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市民,你對自己的居住環境、建築密度滿意嗎?昨日,市規劃局透露,今年內將完成《主城區密度分區規劃》,從而控制好主城區今後建築密度的無序擴張。據悉,如此大規模、全面成片、系統編制《密度分區規劃》,在國內各大城市中還是首次。
市規劃局副局長邱建林介紹,《主城區密度分區規劃》以《重慶市城鄉總體規劃(2007-2020年)》為依據,並以總規確定的主城區渝中、南坪、大楊石等16個組團為單位,詳細規定各組團今後建設用地的各項控制指標和其他規劃管理要求,從而對主城區土地形成立體的多層次的規劃「梯度」。
地塊建築密度市民將心中有數
《主城區密度分區規劃》除維護「多中心組團式」的城市空間形態,嚴格保護組團間的隔離帶,避免組團粘連發展外,到底「控制、規劃」些什麼?邱建林說,《主城區密度分區規劃》大到規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築類型;小到規定各地塊建築高度、建築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
實際上,《主城區密度分區規劃》與市民距離很近,也就是說,老百姓想知道的都能知道。比如:一個地塊上今後的建築密度、建築體量、體型、色彩、樓房的高度、小區道路及出入口、學校、醫院的配套布局等,在這一分區規劃上都一目了然,心中有數。
濱江路與跨江大橋今後要銜接
除控制主城區16個組團今後的建築密度、高度外,市規劃局今年為提升重慶市宜居指數,還將高起點做好「兩江四岸」景觀規劃,啟動鑼銅峽至朝天門長江兩岸地區城市設計,整合南濱路、江北城、北濱路城市形象設計成果,著力打造濱江景觀、街頭景觀,提升人文氣息和休閒功能品質。
我市四條濱江路擁有眾多跨江大橋,但濱江路與大橋多數未能互通。為此,市規劃局今年將深入研究濱江道路與各座跨江大橋的銜接聯繫,增強市民出行、來往各大組團的便捷性。此外,完成《都市區綠線規劃》,切實抓好《「四山」地區管制分區規劃》實施,保護主城「四山」生態資源,推動「森林城市」建設。
年內改造危舊房230萬平方米
今年,我市將加快推進危舊房改造規劃實施。市規劃局介紹,該局將全面清理主城危舊房存量,完成危舊房片區改造規劃、計劃,將危舊房改造與城市綠地建設、市民休閒廣場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及道路拓寬改造等結合起來,保障年內改造主城區危舊房230萬平方米。
當然,在危舊房改造中,注重城市片區有機更新機制,編制市級歷史名鎮、街區保護規劃,保護和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同時,市規劃局提出今年推動「城中村」改造和濱江地區廠礦企業搬遷,做好工礦點成片棚戶區改造規劃指導,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美化工作,深入推進違法建設拆除,年內完成150萬平方米拆違任務。
來源: 重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