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IPO早知道
據IPO早知道消息,喜馬拉雅最近連續調整境內公司董事、股東名單,儘管喜馬拉雅官方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上市計劃,但事實上喜馬拉雅2019年下半年境外上市一事已經箭在弦上。
作為備受關注的獨角獸,喜馬拉雅上市一事已經陸續有過多次傳聞,C叔之前也寫過一些它的一些分析。最近又有了一些新進展。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5月24日,上海證大喜馬拉雅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包括證大喜馬拉雅的12名董事全部退出,僅剩喜馬拉雅CEO餘建軍一人。
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聯席CEO餘建軍
同樣在5月24日,在股東層面,小米旗下的天津金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退出了股東行列。受此影響,喜馬拉雅的公司註冊資本減少314餘萬元,縮減5.22%,
在4月23日,好未來旗下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退出了喜馬拉雅股東行列,喜馬拉雅公司註冊資本隨之減少了85餘萬元,縮減1.41%。
喜馬拉雅對媒體報導回應稱,此次變動是因為公司搭VIE結構,所有境內VIE公司的董事變更為境外母公司的股東,屬於VIE標準結構。
喜馬拉雅還表示,目前沒有明確的上市計劃,若有會儘早和大家溝通。
但實際上,在2018年8月喜馬拉雅完成的那輪融資時,喜馬拉雅就已經完成VIE架構搭建。當時的投資方包括春華資本、騰訊、泛大西洋投資、華泰證券、高盛和新天域,共計投資4.6億美元,投前估值29.4億美元,投後估值34億美元。其中,春華資本投資1.5億美元,騰訊投資1.4億美元,泛大西洋投資投資1億美元,華泰證券投資3000萬美元,高盛投資2000萬美元,新天域投資2000萬美元。該輪融資在2018年9月正式完成交割。
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喜馬拉雅的股東中間出現了一些不和諧聲音。在2018年5月25日,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表示:「2011年,我們投資了喜馬拉雅FM,(是)我們投資孵化網際網路的獨角獸,今年已經估值200億,明年希望能夠進入國家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準備。」但隨後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餘建軍回應稱:「(消息)不屬實,沒有任何IPO安排。」
隨著上一輪融資完成,到最近隨著上市進程臨近,喜馬拉雅顯然已經解決了上市之前的所有問題。
作為國內最大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總用戶規模已達4.8億,在移動音頻行業的市場佔有率為73%。
此前喜馬拉雅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有聲書用戶收聽數據顯示,平均每位用戶收聽18本有聲書,累計收聽的總時長超過30.8億小時。與此同時,有聲書為喜馬拉雅FM帶來的流量超過50%。這些有聲書大部分都是免費的,只有一少部分是付費內容。
2012年8月成立的喜馬拉雅,於2013年3月上線音頻分享平臺。在開始幾年裡,始終是完全免費的模式。通過上遊內容的PUGC模式,將中遊的大數據撮合,完成下遊的智能終端分發,構建完整的音頻生態圈。
在進軍知識付費賽道之前,喜馬拉雅的收入主要來源於流量廣告、社群和硬體這三個部分,「做了四年時間,終於找到了變現模式。2016下半年,我們就發現整個內容付費的收入就已經超過了流量廣告、社群、硬體這三塊的總和。」喜馬拉雅副總裁張永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喜馬拉雅CEO餘建軍曾表示,各大移動音頻產品之間競爭的焦點在於:如何基於用戶需求快速觸達受眾,增加用戶的使用時長,同時基於產品延伸形成的社群,將平臺內的內容生產者、用戶綁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