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遠離腰突,骨科醫生建議你這樣做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周孜輝 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就如認識篇介紹的,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複雜,治療方式也需根據個體差異進行調整,所以我們建議如果已經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一定要儘早前往醫院,聽從醫囑。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手段

保守療法

保守療法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首選方法,對於中早期腰椎間盤突出效果明顯,包括牽引、理療等手段都是對症有效的手段。

手術療法

約90%的頸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但手術是最後一道防線,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慎重的對待與選擇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的條件:

腰椎間盤突出症診斷明確,經連續保守治療6個月無效者;

反覆發作症狀嚴重者;

突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根性疼痛劇烈無法緩解,並持續加劇;各種原因的椎管狹窄;

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根功能喪失或馬尾神經功能障礙者,即大小便失禁,有下肢癱瘓風險。

手術期及術後恢復要注意飲食,多食高蛋白、高纖維素易消化飲食,如瘦肉、蛋類、豆製品、水果、蔬菜等,以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提供機體耐受手術的能力;重視功能鍛鍊,防止肌肉萎縮、神經根粘連,腰椎手術後功能鍛鍊的原則以主動活動為主,循序漸進,以不感疲勞疼痛為主。

對於那些已經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小夥伴,我們送上了一份極其真誠的建議:乖,聽醫生的!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復發?

平時注意生活習慣,避免重體力勞動和不良姿勢可以有效避免復發,再就是加強功能鍛鍊,用強有力的腰背肌、腹肌以維持腰椎的穩定性,使腰椎保持良好的平衡穩定,受到外源性損傷時可有效保護腰椎,增加腰椎對外源性損傷的抵抗能力;可有效防止復發。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由於生病而減少了一定的活動量,所以飲食的攝入量也應適當減少,胃腸蠕動慢,消化功能降低,故應合理安排飲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等。

為了不遭罪,怎麼提前預防?

無論是因為生活方式,還是因為工作性質,已有腰椎間盤突出「苗頭」的讀者,這邊建議您一定引起重視,學會必要的預防措施。

以下讓我們來強調一下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預防:

減少積累傷

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退行性變基礎上積累傷所致,就是過往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腰部的外傷或者軟組織損傷,這種傷害當時可能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隨著退行性病變的發生,積累傷又會加重椎間盤的退變,因此平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腰椎,避免任何外傷。

保持正確的姿勢

腰間椎盤突出正成為很多白領的職業病,尤其是對於常年久坐工作的人,更要多注意,避免小病成大,骨科醫生建議你: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坐好

現代年輕人90%的工作時間都「弓坐」在辦公室裡。久坐最傷腰,坐著時腰椎承受的壓力是站著時的1.5倍,如果坐姿不正確(例如前傾姿勢),會加重腰椎的壓力,承受的壓力甚至會達到站立時的2.5倍。

不正確的坐姿還會引起脊椎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從而壓迫腰椎神經,引起各種不適。

正確的坐姿應該是:頭和坐骨處於一條線上,脊柱有著正確的曲線,骨盆中立,胸部敞開,可以順暢呼吸,並且最好坐有靠背的硬椅子,臀部充分接觸椅面,腰背部貼緊椅背,使腰部肌肉更放鬆並且腰椎間盤壓力也較小。

走好

走路看似簡單,每人都會,但未必每個人都正確,正確的走路姿勢應該抬頭挺胸,目光平視,軀幹自然伸直,脖子要「正」;收腹,身體重心稍向前移(走路時臀部適當的向前扭動,讓腹部肌肉承擔更多的力量);上肢與下肢配合協調,步伐適中;兩腳落地有節奏感。

睡好

人的一生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覺對於一個人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哪怕是在睡覺,腰椎也在受力,並且不同的姿勢受力大小具有差異。那麼,哪種睡姿最有利於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呢?

側臥是公認的健康睡姿,並不是所有的側臥都是健康的。如果腰椎、脊柱長時間處於旋轉扭曲狀態,會增加椎間盤內壓力,促使髓核向一定方向突出,引發腰椎間盤突出。

對於側臥我們建議採取右側臥、腿微曲的姿勢,可以雙腿間夾一個枕頭,有助於時脊柱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減輕對腰椎、肌肉的壓力,輔助保護腰椎健康。

加強腰部鍛鍊

這對於長期伏案工作的人非常關鍵,因為長期伏案工作者的腰部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因此需要注意桌、椅高度,而且要定期改變姿勢。

在工作中需要常彎腰動作者,應定時伸腰、挺胸活動,並使用寬的腰帶。同時應加強腰背肌訓練,增加脊柱的內在穩定性。

日常生活中的預防:

01

取物應避免彎腰扭腰。

02

提重物時,避免彎腰提物,應將物品移近後,採取下蹲姿勢,用腿部和肩部的力量將物品抬起。

03

開車時,座椅的靠背要靠近方向盤並繫上安全帶或使用硬的靠背。

04

保暖佩帶護腰,護腰可以選擇既制動又保暖、透氣、不積汗的高性能康復護腰來保護腰部。

作者介紹

周孜輝 副主任醫師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骨科

簡介:從事創傷骨科專業近20年,畢業於上海醫科大學,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擅長複雜四肢關節周圍骨折以及老年骨質疏鬆性骨折的微創治療,骨不連及骨缺損的顯微外科治療。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近三十篇,擔任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創傷醫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醫學會骨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康復醫學會疼痛康復專業組委員;上海市虹口醫學會骨科學組常務委員。

門診時間:周五上午,武進路85號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總院

原標題:《怎麼遠離腰突,骨科醫生建議你這樣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一月不到,要和腰突說分手了!
    一月不到,要和腰突說分手了!腰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骨科疾病。一般來說,主要是中老年人有這個病。但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有著長期久坐不動的不健康習慣,因此也很容易腰間盤突出。腰酸背痛,脖子酸痛,四肢發涼或下肢麻木,腰部明顯不適等症狀都可能預示著腰突的到來。
  • 腰突了,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學會腰椎伸筋操,腿疼腿麻時候最管用
    這個問題,也許你會這樣回答:最怕治不好、最怕治療方法沒有作用、最怕提重物、最怕做手術等等。 諮詢過無數的腰椎突出朋友,有的病情很輕,屬於初期症狀,不怎麼疼;有的已經壓迫坐骨神經,腿腳發麻;有的是腿疼,還沒有發展到麻的階段。
  • 腰突頸椎病 我有一絕
    不打針不吃藥腰突敷上就好  獲國家專利進入世界名人錄  據了解,王立財醫生利用水蛭、土蟲等血肉之品下重藥,治療腰突、頸椎病幾乎百發百中,據此研發出濟世良藥百脈瘀痛貼,可快速溶解突出的髓核,修復受損的纖維環,從而拔除病灶。
  • 腰突直不起來腰?老中醫推薦一方法,腰不疼了,坐骨神經痛也沒了
    老中醫推薦一方法,腰不疼了,坐骨神經痛也沒了腰突不但是中老年人會感到棘手的病症,也是現在年輕人身患病症當中的一種。而且會患上此病的原因,大多數都跟自身的工作還有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但要是總一直不去進行醫治,而繼續拖延,就會使病情難以治癒。
  • 骨科那些「拍片」,你知道該怎麼選嗎?
    在骨科門診,經常會遇見這樣的患者:「醫生你讓我先拍了X光,又讓我拍CT,最後讓我拍核磁,這不是折騰我呢麼?早知道直接讓我拍核磁多好?{ 骨科課堂 }X光、CT、核磁共振的區別1、X光(平片):X線檢查是骨科使用最多的輔助檢查
  • 腰突一點點損害著健康?生薑+食鹽,不出二周,趕走疼痛很有效
    腰突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1、腰部一直得不到放鬆,長時間搬重物,一直處在負重的情況下,是引起它出現的一種常見情況,在現在的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是靠自己的體力工作或者裝卸重物,用到腰部的次數大大增加,腰部不能好好休息,在這些時間一直被迫承受著外部的負擔,超過了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最終導致腰部的退變提早出現,導致內部的脊核向外突出的機會增加。
  • 仙人掌+薄荷,對付腰突、坐骨神經痛的好手,腰椎不疼了全身輕鬆
    昇曄堂黑膏貼活性高、吸收快、藥效持久、藥力強經過臨床驗證,效果卓越,對於各種類型的骨科病症均有9成患者康復,為千百萬人解決了頸肩腰腿痛的煩惱。 你還在為你的疼痛久治不愈找不到好的醫生而煩惱嗎?你是不是花了很多冤枉錢,各種治療方法都嘗試過了仍然酸麻疼痛難忍?如果你有頸肩腰腿疼等骨病問題也可以和我聊聊。
  • 骨科醫生告訴你具體做法,壯骨防疏鬆
    養生保健意識提高以後,很多人都知道定期體檢,通常會做尿常規、血常規、B超等項目,但是很少有人會做骨密度檢查。其實,50歲以後骨量加速流失,檢查骨密度很有必要,知道自己的骨密度是否符合標準,才能根據結果適當補充,預防骨質疏鬆。
  • 要怎麼查?你想了解的問題,醫生一次說明白
    前些天,金醫生發布的文章裡有說到"骨質疏鬆"這件事。在文章評論區裡就有不少朋友問到自己骨密度檢查的問題:自己要不要做骨密度檢查?骨密度檢查能不能查出孩子的缺鈣問題?怎麼從報告上看自己是不是得了骨質疏鬆?
  • 遠離黃麴黴素 醫生教你這樣做
    但是,也有很多辦法可以幫助大家遠離這個致命殺手。及時扔掉黴變糧食「日常生活中,以花生為例,我們在食用之前當出現變色、紅衣不全、發芽、顆粒缺損時應及時去除黴粒,這已經可以排除80%含有黃麴黴毒素的花生顆粒。 」顧萍指出,丟掉黴變糧粒是首要的。由於黃麴黴素在整批糧食中的汙染分布不均勻,烹飪前要把黴爛、長毛的花生、豆類及時丟掉。
  • 兒科醫生建議媽媽這樣做
    怎麼哄都不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葉子媽了。她說,月子期間,由於婆婆回老家照顧懷孕的小姑子,自家媽媽又在醫院照料生病的奶奶。自己和老公每晚輪流照顧小寶。兩人從沒在晚上12點之前睡過覺,有時凌晨2點困得上下眼皮打架,奈何寶寶自己一個人興致勃勃地自顧自的睜著雙眼看著天花板咬著胖嘟嘟的小手,時不時的發出哼哼的聲音,伴隨著哭鬧聲。
  • 骨科醫生科普:若不及時治療,受傷的不僅是腳
    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骨科醫生稍後會進行全方面的講解。不過作為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病症,還是需要及時治療的。雙腳支撐行走的動力就是足弓的作用,觸摸腳背可以感受到一個明顯的拱起骨質。形成的凸起程度保持了行走運動產生的震蕩和壓力,一定程度上還能保護足底的血管。千人千面每個人身體的發育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足弓在幼兒時期就已經定型。
  • 骨科"漫畫派"從醫6年手繪千餘漫畫 用"畫骨頭"打消患者疑慮
    他指著圖示的部位,並做了一個切開的動作,「然後我們要用鋼板、螺釘,在這裡進行內固定。」病床上的侯先生一開始有些似懂非懂,但邊看著畫邊聽醫生講解,他最後欣然接受了醫生的手術方案建議。 7月18號,因為一場車禍,侯先生住進了長沙市第三醫院,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用圖畫方式向患者展示手術過程的醫生。「周醫生的畫很直觀,這樣我就知道我的腿到底是哪裡壞掉了,哪裡需要手術,我挺安心的。」他說。
  • 《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並非跑步傷了你的膝蓋!
    大多數關節炎與運動損傷相關浙醫二院骨科專家戴雪松說,他看過了《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的這項最新研究,對結論很認同。戴雪松主任解釋,很多人認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對膝關節有損傷,索性不運動,減少關節軟骨磨損,以為這樣就能保護關節。實際上,這是個誤區。「打個比方,汽車並不是說停在車庫裡不開,就是對車子的愛護。
  • 國家隊又出手了,骨科耗材降價94%
    在「以藥養醫」的黃金時代,骨科醫生也成為業內人人眼紅的高富帥。而對病人來說,骨科花錢,既肉疼又心疼。10 年前,關節置換的費用在 10 萬塊以上,現在也要 3 - 6 萬不等。但同時,大家對醫生處境討論也很激烈。「公立醫院還能留住醫生嗎?」 一躍成為知乎上的熱門問題。1、公立醫院還能留住醫生嗎?醫生拿回扣,仿佛是普通人默認的潛規則。骨科、心內科醫生「年入百萬」的故事,常年在坊間流傳。
  • 打護士、罵醫生,你咋不上天呢?看我怎麼麻翻你
    不一會,骨科打電話來:病人沒有家屬,只有幾個朋友,傷口不能再等了,要直接進手術室。  遇到這種情況,我立即請示了上級醫生。上級醫生指示,病人如果清醒、且實施局部麻醉的小手術,可以讓病人自己籤字。如果是全麻或者大手術,讓醫院行政領導也籤個字。  護士那邊準備著手術所需的各種器械和藥品,我則抓緊時間檢查麻醉機等設備。
  • ...將接受骨科醫生檢查。拜登的醫生在聲明中說:「初步的x光檢查...
    2020-11-30 09:45:50來源:FX168 【拜登與狗玩耍時滑倒並扭傷腳踝 川普發推祝拜登早日康復】拜登團隊當地時間29日表示,拜登周六(28日)與寵物狗玩耍時,不慎滑倒扭傷腳踝,拜登將接受骨科醫生檢查
  • 老人在日照中德骨科醫院做磁共振 被遺忘檢查室兩個多小時
    近日,市民張女士打來電話說,家裡老人在中德骨科醫院做治療的時候,被醫生遺忘在了影像中心的核磁共振室裡幾個小時,可是把老人嚇得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