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起不來、生物鐘顛倒...假日症候群,你中招了嗎?

2020-11-29 人民網重慶站

  女孩焦慮上班到凌晨4點

  「我昨天凌晨4點睡的,今天凌晨2點多才睡。」昨天,在高新區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趙萊一整天工作都力不從心,她已經兩天沒休息好了,從8日到10日,她每天的睡眠不到5個小時。

  小趙所在的公司每天早上9點打卡,平時工作日,小趙都需要7點起床,才能在9點前趕到公司。平日裡,在公司擔任商務工作的小趙每天都很忙,國慶節8天長假,被小趙拿來好好放鬆了一下。8天裡,她哪兒也沒去,每天宅在家裡看電影、玩遊戲,「以前每天加班回家都9點了,一點兒自己的時間都沒有,這次長假就宅了8天。」

  每天,小趙都會看電影、打遊戲到凌晨三四點,再一覺睡到第二天中午。

  這樣快樂的假日時光在8日晚上原本應該畫上句號,想著第二天又要開始「朝7晚9」的上班生活,早早躺在床上準備「早睡」的小趙卻怎麼也睡不著,「心裡特別焦慮,就不想第二天到來。」

  公司一半以上同事都遲到

  就這樣,小趙在「第二天要上班今晚應該最後狂歡」和「明早起不來,今晚早點睡」兩種情緒間焦慮不已,夜越來越深,人卻越來越清醒。她不時拿起手機上會兒網,過了一會兒又因為怕第二天起不來放下手機強制自己閉上眼睛。反覆折騰到凌晨4點,小趙才睡著。

  9日一早,手機鬧鐘準時響起,小趙只覺得頭昏腦漲,她按下鬧鐘,又睡了過去,當天上午,小趙9點40分左右才到公司,「結果我都到了,我們還有一半同事沒來。」

  到了10日,上班第二天,遲到的同事仍舊佔了一小半,「我們公司一共就十來個人,今早上開早會都推遲了1小時。」小趙的老闆劉先生介紹,春節和國慶這樣的長假以後,公司的員工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公司那兩天的考勤也不會算遲到,開學都有個收心的階段。」劉先生介紹,每次長假以後,員工的工作嚴謹性都比較低,「一般到第三天第四天就好了,開工第一天,我們也不會安排比較重要的工作,大部分都是節前一些工作的梳理。」

  有人焦慮到做噩夢

  昨天,記者走訪了多位不同行業的從業者,發現許多人都會在回歸工作時出現和小趙一樣的焦慮情況。

  45歲的朱老師就職於四川外國語大學,假期結束前,她夢見走上講臺時,自己的教材一片空白。朱老師介紹,自己在長假快結束前容易失眠。假期結束回到工作崗位後,老師們有的在上課時間走錯教室,有的在講臺上發現自己忘帶U盤,而這些老師平時教學態度都非常嚴謹。

  同樣焦慮的還有35歲的博士後萬先生,目前在深圳一所大學進行研究工作。他在國慶長假中陪家人外出旅遊。越臨近假期結束,他就變得越焦慮,「我害怕自己負責的多項科研任務無法按時完成。」

  不過,也有不少人在長假結束後並沒有被這樣的情緒困擾,他們中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環境非常滿意,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高度自律。

  30歲的萬非是一名汽車4S店的客服人員。她介紹,長假期間,她的休閒娛樂活動僅限於看電影、約閨蜜吃飯,而且一直都很希望早點回公司上班,「我喜歡公司裡的工作氛圍,和同事在一起熱鬧、開心。」

  23歲的重慶IT工程師劉嘉的國慶假期除了不用上班,和平日裡沒什麼區別,除了外出遊玩,他像日常那樣安排自己的健身、讀書時間,長假結束後,很快就恢復到了正常的工作節奏中。

 

  專家支招

  長假期間

  儘量不要打亂生物鐘

  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楊清武介紹,長假期間,一些人生活規律被打亂,生物鐘被強行改變,有的會表現為頭昏腦漲、失眠多夢,一些上班族還會出現睡眠紊亂、焦慮憂鬱等情況,這些都是假日症候群的表現。

  要預防假日症候群,最有效的方式是長假期間儘量不要擾亂日常的作息時間、生物鐘,在充分放鬆的同時要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尤其是假期後幾天要注意調節。

  和小趙一樣,一些人長假過後對上班產生恐懼心理,這樣的情況首先要積極面對,從生活安排到作息時間都作出適應工作節奏的調整。工作中,每隔一段時間可以讓自己從工位上起來活動一下,看窗外的景色,讓自己儘快調整狀態。

  楊清武建議,長假以後回歸正常工作,每天睡前有條件的話可以泡個熱水澡,或者用熱水泡腳,這樣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也對神經衰弱、失眠、頭痛症狀有緩解作用。也可以在上班前洗個澡,能有效消除疲勞。

  工作空隙,大家也可以每天早、中、晚各堅持做10至15分鐘「放鬆操」來放鬆大腦,閉上雙眼深呼吸,用雙手十指輕輕按摩頭部,冥想自己在森林裡或大海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石亨 實習生 陶臨

(責編:秦潔、張禕)

相關焦點

  • 白領失眠到凌晨4點、大學老師做噩夢教材一片空白……假日症候群你...
    這樣快樂的假日時光在8號晚上原本應該畫上句號,但想著第二天就又要開始「朝7晚9」的上班生活,早早躺在床上準備「早睡」的小趙卻怎麼也睡不著,「心裡特別焦慮,就不想第二天到來。」連續兩天 公司一半以上同事遲到就這樣,小趙在「第二天要上班今晚應該最後狂歡」和「明早起不來,今晚早點睡」兩種情緒間焦慮不已,夜越來越深,人越來越清醒。她不時拿起手機上網,過了一會兒又因為怕第二天起不來放下手機強制自己閉上眼睛。反覆折騰到凌晨4點,才慢慢睡著。
  • 假期過度放鬆致生物鐘顛倒 專家建議儘快恢復
    頭暈腦漲,睡眠紊亂綜合症;心神不寧,節日情感失調綜合症;沒有胃口,假日消化不良綜合症;精神渙散,上班恐懼症;疲憊燥熱,旅遊後遺症……春節歡聚、走親訪友歡樂多,身體乏累、心情變差漸漸襲來,從熱鬧到平淡,種種的不適情緒在發酵,這種情緒被稱之為「節日症候群」。
  • 你的黑夜是我的白天丨時差症候群
    雖然有很多可以乘坐公務艙旅行和住商務豪華酒店的機會,然而這麼些年來一直始終困擾著小陳的卻是跨國旅行造成的時差問題,倒時差成為他怎麼也跨不過去的一道坎。往往一周的旅行,到達目的地後的前幾天是日夜顛倒,夜裡睡不著,白天極其容易瞌睡,好不容易適應了當地的作息時間,又要回國了。回到國內又是一番折騰,需要把自己的生物鐘往回調。
  • 晚上睡不著早晨起不來?用這個智能燈來調節你的生物鐘吧
    比如你11點就躺在床上了盯著天花板但就是睡不著,怎麼都睡不著輾轉反側,焦慮睡不著的夜晚,你在幹什麼呢?於是反反覆覆跟蚊子大戰一整夜半夜想著說跟男朋友吐槽一下嘛想不到還真秒回了他居然說蚊子是他派過來送吻的……聽得瞄妹差點噴一口老血(不帶這樣秀恩愛的啊)好了,回來~類似這種晚上睡不著早晨醒不來的狀態相信好多朋友都有遭遇過有這種習慣的朋友也很苦惱
  • 寶寶的生物鐘顛倒,白天叫不醒晚上睡不著,到這個月齡就要調整了
    如果你親身體驗過,就知道什麼叫全天24小時待命了。因此,為了讓自己也能睡個好覺,無數寶媽們在培養孩子睡整覺的路上奮鬥著。然而寶寶的睡眠規律豈是那麼好改變的?尤其是小月齡寶寶,他們能讓你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絕望。
  • 節後應調整兩個生物鐘
    原標題:節後應調整兩個生物鐘  據新華社電春節長假即將結束,上班族即將轉入到工作和學習狀態中。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專家提醒,此時需要把握好精神狀態和胃腸道生物鐘的調準。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神經內科心理諮詢門診專家戴光明教授提醒,假日期間,看電視、上網、和朋友聚會……人們往往打破平時生活規律,年輕人更是縱情歡娛,甚至通宵達旦。諸多反常的生活方式,擾亂了人體的生物鐘,直接影響人體各系統、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此時人體內部的抵抗力下降,各種疾病會乘虛而入。
  • 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嚴重!
    明明痛苦、焦慮、自我厭棄,習慣性晚睡卻像上癮一樣,難以戒除。最滑稽的真相是,因為努力上進而熬夜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的熬夜,和努力無關,不過是放縱和不自律的結果,是逃避內心空虛焦慮的手段。其實很多晚睡者也是與生物鐘背道而馳,總是會因為許多事過上日夜顛倒的生活,但大部分並沒有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生物鐘到底是什麼?
  •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家長不及時調整會出大問題,調整作息很重要!
    兩個月的寶寶如果出現睡覺黑白顛倒的情況,這屬於睡眠生物鐘顛倒了。淺睡對於寶寶大腦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孩子還小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沒有建立好良好的生物鐘。作為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好的睡眠習慣,及時的改正寶寶晝夜顛倒的壞毛病。這不光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也影響到爸爸媽媽的生活作息。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據長期關注睡眠、生物鐘紊亂問題的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介紹,通過這次諾貝爾獎,我們可以了解生物鐘的奧秘在於,光照可以影響我們的生物鐘,但同時人類在進化中形成了固有的一個生物鐘,「白天活動、夜間睏倦」的基本運轉深植於DNA中。  黑白顛倒的熬夜是在與自然規律唱反調,對自己的身體奏哀樂。
  • 專家提醒:黃金周期間不要打亂生物鐘
    新華社重慶4月30日專電(記者 劉衛宏)每一個黃金周長假過後,總有許多人因生物鐘紊亂導致「假日症候群」。專家提醒,在長假期間完全打亂平時的生活節奏,健康狀況很容易出現問題,因此一定注意不要打亂生物鐘。    長假期是難得的放鬆機會,一些人開始熬夜看電視、上網、與朋友聚會,甚至通宵達旦地打麻將。
  • 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是24小時嗎?_澎湃新聞-ThePaper
    24小時嗎?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一個國外盲人研究生很難適應24小時生活,他周期大約25小時,每天都比別人慢一小時,12天後,就和其他人剛好顛倒了。所以,實際上,沒有人的生物鐘周期剛好是24小時,而是大約24小時,但環境讓我們保持在24小時。而有一些特殊的人或患者 如上面提到的盲人研究生,他由於生物鐘系統出了問題,環境影響不了他了,所以他的周期無法保持在24小時。火星上如果有生命,那應該適應火星的自轉周期。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大自然的生物鐘。本文是由生命領域觀察者紀十進行把關這麼長的假期,是不是有很多童鞋過著過著就成了「美國時差」?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
  • 3招教你調回生物鐘!
    白天睡覺,晚上嗨皮,甚至夜裡想睡覺也睡不著,仿佛自己的生物鐘已經適應了晝夜顛倒的生活。開學這幾天,你的生物鐘調回來了嗎?生物鐘是怎麼形成的——我給自己上發條自然界的大部分生物,都存在行為和生理現象的周期性波動,這種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被稱為「生物鐘」或者「生物節律」。
  • 每個人的生物鐘都是24小時嗎?
    一個國外盲人研究生很難適應24小時生活,他周期大約25小時,每天都比別人慢一小時,12天後,就和其他人剛好顛倒了。所以,實際上,沒有人的生物鐘周期剛好是24小時,而是大約24小時,但環境讓我們保持在24小時。而有一些特殊的人或患者 如上面提到的盲人研究生,他由於生物鐘系統出了問題,環境影響不了他了,所以他的周期無法保持在24小時。火星上如果有生命,那應該適應火星的自轉周期。
  • 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來?你可能是基因突變了
    你是不是晚上神採奕奕,工作效率奇高,然後第二天早上只能掙扎著爬起來?新的研究表明,你夜貓子的傾向可能是天生的,由基因決定。
  • 你的生物鐘還OK嗎?
    確認過眼神,就是你在搗鬼,生物鐘小朋友。生物鐘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提示時間提示地點維持狀態禁止功能這好像不是我們說的那個生物鐘?不知道大家有木有一個非常負責的鐘鍾呢?白天,鍾鍾準時催你吃飯追劇,夜晚,鍾鍾逼你早早入夢。生活被安排的井井有序,有條不紊,每天都可以有十足的精神與活力,面對生活中的意外與驚喜。新學期伊始假期與學習的不兼容。讓我們需不斷對這兩者進行調整。
  • 個案:口服舍曲林後立即出現焦慮症候群
    近日,日本信州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科醫師發表了兩例病例報告:患者在口服舍曲林後迅速出現焦慮症候群。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第二天即停用了舍曲林,一天內症狀即得以緩解。研究者強調:「焦慮症候群這一不良反應可在口服舍曲林(即使是低劑量)後立即出現,並可在及時停藥後得以緩解。」
  • 諾貝爾獎得主告訴你: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有多嚴重
    其實很多晚睡者也是與生物鐘背道而馳,總是會因為許多事過上日夜顛倒的生活,但大部分並沒有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生物鐘到底是什麼?生物鐘,它好比我們身體內的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
  • 讀懂你的生物鐘
    5、神經方面:睡眠減少會降低注意與警覺性,並在此基礎上降低整體的認知功能,比如影響情緒系統,造成抑鬱和焦慮情緒;同樣也會造成學習和記憶能力的下降。由於人體生物鐘的變化,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的功能也在時時發生著變化。研究的結果表明:上午8~11點,是組織、計劃、寫作和進行一些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最佳時間。最好把一天中最艱巨的任務放在此時完成。同時,這段時間疼痛最不敏感,此時看牙醫最合適。上午11~12點,是開會的最佳時間,人們此時最為清醒。這段時間易用於解決問題和進行一些複雜的決策。
  • 過度焦慮擔心整夜睡不著 專家支招應對「疫情應激症候群」
    專家指出,這是「疫情應激症候群」的心身表現,屬於消化系統心身疾病,是「憋、悶、恐懼出來的毛病」。江蘇省中醫院消化科主任徐陸周表示,這段時間,不少人宅在家裡,每天刷屏看手機了解疫情信息,加上防控要求,一般不敢出門,總是擔心恐懼焦慮,有的整天無所事事,身體有點不舒服,就過度地放大症狀,時間久了,引發一系列「問題」,形成了疫情背景下的「社會應激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