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巨型鱷魚化石被正式命名為「沼澤之王」

2021-01-16 騰訊網

可怕的動物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蜘蛛、蛇、水母……每一種都獨當一面,但隨時也要小心鱷魚。不過,我們可以鬆一口氣,因為今天要介紹的一條特殊的鱷魚在那裡出現時,人類還沒有出現。 這組巨型史前鱷魚化石於20世紀80年代在昆士蘭東南部首次被發掘,其體長超過16英尺(5米)。

化石現已被正式確認並命名為 "Paludirex vincentix"(「沼澤之王」),它是由昆士蘭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確認的。

據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博士生Jorgo Ristevski介紹,該頭骨化石的尺寸約為25.5英寸,即65釐米,其長度約為5米。之前我們發現的最大的鱷魚是印度-太平洋鱷魚,Crocodylus porosus,它可以長到與「沼澤之王」差不多的大小,但Paludirex有一個更寬、更重的頭骨,所以它明顯要更大更結實一些。"

研究人員仍在調查這種巨大的鱷魚是如何滅絕的,被認為最有可能的的猜測包括來自其他種類鱷魚的挑戰--比如今天仍然存在的Crocodylus porosus和Crocodylus johnstoni,還有氣候乾涸,使水道無法為這種大小的鱷魚提供住所。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澳研究員發現史前巨鱷——「沼澤之王」,曾主宰昆州東南部水道!
    ,他們將其命名為「沼澤之王」。據昆士蘭大學(UQ)報導,這種生物被正式命名為Paludirex vincenti,其體長超過5米,曾在昆州東南部的水道中佔據食物鏈的頂端。研究人員從20世紀80年代在一個名為Chinchilla的小鎮附近挖出的化石中鑑定出了這種巨鱷。該物種以Geoff Vincent的名字命名,是他發現了這種史前動物的頭骨化石。
  • 澳洲發現新種史前巨鱷,至少5米長,可捕食巨型有袋動物!
    在更新世時期,澳大利亞的陸地上曾生活著三噸重的袋熊、站起來身高3米的巨型短面袋鼠和不會飛的牛頓巨鳥等大型動物,同時河流裡也有巨鱷橫行,伏擊前來喝水的巨型動物。後來科學家在研究更新世的鱷魚化石時,因化石碎片過於多樣最後歸為馬氏鱷亞科沼王鱷屬(Pallimnarchus)。
  • 史前鱷魚哪家強?真正的「鱷魚之王」,硬啃3米巨龜如餅乾!
    但事實上,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魚之王」。發現,隨後他將其命名為普魯斯鱷(Purussaurus),模式種為巴西普魯斯鱷(P. brasiliensis)。 為什麼說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中之王」呢?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像恐鱷、帝鱷、普魯斯鱷這些史前巨鱷的體型也不斷縮水。根據眾多化石研究在配合現代鱷魚頭與身長比例,普魯斯鱷最合理的體長是10.5米、體重為5.5噸。不過已知發現的普魯斯鱷達到這個體型的個體(9個10米級)相當之多,相信它們真正的種族上限絕對不止這麼大。
  • 紐西蘭發現巨型鸚鵡化石,身高可達1米,距今至多1900萬年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古生物研究人員7日宣布,發現一種大約2000萬年前生活在紐西蘭的超巨型鸚鵡,直立時身高可達1米,可能以其他鸚鵡為食。德新社報導,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和紐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古生物學家把這種已滅絕的鸚鵡命名為「意外赫拉克勒斯」,既反映它如神話中大力神一般的體格和力量,也說明發現它實屬意外。
  • 明日之後沼澤鱷魚打法攻略 沼澤鱷魚在哪裡刷
    明日之後沼澤鱷魚打法攻略,在遊戲中沼澤鱷魚還是非常不錯的一個全新boss,那麼到底怎麼做呢?下面就跟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水上之王鱷魚狹路相逢巨型水獺,獵豹: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而在動物界中鱷魚可以說是水中的殺神,他們可以無聲無息的出現在背後發動襲擊,是動物界中冷血的殺手,這不當水上之王鱷魚狹路相逢巨型水獺,獵豹: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一天水獺家族正在的水中嬉戲打鬧,但是他們卻沒有注意到水中的鱷魚正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依舊跟平日一樣開心的玩耍!
  • 霸王龍親緣種化石現身山東 被命名為巨型諸城暴龍
    新華網濟南5月14日專電(記者 劉寶森)經古生物專家對此前在山東省諸城市發掘出土的兩件化石研究,最終證實化石屬於霸王龍的一個親緣種。專家日前將這種恐龍命名為巨型諸城暴龍。
  • 澳洲一逃犯被困鱷魚沼澤4天 獲救後立即被捕
    據英國廣播公司、《每日郵報》報導,在澳大利亞北部一片鱷魚出沒的紅樹林沼澤上,兩名漁民救起了一名赤身裸體的男子。當時他被困在樹上,水中隨時可能有鱷魚出沒,渾身都是泥巴和蚊蟲叮咬的痕跡。當地時間1月3日晚,漁夫凱文·喬伊納和凱姆·福斯特在達爾文市附近的東點紅樹林偶然發現了這名男子。
  • 36種史前鱷魚(二)
    27、金卡納鱷屬金卡納鱷屬(Quinkana)棲息地:澳大利亞的沼澤歷史時代:中新世 - 更新世(2300 - 40000年前)尺寸和重量:約6米,450公斤食性:肉區分特徵:長腿; 長而彎曲的牙齒在某些方面,是史前鱷魚的一種倒退:這種鱷魚擁有相對長而敏捷的雙腿,與現代的四邊形截然不同,它的牙齒彎曲而尖銳
  • 《明日之後》茅斯沼澤哪裡鱷魚多 茅斯沼澤鱷魚位置介紹
    導 讀 明日之後中的鱷魚為茅斯沼澤中的最終boss,鱷魚是隨機刷新的,無聲湖中的鱷魚最多,其次是沼澤地帶
  • 它曾經生活在「巨型遺失的世界」
    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兩日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發現了遠古時代巨型烏龜完整的龜殼化石,重達1噸多,長度超過了8英尺(約2.5米)。這種巨型龜的體型幾乎是亞馬遜河龜的100倍,是稜皮海龜(當今最大龜類)的兩倍,其殼長範圍在1至1.5米之間。
  • 巨型短面熊:史前北美真正的北境之王
    巨型短面熊:史前北美真正的北境之王《冰與火之歌》是我最喜歡的美劇之一,其最終在第八季終結,三傻也終於坐上了北境之王(The King in The North)的寶座。,在新的土地中人們發現了大量的化石,其中就包括巨大熊類的化石。
  • 世界著名化石遺蹟 北極發現熱帶海龜化石
    ,2005年在中國內蒙二連浩特市上白堊統二連組地層中發現的一具巨型獸腳類恐龍化石,被認定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罕見的似鳥恐龍化石。這具被命名為「二連巨盜龍」的恐龍化石,體長約8米,站立高度超過5米,體重大約為1400公斤,體形可與世界著名的暴龍類相比。專家認為,「二連巨盜龍」具有許多與鳥類相似的特徵,這一新的重大研究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恐龍向鳥類演化過程的認識。對於新發現的這一恐龍種類,專家稱其為「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有喙但沒有牙齒的最大型似鳥恐龍」。
  • 南美沼澤發現史前巨鼠,跟人一樣大,無敵存在,卻因「無腦」滅絕
    在巴西西部的亞馬遜雨林中,科學發現了兩個奇怪的動物骨骼化石,一個幾乎幾乎是完整的,另一個則只有頭骨的部分,但能比較能完整展現這種動物的腦容量,經過計算機掃描重建後,科學家發現這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巨型嚙齒類動物。
  • 戰鬥痕跡化石表明,巨型海龜會自相殘殺,鱷魚的體型是它們的三倍
    1200萬年前,在南美洲北部的沼澤和河流中,曾經生活過的一些最大的海龜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地展開了史詩般的戰鬥。在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出土的新化石顯示,這種名為Stupendemys geographicus的物種雄性重達1100公斤,它們的2.4米長的龜殼前部長有不同尋常的角,它們可能用這些角來互相爭鬥並擊退比它們大三倍的鱷魚。與此同時,仔細觀察海龜巨大的下顎,你會發現它們可能並不是某些科學家認為的那種兇猛的食肉動物,而是以硬殼軟體動物和大型水果為食。
  • 考古學家在海底發現巨型化石,它們復原的模樣,揭示遠古海洋之謎
    1948年,在法國濱海布洛涅地區,考古學家們於卡洛夫階地層中,發現一塊巨型恐龍的化石專家們將其命名為滑齒龍,而且後來在英國,俄羅斯和德國等地,也都發現了滑齒龍的化石,說明它在早期海洋中分布廣泛。滑齒龍夠威猛,但更猛的海洋巨獸,出現在1985年,新萊昂自治大學的考古學教授萊納特教授,在墨西哥的阿蘭伯利地區做考察,他無意中發現一塊巨大的巖石上有恐龍化石。
  • 澳大利亞上演蛇鱷大戰 巨蟒生吞鱷魚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3日報導,在澳大利亞昆士蘭蒙太拿湖(Lake Moondarra)旁,上演了一場曠世持久的鬥爭「大戲」。一條3米多長的巨蟒打敗了一隻約1米長的淡水鱷魚,並整個吞下了這隻爬行動物。這一幕正好被當地人蒂芙尼•克裡斯(Tiffany Corlis)看到,她沒有上前打擾,而是小心地在旁邊拍攝了這一過程的全部照片。
  • 巨型短面熊:原來它才是北境之王
  • 在鱷魚之都吃鱷魚肉
    當地人在製作鱷魚工藝品。當地的鱷魚木雕說起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鱷魚,那可是不一般:全世界現存4大類23種鱷魚,巴布亞島竟有19種之多,是全球擁有鱷魚品種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鱷魚之都」。鹹水鱷和淡水鱷都有巴布亞紐幾內亞是個島國,島的西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沼澤。
  • 鱷魚之王--灣鱷 (Saltwater crocodile)
    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適合生活在不同的溼地,如河口、紅樹林、沼澤等地的沿海和潮汐帶,本種對海水的耐受性較一般鱷大。具有極高的領地意識,任何進入它領域的生物都被視為獵物,包括人類。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