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的海外影響有多大,外國網友:中國人已經心懷全人類

2020-12-05 貓叔談史

2015年8月,劉慈欣憑藉《三體1》獲得被公認為最具權威和影響的世界性科幻大獎——雨果獎,成為了獲得雨果獎的第一個亞洲人。

中國科幻作品開始俘獲海外粉絲。被譯為25種語言,在全球都受到科幻愛好者熱捧。

《三體》由《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組成,講述了人類在地球毀滅之後向外太空尋求新生和保存文明的故事。

本次獲雨果獎的是該系列的第一部《三體》,外媒紛紛對此進行積極評價,稱《三體》為科幻小說賦予了新活力,是一部深奧的、充滿創新思維的史詩作品

中國人從全人類的視角思考世界

《三體》英文版在美銷量幾乎是其他中國小說的數百倍。《三體》在國外收穫了很多粉絲,其中不乏著名人士。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看完《三體1》後,曾以國家政府名義寫信催促劉慈欣更新後續作品,著名作家喬治·馬丁和Face 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等都對《三體》推崇有加。

《華爾街日報》援引劉慈欣本人的觀點,指出《三體》的出現,說明「中國人現在越來越多地從全人類的視角來思考世界,而不是僅從本民族的視角。」

也許這與中國社會的快速工業化有關,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關心人類從哪裡來、現在何處以及將往哪裡去等問題,開始關心人們居住的星球以及整個宇宙的命運。」

無論是單打獨鬥還是聯合,只要民族國家是唯一有能力匯聚開展大科技計劃所需資金、人力和知識的實體,民族沙文主義就必將成為這個組合中的一部分,但作家可以用筆和紙打破民族主義的桎梏。

劉慈欣作品的力量部分來自於一個無法迴避的結論:科技必將超越國界,即便人類將自身囚禁在熟悉的人為製造分組中。

美國《紐約客》刊登了美國科幻評論家喬舒亞·羅斯曼(Joshua Rothman)的評論文章,文章給予了劉慈欣極高的評價,稱其為「中國的阿瑟·克拉克爵士」。

NPR讀書頻道評論說,「這本書最大的懸念就在於這些困境,而這些困境已經遠遠超越國界,甚至是那些複雜、抽象的物理學知識。」《三體》並沒有停留在問題的表層,而是進一步追問,但劉慈欣沒有明確回答這些問題,但他卻讓問題融入到故事情節中。

《三體》具有某種超出一般科幻文學和純文學的高度

《三體》的魅力並不在於對人道主義持批評態度,小說最有魅力之處仍是在最殘酷的時刻和地方保有人性光輝」。

小說最後,程心離開了人類唯一可以生存的小宇宙,卻將小小的生態球留在了裡面。

在黑暗森林的宇宙中,人類是否可以繼續生存?一個新的宇宙是否還會誕生?

這已經不再是「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問題,而是上升到了「宇宙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終極問題

這種人類體驗「已經明顯超越了通常以冒險和徵服為目的的太空漫遊的科幻小說的敘述模式」,讓《三體》「讀起來更像是諺語或寓言,而不是當代的科幻小說」,從而「具有了某種超出一般科幻文學和純文學的高度」。

我第一次看《三體》的時候,只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這不僅僅是閱讀所帶來的震撼,更是一種思考的震撼。

正如作者所說的,我們在忙碌之中,也應該給自己留下仰望天空的時間。

在工作生活之餘,讀一讀劉慈欣的《三體》,在《三體》中,仰望宇宙天空,思考宇宙人生,然後就會發現,地球只不過是宇宙中一顆微小的塵埃,我們的那些煩惱,真不是什麼。

原價195,現在只需要79元,就能對科幻史詩《三體》進行全新的解讀、解密和詮釋,帶你了解不一樣的世界!

點擊下方連結,立即購買!

相關焦點

  • 美國網友:中國人為何不信上帝?澳大利亞網友:中國人是無神論者
    在西方有很多國家認為佛教就是中國的宗教,但其實大部分的中國人都不怎麼信佛,不過在中國,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比如國家文化,民族以及家族,所以很多外國網友對於中國就會有這樣的疑問,比如在美國論壇上,一位外國網友發出了這樣的問題:中俄為什麼不相信上帝?
  • 印度人:我們登月失敗不是全人類的遺憾嗎?外國網友回復真有意思
    現在世界的科技越來越好了,所以我們的目標已經不僅僅在探索地球了。月亮一直以來都很神秘,所以大家都想要去探索它,現如今,我們不僅發射過很多探測器上去,還有人真的登月成功了呢。雖然技術不咋地,但是心還是有的,之前他們的一個月球探測器發射到月球,但是最後卻失蹤了,看到別人在嘲笑他,印度人就說:「我們登月失敗不是全人類的遺憾嗎?」
  • 《三體》的魅力有多大?雷軍:我推薦最多的書是《三體》
    其實都是玩笑話,真正的原因卻是為了成全孩子一個夢想,成全每個中國人的一個科幻夢。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超級英雄夢,幻想著自己爸爸是個超級英雄,開著宇宙飛船帶他遨遊太空。為了孩子這個夢想,他做到了。在拍攝《流浪地球》時,吳京帶吳無謂去參觀了拍攝現場,吳所謂興奮不已。回幼兒園後到處跟人吹虛,我爸爸是開宇宙飛船的。惹得老師不得不找謝楠投訴。
  • 《流浪地球》穩了,應該看看外國觀眾的真實評價了
    那麼,在國內票房和口碑都已經「穩了」的情況下,為了讓中國的科幻電影能有更好的發展和超越,我們也是時候摘下中國影迷眼中的「活久見」這一「情懷濾鏡」,去了解一下久經好萊塢考驗的外國網友是怎麼看待這部影片的。
  • 外國網友是怎麼評價《三體》的?
    經授權,轉載自頭條號「歡否」「我在讀《三體》的時候,猜不到故事的走向,不像是有很多作品,我看了第一章就猜得到結局是什麼了
  • 微博和知乎聲音對立,楊振寧、姚期智做回百分百中國人有什麼錯?
    ,楊先生是否是回國養老,還能為中國做多大貢獻?  從更漫長的時間軸上看,中科院自成立以來,孕誕了大批優秀的科研工作者,但從來沒有外籍院士轉入,這或許有中國科研環境和水平制約的因素,也可能有很多外界不為所知的原因。而楊振寧「歸來」的意義恰恰在此: 改變了「零入籍」的歷史,這或許是中國科研人才培養的一個轉折點,受楊教授的影響,將會有越來越多在海外的遊子、乃至外國科學家加入中國的科研事業。
  • 《三體》大電影拖了6年了,這次又能有多大希望呢?
    好多網友猜測遊族影業的這版《三體》一直跳票,是因為技術上達不到,可是當《流浪地球》上映之後,我覺得這絕對不只是技術上的問題。這幾年隨著《三體》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得到了全世界各行精英越來越多的認可,做到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文化輸出。
  • 17個國家23個機構受邀在中國空間站開展實驗 外國網友齊聲點讚
    「中國宣布自己的第一個空間站「天宮」並不是只為本國所用,而是為全人類所用。為了證明這一點,中國邀請來自17個國家、23個機構的9個項目登上空間站開展實驗。」(報導截圖。)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發布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這段視頻報導,令外國網友看得熱血沸騰。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在奧地利維也納共同召開發布會,宣布了聯合國/中國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
  • 美國NASA對中國嫦娥五號「道德綁架」,外國網友:這是雙標
    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進步被中國拿下,這是值得全人類自豪和銘記的大事件。這一天中國人沸騰了,美國人也沒有閒著。(與全世界分享數據)」中國人自己的技術憑啥要給你美國人分享,你們的新技術什麼時候與大家分享過?美國這麼多年以來,都在實行「獨裁主義和壟斷主義」,此時卻跑來要求中國科學家向全世界分享,這樣不知廉恥的邏輯,也只有美國人能做出來了。
  • 長徵五號蓄勢待發,外國網友熱議:川普可能無法接受
    中國即將前往火星的消息如今已傳遍海外,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航天愛好者們看到此消息後十分興奮,他們對中國具備火星探索能力感到驚嘆,認為這是人類自我挑戰的又一項壯舉,已經迫不及待看到長徵五起飛了。同時也有一些人醋罈子翻了,一起看看他們都是怎麼說吧。
  • 外國網友疑問,為何臺灣人稱自己不是中國人時,大陸人會感到憤怒
    但是由於距離、價值觀以及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部分臺灣人根本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在他們眼裡,大陸還是那樣落後和封建。    而有一些外國網友就很好奇,為什麼每當臺灣有人不承認自己中國人身份的時候,大陸的中國人會表現出憤怒呢?
  • 《流浪地球》穩了 看看外國觀眾和原著作者怎麼說
    大年初一上映的中國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目前已經在中國國內成為了「現象級」的影片,不僅全網好評如潮,更是票房大賣。那麼,在國內票房和口碑都已經「穩了」的情況下,為了讓中國的科幻電影能有更好的發展和超越,我們也是時候摘下中國影迷眼中的「活久見」這一「情懷濾鏡」,去了解一下久經好萊塢考驗的外國網友是怎麼看待這部影片的。
  • 《三體》要拍英文版電視劇,編劇讓網友沸騰
    《三體》又要被改編了!這次是真的!昨晚,《三體》英文系列劇集宣布由三體宇宙、遊族集團與奈飛(Netflix)聯合開發製作。在官方公告中,原著作者兼製作顧問劉慈欣表示,非常尊重和信任英文系列劇集的創作團隊,也相信他們會為全球的《三體》愛好者帶來一系列精彩的視覺享受,「我想講述的,是一個超越時間、跨界國家、文化和種族邊界的故事,一個迫使我們思考人類共同命運的故事。」
  • 外國人都要把《三體》吹上天了!帶你看外國網友的那些熱評!
    國內讀者對《三體》的評價可謂是十分高,像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峰在讀了《三體》後說:「在讀過最新出版的《三體》以及《三體Ⅱ·黑暗森林》以後,我毫不懷疑,這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外媒稱《三體》史詩作品,譯成25種語言暢銷全球:真正的文化輸出
    而《三體》被譯成英、西班牙、葡萄牙、德、韓、日、俄等25種語言,在全世界發售之後,各國讀者對其評價上了更高的一層境界:《三體》是我看過最史詩的小說,中國人太厲害了!在某些人看來,覺得這些評價太"過"了,有媒體的誇張成分。那麼,我們不妨看看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評價:"三體太有想像力了,背景十分宏大 。看完三體之後,我覺得當個美國總統和浩瀚的宇宙相比實在太渺小了, 畢竟每天處理的都是和國會爭論的瑣事,不用擔心外星人入侵。"
  • 英語已經盛極而衰?外國網友有話說 - 觀察者網
    那些家長認為,當孩子們長大後,掌握漢語將賦予他們優勢——其實除了能用中文點菜,再也不會有其他優勢。原因很簡單,僱傭中國人很便宜,而且與僱傭外國譯員相比,中國人也會更信任自己的譯員。中國的確會成長為一個世界級經濟體,不過中國人進行國際交往時還是會使用英語的。
  • 外國網友疑惑:索馬利亞海盜很少搶中國人?海盜的回答令人意外
    有外國網友疑惑,為何索馬利亞海盜很少搶中國人呢?其實早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中國為索馬利亞修建鐵路,建造水利設施等等一系列的幫助,這也讓索馬利亞人記住了中國的好,並且索馬利亞有許多人都是曾經鄭和船員的後代,甚至在索馬利亞還有一個鄭和村,當地人會說中文。
  • 《三體》:殺伐果斷的林雲少校和心懷天下的程心,你更喜歡誰?
    在三體艦隊來臨的時候,她放棄了執劍者的責任,腦中只有保護好人類文明,讓人類在三體的統治下得過且過。在廣播紀元,程心將自己的公司的控制權交給了維德,她此時知道空間曲率飛船可能是人類唯一的活路。在冬眠被喚醒後,空間曲率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進展,維德履行了承諾將決定權交給了程心。一個是和政府對抗,繼續研製空間曲率飛船,讓人類有機會逃離太陽系;一個是避免內鬥,放棄研製,但人類將永遠被鎖在太陽系。
  • 為何來外國的中國人越來越少?中國人說出真相:急功近利
    因此很多國人都喜歡上了外國生活,體驗一下不一樣的生活,而在出國旅遊中,不少的外國景點深深吸引著中國人的眼睛,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如今為何來外國的中國人越老越少。我們都知道,外國人去旅遊是為了體驗不同的文化,見識到更多不一樣的事物。而中國人旅遊也是為了如此,所以中國人剛來外國的時候,是感覺非常新鮮的。巴黎、倫敦這些外國浪漫的地方,非常讓他們感覺震撼。
  • 龜苓膏沒龜 老婆餅沒老婆 請外國海關放過中國特產
    事實上,雖實際和動物無關,但因名字或包裝上有動物圖像或文字出現而被沒收的案例也相當多。  不少華裔網友都表示有過類似經歷,例如:  帶的素雞因為有「雞」字被沒收!  包裝上畫有老虎的膏藥被認為有動物成分!  英文譯名為turtle jelly的龜苓膏,被懷疑含有烏龜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