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合力論視閾中的中國力量

2020-11-26 人民網

原標題:歷 史 合 力 論 視 閾 中 的 中 國 力 量

中國力量之所以是中國人民的時代合力,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對各種力量的集中功能。這就需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才能使中國力量真正成為既合目的性又合規律性的正能量。

歷史合力論是唯物史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合力論的視閾中,合力概念主要有這樣幾層涵義:第一,合力的主體是人,是一群人的力量,或是多個「單個人」的力量。這裡所說的「一群人」,當然是由眾多的個體組成的,他們或以個體的面目出現,或以具有一定組織結構的形式出現。第二,「一群人」之間是有利益關係或利益上的交匯點的,否則,他們也不會在特定時空中聚集在一起從而發生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關係,並由此形成了合力。第三,合力具有客觀性、強制性,它是不以任何人包括傑出人物的意志為轉移的,它對參與或涉足「合力場」中的任何一個人或組織都具有強烈的、無所不在的制約作用。第四,在錯綜複雜的合力中,有一種力量在起著決定性或主導性的作用,這就是經濟力或生產力。對此,恩格斯曾明確指出,雖然整個歷史發展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而且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但其中的經濟運動是最強有力、最本原和最具決定性的。第五,在導致合力的相互作用中,既包括相互衝突或鬥爭的一面,還包括著在協同性勞動中所形成的協作力這一「新力量」。第六,在眾多人的力量包括許多人的意志的集合博弈中,如何才能形成集體性的協作力呢?一切規模較大的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並執行生產總體的運動。就是說,具有協作性的共同勞動需要指揮,如同一個樂隊需要指揮一樣。這意味著,「合力」當然也需要「指揮」,沒有「指揮」「調控」的合力是無序的、隨意的、惡性的力量。

今天,研究和學習歷史合力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為我們深刻把握和建設日益壯大的「中國力量」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理論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中國力量」。而在歷史合力論的視閾中,中國力量實際上就是13億多中國人民在堅持中國道路的實踐中形成的奮發圖強、頑強拼搏、創造中國奇蹟、實現中國夢的「時代合力」。

中國力量這一「時代合力」主要具有這樣一些表現和特徵。第一,發展性。中國力量是在中國的發展中生成的,是中國發展的表徵。中國人民在發展創造的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力量發揮、運用、展現、物化的過程。中國力量的強大與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成正比例關係的。第二,整體性。從力量主體的角度講,這種整體性表現為一種團結性,因為團結就是力量,中國力量實際上就是13億多中國人民大團結的力量,在這種團結中包含著「最大公約數」,在民族意志和認知上具有廣泛的統一性和共識性。基於力量內容的角度分析,這種整體性表現為一種統一性,即中國力量是由諸如經濟(生產)力、政治(制度)力、精神文化力(包括思想力)、科技力、軍事力等構成的,是多個力量要素的集合體或統一體,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中國力量都是不完整的。第三,科學性。科學性表明中國力量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合目的性指的是中國力量是造福中國人民的力量,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正能量」。合目的性反映的是中國力量的價值屬性,揭示了它的先進性、正義性。合規律性則是指中國力量的生成和發展,要遵循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如要與自然生態相協調,與社會發展的根本趨勢相吻合。當前,要重視對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研究和認識,使中國力量的發展能在遵循這三大規律的基礎上順利推進。第四,內生性。內生性強調的是中國力量的「中國特色」,即這種力量是適應著中國國情、在中國大地上土生土長、為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務的力量,其力量主體是中國各族人民。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來說,堅持內生性的關鍵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道路。第五,時代性。時代性表明中國力量是動態的、發展變化的,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力量面臨的主要問題、所要實現的主要目標以及表現形態等都是不相同的。第六,創新性。在中國力量中,包括著中國效率、中國速度,而這種效率的提高、速度的提升,顯然離不開創新驅動。創新能力是中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中國力量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第一位的動力。要推進中國力量的發展,就必須把創新擺在第一位,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國力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集中反映,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則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換言之,中國力量之所以是中國人民的「時代合力」,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對各種力量的「集中」功能。當然,要想「集中力量」,一方面要防控合力中的衝突力,另一方面還要強化或突出合力中的協同力或協作力。在我國,對協作力的強化,關鍵是要發揮黨和政府的組織領導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只有切實增強「四個意識」特別是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才能使中國力量真正成為既合目的性又合規律性的正能量。

相關焦點

  • 歷史合力論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光明日報-光明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歐洲的演講中強調:「中國全面深化改革,不僅將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推動力量,而且將為世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訪歐演講時的這一重要表述,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繼承了歷史合力論的方法論特質,既是對歷史合力論的自覺運用,也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新補充、新發展、新貢獻,包含著深刻的哲學思維與價值意蘊。
  • 鏡頭後的話語權博弈:「他者」與「自我」視閾下的中國
    綜合國力和國家整體面貌是構建國家形象的基石,但是媒體卻在形象傳播過程中起著引導、催化作用,影響著文明體間的凝視與想像。「中國威脅論」、「中國崛起論」、「中國不確定論」等言說此起彼伏,體現出多元國家主體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認知與判斷。 當下,中國走出去的迫切需求與弱勢話語權嚴重不堆對稱,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深化,中國更需要構建國家形象傳播路徑,服務於中國對外傳播的客觀需求。
  • 用「歷史發展合力」的理論理解新世紀鄉土小說
    如何在社會、歷史整體發展過程中理解新世紀的鄉土小說及其所敘述的鄉土世界呢?恩格斯曾說:「歷史是這樣創造的:最終的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衝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於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
  • 「黨建治學」韓慶祥:論「中國理論」——理論中國與理論力量
    因而要具有歷史思維,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尋找血脈、基因和源流;同時,還要汲取西方文明、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有益的合理因素;還要把握時代發展趨勢。這叫作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第四,要基於中國道路。中國奇蹟的根源、本源在於中國道路,中國奇蹟發源於中國道路,即中國道路是中國奇蹟的發源地。
  • 人類歷史是在進步中嗎?──康德論歷史的目的
    本講座首先介紹康德的歷史哲學及其理論意義,特別是其「永久和平」的構想,接著探討其現實意義,特別是「永久和平」論與歐洲聯盟的關係,以及它對東亞局勢的借鑑意義。10月22日19:30,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李明輝教授將來到季風書園,為我們分享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人類歷史是在進步中嗎?
  • 新書推介:《歷史唯物主義生成路徑研究》
    思想比較視閾中歷史唯物主義追尋自由的路徑創新(上)  一、基督教自由意志的開啟與上帝救贖觀的自我困境  二、康德的理性自身立法與純形式自由法則的內在局限與現實困境  三、歷史唯物主義對基督教與康德自由觀的超越
  • 聲納|凝聚更強大合力 促進高質量發展 ——論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總書記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幹、埋頭苦幹,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黨中央、國務院去年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 歷史維度中的中國夢
    從宏大歷史視域來看,中國夢是時代的夢,也是歷史的夢,是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現時代的映射和反映。5000多年文明傳承的滋養,170多年深重災難的砥礪,90多年艱苦卓絕的追尋,60多年艱難曲折的探索,30多年改革開放的綻放,共同構成了我們理解和闡釋中國夢的歷史之維。在歷史的框架中,中國夢的未來指向更加明確,重大意義更為凸顯。
  • 胡鞍鋼:「三隻手合力」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創新
    圖為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我把它稱之為「三隻手合力」論,即三大主體:政府、社會、市民;三同目標:同心、同向、同力;三手動力:有形之手、無形之手、勤勞之手。其關鍵詞是「合力」,即成為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強大合力。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創新之一。
  • 美媒:"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破產
    其一是弗朗西斯·福山的「歷史終結論」。它宣稱西方資本主義和自由主義民主取得了對其他所有意識形態對手的全面勝利,甚至預言會出現一個單調乏味的和平、寧靜的未來。另一個理論是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亨廷頓極其悲觀,預言在美蘇對立終結後,將湧現一股新的由文明競爭和仇恨所推動的衝突浪潮。
  • 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及其歷史命運
    一、關於馬克思歷史決定論演變的內在規律  馬克馬克思並非天生的唯物主義歷史決定論者,在歷史研究中,思歷史決定論經歷了從理性歷史決定論、人性歷史決定論向唯物主義的歷史演進,在三種理論形態的更迭中,馬克思歷史決定論實現了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質的飛躍。
  • 通訊:歷史悠久地鐵中的新力量——中國公司助力莫斯科地鐵建設
    新華社莫斯科6月5日電 通訊:歷史悠久地鐵中的新力量——中國公司助力莫斯科地鐵建設  新華社記者張驍 馬曉成隨著中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中國公司成為助力建設這一歷史悠久的地鐵的新鮮力量。  兩年前,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贏得競標,承建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3個車站主體結構和部分隧道工程。「攻堅克難」成為中國鐵建這兩年來在建設中的關鍵詞。
  •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文化制度體系建設與創新
    一、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視閾下的制度與文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時隔六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總結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形成的治理經驗和制度優勢的基礎上再次對這個問題予以系統化和深化,為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概括和基本遵循
  • 論我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必然性和歷史意義
    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中國歷史和實踐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順應了中國社會的內在發展趨勢,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一、社會主義改造的構想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不是在新中國已經成立後才臨時提出的,而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起就已確定的奮鬥目標。那麼,在中國這樣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後國家怎樣實現革命勝利,進入社會主義呢?
  • 團結就是力量!小丑魚群合力將椰殼推回「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2日報導,近日,紀錄片《藍色星球2》的製作人喬納森•史密斯(Jonathan Smith)和水下攝影師羅傑•芒斯(Roger Munns)藉助獨創的探測攝像機拍攝到的一段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的小丑魚家族合力將一個椰子殼抬回了「家」。
  • 集中力量辦大事:中國以最短的時間保障了最大群體的利益|求知
    採訪嘉賓:馮兵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長江日報 -長江網訊(記者周劼)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了抗擊疫情強大合力,展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 文藝的人民本體論
    作為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當代中國最新發展成果,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時代推進特徵的文藝思想命題,其中的重要命題之一,甚至可能是諸多命題中的前置條件命題,就是文藝存在的人民本體論,因為它實際上已經成為具有普遍價值指涉的一般知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