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形成時間大約在500萬年內!

2020-12-05 騰訊網

太陽繫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形成一個太陽系需要多久呢?一個地球的形成又需要多久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然而這個問題的答案終於有了眉目!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些墜落在地球上的隕石塵埃的歷史揭示了地球的前身——原地球的形成速度比之前認為的要快得多。

對這種隕石塵埃的分析表明,原地球在大約500萬年內形成,這在天文學上是非常快的。換句話說,如果把太陽系存在的46億年全部壓縮成一個24小時的周期,那麼原始地球只需要1分30秒就形成了。

這一新發現打破了先前的觀點,即原地球是在越來越大的行星相互撞擊時形成的,這個過程需要數千萬年,如果把這一時間壓縮在24小時內,那麼地球的形成時間跨度中大約需要5到15分鐘,這是原先的觀點。

鐵同位素改寫了原始理論

而新觀點認為,行星是由宇宙塵埃的吸積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塵埃通過引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粒子。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球研究所恆星和行星形成中(StarPlan)的地球化學副教授席勒表示,從本質上講,我們是從塵埃開始的,即萬物都是從一個非常小的物質開始的。隨著吸積作用,毫米大小的粒子會聚集在一起,它們如雨點般落在正在生長的物體上,一下子就把地球變成了一個星球。

席勒和他的同事通過研究隕星塵埃中的鐵同位素,得出了這一發現。在觀察了不同類型的隕石中的鐵同位素後,他們意識到只有一種類型的隕石具有與地球相似的鐵剖面:CI球粒隕石,即石質隕石。其中「C」代表碳質,「I」代表Ivuna,這是坦尚尼亞的一個地方,在那裡發現了一些CI隕石。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例如:氫有三種同位素,H氕、D氘(又叫重氫)、T氚(又叫超重氫);碳有多種同位素,12C、13C和 14C(有放射性)等。

研究人員說,這些CI球粒隕石中的塵埃是太陽系整體組成的最佳近似值。在太陽系的早期,像這樣的塵埃與氣體結合在一起,然後兩者都被輸送到一個圍繞著正在成長的太陽的吸積盤中。

隨後在500萬年的時間裡,太陽系的行星形成了。根據這項新的研究,原始地球的鐵核也在這個時期形成,隨後在原始地球的地幔中聚集了大量的鐵。最終,這顆原行星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地球。

來自火星隕石的線索

來自火星的隕石告訴我們,一開始,構成地球的物質中鐵同位素的組成與後來不同。研究人員說,這可能是因為初生太陽的熱量改變了它們。緊接著幾十萬年過去了,地球形成的區域已經變得足夠冷,使得來自更遠地方的未加熱的CI塵埃成為原地球吸積盤的一部分。

而如今我們又在地幔中發現了來自這些遙遠塵埃的鐵,這表明以前的大部分鐵已經被移到地核中。這就是為什麼地球巖心形成一定發生在早期的原因。

這項研究進一步否決了另一種觀點:即地球是由行星間的隨機碰撞形成的。很簡單,如果地球的形成是一個隨機的過程,你只是把物體撞在一起,那麼你永遠無法將地球的鐵元素組成與一種隕石進行比較。你只會得到所有東西的混合物,而不是這麼完美的比例。

推論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新發現可能也適用於宇宙中的其他行星。從本質上說,這意味著其他行星的增長速度可能比我們之前認識到的要快得多。事實上,根據其他星系中數千顆系外行星的數據,已經有證據表明這種情況很有可能發生。行星的形成無處不在,因此當我們了解我們自己的太陽系的這些機制時,我們同意可以對銀河系的其他行星系統做出類似的推論。

這個過程甚至可以解釋在行星形成過程中何時以及多久會有水被吸積。因為如果早期行星吸積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水很可能只是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形成的副產品,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誕生生命的成分更有可能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到。而不僅僅是地球,你說呢?

相關焦點

  •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的時間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的時間(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天文學家們經常談論宇宙時間尺度。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首次算明白(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科技日報(劉霞):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最新研究表明:地球的南北兩極25萬年改變一次
    最新研究表明
  • 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
    天文學家們經常談論宇宙時間尺度。對人類來說,十年通常被視為一段很長的時間。在宇宙時間尺度上,10年甚至100年就是彈指一瞬間,宇宙時間尺度是以百萬或數十億年為單位。現在,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宣布,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在宇宙尺度上,這個速度非常快。
  •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首次算明白
    科技日報北京11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
  •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首次算明白
    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此前,天文學家觀察了與太陽系形成情況類似的其他恆星系統,估計雲團的坍塌和恆星的形成大概需要100萬到200萬年,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情況比較特殊。研究人員解釋稱,太陽系中最古老的固體是鈣鋁混合物(CAIs),這些樣品直接記錄了太陽系的形成。CAIs的大小從微米到釐米不等,在超過1026攝氏度(與年輕太陽的「體溫」類似)的高溫環境下形成。
  • 陳根:從200萬年到20萬年,太陽形成時間之謎?
    近日,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的一組科學家根據隕石的同位素分析,確定了形成太陽系所需要的時間——大約在45億年前,太陽系在不到20萬年的時間內形成。:此前,天文學家觀察了與太陽系形成情況類似的其他恆星系統,估計雲團的坍塌和恆星的形成大概需要100萬到200萬年,但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情況比較特殊。
  • 兩億年內地球將形成超級大陸!
    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印度板塊、歐亞板塊及其它板塊正在緩慢靠攏。研究人員認為,尼泊爾大地震進一步表明,2億年內地球上將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地質學家李正祥博士在研究中發現,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正在進一步靠攏。尼泊爾大地震顯示,地球各大洲正逐漸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
  • 兩億年內,地球將形成超級大陸
    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印度板塊、歐亞板塊及其它板塊正在緩慢靠攏。研究人員認為,尼泊爾大地震進一步表明,2億年內地球上將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地球的各大陸正在緩慢靠攏(左)。大約在5000萬年後到2億年內,將會形成一個新的超大陸--美亞大陸。2012年的研究表明,新的超大陸中心位於北極。
  • 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原標題:科學家揭示地球固體內核形成時間   (記者彭科峰)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獲悉,中外科學家採用實驗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揭示地核的熱導率值有相當大的變化,預示了地球內核形成的時間範圍為少於5億年到接近20億年。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太陽系形成時間被破解,只用了20萬年
    美國一所國家實驗室近期對一塊隕石上鉬元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要的時間。科學家測量了來自隕石中各微量元素組成後發現:隕石中特有的鉬同位素組成幾乎覆蓋了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的所有物質的組成範圍
  • 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原標題:加拿大最新研究表明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黑洞萬有引力場可能形成漩渦   本報記者 常麗君 綜合外電 而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加拿大理論物理學周界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普遍認識可能是錯的。   萬有引力如液體   「從本質上說,如果你能把萬有引力放到一個密閉盒子裡,就可能出現漩渦。」周界研究所的路易斯·勒納解釋了為何萬有引力可以作為一種液體。「物理學中有一個假設——全息假設——認為萬有引力可以描述為一種場論。
  • 地球與月球形成時間比以前認為的更晚(圖)
    地球與月球形成時間比以前認為的更晚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地球和月球是迄今為止人們一直認為這次撞擊事件發生在我們的太陽系只有3000萬歲時,或者發生在距今大約45.37億年前。然而丹麥尼耳斯·玻爾研究所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和月球形成的時間,比人們以前認為的時間更晚,大約是在我們的太陽系誕生1.5億年後形成的。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地球與行星科學通訊》上。
  •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時間首次算明白
    太陽系在20萬年內形成 【不到20萬年,太陽系形成時間首次算明白】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對隕石上鉬元素的同位素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稱:大約45億年前,我們身處的太陽和太陽系在短短20萬年內形成,這是科學家首次計算出太陽系形成所需時間。
  • 地球正在形成新的海洋!科學家確認要500萬年
    一條來自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 News的報導說,科學家們發出警告,未來地球可能會出現新的海洋。這個新海洋的形成時間,會在500-1000萬年後。正在醞釀的新海洋我們的地球之所以會呈現出陸地和海洋等構造差異,主要是因為地球上的幾大板塊一直在運動,這就是所謂的「板塊構造學說」。
  • 人類滅絕10種可能:地球每500萬年毀滅一次
    地球真的每500萬年毀滅一次嗎?  科學家們認為,「伽馬射線」每隔500萬年左右就會對地球生物造成一次致命的影響。如此計算,從地球上有生命誕生以來,「伽馬射線」爆發至少給地球生命帶來了1000次的災難性傷害。
  • 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可能確實存在
    按照部分科學家的推算,第九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10倍,距離太陽大約有600個天文單位(AU:指的是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大約為1.5億公裡),但是科學家仍然找不到這個神秘的行星,不過根據最新的一項的研究結論,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向該行星的存在。
  • 最新研究表明,比想像中要更早
    再過大約50億年,我們的太陽系就會迎來命運的終點,那就是太陽的末日。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內部的燃料只夠再支持50億年的核聚變。隨後,太陽的內核開始收縮,外殼逐漸膨脹,一直到火星軌道附近,而我們地球軌道將會被吞噬。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是短短20萬年形成的
    在很久以前,大約在45億年前,我們的太陽和太陽系是在短短的20萬年內形成的。科學家通過觀察與我們類似的其他恆星系統,天文學家估計,氣體塵埃雲的崩塌和恆星的點火可能需要大約120萬年的時間,這是第一項能為我們自己的太陽系提供數據的研究。
  • 繞太陽公轉周期2萬年!行星九比地球大3倍?10年內或將找到
    根據科學最新報告顯示,在我們太陽系內,除了冥王星之外,可能還有第九大行星的存在, 根據數據顯示,這個「神秘」的九號行星距離太陽比地球遠500倍,只不過科學家們至今還未找到,包括美國宇航局都無法看到這個潛在的行星,它可能是存在海王星的周圍區域,但是比海王星還具有不一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