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你知道佛法傳入中國以後,慢慢發展為三個主要的興盛渠道,一個是密宗,一個是禪宗,還有一個是淨土宗,相對講最受歡迎的還是禪宗跟密宗。
我開始呢,我說我的皈依師父是柏林禪寺的淨慧長老,是修禪的,所以我開始修禪,因為我修禪以後,我又到不同地方訪問,學禪,希望增長自己對禪的理解,我又到過臺灣的佛光山,訪問過臺北法鼓山聖嚴法師,我也到過緬甸,學南傳的打坐方法,也學了一點點道家的打坐方法,所以綜合不同的方法,我建立自己的打坐方法出來,也覺得不錯。
我學佛到現在已經差不多26年了,打坐了20多年,有一次打坐以後,我突然問起這個問題,我這一生可以擺脫輪迴嗎?
因為我們先說輪迴,輪迴了就是我們投胎下一生,下一生是什麼樣,沒有保證,我們要這一生做很多善事,很多好事,會保證投胎下一生比較好,做個好的人,一生享福。但再下一生又怎麼樣?
沒完沒了地輪迴下去,最終是很苦的,所以我們做佛教徒,不單單希望這一生生活得安樂自在、快快樂樂,最重要希望在這一生能夠了生死、擺脫輪迴,這是我們作為佛教徒的一個希望吧。
雖然我也修過禪,中間也修過一段短時間的密宗,最後還是放棄密宗,修禪。我是有一次打坐時候問起這個問題,我這樣坐下去,這一生會擺脫輪迴嗎?當時我已經七十歲了,剩下時間不多了,突然間我自己告訴自己,我這樣坐下去,這一生是沒有機會擺脫輪迴的。
要擺脫輪迴是要有幾個基本要求的,第一,你要放下一切的妄想、煩惱,你要了結一切過往做的業障,還要放下很多,要這樣不執著,放下才能夠真真正正地了生死。
但是我知道我做不到,佛的教導說我們要明心見性,我知道做不到,我沒有能力在這一生可以達到明心見性這個層次,也沒有法子放下一切的妄想,所以也明白佛經所說的,我們修大乘佛法,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個是非常漫長的路,而且說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時間才可以,很漫長的。
突然想起來,佛陀指導我們去極樂世界,淨土法門。當時我有個奇妙的習慣,就是從小的時候我跟我奶奶長大的,我奶奶是拜觀音的,她說,假如有問題你求觀音,當時不相信。
但是很自然的,當我有問題的時候呢,我從心裏面求觀音幫幫我,很奇怪啊,但是很自然的,突然間還有一種感覺是說觀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她來自西方的,這可能是西方淨土這個解脫的方案,這樣我醒過來了,我就開始看那些淨土的書,淨土的經典,淨土的大德的著作,慢慢明白,表面看來淨土法門是迷信的,是一些知識水平不高的公公婆婆念佛,我覺得這個是完全的誤解。
當我看了很多經典,看了很多高僧大德的著作,他們的修為過程,我才明白,釋迦牟尼佛是非常慈悲,他教導我這個方法是幫助我們在現在的時刻可以了生死,為什麼這樣說呢?
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是在2500年前,那當時整個社會的情況比較單純,沒有現在那麼複雜,整個社會的共業沒有那麼重。生活在當時的很多人,出家人、不出家人都是善根相對比較強、福報比較大的人,他們修佛的方法比較容易成功。
慢慢到後來,我們現在的環境條件相差很遠的,負面的誘惑很多,無明的追求很多,你看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帶來很好的方便,但同時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增加我們對貪念的追求。
一個新的手機出來了,你希望擁有這個新的手機,貪念也增加了,所以在現在的這個末法時代,修行非常困難,因為受到外面的幹擾太大,我們每個人積聚的定力不夠,善根不夠,在這個情況下,我們學這個佛法很難很難,佛法很好,但是我們沒有那個根基可以修。
好像我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非常非常好,對教授肯定是好,但是那個小學生他可以明白嗎?他不明白。
等於說我們是小學生,佛法相對而論這個比例吧,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情況下,假如靠自己這樣修很難很難,但是釋迦牟尼佛說,有個方法是可以幫助我們的,就是阿彌陀佛有個世界叫極樂世界。
佛教相信有很多很多世界存在,有的世界比我們這個世界更差,有些比我們更好,有些是最完美的叫淨土,他說世界是有很多淨土的,但是跟我們緣分最深的淨土叫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有個阿彌陀佛,他跟我們這個世界的人的緣分非常深,他發大慈悲心說,假如我們希望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移民到他的世界,在那邊修,他歡迎我們。
我想起了孟母三遷,孟子的媽媽,她希望孟子成才,她搬家三次。因為她明白,在一個環境下,假如孩子不讀書,她孩子不能成才的,所以搬到一個非常完美的環境下,她孩子才成才了。
我看我也是這樣,我自己,善根不夠,定力不夠,機會不夠,什麼都不夠,那麼在這個環境下修,我覺得我不行,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推薦,在臨終時候移民到一個更好的環境,叫極樂世界。
到這個極樂世界不等於已經解脫了,只是換一個環境,這個環境非常好,這邊有很多大菩薩、佛,很多大善人一塊來修,那麼成功機會就大了。
根據這個想法,做個比較,假如我繼續打坐,繼續修禪,我相信這一生沒有擺脫輪迴的機會;假如我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推薦,希望臨終移民到淨土去,在那邊修,這個嘗試總比繼續修禪好一點吧,對我來說是更大的機會,所以我開始對這個淨土產生興趣,慢慢就多研究淨土很多修行的方法,跟很多修淨土的大師學習,綜合他們不同的修行方法,來建立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