者 盧楊? 通訊員 劉敏 長沙報導

俗話說,雨天洗天洗地,雨後空氣清新、萬物潔淨。實際上,雨水會把空氣中和地面上的灰塵、泥土衝刷進管網,排放到水體中,經沉澱變成淤泥,對湖泊造成內源汙染。

近日,長沙陰雨綿綿,日降水量不低於1.3毫米。但如果你雨中漫步在湖南湘江新區梅溪湖國際新城湖邊的木棧道上,卻能看到另一番景象。雖經雨水的不斷「洗禮」,梅溪湖依然水質清澈、碧波蕩漾。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採用了雨水淨化工藝的梅溪湖擁有著「特異功能」。

髒兮兮的雨水如何變為清澈的湖水?

構建梅溪湖水下生態系統採用了生物操縱技術。

小雨潤如酥,然而雨水剛剛落下的時候卻是並不「乾淨」。

當髒兮兮的雨水匯入湖泊,梅溪湖將自動啟動「淨化功能」。

首先,通過梅溪湖雨水淨化區的格柵池、沉澱池,可以將雨水中的大顆粒進行物理沉澱、過濾,再經生態植物塘的水生植物根系對營養物質進行吸收,雨水的汙染在此環節得到初步處理。

其次,利用內源消減措施,採用生物操縱技術,構建以沉水植物為主,浮葉及挺水植物為輔的水生植物群落,配合水生動物等包括「生產者(浮遊植物、水生植物),消費者(浮遊動物、底棲動物、魚類)和分解者(細菌、真菌)」在內的完整水體生態系統,達到水質淨化目的。

 水生植物群落的作用

梅溪湖水生態修復的原理。

維持梅溪湖水質穩定,水生植物群落的存在非常關鍵。

每當髒兮兮的水進入湖泊,梅溪湖的植物們便開始了它們的「工作」。水生植物群落主要通過對水體中汙染物的阻濾、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以及植物吸收、積累等作用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水生植物群落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其中沉水植物是控制湖泊水體富營養化、恢復水下生態系統的重要手段。沉水植物不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起到增氧作用,防止湖水黑臭,還可以控制底泥再懸浮,增加水體透明度,保持湖水清澈,降低水中營養鹽的濃度,抑制浮遊藻類的生長,有效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梅溪湖水下的生物世界

部分梅溪湖水生植物介紹。

梅溪湖平靜的湖面下,物種卻極為豐富。據介紹,梅溪湖共計種植了50萬平方米水生植物。沉水植物主要為經馴化不會長出水面,對水體中的TN、TP、CODMn等去除率較高四季常綠矮型耐寒苦草、金魚藻、黑藻、馬來眼子菜等。浮葉及挺水植物主要為黃花鳶尾、德國鳶尾、燈心草、再力花、梭魚草、睡蓮、荷花等。

拿伊樂藻來說,它原產美洲,是一種優質、速生、高產的沉水植物,可以在光合作用中放出大量氧氣,還可吸收水中不斷產生的大量有害氨態氮、二氧化碳和剩餘餌料溶失物及某些有機分解物,使水質保持中性偏鹼,增加水體透明度,對促進蛻殼、提高飼料利用率、改善品質等都有著重要意義。

而梅溪湖的水生動物主要以適宜當地生長環境的品種為主,考慮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效率,按比例投入各級消費者數量,用以完善生態系統,為後期調控、構建穩定的生態系統做基礎。

其中魚類主要為上層食肉性的黑魚、鱅魚、長豐白鰱,中下層雜食性的細鱗斜頜鯝等,大型底棲類包括攝食有機碎屑的青蝦、刮食性的銅鏽環陵螺、攝食水中藻類、苔蘚的環堅石螺,慮食性的小型河蜆等。

「2017年梅溪湖已開始實施水生態修復工程一期項目,通過外源截汙和內源消減措施,在梅溪湖內構建水下沉水植物群落,逐步恢復水下生態系統。」湘江集團湘新水務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梅溪湖健康湖泊水生態系統可以提高水體生物多樣性,改善水生態環境,已為梅溪湖片區帶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哪裡不太對,但又說不上來。蟹無敵(招潮蟹)劉博士紅樹林生長在哪裡?海邊都有吧?這就是紅樹林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的木本植物群落。紅樹植物包括真紅樹植物和半紅樹植物。隨著潮漲潮落,它們可被海水間歇性浸泡。我國紅樹林北至浙江南部,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及臺灣等8個省份或地區(包含人工林)。我國現有紅樹植物37種,其中真紅樹25種,半紅樹12種。
  • 「水下草原」逐夢人——記梁子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
    如今,他們種植的20餘萬畝水草與天然水草一起形成了覆蓋湖底八成區域的「水下草原」,梁子湖因此成為長江中下遊水質最好的湖泊之一。    1992年,博士畢業的於丹來到武漢大學進行「長江中下遊淡水湖泊調查」的博士後課題研究,在梁子湖發現水草對汙水具有強大的淨化能力。於是他決定嘗試種植水草,重建退化的水生植被,從此便駐守梁子島。
  • 科普解密| 紅樹林的「生態密碼」
    紅樹林主要由紅樹科植物構成,如木欖、秋茄、海蓮、紅樹等,這類植物的祖先原本與陸地上的其他植物無異,只是在進入海洋邊緣後,經過極其漫長的演化過程,加上潮漲潮落間海水的周期性浸淹,使這些植物群落富含「神奇」的單寧酸,一旦刮開樹皮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迅速氧化成紅色,紅樹林之名便由此而來。紅樹林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海岸的潮間帶灘涂上,猶如在海與地之間的「世外桃源」。
  • 長沙正榮梅溪紫闕臺:哈工大、南華大學籤約進駐梅溪湖 區域價值再...
    梅溪湖實景圖,圖片來源於網絡「梅溪湖國際醫療健康城」定位為集專科醫院集群、基因工程研發總部、藥企研發總部、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運動康復、健康管理、生態頤養等於一體3000畝梅溪湖湖泊、4360畝桃花嶺景區、5173畝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談及梅溪湖區域,公眾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梅溪湖國際新城無以復加的硬核生態景觀資源。歷經十餘年開發,梅溪湖這一池碧水,已吸引超十萬人口在此棲居。拔地而起的梅溪湖國際新城,成長為具有代表性的產城融合示範樣板,寫就一篇爍金的長沙城市歷史。
  • 京都有趣生態之「神奇動物在哪裡」
    而京都的生態也很有趣,古都的千年孕育,讓有許許多多神奇的動物也能在京都有合適的落腳之地。鴨川下遊神奇動物之「河狸」,位於伏見區的クイナ橋,經常會看到河狸出沒。而今年甚至生了寶寶!這周圍可一點都不偏僻,不僅有成片的住宅區和中華餐館物產店,還有合格率第一的關西語言學院,是許多來京都留學小夥伴的第一落腳地鴨川中下遊神奇動物之「野鴨」,京都最懶惰動物沒有之一,他們很少上岸,不是因為膽小而是因為懶!!
  • 城市中的森林公園 梅溪湖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啟動招商
    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位於梅溪湖國際新城二期,總規劃面積約5172.3畝(東至三塘衝山脊,西至大坡衝山脊,南至寨子林山脊、北至油松路)。項目依託梅溪湖國際新城,象鼻窩省級森林公園將以保護性開發為基本原則,採取輕度投資的開發方式,充分發掘項目資源優勢,圍繞森林自然資源的保護、歷史文化底蘊的開發與提升,導入森林康養、生態休閒旅遊觀光、森林科普及休閒旅遊項目,建設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科普研學、森林康養等以靜心為主的高端森林康養旅遊區、以創新為內核的森林公園及獨具「兩型」特色的輕投入重創新的文旅新極。
  • 種一片「水下森林」 還一條潔淨河道 王店鎮修復水生態為美麗河湖...
    原標題:種一片「水下森林」 還一條潔淨河道 王店鎮修復水生態為美麗河湖「加分」   睡蓮、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底「纏纏綿綿」,水生昆蟲、蠕蟲、螺、貝以及各色各樣的
  • ...生生物多樣性,重建河湖健康平衡的生態系統,是生態治水的根本措施
    近日,鳳凰湖以其優良的生態、靈動的風景成功當選浙江省省級「美麗河湖」。與天然湖泊不同,鳳凰湖是個「出生」僅10年的城市人工湖。從水生態系統改善,到植物過量結構性失衡,再到精細調控重現水清魚戲,鳳凰湖的治理之路雖坎坷艱辛,但探索應用了新技術,開創了新模式,為城市河湖的治理提供了不少啟示。
  • 圓明園「水下森林」如何建成?經多年水生態修復,北京原生物種回來了
    市水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水科院近日完成了圓明園水生態修復的效果調研,揭開了它的淨水奧秘。圓明園西長河。朱松梅攝■「水下森林」抑制藻類生長圓明園是一座大型水景園林,園內大大小小的水面30餘處,總面積121公頃,不少景觀因水而成。
  • 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星湖公園啟動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
    原來,這是相關單位正在對該湖進行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星湖公園是封閉式,平均水深1.2—1.5米。之前,經過前期的汕頭市四溝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並通過一年多的維護管養,星湖公園的水質和景觀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水質指標達到了治理標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去處。
  • 說說梅溪湖那些特有的「計量單位」!
    梅溪湖36子,一群超級能攪和的人,在他們的各種攪和中,梅溪湖擁有了自己特有的計量單位,今天,咱就來總結總結梅溪湖那些特有的計量單位。1、超超是一種邏輯計量單位,發明人是著名梅溪湖著名假聲男中張超先生。這個單位可以說很大了,梅溪湖女孩要是邏輯能達到1超,那是要發帖的。2、蔡這個是酒量計量單位,發明人是高貴王子蔡程昱先生。
  • 探秘天府怡心湖:引入全球先進水生系統,造生態之湖
    備受關注的水體、水質、水生態系統又運用了什麼樣的先進理念處理?「在正式開展建設之前,我們在現場選取多處試驗段,長時間動態監測研究怡心湖的水生態系統演變,才最終確定了怡心湖的水下生態系統構建體系。」據介紹,整個湖域運用「控、改、提、增、維」等技術手段,來構建一個健康完整的生態系統,「通過沉水植物吸收+食藻蟲吞噬和抑制+微生物生化+食物鏈物質循環與轉移,削減水體富營養物質,從而實現怡心湖水體自淨化,構建出水清、氣淨、景美、魚遊的自然生態湖泊。」
  • 植物能在水下捕食,是真的嗎?
    植物能在水下捕食,是真的嗎? 小真真最近對植物的探尋是收穫頗豐, 相信親們對各種奇特的食蟲植物, 已經不會那麼陌生了吧, 而小真真最近又在網上有了新的發現
  • 神奇植物在哪裡:(3)此時,一隻靚仔路過——風滾草
    北美洲的西部地區在落基山脈與加利福尼亞寒流的共同影響下形成了不同於中部和東部的乾旱氣候,降雨稀少,遍地黃沙,這裡的生態系統和一山之隔的中部截然不同,生活著許多乾旱地帶特有的動植物。神奇植物在哪裡第三篇:風滾草奇特之處:Jesus!He can move!
  • ...生態水文調控、水生態系統構建等措施,恢復生物多樣性、增加...
    項目進展已竣工驗收 進入維護管養期近年來,昆明通過控源截汙、內源治理、水源補給、生態修復等前期工程措施的實施,草海水質惡化趨勢得到明顯遏制,但仍然存在水質反覆的情況。項目主要通過來水預處理、生態水文調控、水生態系統構建等人工生態修復工程及管理措施,在滇池草海示範區域內恢復生物多樣性、增加系統穩定性,以進一步構建健康穩定的水生態系統。
  • 蠡湖良性草型生態系統重構為淺水湖泊治理與恢復提供參考
    南京地理所研究員高光團隊基於在長江中下遊淺水湖泊流域的長期調查和受控實驗研究,明晰了草型生態系統退化和水生植被恢復的營養鹽、光照、魚類群落等生境條件閾值;通過軟性圍隔消浪、水體透明度提升、螺蚌投放和魚類生態調控等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有效改善了示範區生境條件,達到水生植被恢復的生境閾值;根據蠡湖的形態、水深及濱湖城市湖泊的景觀等要求,選擇本土水生植物物種構建群落,在淺水區主要配置草甸型的沉水植物群落(
  • 梅溪湖二期將建成立體城市
    日前,湘江集團梅溪湖投資(長沙)有限公司啟動中軸線地下空間西段項目一期(金桂路-三環線)設計招標。星辰全媒體記者從湘江集團獲悉,梅溪湖二期「超級中軸」地下規劃有地鐵2號線、地鐵6號線及長潭城際鐵路站點,將建成一座地下連廊和地面空間相連通的立體城市。
  • 植物所揭示植物葉片氮吸收對生態系統碳氮循環的影響
    植物所揭示植物葉片氮吸收對生態系統碳氮循環的影響 2020-12-18 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在森林生態系統中,40%~80%的沉降氮在到達林下土壤之前已被森林冠層截留,部分被截留的氮可直接被冠層吸收。目前,研究多從增加土壤氮供應的角度關注大氣氮沉降產生的影響,對森林冠層氮截留過程的認識不足。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玲莉研究組利用氮同位素(15N)示蹤技術,進行了三年的中宇宙實驗,探討冠層對沉降氮的截留過程是否會改變植物對氮的吸收和固持。
  • 神奇植物在哪裡:(2)海洋裡的陸地來客——海草
    很長一段時間我以為海草是海洋裡的植物的統稱,實則不然,海草是一類植物的稱呼,海草是一種海洋裡的植物,但海洋裡的植物不一定是海草。比起上百萬種發現和未發現的海洋動物來說,海洋裡的植物無論是棲息地還是種類都算不上多,而且它們的外形還被很多海洋動物給頂替了,例如海百合、海腮等。
  • 南湖水下長了一片「森林」,美景肉眼可見
    南湖前期進行了微地形改造,通過在湖區打設松木樁、種植散土回填,重塑岸坡走勢,為生態系統修復創造條件。同時,在微地形改造水域及南湖沿岸區域種植微齒眼子菜、篦齒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利用沉水植物群落淨化能力強大的特點,重建結構完整、物種多樣、自我穩定的生態系統,全面提升南湖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