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2020-06-07 BTV養生堂

如果體檢發現血脂高,不管是否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往往醫生首推的是調整飲食。那麼血脂高了以後,到底應該怎麼吃才好呢?

說起降脂飲食,很多人都覺得只要少吃脂肪就好。雖然高血脂從字面上理解,好像是血液裡的脂肪含量太高了。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也不會有很多人血脂降不下來了,因為只要少吃油脂就行了。

其實,人體內的脂肪來源,不僅僅是食物中的脂肪,還包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只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中的一種或多種吃過量了,然後體力勞動少或者運動不足,身體消耗的少,就會能量過剩。這些過剩的能量,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

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不過光知道這些,生活當中還是很容易陷入誤區,因為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食物實在是太多了,而且會同時存在食物中。接下來看看降脂過程中會遇到的三大誤區。

誤區1:植物油比動物油好,拒絕吃動物脂肪

很多人見到肥肉立即躲閃,覺得吃動物油脂對高血脂不利,就再也不吃了。其實,動物油和植物油都可以吃,而且動物油更符合人類的基因發展的特點。動物油脂中,特別是深海魚類的脂肪則更佳,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控制高血脂。

那麼,植物油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吃植物油總行了吧?可以吃,但要注意「質」和「量」。人類早期是以ω-3為主要的油脂,現在突然變成了以ω-6為主的植物油,比例失衡,造成體內更多的炎症因子,更容易出現血管的損傷。也就是說,植物油不能過量,同時油脂的質量也很重要。

有些包裝食品的配料表裡會出現「氫化植物油」的油脂,這種油脂是將食用植物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通過加氫硬化而成的固態油脂。因為在加工過程中脂肪酸的空間結構改變,成了反式脂肪酸。

吃過多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會引起肥胖,促進血栓形成,對精子的活躍性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降低記憶力,尤其對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和神經系統發育產生不利影響,且這種影響會延續終身等健康問題。

平時常見的蛋糕、餅乾、麵包、爆米花、炸薯條、巧克力、奶茶、冰淇淋等食品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少買少吃。如果是有食品包裝袋的,可以看看包裝袋上的食品標籤,只要是出現植物氫化油、人造黃(奶)油、人造植物黃(奶)油、人造脂肪、氫化油、起酥油、植脂末等,都屬於反式脂肪酸。

總之,關注油脂的攝入量,還要關注油脂的質量。

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誤區2:精米精面不好,多吃雜糧可以降血脂

有些人平時炒菜很注意控制油量,肉吃得也不多,聽說吃雜糧有利於降膽固醇,所以就將白米換成了燕麥、蕎麥等,天天喝雜糧粥、吃雜糧飯。其實,雜糧裡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過多也不利血脂的控制。人體攝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生成甘油三酯,時間長了也會造成高血脂。

不只是主食類的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其實很多菜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比如芋艿、山藥、土豆等都是富含澱粉的,不是說白米、白面少吃就夠了,而是所有含碳水豐富的食物,都要控制好量。

誤區3:吃肉不利於控制血脂,能不吃就不吃

像五花肉、肥牛、肥羊、動物內臟等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物,確實是需要少吃點。因為1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的能量是4千卡,而1克脂肪的能量是9千卡,所以很多醫護人員、營養師等健康工作者建議血脂異常的人少吃肉,其實是建議要控制好脂肪的攝入量。人體能量過剩的話,容易造成肥胖、三高等問題。

血脂高,多吃雜糧,少吃肉和油?營養專家闢謠:正確降脂應這樣吃

但是,如果肉類攝入太少,還會造成機體蛋白質、膽固醇、磷脂等營養素攝入不足。而蛋白質、甘油三酯、膽固醇、磷脂是高密度脂蛋白的構建材料,要是攝入的不夠,製造高密度脂蛋白的原材料就會不足,這就容易造成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指標偏低的情況。

想要降血脂,不是說什麼東西都不能吃,而是首先要保證營養供應到位,該吃的要吃夠。

人的身體是一個複雜的生物體,需要各種營養物質,不能只關注血脂指標是否達標,而忽略了其他身體健康的需求。

擁有一種新的營養學觀念,不僅可以看懂血脂問題的根源,跳出各種飲食誤區,還能定製適合自己的飲食方案,科學、有效地降低血脂,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BTV養生堂專欄,聯合北京安貞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夏萌的《吃的健康/解碼血脂》已經上線,指導課專門針對高血脂、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菸者,對營養學感興趣等人群定製。

馬上點擊下方專欄卡片,開始學習吧!


相關焦點

  • 只要少吃油,心血管病就跟我沒關係?科學選擇才是關鍵
    闢謠: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你準備好了嗎?在家想吃冰,在外冰啤擼串少不了,小心慢病悄悄找上你!讓營養專家告訴你,科學選擇TA,讓你的飲食更均衡,遠離可怕的慢病威脅。TA就是食用油!因此,選擇烹調油也應遵循多樣化的原則,經常更換。在外吃飯點菜,菜肉果糧一個都不能少。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一些觀念的改變,居民在外就餐的機會越來愈多,而在外就餐具有油鹽糖多、飲料酒類多,蔬菜少、主食粗糧雜糧少等特點。因此,想達到減少烹調油用量的目的,在外就餐時也要注意,並注意其他營養問題,學會巧點菜。
  • 一口肉沒吃,血脂卻降不下來?可能是餐桌上少了這3樣
    如果每天都食用大量堅果,容易導致外源性脂肪酸和膽固醇攝入超標,破壞原本的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的平衡,降低人體脂質代謝效率。因此適量食用堅果可調節血脂,但超量食用堅果反而易有高血脂。另外,炒制或煎炸後的堅果零食含油、糖較多,長期食用不利於降脂,也需要少吃或不吃。
  • 血脂高不能吃什麼 血脂高少吃這7類食物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有血脂高的現象發生,那你知道平時血脂高的患者不能吃什麼什麼食物嗎?血脂高的人吃什麼食物才對健康有益呢,平日裡血脂高的患者的飲食注意事項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 多吃蔬果可降血脂?營養師說不一定,多吃水果也會高血脂!
    現在社會,很多水果已經和之前的有所區別了,現在的水果糖分越來越充足,吃多甜的水果也會導致血脂肪和血糖高!水果改良越來越甜 易攝取過多糖分什麼是血脂?血脂也就是血液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膽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當血液中流通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之為高血脂症,許多心血管疾病都和高血脂引起的動脈硬化有關,研究顯示,高血脂患者得到心肌梗塞、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3倍!營養師指出,由於水果越來越甜,加上民眾常誤以為水果多吃無礙,導致吃進過量的水果,攝取過多的糖分,造成血糖飆升。
  • 高血脂患者不能吃肉?醫生:1種肉可多吃,常做3事,血脂乖乖降
    他是位堅定地葷食主義者,三餐不可無肉,這樣一來,卻束手束腳的什麼肉都不能吃了!醫生看到秦先生這麼難受,也是勸道:高血脂並非不可以吃肉,但是每天不能吃的過多。為什麼醫生會建議秦先生吃肉呢?因為肉類是人體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與植物蛋白相比,動物蛋白更接近與人體,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且肉類食物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另外肉類食物含熱量較高,一定程度上有助於主食的控制。雖然說肉中含有脂肪較多,過量食用對血糖、血脂和體重的控制不利,所以需要適度控制,並不意味完全不能吃肉。
  • 人類更適合吃素還是吃肉?營養專家給出一個「黃金肉素比」
    營養專家的觀點:在營養專家看來,通過比較人類與草食和肉食動物的生理結構來說明「人類更適合素食」並不科學。在生理結構上,起碼這3個方面人類和草食動物不同。葷菜類:少點肉,多點魚豬牛羊肉是我國居民餐桌上的「常客」,但這類紅肉的脂肪含量較高,且以飽和脂肪為主,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魚蝦等海產品脂肪含量低,且多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有利於預防高血脂及心腦血管疾病。
  • 魚油能降血脂?醫生闢謠: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才能降血脂
    門診來了一位患者,高血脂、冠心病,最近一直吃著他汀類降脂藥,但肝功能有點異常,轉氨酶高出正常值將近4倍;今天看病的目的是能不能停掉降脂藥,聽人說吃魚油可以降血脂,問王醫生能不能把藥停掉,只吃魚油。王醫生看完病例,患者是明確的冠心病加高膽固醇,王醫生解釋,魚油確實能降血脂,但魚油主要是功效是降低甘油三酯,對膽固醇基本無效,更主要是不能替代他汀。魚油是什麼?魚油是什麼,簡單理解就是海魚的油經過提煉得到的有效成分。魚油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功效成分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
  • 五穀雜糧能提供B族維生素 多吃也會影響消化
    說法:常吃粗糧讓皮膚好辯證:維生素B族對油性皮膚有改善作用  吃五穀雜糧,能夠平衡性激素水平,同時還能提供豐富的B族維生素,從而減少面部皮膚過多出油、生痘、開裂、脂溢性皮炎等情況,使皮膚逐漸變得光潔平滑。  專家點評:部分正確。粗糧有益於腸道健康,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肺主皮毛,所以腸道健康對皮膚狀況也有幫助。
  • 常吃燕麥和蕎麥能有效降糖降脂
    核心提示:減肥怎麼吃好?這是很多減肥的人士常問的問題。筆者在熊苗營養師的博客中了解到,常吃燕麥和蕎麥能有效降糖降脂,同時熊苗老師還推薦了一些有降脂功效的食物,一起來看看吧。超市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燕麥片和燕麥粉,注意買的是選擇大品牌和原料表一欄比較單一的,那些不熟悉名字的食品添加劑的可以不考慮,買原味的裸裝的。  燕麥的營養價值很高,蛋白質和脂肪都高於一般的穀類食品,是一種高能食物。燕麥蛋白質中含有人體需要的全部必需胺基酸,特別是賴氨酸含量高,脂肪中含有大量的亞油酸,消化吸收率比較高。  燕麥還有良好的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症的作用。
  • 冬天少吃肉多吃這菜,營養豐富,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孩子要多吃
    冬天少吃肉多吃這菜,營養豐富,提高免疫力,尤其是孩子要多吃冬天不知不覺就來了,時間過得真快,已經是十二月份了,這一年馬上就要結束了,翻看日曆不由感慨了起來,這幾天開始降溫了,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的北方的沿海城市,氣溫低不說,空氣中還夾雜著海風
  • 天天吃素,為何血脂還是高?
    因此,很多人為了改善或者防止高血脂的問題,日常飲食以吃素食為主。很多人普遍以為,只要不吃肉,多吃素食,血脂就會降下來。事實上,素食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改善血脂,但吃素≠降血脂。長期攝入大量肉類,的確會增加高血脂的患病機率。但如果在飲食上完全不吃肉類,都以素食為主的話,同樣也不利於血脂的控制。
  • 吃什麼降血脂 14種食物有效降脂
    4、洋蔥:其降血脂效能與其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及少量硫胺基酸有關。這些物質屬於配糖體,除降血脂外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對動脈血管有保護作用。還含前列腺素A,有舒張血管,降低血壓的功能。5、大蒜:大蒜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而大蒜的降脂效能是與大蒜內所含物質蒜素有關。大蒜素具有抗菌、抗腫瘤特性,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血糖和血脂等。
  • 血脂高吃什麼好 這六種食物能夠降血脂
    高血脂指的是身體的血脂水平過高,高血脂容易引起很多的疾病。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非常嚴重的疾病。日常生活中高血脂的患者對飲食方面也要非常的注意。那麼血脂高的患者可以吃哪些食物呢?高血脂患者日常生活中對飲食方面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高血脂患者有什麼不能吃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血脂超標的人,雞蛋可以吃嗎?儘量少碰3物,謹記「四個一」
    在我們最近的幾年裡,關於雞蛋的負面消息也是有很多的,有的人也就會認為體內血脂升高,是不是吃雞蛋的情況呢,主要是因為雞蛋中膽固醇比較多,容易導致血脂再進一步的升高,事實上真的是這個樣子嗎?高血脂人群,可以吃雞蛋嗎?
  • 純天然「降脂藥」就在身邊!天天吃點降血脂,養護血管血脂清
    老年人肝臟分解代謝減慢,分解脂肪的脂酶活性減弱,易造成脂肪堆積,再加上自由基的作用,使血脂在動脈壁上沉著,從而造成動脈硬化。純天然「降脂藥」就在身邊!天天吃點降血脂,疏通血管精神棒在日常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且還要在合理的膳食中額外的營養物質攝入,此處所指的一種飲料就是在喝水的時候加入一些含有黃花草油酸類的營養物質,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人體的血脂,而且還能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軟化血管防止血管阻塞
  • 血液黏稠的人,少碰「3黃」,多吃「2紅」,常做3事,可降血脂
    血液黏稠的人,少碰「3黃」,多吃「2紅」,常做3事可降血脂少碰「3黃」:蛋黃、蟹黃、啤酒1、蛋黃對於血脂偏高的人來說,的確需要嚴格控制從食物中攝入的膽固醇,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一個雞蛋的蛋黃中膽固醇含量約200毫克,
  • 血脂高的人平時常吃這幾種天然食物,或許對於控制你的血脂很有效
    高脂血症是由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引起的,導致脂質在血管內皮產生沉積過多,從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我國發病率高、危害大、進展危險,其死亡率可以佔人類總死亡率的一半。高血脂的人吃什麼降血脂?高血脂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健康問題,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降低血脂呢?飲食降脂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高血脂的人吃什麼降血脂?
  • 吃蛋黃膽固醇嗖嗖嗖上升,血脂高的人不能吃?臨床醫生闢謠說清楚
    對此,國家有關部門還專門提出了一個「健康中國2030」的規劃,所以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加入了健康科普的公益事業中來。但是在健康領域總會不斷的滋生出各種謠言,俗話說的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今天我要闢謠的一個知識點就是所謂的「吃蛋黃會讓血膽固醇嗖嗖嗖往上升,血脂高的人不能吃?」,這個說法顯然是錯誤的,下面我將詳細的分析給大家聽。
  • 糖尿病必須少糖少鹽少油?與美食絕緣了?醫生告訴糖友如何選食物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只要能夠控制好每天攝入的食物總量,就基本能夠穩定血糖,也就是說糖友們並不是和美食絕緣了,而是需要在吃美食的過程中控制好度即可。說完美食,我們再來看看少糖、少鹽、少油的問題。少糖、少鹽、少油是很多人都推崇的養生原則,同樣不少糖友也會用這個方法來要求自己,有些糖友甚至要求的非常嚴苛,但實際上這種原則並不完全正確,如果過於嚴苛的控制飲食,很容易讓人營養不足。
  • 腦梗死「黑名單」上的4種食物,要少吃,血管不堵塞,遠離腦梗死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鍛鍊、情緒、工作和休息,以及外部環境和氣候。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弄清楚它的發病機理。腦梗塞實際上是腦細胞的死亡。所謂死亡,就是腦細胞沒有食物可吃,沒有血液供應,最終餓死。為什麼沒有食物?因為腦細胞的位置是固定的,它們不能出去尋找食物,而營養只能依靠管道,也就是腦細胞的血管。只要血管被堵塞,血液流不過來,細胞就會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