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要把為人父母當成一門大學問來做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要把為人父母當成一門大學問來做

  新華社記者胡浩

  孩子被欺負,該告訴老師還是鼓勵他打回去?圖書館地上堆著廢紙,是視而不見還是彎腰撿起?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的教育指引,就會刻在他們的性格和習慣中,相伴一生。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

  近日,全國婦聯、教育部等9部門共同印發了《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們要把為人父母當成一門大學問來做。

  為人父母,最簡單,也最複雜。生而養之,不僅僅是讓他衣食無憂、保他安全太平。人生的道路上,父母將與孩子一同遭遇各種成長的煩惱,並需要在各種難題面前尋求解決之道,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健全的人格操守。為人父母,既要確保孩子的身體健康,又要確保心理健康;既要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又要做到各方面能力均衡發展;既要教給孩子知識,又要教他學會做人。

  為人父母,要律人,更需律己,要明白身教勝於言傳。「不要認為只有你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而要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為人父母,是本能,更是學問。老鷹將小鷹踹下懸崖,陪它飛翔,大獅子帶領小獅子奔跑覓食,逐漸成長。求生的教育似乎是一種天性,但成才的教育卻離不開父母科學、理性的指引。正如這部規劃中所提倡的,只有堅持科學引導、規範管理、依法推進,深化家庭教育科學研究,才能了解家庭教育的奧秘,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好為人父母的這門大學問。

相關焦點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農村俗話: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啥意思?
    農村俗話說: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啥意思?這是農村俗語,是通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總結提練和沉澱,得出的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之間的思想行為操守,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子女必須遵循的思想品德範疇,是標誌著每一個父母和子女的思想道德修養的高低,也是必須遵守的家庭法則,已經成為家庭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賦有深遠的思想內涵。
  • 新華時評:培養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絕非一路坦途,年輕幹部要在風雨中磨礪,在實踐中摔打,遇到挫折能撐得住、關鍵時刻要頂得住,才能在波瀾壯闊的復興徵程中成長為中流砥柱。  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靠接班人,年輕幹部要有足夠本領。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對於年輕幹部來說,更要保證有足夠的本領扛過旗、接過班。
  • 新華時評:「新」字當頭,邁好開局第一步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新華時評:「新」字當頭,邁好開局第一步新華社北京12月18日電 題:「新」字當頭,邁好開局第一步新華社記者姜琳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對2021年經濟工作作出新判斷、新部署
  • 新華時評: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正心修身
    原標題:新華時評:以「反面典型」為鏡鑑正心修身 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蘇榮……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央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不斷有違法違紀的典型案例被公之於眾,違法事實、腐敗程度觸目驚心。 典型是最直接、最直觀的教材。
  • 新華時評: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 題: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新華社記者連日來,香港中文大學淪為「火場」「戰場」。包括一些學生在內的黑衣暴徒連續多日攻佔校園,四處縱火,瘋狂破壞,佔據橋梁向交通要道投擲物品,朝警方投擲汽油彈,手持弓箭與警方對峙。
  • 為人父母,從來不需要任何的考試,但卻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題目
    但是,如果這個人是你的父母。那麼,你可能就會陷入一個困境。因為你無法重新選擇你的父母。為人父母,從來不需要任何的考試,但是為人父母,卻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題目。曾經,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北大學子寫萬言書與父母決裂!》,讓網絡上沸沸揚揚。
  • 親子關係最大的障礙:是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
    電影《小偷家族》中,面對警察為什麼要拐走玲玲的質問,信代這樣反問道。「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在《一首小夜曲》中這樣寫道。「我要起訴我父母!」「為什麼要起訴父母?」「因為生了我。」
  • 為人父母你的心腸怎能比蛇蠍還毒?
    我今天只想說一點:為人父母,你憑什麼結束他人的生命?憑是你生出來的嗎?荒唐!屈女士並非個案。我從新聞中得知與之類似的就有好幾起,或與之自盡,或弒之!都說虎毒不食子!動物尚且知道憐憫,何況人乎?然而,有太多的人,心已變得兇殘和狠毒,是人而非人了。你把他們生下來,生命是你給的,沒錯。但當他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他們就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他們的生命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 「天才少年」,三本復讀生突圍,他父母做對了什麼?
    文:流蘇如畫一不久前,一則「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為華為天才少年」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其中,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張霽拿到了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張霽,1993年出生於湖北通山,父母是教書育人的老師,爸爸在中學當老師,媽媽是幼師。
  • 論語:為什麼說走正道,做正事,就是對父母的孝
    好的,我們來看一看2.6則,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翻譯一下,孟武伯問孔子什麼是孝,如何做才是孝?孔子說父母只擔憂他是否生病,我們先解釋一下孟武伯是什麼人?孟武伯就是眾生摯愛就是我門前一章提到的孟懿子的兒子,也是他的諡號來關於這一句父母唯其疾之憂,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比如說朱熹就認為這一句應該這樣理解,父母親愛惜子女就常常擔心孩子生病。
  • 來大學做什麼、畢業後做怎樣的人:看浙大人答「竺可楨之問」
    【編者按】5月21日,以「求是創新」為校訓的浙江大學將迎來建校120周年華誕。19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頭條刊發題為「大學的『哲學』——記120歲的浙江大學」的報導。報導說,在1937年的開學儀式上,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問了新生兩個問題:到浙大來做什麼?將來畢業後要做什麼樣的人?
  • 為人父母請多看
    為人父母請多看 俗語,光是從表面的層次上來看的話,往往也都可以讓人去理解,去明白當中的言語之意思,一些所謂的俗語,就是通過老一代人們在平日生活裡,總結出來的經驗,形成了語言後,用簡潔的方式表達了出來,而每一句俗語之中,也都是隱藏著不少道理的。許多年前的一些俗語流傳至今,也已經被人們廣泛應用。中國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平日的生活也需要講究許多的事情。
  • 職場提升最快法寶,唯有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別無他法
    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大概每個人都有過自己的經歷:做一項工作不超過5年就會產生厭倦情緒,每天沒有絲毫的熱情和快樂。心理學對此現象稱為:「職業厭倦症」。有此感覺的員工挺痛苦,許多企業老闆也開不出治療這種病症的好藥方。在此,我要告訴那些有這種想法的員工:要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
  • 新華視點:天文臺為何淪為擺設
    但一些學生反映,學校從來沒有組織他們到天文臺開展觀測活動,天文臺長年累月都是「鐵將軍」把門。記者就這一問題走訪了當地許多中學,結果十分令人驚訝:天津市校辦天文臺利用率普遍不高,多數淪為擺設。天文臺長期閒置算不算浪費據了解,近年來天津部分中學出現了興辦天文臺熱。
  • 訪萬門大學童哲:讓學習給自己打開千萬扇門 做你自己的大學
    新華教育自2015年9月開學季開始不定期推出「厲害的人」線上分享活動。我們請「厲害的人」來分享解讀,傾聽他們認知世界的方式,認知教育創業的方式,挖掘獨家視角,共探行業規律,為您打開思路,幫您洞見未來,以期推動我國教育以及在線教育事業的發展。
  • 孩子最終獲得的是父母的方向感
    快30歲了,只有初中文憑,參加高考,進入文革後大齡青年們的「業餘大學」。(我小時候,一直以為父母嘴裡的「業大」是「夜大」,因為夜裡上課。)白天工作、晚上念書,沒有長輩幫忙,沒有保姆阿姨,沒有冰箱微波爐洗衣機,沒有滴滴專車。他們做了一個決定,送我去「全託」,就是寄宿幼兒園。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還有下半句,只有為人父母以後才能理解
    相信很多人在家中都聽過父母說過這樣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還有後半句,而整句話的精華都在這後半句中,其中的含義也只有為人父母以後才能理解。「兒孫自有兒孫福」出自元代著名文學家關漢卿的一個故事中,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子孫後代自有子孫後代的造化和福氣。而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姓羅的秀才,家境貧寒,但一心想要通過讀書考個功名。
  • 她前世被父母當成賺錢的機器,胎穿到農家,空間金銀珠寶數不清!
    她前世被父母當成賺錢的機器,胎穿到農家,空間金銀珠寶數不清!大家好,歡迎大家點開百家號「頁頁帶你看遍小說」小編做為十年老書蟲,也是特別鍾愛小說,相信許多小說迷也一樣對小說愛不釋手,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她前世被父母當成賺錢的機器,胎穿到農家,空間金銀珠寶數不清!
  • 為人父母當深思,小孩為何想躲起來,想離家出走?
    我悄聲問到。「應該不會,她不敢!」芳芳媽媽堅定地說道!「芳芳,芳芳……」芳芳媽媽嘶啞地呼喚生響徹了寂靜無聲之夜。我們逢人就問:「有沒有看到六七歲穿粉色背心的女孩子。」路人搖頭。她一衝過去,就緊急地抱起孩子,深怕孩子飛走的樣子。「芳芳寶貝,真聰明,沒有跑出小區,壞人捉不著了,但是以後碰到和媽媽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不可以躲藏跑啊,因為這些方法都是沒知識和智慧的表現,都不是聰明孩子做的事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