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雨現象思考

2020-11-23 科學網

劉玉璽:【揣測韓春雨的成功原因以及科研路的未來走向
2006年,32歲的韓春雨離開北京,回到家鄉石家莊,在河北科技大學就職。隨後獲得了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

本以為韓春雨會像其他老師一樣,在這樣一所雙非高校裡,教教書,做做橫向,夠養活自己老婆孩子就行了。十年磨劍,終功成名就。正是韓春雨的不沉淪的心態成就了自己。這也給許多在二流高校的青年教師點亮了科研道路上的希望。【全文】


文雙春:【新領域大多由拿小錢或不拿錢的人開創】 





韓春雨的研究工作並沒有得到國家科研經費資助,這讓人詫異。其實,縱觀科學史,新的學科方向或研究領域大多由拿小錢甚至不拿錢的人開創。韓春雨的發現至少有兩方面意義:一是科學上的意義(這由生物學家去評價);二是喚醒了人們對科學研究固有規律的再認識:科學突破取決於人,而不是單位、團隊、項目、牛B程度、經費多少等因素。【全文】


李盛慶:【韓春雨現象的出現表徵著我國科研環境逐步向好發展】 
韓春雨現象的出現表徵著我國科研環境逐步向好發展,許多人士都覺得它是偶然,還有運氣的成份,雖然這種情況很難出現,其實它絕不是一個偶然!至少對於韓春雨本人而言,這種事情遲早發生。

1.在很多人讀博、搞科研是謀於生計時,韓春雨淡泊名利、保持著獨立思考的個性
2.在眾多博士們短平快的發文、拼命出國時,韓春雨不為所動、坐起冷板凳
3.在同事們拼教授、遊走課題時,韓春雨並沒跟風 【全文】
 

相關焦點

  • 韓春雨現象喝彩之後要反思
    摘要 近日,名不見經傳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一鳴驚人,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編輯新技術。   近日,名不見經傳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一鳴驚人,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編輯新技術。這種技術讓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精準、簡單操作,大幅降低了基因編輯門檻,可謂是首個「中國創造」的尖端生物技術,打破了外國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壟斷,其潛力有望超過近來被看作諾貝爾獎熱門的美國CRISPR-Cas9技術。
  • 「一鳴驚人」:韓春雨-新聞專題-科學網
    所以韓春雨的這個37°切DNA的內切酶的專利保護是沒有問題的。 但問題的複雜性是在韓春雨之前就有人對37°切DNA的內切酶做了專利申請, 這個丹麥的專利對韓春雨的專利保護有一定衝擊, 但雙方發現的37°C內切酶來源於不同的菌, 所以僅僅是削弱了韓春雨的專利保護程度。 下面談談浙江大學是專利申請人(Applicant)的問題。
  • 韓春雨的「熱」與「冷」
    原標題:韓春雨的「熱」與「冷」   ■科技觀察家   十年如一日埋頭在自己的簡陋實驗室做研究的「三無」副教授韓春雨應該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網紅」,而且一度被稱頌為「韓春雨現象」。
  • 近觀方舟子打假韓春雨博士
    韓春雨的文章是發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上的,不出意料的是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較大反響,有同行在相關學術論壇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方舟子先生雖然不懂韓春雨的論文,但卻是混跡中外文論壇多年的老油條,論壇討論中有不利於韓春雨的言論他還是能聽懂的。
  • 韓春雨: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光明日報-光明網
    楊凱想考考韓春雨,給他出了一道超出書本範圍的題:大腸桿菌酶數量翻一倍的時間是8分鐘,但是其DNA完全複製一次需要24分鐘,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     只有十來歲的韓春雨開始試著在紙上畫起樹狀圖,琢磨了不一會兒,他就找到了答案——「多個位點同時開始」。
  • 新華每日電訊:「韓春雨式創新」是一場及時春雨
    原標題:「韓春雨式創新」是一場及時春雨 千萬別只看到韓春雨背後身份符號的衝突,更應關注其生成路徑,尤其是大學對其展示出的寬容與支持。
  • 韓春雨事件:科學的疑問讓科學去回答
    兩個月前被稱為「諾獎級」的論文《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作者韓春雨,如今由於一些人認為實驗無法重複而被懷疑造假。一項轟動世界的驚人研究,如今卻險些要成為一件令人所不齒的事情。巨大的落差,使得輿論對韓春雨本人及相關事件的評價,也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 這件事為何會形成「輿論過山車」?在看似完全處在兩極的輿論方向之中,我們應該停下來以旁觀者的態度冷靜思考。
  • 「韓春雨事件」的警示
    作者:子 長  延宕兩年有餘的「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調查結果。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對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
  • 韓春雨和方舟子 誰是謊言的製造者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初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發了一篇論文聲稱發現了基因編輯的新方法,被《知識分子》作為國內末流大學也能做出超過麻省理工、哈佛、斯坦福的國際一流的原創性工作的典型樹立起來,接連發表三篇文章力推「韓春雨現象」,呼喚更多的「韓春雨」。國內各個媒體跟進,吹之為「諾貝爾獎級成果」。
  • 用經濟學解釋「韓春雨現象」為何受關注
    一條是在最新一期《細胞》雜誌的10篇文章裡,中國科學家以4篇文章實現了「屠版」,從而確立了中國生物學在世界生物學界毋庸置疑的領先地位;另一條則是在經過一年的等待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宣布,韓春雨及其合作者由於未能在約定的時間裡複製之前的實驗結果,宣布撤出之前在此雜誌發表的關於利用NgAgo進行DNA編輯的論文。
  • 韓春雨主動撤回論文 河北科大將啟動學術評議
    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爭議之後,昨日,《自然》雜誌子刊《自然-生物技術》披露,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團隊發表在該期刊的《NgAgo DNA單鏈引導的基因編輯工具》論文已被撤回。新數據不滿足發表標準一年前,韓春雨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論文曾被冠以一項全新基因編輯系統的發現,受到廣泛關注。
  • 到底怎麼解決韓春雨「疑雲」?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回應「論文造假」爭議。在此之前,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而關於是誰已經重複出來實驗結果,韓春雨拒不透露,「是的,我當然知道,但不能告訴你,說出來了那些人就會受到騷擾。」  還是要強調,哪怕實驗結果真的不能重複,也可能有多種客觀原因,未必就是韓春雨團隊在主觀造假,在沒有充分調查之前,不能對韓春雨團隊扣上「騙子」的大帽子。實驗不能重複和「實驗造假」,兩者判然有別,但是,對於前者,韓春雨有證明的責任。
  • 《自然—生物技術》回應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今年5月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稱自己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這項被看做可以衝擊諾貝爾獎的實驗卻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無人可以重複實現。近日,多名科學家向這家頂級刊物《自然·生物技術》提交其實驗結果證明無法重複韓春雨的實驗。
  • 韓春雨實驗無法重複|是論文造假?還是實驗環境差異?
    多國科學家卻陸續表示韓春雨的基因編輯實驗無法重複,懷疑其論文造假,要求公開所有數據。7月29日,一度支持韓春雨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基因學家Gaetan Burgio反戈一擊。他在Twitter上發布長文《我的NgAgo經歷》,否認了自己7月15日之前部分重複實驗時得出的結論,表示並無嚴格意義上的證據顯示韓春雨的NgAgo-gDNA技術有基因編輯的跡象,並且要求韓春雨公開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
  • 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
    攝影/本刊記者 董潔旭韓春雨的「基因剪刀」又復活了?NgAgo,正是兩年多以前,讓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捲入巨大輿論漩渦的物質。如今,伴隨著兩篇新論文的發表,由韓春雨首次發現並命名的NgAgo能否作為基因編輯的新剪刀,再度成了被關注的焦點。
  • 韓春雨事件暴露的是我們的極端功利主義科學觀—新聞—科學網
    然而,即便如此操作,河北科技大學和韓春雨「藉助」網絡的力量,即刻再度成為科技、教育界的熱門話題。 按照河北科技大學的報導,學校對韓春雨撤稿事件進行了學術和行政兩條線進行了核查。 對於行政方面調查的結果,該校報導稱:「該論文發表後,韓春雨的個人住房、職稱、工資待遇等均未發生變化。在調查過程中,韓春雨主動要求退回基於撤稿論文所獲得的科研項目、績效獎勵、榮譽稱號、社會任職等。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收回了韓春雨團隊所獲校科研績效獎勵。個別社會任職正在按法定程序辦理。」
  • 「爭議韓春雨」背後的浮躁風氣
    「爭議韓春雨」背後的浮躁風氣2016-8-1 11:16:29 來源:東方網 作者:戴先任 選稿:王永娟   一直默默無聞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恐怕不會想到,自己成了2016年生物學界的焦點人物之一。
  • 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磨出基因編輯「新剪刀」
    但是,見到韓春雨本人的一剎那,此前的設想卻被一一推翻。  鼻梁高聳、皮膚白皙、圓寸髮型、一身運動裝的韓春雨,看起來更像一位活力迸發的文藝青年。  從黑色挎包中拿出鑰匙,打開鐵門,韓春雨領著記者走進實驗室。3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裡,擺放著各種儀器和設備。
  • 非著名副教授韓春雨 就這樣成了網紅科學家·都市快報
    一開始韓春雨並沒「看上」高峰,「我讓他滾,他沒滾,嗯,這孩子挺執著的。」韓春雨打趣說。 沈嘯是這篇文章的另一個合作者,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研究員,他是韓春雨的師弟,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博士畢業前一年,與韓春雨合作發表在《核酸研究》的論文。當年博士畢業後,和協和大部分博士畢業生一樣,赴美攻讀博士後。
  • 韓春雨成果保護問題爭議
    沙晨:【國內科研人員在成果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韓春雨與John van der Oost的對比】 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韓春雨報導的NgAgo-gDNA技術更適合人類基因組編輯,將有可能超越CRISPR-Cas9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