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甌故地新崛起!這裡是溫州市區發現人類活動最早的地方

2021-01-11 城市大浪潮

作為溫州大都市區重要組成部分的鹿城區藤橋鎮。為我們展示美麗藤橋的是藤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肖忠格。

東甌故地,大美藤橋

藤橋:東甌故地新崛起

「藤橋將藉助今年十四五規劃的謀篇之年,圍繞『東甌故地 大美藤橋』八個字做文章。我們將通過5年發展,使藤橋經濟達到稅收8億元以上,對外交通有更多便捷的通道,戍浦江更加美麗宜人,曹灣山和嶼兒山兩個遺址公園更加吸引人;使藤橋鎮成為文化標地;通過全域旅遊,吸引市民來藤橋旅遊、觀光、置業,使藤橋成為溫州大都市的後花園。」近日,談起藤橋的未來藍圖時,藤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肖忠格如是說。

近日,藤橋可謂喜事連連:藤橋「先甌原鄉 戍浦新韻」鄉村振興示範帶通過驗收;藤橋鎮獲評浙江省3A級景區鎮。「大美藤橋」,正由夢想照進現實。

藤橋鎮,位於鹿城區西部,作為溫州大都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距離市中心15公裡。藤橋歷史悠久,古蹟眾多,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曹灣山遺址對浙南新石器時代研究具有重大意義。藤橋鎮還是特色工貿與休閒產業綜合發展的生態型宜居新市鎮,是全國千強鎮、浙江省示範文明鎮、浙江省小城鎮文明行動樣板小城鎮、浙江省衛生鄉鎮、溫州市城鄉統籌改革試點鎮。

讓我們在肖忠格的導遊下,走進「東甌故地 大美藤橋」。

東甌故地的「兩山」公園,

代表著悠遠的甌文化

藤橋的「兩山」,指的是境內的曹灣山和嶼兒山兩座山。

曹灣山,又名老鼠山,是藤橋戍浦江邊的一座小山,海拔僅有61米,山體總面積36公頃。這樣一座小山,卻承載了甌人先民厚重的歷史。這裡是新石器時代的甌地先民遺址。2013年5月,曹灣山遺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曹灣山遺址是屬於好川文化晚期的一處聚落遺址,有4個相互疊壓的文化層,年代距今4000年左右。2002年11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溫州市文物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三家單位聯合對遺址進行發掘。

曹灣山遺址出土文物。

嶼兒山遺址,位於藤橋鎮上寺西村北部。2019年,溫州嶼兒山遺址考古發掘入選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發現。嶼兒山遺址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確認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好川文化的一處小型墓地和聚落遺址。該遺址發掘面積700平方米,主要發現可分為好川文化及漢六朝兩個時期的遺存。

嶼兒山遺址發掘區域航拍

眼下,藤橋正在謀劃以曹灣山遺址及嶼兒山遺址為中心的甌文化遺址公園。其中,曹灣山博物館已完成初步方案設計,山腳已建成曹灣山濱水公園。

如果你想了解溫州人的歷史,不遠的將來,藤橋的「兩山」公園是不得不去的地方,因為,這是目前溫州市區發現人類活動最早的地方。

農旅融合大IP,

為藤橋再創國家級金名片

如果說積澱數千年的甌文化是藤橋的靈魂,那麼,藤橋這片土地上廣袤的田園生產,則是藤橋世代百姓賴以生存的根基。當下,農旅融合推動產業發展是藤橋的一大IP。

2020年,溫州首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落戶藤橋,當地的溫州市農科院種子種苗科技園和浙裡·耘谷項目形成了「科技+產業」的雙輪驅動,為加快藤橋乃至溫州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示範帶動作用。

丁埠頭溪畔

在打造農旅融合IP方面,今年,藤橋將繼續推進總投資超3億元的浙裡·耘谷田園綜合體、總投資超億元的雲水·長歌鄉村文旅綜合體一期開園;推動溫州科技職業學院藤橋校區和都市農業研究院落地;強化校地、校企合作,打造中國南方種業博覽會永久會址,推進溫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爭創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春天,溫州市農科院種子種苗科技園油菜花海綻放

當下,位於藤橋鎮方隆村及楓林岙村的溫州市農科院種子種苗科技園,已然成為溫州市民郊遊的好去處。春天,這裡200畝油菜花田競相綻放,是江南田園春色的典型美景;夏秋,這裡則植滿水稻,處處蛙鳴稻花香,又是另一番風景。

秋收時的岙底

此外,近3年來,藤橋鎮先後創成了岙底村(小岙)、雅漾村、岙底村(田塘頭)、石垟村、楓林岙村、岙底村(丁埠頭)、雅漾村(橋上)等7個浙江省3A級景區村,其中岙底村還入選了2020年度全市街道和中心村環境綜合整治市級樣板。縱觀藤橋這些景區村,越來越成熟的農旅融合項目都是其一大特色。

石垟龍娘湖

產城融合宜居宜業,

打造工業型美麗城鎮

據了解,作為鹿城工業重鎮,創建工業型美麗城鎮也是藤橋鎮當下的一大工作。位於該鎮的鹿城輕工產業園區是省級輕工產業園區。

去年1-12月份,藤橋鎮累計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43.42億元,12月當月產值5.2億元,同比增長17.98%;實現規下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5%(錯季報1-11月);限上批零住餐銷售(營業)總額完成48.17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6.98%;限上批發業銷售額完成47.74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6.77%;限上零售額完成0.31億元,累計同比增長63%;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0.36億元,累計同比增長72.45%;限上餐飲業營業額完成0.025億元,累計同比增長20.14%。去年,藤橋新增入庫「專精特新」企業41家;推動建設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30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157%;高新技術企業8家,超額完成年度任務160%;實現工業企業「小升規」淨增10家,商貿企業「下轉上」2家,服務業企業「小升規」1家,個轉企31家。

眼下,鹿城輕工產業園區戍浦江沿岸的工業旅遊,也已經著手打造。記者在戍浦江公園看到,這裡正在建設攀巖基地、遊艇碼頭等設施。此外,附近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也將於今年正式啟動,建設周期為3年,屆時將有酒吧、餐館、四星級酒店等中高端綜合消費場所。

今年,藤橋還將助推飛友康體、金瑞五金及東泉高科小微園等項目建成投產。

「產城融合,也是藤橋的一大特色。未來5年,我們將藤橋作為衛星城市來打造。」肖忠格介紹,藤橋將通過十四五規劃的謀劃,通過工業、農業和科技轉型,以及紅色旅遊的發展,來推進藤橋向小城市發展的目標。

肖忠格所說的藤橋紅色旅遊目的地,位於岙底村田塘頭,村中的田塘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田塘頭革命紀念園、革命陳列館、陳文杰辦公舊址、紅十三軍活動舊址、原永嘉縣委辦公舊址等組成。

小岙非遺體驗坊

事實上,經過幾年發展,藤橋已經形成了全域旅遊的初步版圖。當下,如果市民到藤橋遊玩,可以到「先甌原鄉 戍浦新韻」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感受藤橋原味的鄉村美麗田園;可以到藤橋東甌古家具博物館,深入了解溫州過去生活尤其是婚嫁習俗。此外,藤橋還建成了小岙非遺體驗館供市民體驗民俗主題研學旅遊,還有成熟的國家航空飛行營地、戍浦江綠道的濱水騎行和鄉村越野跑為代表的體育旅遊等。當下的藤橋,已成為溫州都市近郊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藤橋國家航空飛行營地

相關焦點

  • 三十年池東,甌水尋蹤 ——泳友憶東甌泳池往事
    溫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巧將 攝「遊一趟就少一趟!」這幾天在東甌遊泳池邊,這句話被反覆提及。來這裡遊泳的人們,已經從各種渠道得知,這座陪伴了他們多年的遊泳池,將於今年被拆除。雖然,拆除的確切時間和方案都還未最終確定,但空氣中已經瀰漫著告別的味道。「多遊幾趟啊」「多拍幾張啊」,甚至有人開玩笑:「洗澡時多衝一會兒啊」……笑聲中帶著不舍。
  • 三水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原來在這裡!
    三水區白坭鎮東南約6公裡的西江和北江交匯處,有一個曾經盛極一時而又影響久遠的三水人類文明發源地——銀洲貝丘遺址。將歷史向前倒推4000年,三水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耕耘打魚,手工制陶,甚至磨製出裝飾用的玉玦。潮水日復一日翻湧向岸邊,遙遠的煙火氣息堆積留下一個時代的烙印。銀洲貝丘遺址是迄今為止三水最早發現人類活動的地方,堪稱三水人類文明發源地。
  • 重慶史前遺址大總結 主城遠古人類最早的活動地方原來是這裡
    而在巴人之前,重慶地區早期的人類活動又在哪些區域?他們又是如何生活的呢?22日,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發布了《重慶古遺址地圖(史前篇)》(以下簡稱《地圖》)。《地圖》顯示,重慶發現的史前遺址包括龍骨坡遺址、中壩遺址、馬王場遺址、大溪遺址等。
  • 中國最早出現人類的地方
    世界上關於人類是如何來的,有著眾多的神話傳說,有西方的上帝造人說,也有中國的女媧造人說,同樣的,關於人類起源的眾多觀點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人類自然進化學說,即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最早出現人類的地方在哪裡嗎?
  • 中國最早出現人類的地方
    世界上關於人類是如何來的,有著眾多的神話傳說,有西方的上帝造人說,也有中國的女媧造人說,同樣的,關於人類起源的眾多觀點中,流傳最為廣泛的就是人類自然進化學說,即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最早出現人類的地方在哪裡嗎?
  • 你心目中,溫州的關鍵詞是什麼?
    我國2000多年前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中,最早記載了溫州的地理方位「甌居海中」。晉朝著名學者郭璞注釋說「今臨海永寧縣,即東甌,在岐海中也。」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溫州始建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溫州始置州,改稱溫州。南朝文學家丘遲讚譽溫州「控山帶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
  • 溫州新區正在崛起,未來房價空間值得想像
    來源:溫州房地產那些事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作為溫州未來五年規劃,溫州十四五多次提到的環大羅山發展, 最近終於溫州又推出一個新區概念,環大羅山新區的推出必將拉動新的房價
  • 溫州又添一文化地標 23名溫籍院士風採在這裡呈現
    一直以來,環境、交通、人才等,都是溫州科技發展的制約因素,李大鵬也一直在關注溫州的科學研究。他惋惜地表示,溫州有一些好的科研項目研究成功後,因為條件的制約,更多被外地招引過去轉化成生產力。他認為,溫州發展科技,當務之急是要研究如何留住人才、留住科研成果,讓科研產品在溫州生產。
  • 「世界溫州人」文化認同中的「案例溫州」
    作為範疇化主體的溫州人,在族群認同判斷的邊緣維度中,會在「世界溫州人」的概念刺激下,投入更多的私人情感去感知範疇資格;作為海外溫州人,在範疇化過程中會產生整體同質的刻板化感知,即使它是一種認知曲解,也會形成這種態度表達;而當範疇化對某些個體產生直接的、顯著的經濟、交往、聲譽效果時,增強文化認同的效應會更加明顯。  從溫州人的向度看,要有意識地培育「案例溫州」。
  • 溫州謀劃提升首位度背後:省內經濟地位滑落,市區輻射帶動不足
    1978年,溫州市生產總值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為10.68%,此後隨著「溫州模式」的發力,溫州經濟快速崛起,2001年溫州市GDP總量佔全省的比重上升至13.40%,達到了改革開放後的巔峰。 但巔峰之後,作為我國市場經濟的自發先行者,以加工製造業等實體經濟起家的溫州卻走上了一條去實業化之路。
  • 年夜飯預訂很火爆 溫州市區不少酒店包廂一席難求
    那麼,今年市區各家酒店的年夜飯預訂情況如何?  昨日,記者聯繫了市區多家酒店,早在農曆八月十五,各家酒店就接受顧客預訂年夜飯了。目前,市區多家市民熟知的酒店,如溢香廳、雲天樓、珍寶舫、萬和豪生、喜來登、香格裡拉等臨近大年三十的包廂都已訂滿,部分酒店只剩下大廳有座位可預訂。
  • 溫州版鼓浪嶼洞頭鹿西島:這裡有東海第一花道
    這裡有東海第一花道、嫵人岙濱海公園、道坦巖地質公園、扎不斷海水泳池、山坪露營觀景平臺和東臼村曙光露營地、雙爿鳥島、北宋烽火臺等眾多自然景觀;這裡的海島風貌原始、漁家古村落連片;這裡除了自然風光迷人,還是一個沒有通路橋,一天靠4趟班船運輸,交通還處在封閉狀態的一個島,因此,她還保留著少有的原始、神秘、自然、純樸。
  • 溫州的那些鶇鶇
    所謂冬候鳥,就是秋冬季節來這裡越冬,春夏到北方繁殖的鳥。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潤溼性氣候區,很多鳥會選擇留在溫州越冬,白腹鶇是其中之一。 白腹鶇並不難認,頭部和背部沒啥特別的特徵,全身顏色最淺的部分是其腹部和臀部——白色。
  • 藍田發現迄今為止中國最早人類活動痕跡 中國人類史向前推進約40萬年
    距今170多萬年前的元謀人,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由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朱照宇研究員牽頭組成的科研團隊,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了一處新的古人類活動遺址——上陳舊石器遺址,經過對底層和出土石器進行測定,推測這裡的遠古先民生活的年代大約在126萬年到212萬年之間,極有可能是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並超越西亞喬治亞德馬尼西舊石器遺址年代,成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類遺蹟點之一。
  • 誰發現了血型?最早是什麼血輸給了人類?
    活動現場。 第四站走進瓦小,學生們上了一堂歡樂的「血液」課 「最早輸給人類的血竟然是動物血」,「每3秒鐘就有一個人需要血液」,「出血了別慌,我們的『凝血衛士』血小板會幫助止血」……12月18日,由溫州商報與溫州市中心血站聯合主辦的「血液知識宣教進校園」活動第四站走進溫州市瓦市小學育英校區,為該校五、六年級260餘名同學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血液」課,同學們不僅學到一定的血液知識
  • 溫州寶藏|北宋時期的《蠶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版畫
    那麼,這幅《蠶母》,緣何被專家判定為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版畫?由它,又是否可以尋找到溫州桑蠶絲織業的歷史痕跡?本期《溫州寶藏》將為您解密。宋代「溫地不宜桑而織紝工」(陳謙《永寧編》),但是從北宋慧光塔發現團鸞紋紅羅雙面繡經袱和花枝紋褐羅雙面繡經袱來看,溫州的絲織和刺繡工藝都有很大發展。  系我國現存最早木刻套色版畫  我國古代版畫(木刻)歷史悠久,比歐洲早五百多年,是世界版畫的策源地。魯迅先生在《木刻紀程》小引中說:「中國木刻和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體面的歷史」。
  • 柳葉刀:新冠最早人傳人的地方在這裡,而非武漢
    研究小組將2019年12月至2020年7月期間從人類宿主身上收集的4571個基因組序列分為2449個毒株,在進行研究後發現,最早在武漢發現的毒株序列NC_045512並非變異最少的毒株,不是所有毒株的祖先序列,有41個毒株的全局變異更少。這可以得出結論:武漢不可能是新冠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第一個地方。
  • 《流浪地球》火爆 浙江這些觀星打卡地值得去!
    由於太陽的急速老化,人類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 電影中,可以看到無數世界末日般的景象:極度的嚴寒、狹小的生存空間、僅存的地面建築、冰封的百米高巨浪……但正如電影中所說的「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選擇希望」,人類在面對未知的宇宙,最珍貴的就是始終保持希望之心。
  • 中國人類最早的腳踏地——西侯度
    西侯度遺址,就在我們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鎮西北約七公裡的河村,距離運城市區約一百公裡左右。聖火為什麼會在此採集,是因為西侯度遺址,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首次發現的人類早期文化依存,尤其是用火歷史,距今大約有180萬年的歷史。如果你了解歷史,可能知道「北京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