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kt位點那麼多,看看磷酸化抗體領導者CST怎麼選
做磷酸化抗體試驗時難免會有這樣的困惑,對於常見的p-Akt(Thr308)和p-Akt(Ser473)位點,到底該選擇哪個?關於這個問題,作為磷酸化抗體領導者的CST及CST中國(賽信通)科研團隊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
MolecularCell(回顧)|Lck的磷酸化位點調節CD45對Lck的激活
該Y192位點的突變會阻斷TCR信號,並損害胸腺細胞發育。機制上,Y192位點的突變抑制了CD45對Lck的C端抑制性磷酸化的去磷酸化激活作用,從而使Lck無法形成激活構象,激活下遊TCR信號。因此,該研究揭示了T細胞中激活性Lck含量及TCR敏感性的調控機制。
-
耶魯大學劉延盛團隊發現磷酸化修飾對蛋白質表達穩定性的影響
最常見的磷酸化修飾對於蛋白質的特性和功能發揮著基礎作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宏觀層面的整體蛋白修飾研究成為現實,然而,在蛋白質組範圍內磷酸化修飾位點對蛋白更新和表達穩定性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建立基於數據非依賴型採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mass spectrometry, DIA-MS)和穩定同位素脈衝式標記技術,對不同修飾形式的蛋白質更新與降解(turnover)速率[1]和表達穩定性進行了大規模定量,並開發出一種基於肽段匹配的獨特的分析策略,從而在整個蛋白組層次定量評估了磷酸化修飾位點對蛋白質更新周期(lifetime)的影響。
-
大連化物所發展出N-磷酸化蛋白質組深度覆蓋分析新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分子高效分離與表徵研究組研究員張麗華和中科院院士張玉奎團隊,發展出N-磷酸化肽段高選擇性富集新方法,並結合肽段的高效分離和高靈敏度鑑定,實現了N-磷酸化蛋白質組的深度覆蓋分析。
-
高通量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分析揭示化療藥物耐藥性和糖酵解過程的...
最近,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在國際著名期刊Cancer Research發表論文,綜合分析了拉帕替尼敏感和耐藥細胞系中的蛋白質組和磷酸化組,發現AKT信號通路和糖酵解過程在耐藥細胞系中發生顯著改變,並可以作為針對性的治療靶標。景傑生物作為全球蛋白質及蛋白質修飾領域的領跑者,可以為您提供從組學篩選到抗體定製的全套解決方案,為您的科研助一臂之力。
-
GWAS+WGCNA分析——挖掘微效位點新思路
擴大樣本量,提高檢驗功效(對微效位點的敏感度);採用多階段法(常見兩階段法)研究微效位點。例如,在骨密度的關聯分析中,宏關聯分析32000個樣本發現了56個與骨密度(BMD)關聯的位點,但這些位點僅僅解釋5.8%的骨質疏鬆表型效應。在本研究中,作者結合GWAS分析和WGCNA網絡分析,分析了那些在普通GWAS分析中被忽略的基因,並證明其中部分基因在骨密度調控中可能起著重要的作用。
-
劉濤研究團隊在JACS上發文報導蛋白磷酸化研究的新技術
酪氨酸磷酸化修飾是常見的蛋白翻譯後修飾方式之一,在細胞信號轉導中起著重要作用,當該修飾發生異常時,則會導致相關疾病的產生。酪氨酸磷酸化修飾具有可逆性,由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簡稱PTKs)負責添加磷酸基團,由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簡稱PTPs)催化去掉磷酸基團。
-
Cell上的經典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
今天小鹿為大家整理了近期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極為經典的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相關的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希望能助您打開思路,找到新的挖掘點。利用TiO2富集策略對79對樣本進行磷酸化蛋白組分析,利用WES對所有成對樣本進行癌組織的基因組變異檢測,對51個腫瘤樣本和49個癌旁樣本進行RNA-seq(圖1)。
-
磷酸化抗體使用建議,聽聽CST專家怎麼說
普通內參可以作為體系的對照,保證上樣量一致從而排除體系本身的影響,對於結果分析比對十分重要。同時,總蛋白抗體也必不可少,僅僅是檢測到磷酸化蛋白表達量的增加並不能說明問題,只有磷酸化蛋白與總蛋白比值增加了才能說明磷酸化水平增加,這種表述實驗結果的方法是最客觀的,也是必需的。
-
磷酸化調控蛋白質結合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理論與計算化學組副研究員段謨傑等利用計算模擬方法及增強採樣技術,揭示磷酸化修飾對固有無序KID結構及其與KIX蛋白結合過程的調控機制。磷酸化修飾是生物體內常見的一種翻譯後修飾,在調控信號轉導及細胞生長和凋亡等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較多磷酸化位點位於固有無序蛋白或無序蛋白區域上。這些蛋白的高度動態及伸展特性使其較易被化學修飾。
-
cell:蛋白質磷酸化修飾+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技術的低成本研究策略
今天小鹿為大家整理了近期發表在Cell上的一篇極為經典的蛋白組學、磷酸化蛋白組學、WES相關的多組學聯合分析文獻,希望能助您打開思路,找到新的挖掘點。研究者對103例中國LUAD患者進行了全面的蛋白質組學分析。對蛋白質組、磷酸化蛋白質組、轉錄組和全外顯子組測序數據的綜合分析揭示了腫瘤相關特徵,如腫瘤相關蛋白變異、特有的蛋白質組特徵以及早期患者或EGFR和TP53突變患者的臨床結果。
-
O-GlcN醯化和磷酸化之間的交叉點:對多個信號通路的影響.
O-GlcN醯化類似於磷酸化:它發生在蛋白質的絲氨酸和/或蘇氨酸側鏈上,在細胞激活後迅速循環。O-GlcNAc和磷酸表現出複雜的相互作用:它們可以競爭性地佔據單個位點或近端位點,也可以非競爭性地佔據底物上的不同位點。磷酸化調控O-GlcNAc循環酶,反之,O-GlcN醯化控制磷酸循環酶。這種串擾在細胞的所有隔間都很明顯,這一發現與O-GlcNAc在調節營養和壓力誘導的信號轉導中的基本作用是一致的。
-
磷酸化真的如傳說中那麼難嗎?
好,今天第二期小課堂依舊是圍繞修飾展開——磷酸化的那些事兒~首先一起來認識一下它▼▼蛋白磷酸化是指在激酶催化作用下把ATP或者GTP的磷酸基團(P04)轉移到不同種類的胺基酸上(主要包括絲氨酸該修飾是蛋白翻譯後修飾(PTM)中最為重要的形式,具有顯著的生物學功能,細胞增殖和凋亡,良性發育,信號轉導,新陳代謝,腫瘤發生等過程都有磷酸化蛋白的插足,如果小夥伴想玩點科研新花樣,又想增加課題深度(探究生物學病變機理),磷酸化修飾組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問題來了,如何鑑定磷酸化蛋白呢?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本工作中,研究人員發現Fam20C缺失能特異增強UPR通路中IRE1信號的上調。
-
清華大學磷酸化蛋白組學揭示組蛋白H3.3可增強刺激誘導型轉錄
組蛋白H3.3與H3.1和H3.2在序列上僅有5個和4個胺基酸殘基差異,其中有差別的第31位的胺基酸位於蛋白的N端尾部,在H3.3中是絲氨酸,而在H3.1和H3.2中為丙氨酸。目前關於H3.3S31和H3.3特異性磷酸化的潛在調節功能和生物物理機制的了解卻很少。
-
線性回歸分析詳解9:顯著性水平、置信度、置信區間及其計算方法
許栩原創專欄《從入門到高手:線性回歸分析詳解》第9章,總體回歸、置信度、置信區間及其計算方法。多元回歸方程求解後,我們分別確認了回歸方程的精度和進行了回歸方程的顯著性驗證,接下來,需要計算置信區間。置信區間是回歸分析的一個重要概念,但是,將回歸分析應用到需求預測時,並不強求引入置信區間,也就是說,用回歸分析做需求預測時,可以不進行置信區間的計算,而直接進行後續的預測步驟。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大家可以跳過本章,直接進入專欄的第10章,用線性回歸分析進行預測。
-
Cancer Cell: 激酶組+磷酸化蛋白組揭示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潛在靶點
磷酸化蛋白質組:NCI-H526細胞和NCI-H69細胞;cAMP的長效類似物(8-Br-cAMP)處理組和對照組。技術方法:激酶組,RNA-seq,互作組、磷酸化蛋白組實驗路線圖研究結果1.通路研究(1)PP2A抵消了PKA在SCLC中的致瘤作用先前的研究表明,PKA和PP2A(蛋白磷酸酶2A)之間可能存在功能相互作用。作者使用PP2A抑制劑(PP2Ai)處理可抑制PP2A活性,並增強SCLC細胞中PKA底物的磷酸化,而PKA抑制劑(PKAi)預處理可逆轉這一過程;使用PP2A激活劑(SMAP)處理可抑制PKA底物的磷酸化,並誘導SCLC細胞凋亡。
-
PolⅡ磷酸化調節轉錄起始和剪接之間的轉換
PolⅡ磷酸化調節轉錄起始和剪接之間的轉換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16:02:24 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Richard A. Young研究組取得進展。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先前的工作表明,BIK1直接將NADPH氧化酶RBOHD磷酸化,從而響應於PAMP或DAMP的感知而激活活性氧的產生。且BIK1已被證明與PAMP誘導的鈣離子內流和氣孔關閉有關。作者因此假設BIK1可以直接磷酸化參與氣孔免疫的一個或多個未知Ca2+通道。擬南芥OSCA1.3是保守Ca2+通道OSCA/TMEM63家族的一個未表徵同工型,在PAMP處理後迅速被磷酸化。
-
PNAS:新修飾新作用—AKT巰基化調控經典Tau磷酸化通路
AKT通過增加GSK3β的磷酸化使其失活。但是,令人不解的是AD患者的大腦含有高度磷酸化AKT,卻同時伴有GSK3β活性的增加,表明磷酸化AKT不能使GSK3β失活。然而,磷酸化的AKT不能磷酸化GSK3β的潛在機制仍然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