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焦慮上班到凌晨4點
「我昨天凌晨4點睡的,今天凌晨2點多才睡。」昨天,在高新區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趙萊一整天工作都力不從心,她已經兩天沒休息好了,從8日到10日,她每天的睡眠不到5個小時。
小趙所在的公司每天早上9點打卡,平時工作日,小趙都需要7點起床,才能在9點前趕到公司。平日裡,在公司擔任商務工作的小趙每天都很忙,國慶節8天長假,被小趙拿來好好放鬆了一下。8天裡,她哪兒也沒去,每天宅在家裡看電影、玩遊戲,「以前每天加班回家都9點了,一點兒自己的時間都沒有,這次長假就宅了8天。」
每天,小趙都會看電影、打遊戲到凌晨三四點,再一覺睡到第二天中午。
這樣快樂的假日時光在8日晚上原本應該畫上句號,想著第二天又要開始「朝7晚9」的上班生活,早早躺在床上準備「早睡」的小趙卻怎麼也睡不著,「心裡特別焦慮,就不想第二天到來。」
公司一半以上同事都遲到
就這樣,小趙在「第二天要上班今晚應該最後狂歡」和「明早起不來,今晚早點睡」兩種情緒間焦慮不已,夜越來越深,人卻越來越清醒。她不時拿起手機上會兒網,過了一會兒又因為怕第二天起不來放下手機強制自己閉上眼睛。反覆折騰到凌晨4點,小趙才睡著。
9日一早,手機鬧鐘準時響起,小趙只覺得頭昏腦漲,她按下鬧鐘,又睡了過去,當天上午,小趙9點40分左右才到公司,「結果我都到了,我們還有一半同事沒來。」
到了10日,上班第二天,遲到的同事仍舊佔了一小半,「我們公司一共就十來個人,今早上開早會都推遲了1小時。」小趙的老闆劉先生介紹,春節和國慶這樣的長假以後,公司的員工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公司那兩天的考勤也不會算遲到,開學都有個收心的階段。」劉先生介紹,每次長假以後,員工的工作嚴謹性都比較低,「一般到第三天第四天就好了,開工第一天,我們也不會安排比較重要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節前一些工作的梳理。」
有人焦慮到做噩夢
昨天,記者走訪了多位不同行業的從業者,發現許多人都會在回歸工作時出現和小趙一樣的焦慮情況。
45歲的朱老師就職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假期結束前,她夢見走上講臺時,自己的教材一片空白。朱老師介紹,自己在長假快結束前容易失眠。假期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後,老師們有的在上課時間走錯教室,有的在講臺上發現自己忘帶U盤,而這些老師平時教學態度都非常嚴謹。
同樣焦慮的還有35歲的博士後萬先生,目前在深圳一所大學進行研究工作。他在國慶長假中陪家人外出旅遊。越臨近假期結束,他就變得越焦慮,「我害怕自己負責的多項科研任務無法按時完成。」
不過,也有不少人在長假結束後並沒有被這樣的情緒困擾,他們中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環境非常滿意,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高度自律。
30歲的萬非是一名汽車4S店的客服人員。她介紹,長假期間,她的休閒娛樂活動僅限於看電影、約閨蜜吃飯,而且一直都很希望早點回公司上班,「我喜歡公司裡的工作氛圍,和同事在一起熱鬧、開心。」
23歲的重慶IT工程師劉嘉的國慶假期除了不用上班,和平日裡沒什麼區別,除了外出遊玩,他像日常那樣安排自己的健身、讀書時間,長假結束後,很快就恢復到了正常的工作節奏中。
專家支招
長假期間
儘量不要打亂生物鐘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楊清武介紹,長假期間,一些人生活規律被打亂,生物鐘被強行改變,有的會表現為頭昏腦漲、失眠多夢,一些上班族還會出現睡眠紊亂、焦慮憂鬱等情況,這些都是假日症候群的表現。
要預防假日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是長假期間儘量不要擾亂日常的作息時間、生物鐘,在充分放鬆的同時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假期後幾天要注意調節。
和小趙一樣,一些人長假過後對上班產生恐懼心理,這樣的情況首先要積極面對,從生活安排到作息時間都作出適應工作節奏的調整。工作中,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讓自己從工位上起來活動一下,看窗外的景色,讓自己儘快調整狀態。
楊清武建議,長假以後回歸正常工作,每天睡前有條件的話可以泡個熱水澡,或者用熱水泡腳,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也對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症狀有緩解作用。也可以在上班前洗個澡,能有效消除疲勞。
工作空隙,大家也可以每天早、中、晚各堅持做10至15分鐘「放鬆操」來放鬆大腦,閉上雙眼深呼吸,用雙手十指輕輕按摩頭部,冥想自己在森林裡或大海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實習生 陶臨
(責編:秦潔、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