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蹬腿,臉通紅?孩子發生腸脹氣了,教你7招來應對

2020-12-06 菁媽育兒

曉芳是個新手媽媽,還在坐月子,但是這月子做得不太好,因為孩子經常哭鬧,白天晚上都會哭,搞得小芳壓根就沒睡好,而且曉芳發現孩子在哭鬧的時候還喜歡不停的蹬腳,哭得滿臉通紅。

而曉芳的婆婆卻說,這是好事了,你看孩子老是蹬腳,以後腿肯定很長,大長腿。而曉芳聽這麼一說也很開心,孩子哭鬧也覺得沒這麼煩了。

到了滿月曉芳開開心心的帶著孩子去做體檢和打預防針,而醫生給孩子稱了體重和量了身長之後說,你的母乳不夠嗎?曉芳說不會啊,我的母乳都喝不完,經常是吃左邊右邊就流出來了,為了怕浪費,我經常是左邊吃一點就吃右邊了。

兒保醫生說:孩子體重增長不太好,出生7斤現在才8.斤半,一個月才長一斤半,很多孩子剛出生一個月時都要長二斤甚至二斤多的。

而且身長也長得一般,男孩子出生第一個月一般是長4釐米左右,你這個出生50釐米,現在才53釐米也是長得有點慢了。

醫生再摸摸孩子的肚子說,這孩子是不是經常哭鬧,蹬腿。

曉芳說:是啊,他奶奶說這樣說明孩子以後會長得高,孩子在長個,怎麼現在說孩子的體重和身高都長得不好呢。

而醫生說:孩子有點脹氣,你們要注意護理,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的。醫生還開了一種叫西甲矽油的藥給曉芳,如果孩子哭鬧厲害加上肚子脹的話可以給孩子用一點。

很多家長都像曉芳一樣覺得孩子愛蹬腿就是長個子,確實孩子如果只是單純的愛蹬腿可能只是孩子在進行運動,或者是正常的踏步反射,但如果蹬腿時孩子還有哭鬧,臉也脹得通紅,而且摸摸孩子的肚子還發現還會脹鼓鼓的,一般就是腸脹氣引起的。而孩子腸脹氣不但會讓孩子不舒服,而且還因為不舒服影響孩子的進食量和睡眠,從而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所以家長一定要重視。

孩子為什麼會腸脹氣呢?

腸道對於乳糖的消化能力有限無論是母乳還是奶粉中碳水化合物主要都是乳糖,而一段奶粉國家也規定了,乳糖的含量必須要達到90%以上,主要是因為乳糖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特別重要,分解成的葡萄糖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而分解成的半乳糖對大腦的發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對自己很重要的乳糖,孩子的腸道卻不一定買帳,有些孩子腸道內的乳糖酶會比較少,所以對於乳糖消化能力有限。消化不了的乳糖在孩子的腸道裡會產生氣體,而孩子肚子有氣,不像大人很快就通過屁放出來,而是常常會堆在孩子的肚子裡。孩子不會說,就想通過蹬腿把氣蹬出來。

比如曉芳都是經常給孩子喝的都是前奶,而前奶中乳糖的含量是最高的,孩子一下子沒辦法消化這麼多乳糖自然就容易出現腸脹氣的情況。

從嘴巴進來的氣體不少媽媽會在孩子哭的時候才餵奶,而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嘴巴大開,吃進奶的同時大量的空氣也會進入孩子胃腸,有些氣體可能會通過拍嗝拍出來,還有一些氣體沒有拍出來可能會到孩子腸道中,導致孩子出現腸脹氣導致不舒服的症狀發生。

母乳媽媽吃東西沒注意有些地方吃坐月子不可以吃青菜,不可以吃水果這些都是謠言,但是坐月子和哺乳期時如果孩子容易出現腸脹氣也和媽媽不當飲食有關係。

菁媽建議哺乳期的媽媽多喝牛奶可以補鈣,但是如果孩子有腸脹氣的話卻不建議喝牛奶,而是建議補鈣片就好。因為牛奶也會引起寶寶腸脹氣。

還是就是大豆類,無論是黃豆還是黑豆,還論是豆腐還是豆漿都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腸脹氣的情況。寶寶腸脹氣的話這些豆類不要吃。

十字花科類的蔬菜,主要是花揶菜和西蘭花,這類蔬菜營養好,但是也是導致寶寶腸脹氣的原因。

而如果寶寶出現腸脹氣媽媽要注意這幾點:

哺乳期媽媽的飲食避免易脹氣食物,從孩子食物的源頭上避免脹氣主要就是牛奶,豆類,還是十字花科類的蔬菜,以及一些薯類食物也是要注意的。

還是就是一些碳酸飲料也要避免。

而更保險的做法就是建議媽媽自己寫一張飲食日記:每天媽媽的飲食記錄下來,後面寫上孩子的情況,如果喝牛奶發現孩子肚子脹嚴重以後就避開牛奶。

給孩子餵奶要看準時機有些媽媽對餵養孩子沒什麼經驗,經常都是等孩子餓得哭了才會給孩子餵奶,而餓得都已經哭了的孩子一般吃起奶來都是比較著急,大口喝進奶的同時空氣也進去了,太多空氣進去胃裡也會隨著進入到腸道,引起腸脹氣,甚至可能還會引起更嚴重的腸絞痛。

母乳要注意前奶後奶都要吃母乳是智能化的,不但是前奶還有後奶,而前奶後奶的區別就是前奶乳糖多,水多,後奶蛋白質多,脂肪多。

如果孩子喝奶只喝前奶一般是吸吮前2分鐘左右的母乳,那麼孩子就會吸入大量的乳糖,而孩子體內的乳糖酶不足以消化這些乳糖的時候就會引起孩子出現腸脹氣的情況。

給孩子用安撫奶嘴而不是用母親的乳頭用安慰物有些媽媽覺得母乳餵養之所以方便就是孩子想睡了給個乳頭含一下,孩子哭了給個乳頭吃兩口,但是如果孩子是腸脹氣引起的哭鬧,孩子一哭就給母乳吃極可能會導致形成惡性循環,因為孩子不餓的時候吃的都是前奶,而前奶以乳糖為主,乳糖吃得越多,脹氣可能會越嚴重。

每次喝完奶要注意拍嗝喝奶太急,哭著喝奶,餵養姿勢不當都會導致空氣進入孩子的胃裡,如果沒有及時拍出來,這些空氣進入腸道就會引起腸脹氣。

所以每天喝完奶要給孩子用空掌心拍嗝。如果能把嗝拍出來最好,拍不出來也建議豎抱20分鐘左右。

每天給孩子做排氣操放孩子平躺在床上,先順時針按摩一下孩子的小肚子,之後大人雙手抓住孩子的腳,讓孩子雙腳像踩自行車,動200下就給孩子把屁股抬高,如果放屁就相當於排氣了。

以上效果不好,建議用西甲矽油西甲矽油是一種表面活性劑,可以把大氣泡變成小氣泡,更容易排出體外。而西甲矽油不被胃腸道吸收所以嬰幼兒也可以使用。

話題:你家寶寶有過腸脹氣嗎?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滿月的寶寶肚子咕咕叫、放屁多、愛哭鬧,是咋回事兒?試試八招
    @欣寶貝:我家寶寶20天,睡覺的時候胳膊時不時抖動一下,還全身使勁憋氣,扭動身體,睡夢中哼哼唧唧。@豌豆莢:現在寶寶一個月多幾天,不好好吃奶,餵奶過程中哭鬧不止,哭的滿面通紅,抱著哄還哭,哭完又吐奶,晚上睡覺也不好,睡著一會又哭醒,不停扭身體,好似床上有蝨子咬似的,用力扭身體順帶把奶也扭了出來,晚上要配好幾條手巾在床頭,真心好累。
  • 寶寶哭鬧不止怎麼辦?教你「新生兒5S安撫法」,孩子瞬間安靜
    寶寶的哭鬧不止總是讓很多新手爸媽措手不及,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經常會莫名其妙地嗷嗷大哭,明明奶也餵了,尿不溼也換了,該做的事情似乎都做了,唱歌、邊走邊搖寶寶等哄寶寶的方式都不管用,父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手忙腳亂卻是一籌莫展,讓朋友很是焦躁。
  • 蒙臉實驗:寶寶的不同反應都代表什麼意思?寶媽了解下
    小戴在跟幾個寶媽聊天的時候,發現大家都很了解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寶媽小夏說自己的孩子對自己非常有安全感,即使是自己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也不會馬上哭鬧;寶媽小陳則恰恰相反,她說自己的孩子非常的不聽話,如果身邊沒有人陪伴,就會哭鬧;另一位寶媽小李則非常高興地說,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比同齡人都好......
  • 寶寶腸脹氣,別只會做排氣操了!這5個方法也超有效
    當過月嫂的姐妹們都知道,「腸脹氣寶寶」這個詞的殺傷力有多大。正常的小寶貝都是吃吃睡睡,最多餓醒了哭一會。可寶寶一旦出現腸脹氣,你的日子一下子就不得安生了。「腸脹氣寶寶」在吃、睡、抱、躺等等所有事情上,都有著琢磨不透、難以安撫、近乎苛刻的訴求。他們沒事兒的時候就各種抻、各種扭,憋得滿臉通紅,一副便秘痛苦的樣子。
  • 凌晨四點多,寶寶總定時哭鬧?娃發出的求助信號,寶媽要知曉
    文|文兒話說孩子什麼時候最難帶,嬰兒時期肯定是大人最頭疼的時候:在這個階段寶寶有什麼問題也不能直接說出來,只是單純的哭鬧,太考驗大人的判斷力了。白天大人精力比較好的狀態,哄寶寶還能接受;如果寶寶半夜哭鬧,大人自己非常疲憊,還要照顧寶寶,所以對於大人身體和精神都是極大的折磨。
  • 「孩子哭了是不是沒吃飽?」一哭就塞奶,新生寶寶被餵出腸梗阻
    對於家有嬰兒的家庭來說,最讓家長頭疼的莫過於孩子哭了。特別是出生幾個月的小嬰兒,一哭起來總是讓爸爸媽媽手足無措。很多時候,孩子一哭,家長首先考慮的是寶寶是不是沒吃飽餓了,趕緊給寶寶塞奶。特別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寶寶喝進去的數量並不直觀,如果寶寶出現哭鬧,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媽媽的奶不夠,沒有給寶寶吃飽。
  • 準媽媽吃龍蝦辣到早產,寶寶剛出生不停吐舌頭,一臉通紅惹人心疼
    但是這樣的觀點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的,還有一些準媽媽即使是孩子要出生了,她們也會準備大吃特吃。最近一位準媽媽做出的事情就讓人覺得有些不可理喻,她居然吃龍蝦辣到了早產,而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不停地吐舌頭,想必肯定是被辣壞了,一臉通紅的樣子真是讓人心疼。
  • 寶寶莫名其妙屁多、哭鬧不止,寶媽對照下這些原因,解決辦法在這
    寶寶出生後,各種的小動作和不確定的狀況,都讓媽媽萬分緊張,然而寶寶的狀況有何止一條兩條,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狀況」發生。寶寶莫名其妙的放屁多、哭鬧不止,是怎麼啦?小天剛滿月,滿月的小天已經長大不少,看著這個從出生後只知道,睡覺覺和吃奶的小傢伙,媽媽幸福的表情從心而發。
  • 寶寶總愛抓耳朵,是正常行為還是疾病信號?專家教你來識別
    應對方式: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寶寶識別:「這是耳朵」;如果寶寶一天到晚都在拉耳朵,甚至抓破,更應該及時通過玩遊戲、做親子互動轉移寶寶注意力。注意:6個月以下的寶寶,雙內耳發育不成熟有關,當坐在搖晃的玩具上或出行坐車時,會出現平衡上的輕度異常,從而出現哭鬧、噁心嘔吐、抓耳朵揪耳朵的行為。隨著寶寶長大,這種現象就會慢慢的消失。
  • 為啥寶寶滿月後經常哭鬧不止?原因和方法在這裡
    本以為這孩子是來「報恩」的,誰知出了月子沒幾天,突然鬧騰了起來,一天到晚哭個不停,就沒有消停的時候,把一大家子折騰的頭暈腦脹,想起來就害怕。一說到這兒,好幾個寶媽紛紛表示,自家孩子也是這種情況,真是應了那句「一月睡二月哭」的老話了。那麼,為什麼月子裡寶寶都安靜的如同「天使」一樣,滿月以後卻突然性情大變,成為一個喜歡哭鬧的小「惡魔」呢?
  • 寶寶為何晚上不睡只是一個勁哭鬧?當媽的心太大會害了寶寶
    文|穀雨老師當媽的基本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睡覺的時候明明已經很晚了,可寶寶就是不睡,有時候不僅不睡還一個勁的哭鬧。這時候很多媽媽的做法就是抱著寶寶哄,其實媽媽們首先需要做的是找到寶寶哭鬧不睡的原因,找到了原因對症下藥才會好辦很多。
  • 怎樣教寶寶認識五官?「識五官」小遊戲,迅速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教孩子認識五官,可以通「識五官」小遊戲,做時寶媽或寶爸可以將自己的臉貼近寶寶的臉說: 「看看我是誰?我是你媽媽;看看我的嘴巴,摸摸我的嘴巴,這是媽媽的嘴巴;看看我的鼻子,摸摸我的鼻子,這是媽媽的鼻子;看看我的……」教了幾次之後,再問孩子:「媽媽的鼻子在哪兒?」並讓寶寶用手摸了摸你的鼻子。
  • 「一月睡二月哭」,滿月後寶寶鬧得兇,寶媽要會針對性緩解
    也就是說,孩子不是無緣無故就哭鬧的,一定有讓他不舒服的事,家長要了解緣由,會針對性緩解,才能從源頭減少哭鬧。02導致孩子經常哭鬧的因素有哪些?1)腸絞痛經科學調查,大約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嬰兒會在2到6周出現腸絞痛,4到6周是高峰期。
  • 李玫瑾教授: 不要讓孩子學會用哭鬧解決問題, 教會孩子溝通很重要
    在孩子小的時候,哭聲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 當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是小新父母注意的時候,孩子經常會用哭鬧來解決這些問題。 如果前期父母沒有做好教育工作,讓孩子養成了只會用哭鬧來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對孩子今後的成長教育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 為啥寶寶睡前總會「哭鬧」?不是不困,而是向我們傳達這3種信號
    有時候明明沒有做錯什麼,但是面對孩子不尋常的行為,也常常會嚇出一身冷汗!有些寶媽就反映說:每天晚上到了入睡前的那段時間,寶寶總會哭鬧不停,每次哄半天,但是收效甚微,自己看著心疼不說,關鍵是找不到解決方法干著急。寶寶睡前總哭鬧,難道是因為不困嗎?
  • 寶寶已經餵奶,更換尿不溼,為什麼寶寶睡前,依舊哭鬧不止呢?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睡覺前,寶寶都會哭鬧一會,怎麼哄也不行?可能寶媽犯了這個錯相信大多數寶媽,都會知道,寶寶吃飽喝足,尿不溼也更換了,寶寶困了,就會自己慢慢睡覺。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一些寶媽發現,寶寶睡覺前,總有那麼一些時候,喜歡哭鬧一陣子,怎麼哄都不行,餵奶、抱著搖晃,寶寶依舊哭鬧不止的,這是為什麼呢?
  • 聰明孩子不是天生的,教你32招,成就超凡寶寶!
    原標題:聰明孩子不是天生的,教你32招,成就超凡寶寶! 考推理 你和寶寶準備一起吃早點了,但還沒有把早飯盒揭開,父母可讓孩子猜一猜:「猜猜看,咱們今天早點吃什麼?」「你希望是牛奶還是豆漿?」這種方法可提升孩子的數學邏輯智能。 2.
  • 優秀的寶寶是怎樣培養出來的?實驗室裡的小白鼠告訴你答案
    想起孩子剛出生那會,我信奉的是對孩子過於及時的回應,會寵壞孩子,他下一次只會用更大的哭鬧來換取注意。很多育兒書籍和育兒專欄也會教你怎樣訓練孩子規律作息,為了讓家長打消心理顧慮,文章作者會寬慰讀者:孩子需要學會在哭鬧中處理情緒,哭是正常的,哭鬧並不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影響,你要讓他明白你在幫助他培養獨立睡覺的技巧。記得兒子兩個多月時,我為了讓他學會自主入睡,竟然由著他哭了十多分鐘直到嗓子哭啞。
  • 寶媽帶一歲孩子坐飛機,給乘客準備小禮物:擔心孩子哭鬧打擾到您
    最近,在網上就看到了一對年輕的夫妻帶著剛滿一歲的孩子坐飛機去成都遊玩的情況,而這對夫妻顯然也預料到了孩子在飛機上可能會發生吵鬧影響到他人。其實也並不盡然,想讓孩子在乘坐飛機時不少不鬧,不影響到他人,我們還是要找出寶寶哭鬧的真正原因,提前做出對策。一、觀察孩子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狀?1、衣服是不是穿多了?
  • 寶寶白天睡醒後為啥總哭鬧?背後的這三個原因,你肯定想不到
    文丨福林媽咪要說白天帶寶寶啥時候最輕鬆,那肯定是寶寶睡著的時候了,藉此機會,寶媽才能趕緊去做收拾下房間,或者躺下休息會兒,或者刷會兒手機。但是有一類寶寶卻讓寶媽有些頭疼,那就是白天睡醒後會哭的寶寶。孩子睡不夠,被其他因素吵醒,情緒肯定會比較難受,在這樣還很困但是睡不著的狀況下,寶寶當然也會非常煩躁。在還想繼續睡的情況下,寶寶會用哭來表達不滿,如果寶媽能排除讓寶寶無法安睡的因素,寶寶可能哭鬧一會兒之後會繼續陷入睡眠狀態,或者是抱起孩子好好安撫,也能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暫時恢復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