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天,夜深人靜時我找學員聊天。聊天時,我發現很多人,其實沒有處理好問題的能力。
一旦沒有處理好問題的能力,你就會無端地焦慮,從而丟掉信心。面對問題,很多人第一想法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困在焦慮裡。
我最近好窮,我最近讀書讀不下去,我最近好焦慮,不想寫文章。看,問題很多,但我們不太知道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這其實缺什麼呢?一方面是大局觀,一直困在細節裡,沒有看整體;一方面是容易情緒化,想法不成熟,並且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01、試一試向沒有借東西
我時常會看火星爺爺的視頻,火星爺爺「向沒有借東西」這段8分多鐘的分享,我看了不少遍。
我真的很喜歡這種「向沒有借東西」的思維,把焦點放在【創造】不要放在【沒有】,要想著解決,而不是被困難嚇倒。
事實上,生活中會有無數困難,而且以我個人的經歷,我更想說的是: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困難是可以躲避過去的,所有的躲避都是暫時的。
你公眾表達能力差,每次發言,你都希望不要點名到你,點不到你的時候,你暗暗自喜,但你沒有想過,那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的表演,你每一次躲避,實際上也是一次次機會失去。
我以前很怕公眾講話,小學演講時,我腿抖手抖,很誇張地在「抖」中完成了發言;上班時,我怕主動講話,心裡有想法但憋在心裡不敢說。有一年貓叔讓我去演講,為了躲演講,我花了2000塊買了一個文案課,去了另外一個城市。
我那時候沒有意識到,躲避其實解決不了問題,人也無法一次一次躲避。
後來我終於開始上臺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我上了很多次。越上越多,我漸漸對公眾講話終於不再恐懼,成功克服了公眾講話。
躲是躲不了,不如勇敢面對。
02、把焦點放在【解決】而不是焦慮
這兩天通話的同學,都有一個特徵,被困難壓得焦慮,自己知道問題,但是,被焦慮的情緒影響,所以思考也退化了,變得不願意思考,不願意主動去重新看待問題的本質。
我能理解這背後的焦慮,但作為我們優質的學員,這個時候,我還是得認真提醒一下對方:關注點其實出現了偏差。與其想著焦慮的事情,不如想想如何解決。
有很多人說,魚哥,我不能像你這樣理性分析,我還是很焦慮啊。
那怎麼辦呢?你本來要做很厲害的人,就得比普通人,思考得更多一點。而且我覺得,去看待解決這件事情,本身的收穫也是巨大的,因為你能真正解決你的焦慮。
我最近寫文章,其實在文章裡真的寫了不少我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
我讀書時,也會分散精力,不夠聚精會神。直到我開始學了曾國藩12條規則裡的方法,開始嘗試靜坐、吐納、呼吸,我才知道人是可以主動安靜下來,並且不被情緒控制的。
所以,這三個月我得以高效地讀完了不少硬核書,在我以前看來《孟子》《中庸》這些書太難讀了,讀一章就想扔掉,但我找到了安靜下來的方法,能認真讀下去。
方法必須要找,你也要主動去面對這個你的難題,然後,想辦法解決它。
03、每解決一個難題,你的荒地就多一顆果實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文案人,文案本身,其實算是一種海納百川的行業,其中包含銷售、營銷、行業信息、文字等多個維度的內容。
很早之前我就寫過文案,後來碰巧也寫過銷量好幾十萬的產品,佣金一下子拿了好幾萬,當時信心滿滿,頓時就不知天高地厚,覺得自己很厲害。
後來做文案的時間長了,發現文案不僅只是寫一點文字,還包含很多營銷方案、思路,很多產品甚至需要全盤接手。當時我拿了一款百萬級的產品練手,覺得自己挺好學的,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是結果是真打臉。
事實證明,不同的產品,營銷路徑天差地別,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用網際網路的模式操盤,儘管用了多套方案,最後雖然得到了一些活動關注,但是轉化率只有區區2%,光是一個活動,我們就投進去了6萬,收穫幾乎是0,真的是很受打擊。
當時客戶有點不開心,但跟她對話時,她坦言說,雖然效果不好,但其實預料過這種結果,因為之前做了不少活動,效率也很低,不知道問題出在哪。
後來我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是這時候其實我心裡是很不好受的,因為,沒有好結果代表我們已經失去了專業力,提建議的時候,底氣已經沒有了。
這件事情對我傷害極大,有很長一段時間,其實已經沒有受過如此大的打擊。其實這時候,後續的一些合作,基本上可以不開展了,一般情況下,對方很有可能會終止後面的活動。
用對方的話說是節省成本,真實點就是,負責銷售環節的人(指我們),還不夠專業,再投入,可能會虧更多。
我這個時候更怕,因為後面再做,可能虧更多,虧一次都是接近10萬,雖然不是我的錢,可是,是我自己虧出去的,這比虧自己的錢還難受。
其實也掙扎過,想著後面不做了,然後兩邊冷靜冷靜,差不多過一段時間,兩邊各自熄火,平靜「分手」。但你們知道,我骨子裡其實是個比較倔強的人,越是這個時候,反而有一股勁憋著。
最後,我還是鼓起勇氣給對方負責人發了一條很關鍵的信息:
我對此次失誤進行了很認真地道歉,然後跟對方溝通,是否可以延期活動,我來搞定解決方案,如果失敗,我這邊是不收取佣金的。
對方回復了信息,確認可以。我知道這時候是最關鍵的,我趕緊整理了思路,想了一晚上,把思路弄清晰了。
第一步,去找了相關的資料先研究,把跟我們同款的產品的好方案,全部搜出來查看。很多文章和書裡講的都比較平淡,真本事都沒有寫,但還是從字眼裡,摳出不少有用的信息。
第二步,我開始去整理這些方法,連夜了我一共寫了7條新的方案,5條在線,2條跑線下實體店。但我知道,這些方法可能是好方法,但我們未必能做好,因為我們缺運營的人。
第三步,我開始求援。微信裡確實有幾個是實體店的老總,平常不怎麼聊天,但勉強還有點印象,把這些人趕緊請出來,很誠懇地說出自己的疑惑,想辦法跟對方電話聊。
運氣還不錯,這時候積累的好人緣發揮了作用,幾個老總都願意跟我電話聊,結合幾個老總的建議,我大概修改了一些思路,完善了幾套方案。
方案好,不一定能做好,因為執行太關鍵了。新活動時,那幾天我隨時隨地盯著數據,為了增加銷量,我甚至開了好多個小號,在評論區寫「假留言」,證明產品真的好。
反正那三天活動日,能讓產品賣出去的方法全試了,最後大數據總算是沒有讓人失望,雖然沒有掙太多,但這是對方公司第一次在活動上不虧本,還有少許盈利。
這已經是一個很好的進步,只要我們再用心研究下每個點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消耗,轉化率還可以再提升,這樣,活動本身能少掙錢,流量和用戶也被鎖定,相當於賺大了。
後來負責人跟我聊天,她說,看得出來,線下實體案例你估計不太熟,但實在話,你們年輕人的拼勁我是服的,後面的方案肯定花了不少功夫。
何止是功夫,之前只是學了一點理論,靠著理論指點江山,真正躬身入局才知道有多難,也算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拯救。
就這個事情,其實給我很大的啟發:
錯誤必然有答案,想著如何解決,而不是想著受挫這件事,要哭夜裡慢慢哭,但事情必須要做對。就算是扛,也必須扛下來。
也是這個事情後,我在營銷操盤的經驗越來越足,我越來越發現,營銷不是造勢,而是認真做事。
也因為案例積累開始變多,拿到的文案價格越來越大,能分到的比例大得驚人,在上個月,我剛談下來的合作方,是億級收入的企業。
我想,如果沒有這種解決問題的態度,而是就直接放棄,現在的我,或許還是2019那個,以為收入百萬就很了不起了。不會極致做事,更不會對自己如此嚴格。
我希望你記得:
凡是困難,你都沒有辦法躲避,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去解決。當你真的學會面對,試著去認真解決,你的荒地裡就會長出果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