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李翔:「水墨」概念越來越熱,是流行還是必然?

2020-12-08 文藏

歡迎戳上方加關注!每天上午準時與您分享兩篇優質文章~本文共計1664字,閱讀僅需3分鐘~

李翔《春風滿載歸家急》48×136cm 2018

近些年,「水墨」概念越來越熱,這是流行還是必然?中國畫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把握?

水墨概念越來越熱,這是必然,是理所應當。中國畫的本質就是筆墨,失去了筆墨,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畫。「筆」具有書寫性,中國畫是書寫出來的,不是「抹」出來的,也不是「描」出來的。書寫性極其偉大,這是中國人獨有的發明。梵谷亦是學習了中國的書寫性,才有了如今的名望和成就。

「墨」是暈染,「墨分五彩」是指墨的豐富性。中國畫強調筆墨,但對色彩的研究卻簡單至極,只有「隨類賦彩」一說。色彩作為一個科學體系,非常難。西方也是在解決了造型問題後兩三百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明白了光的本質,才最終搞懂了色彩的密碼。隨著光和色彩的結合,印象派應運而生,將西方藝術推向了一個高峰。時至今天,中國真正懂色彩的人並不多。所以有這麼一種說法:色彩不是中國的產品,墨才是真正屬於中國的。

李翔《意彩陝北之二》180×180cm 2015年

我一直在研究西方的色彩理論,並在我的創作中做了很多嘗試。我希望能尋找到一種既不失去筆墨又融入色彩的中國畫創新之路,開創出中國畫獨有的顏色體系。這條路很難,越是難才越值得攻克。

你如何看待寫實與寫意?你覺得中國人物畫的未來方向是什麼?

寫實(或超寫實)和寫意(或抽象)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有高低之分的是技法的高度和表達的深度。「寫意」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特徵。「寫」是書寫性,「意」是胸中之情懷或對事物或形象的感受。筆墨之後就是寫意。我認為,寫實和寫意其實是統一的。寫意有兩種——具象、非具象,或者叫兼具象、半具象。比如大寫意花鳥畫是半具象,它具有寫意性。具象是有具體細節,實實在在的表達,國畫中也有。

李翔《父老鄉情》230×200cm 2004年

現在藝術界有一種傾向,認為國畫不需要深厚的寫實能力和造型能力,國畫是大寫意,只要把神表達出來就可以了。這其實是有些人在給自己找藉口、降難度、下臺階。

學國畫,首先要把「寫實」「寫意」「具象」等概念認清楚,然後找準方向,並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寫實還是寫意,並非勢同水火,非要有所選擇,它們各有各的分工,可以並行不悖。

李翔《意彩陝北》180×180cm 2015年

你的山水作品表現形式豐富,「淡彩山水」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對傳統古代山水的既有程式有所改變,特別是傳統筆墨上的突破,你是怎麼取捨的?

現在的山水畫,色彩分量很重。很多畫家用色彩很「概念性」,這樣做的問題是不能和大自然對接。畫作無法完全表達大自然的美。表達能力欠缺,就顯得很「概念」,千篇一律。為了克服這一問題,我在創作中,總是力求打通自然與傳統、自然與現代、自然與感受、感受與形式這幾個環節,讓畫面的表現力儘可能地豐富起來。打通的內容沒什麼局限,山水、花鳥、人物、書法、詩詞可以打通,傳統、當代、現代也可以打通,中西方的造型、筆墨和造型的關係、造型和顏色的關係、顏色和筆墨的關係都可以打通。這些關係打通之後,作畫就能遊刃有餘,對任何感受的表達就會變得很流暢。在我看來,作畫的本質就是將感受表達出來。每個人的感受、修養、精力都不一樣,創作出來的畫就不一樣,作品的價值也就不一樣。若沒有感受,那相機完全就可以取代繪畫了。

李翔《筆歌千裡寫平生》61×178cm 2018

但是,感受的表達並不容易,往往受到很多東西的阻礙,比如顏色、造型、書寫性,還有筆墨、透視能力。只有解決了這些障礙,作畫才會通暢,才能出新。而且,感受不是一成不變的,同一時期看不同的事物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時期看同一件事物也會有不同的感受,這種不同也要在畫面中表現出來。

原文作者:郭娟原文來源:《藝術品鑑》2019年1月刊《李翔:繪畫作品要有溫度,要有感染力》(因篇幅問題,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鑑》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百家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相關焦點

  • 讀李翔的「漬色」山水法
    李翔 傣寨春早 紙本設色 50×50釐米 2014李翔的山水畫來自長期的水墨人物畫的研究,因為他還對「自然」精神充滿迷戀,這種「自然生發」的力量又使得他近年來更多地關注了山水畫的發展問題。李翔 和風吹新綠 山容自有詩 紙本設色 34×45釐米 2019我們今天看來這一時期的「沒骨」畫法是「製作」性多於「書寫」性的,類似於西方早期的水彩畫法,這卻為後來中國民族水墨語言的成熟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李思訓、王維、吳道子等人在此基礎上又專攻於「筆法」,強調了繪畫過程的書寫性和畫面的「意味」,遂發展出唐代丹青水墨並存的山水畫之法。
  • 觀念中的水墨·清逸|雷子人:圖像的修辭
    雷子人藝術的複雜性,在於他試圖直面這個時代對一個藝術家,一個水墨藝術家的來自傳統、現實和當代等各方面的尖銳提問,將不同視角的面向熔於一爐卻不給出明確答案,這亦是另一種文本的真實。[關鍵詞]圖形 戲謔 修辭真實 痛感 誤讀■2013年雷子人:我的創作是一種遞進式的方式(節選)感覺您好像越來越傾向於將水墨僅僅當作一種媒介?
  • 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推廣水墨藝術
    這次嘗試,我希望通過作品間所展示的不同空間的對話及呼應,給觀眾帶來多種詮釋的可能性,以這種感知來激發觀者的思考。」事隔多年,鄭重賓再度回到上海開辦個展,也緣於大華銀行藝術畫廊的邀請。談到此次畫展,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表示:「鄭重賓先生既是從中國走向國際的當代藝術家,也是卓有成就的前衛水墨藝術家。他的作品融會東西,展示他獨立的探索與思考。更重要的是,他是我們的老朋友。
  • 理論的基礎必然是不能定義的概念
    在《語言的特點決定了任何理論都不能邏輯自洽》和《理論中所包含的必然矛盾》兩篇文章中,我們說過,語詞最終根本不可能解釋清楚,語詞解釋語詞的最終結果有三種:要麼是無限解釋下去,要麼是循環解釋,要麼是必然包含著矛盾。語詞是概念的語言形式,語詞最終不能解釋清楚,也就意味著一些概念最終是無法定義的。
  • 馮鈺:水墨不是一種媒介 是一種哲學思考
    中西兩條線索維度在王璜生這裡交匯,特別是他把這樣線條延伸到像鐵絲網、到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一些裝置的概念的時候,實際上線條的功能發生一些變化,他不斷地回應那些藝術史的問題。」而「報紙」作為線條的承載物,自然也被批評家們賦予了許多的社會意義,諸如信息傳播、娛樂、對圖像的褻瀆與破壞……展場中最新的一件作品,則是開幕式當天上午王璜生還在不斷用紗布包紮的一架鐵絲網。
  • 地球是越來越冷,還是越來越熱?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未來的地球是會越來越冷,還是會越來越熱呢?未來的地球是會更熱,還是會更冷,這取決於兩股力量的對決勝負,這兩股力量就是冰川期與全球變暖,前者是地球周期性運動所導致的,屬於地球行為,後者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屬於人為因素,那麼最終是地球行為佔據主導,還是人為因素能夠取勝呢?先說說地球行為吧。
  • 她的「中國風」紋身,把水墨韻味畫活了,老外都來找她紋身
    無論是小鳥的造型、姿態,還是小鳥身體上的羽毛和色彩,小鳥的爪子、鳥喙和羽毛的細節,和小鳥明亮的眼神,都刻畫得精緻細膩、栩栩如生,這完美的國畫質感,不得不讓人感嘆!眼前的這組作品,同樣充滿了強烈的國畫味道,精緻的造型、精彩的水墨韻味、精美的畫面效果,都讓人禁不住點讚!
  • 水墨裡的信天遊:觀石虎先生水墨有感
    水墨裡怎麼會有信天遊呢?有。只是這種奇特的相遇超越了你我所能認知的精神世界……石虎先生的書法:第一眼看到時,著實讓我倒抽一口氣,不是因為自己一向孤陋寡聞,而是思想意識上從沒遭遇過這樣的變故,眩暈之時不忘搬醒自己:我這是身處秦漢呢還是穿越了未來!暈菜了,徹底的。人盡皆知,自有了人,就有了漢字。
  • 道的大腦中心形式統攝概念必然存在著的本質
    道的哲學概念必然存在著,自然的哲學範疇必然存在著,道法自然的哲學終極的哲學結論必然存在著。這是歷經三千年的歷史沉澱而形成的世界哲學的權威哲學表達,不容質疑,也無從指責。道的大腦中心形式統攝概念,即道的現代性定義,是否必然存在著呢?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墨方法
    隨著水墨畫的發展,原本被用來寫字和畫畫的工具——墨,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法。潑墨法和潑墨法形成於唐朝,墨法在以後的發展中越來越豐富。水墨畫中墨法豐富多變,水墨畫用墨方法是不同於工筆畫法。"這種水墨畫法利用墨色墨跡的變化形成了新的有異於工筆的技法,一改往工筆畫的板正,畫面意境空靈深遠。在水墨畫的用墨方法中有一個墨帶色"的特殊原則。這是源於老莊哲學思想的。畫家在作畫時墨被水,調成深淺不同的層次,一般說來,墨色可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層次。雖然在民間很早就出現了水墨畫這種形式,但沒有被流傳下來,人們當時也沒有在意用墨方法。
  • 展覽|以海上藝術家個案,觀察水墨當下與未來
    「星象五年——水墨當下與未來研究展」近日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對外展出。此次展覽是「海上星象」創立以來的一次回顧展示,更是通過眾多藝術家個案對水墨當下和未來進行一次展望式的研究。展覽現場展覽以「東成西就」、「東去西來」、「無問西東」三個版塊講述在上海這座中西交融的城市中的水墨實驗,其中涉及跨文化的水墨追求、中西文化交互中的主動姿態和現代水墨語境下各自的突破。
  • 一起闖三國水墨風格全新上線 三國遊戲就應該用水墨表達才到位
    2014年,隨著技術的創新以及產業的發展,手遊正從輕度向重型發展,用戶黏度也越來越高。遊戲選材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遊戲的基礎,對於我國開發者來說,三國、水滸、西遊、隋唐都是熱門題材,其中「三國」更是如同經久不衰的常青樹,在跨越遊戲機時代、端遊時代、頁遊時代,直至今天的手遊時代後,依然讓開發商和玩家樂此不疲,APP store排行榜前兩百,就有近20款三國系列的遊戲。
  • 「熱島效應」讓合肥越來越熱
    「熱島效應」愈發明顯  氣象專家這樣分析城市所面臨的高溫天氣: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為造成的「熱島效應」也起了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城市「熱島效應」,簡單地說就是因為城市綠地、水體減少,大氣汙染、人工熱源排放增多,加上人多、廢氣多、高層建築多,從而導致市中心溫度升高的現象。
  • 「預言帝」凱文凱利對話樂視VR 這次又洩露了什麼天機?
    矽谷教父、科技預言學家凱文凱利攜新作《必然》來北京,並預言VR將是未來的12個趨勢之一。期間,世界級大師凱文凱利與樂視VR進行了精彩的獨家對話,對VR、科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預測和討論。在採訪中KK表示,現在的VR變得越來越有真實性,在未來5年,VR會成為現實,並指出六大領域將成為VR先行者。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唐 韓幹 牧馬圖 摘要:水墨工筆人物畫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主要受傳統道家藝術哲學思想觀念的影響 關鍵詞:水墨工筆 人物 色彩 黑白 當代工筆人物畫繁榮發展,從中國美協及各地方展覽機構舉辦的相關中國畫作品展中可見一斑。水墨與工筆的結合成為歷史的必然,水墨工筆人物畫作為工筆人物畫的一個分支,在立足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推陳出新。
  • 重新定義水墨藝術的邊界條件 展示別樣的中國式風景
    林淼 《海市蜃樓之二》   自近日起到4月26日,「後筆墨時代:中國式風景」在廣東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力圖通過分類梳理,將中國20世紀以來對傳統藝術的改進和西方藝術的本土化這兩種藝術語言體系納入同一個敘述邏輯,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呈現了國畫—水墨畫—水墨藝術這三種概念的轉變邏輯和發展線索
  • 觀念水墨:線論與亂書 | 石虎&王冬齡
    當代水墨反映出的,也是相對於傳統水墨來說觀念和要求的變化。與廣義的當代藝術不同,當代水墨中的觀念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也包含對「水墨」本質的理解與反思。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家個體,首先應回答有關「人」的問題,而自身的母語文化則為其提供了最為深刻、自然也是難以擺脫的文化心理結構和語言邏輯。
  • 她把傳統水墨畫和紋身相融,創作出了讓老外瘋狂打Call的水墨紋身
    她把傳統水墨畫和紋身相融,創作出了讓老外瘋狂打Call的水墨紋身刺青是西方的傳統文化而在中國一直都是小眾文化創作出了讓老外瘋狂打Call的水墨紋身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一筆水墨暈染開淡逸勁爽花卉傲然風氣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穠豔露凝香//這些我們看到的中國風紋身來自從事紋身師職業十四年的紋身師陳潔
  • 「國風音樂」正悄然流行
    後來,古風歌曲吸收融合了帶有古典氣質的流行音樂、民謠、世界音樂等音樂類型的部分特徵,曲風更加多樣,外延更加寬泛。於是,凡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音樂,漸漸都被統稱為國風音樂。近年來,國風音樂正逐步進入大眾視野。2015年在人民大會堂上演的「結繩紀」國風音樂盛典,2016年在「鳥巢」舉辦的國風主題演唱會,可以說是國風音樂發展中的標誌性事件。
  • 國粹水墨筆下的「方太童話季」
    視頻以「童話」為主題,而且採用如今已經很少見的水墨動畫風格來呈現,要知道水墨動畫可是中國的獨創,也是我們的國粹呀。  視頻選擇兔子、仙鶴以及臭鼬作為主角,講述孩子與媽媽之間的溫情故事。  視頻上線後,小夥伴們紛紛表示被戳中淚點,感恩母親對自己不計回報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