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韓春雨」背後的浮躁風氣

2020-12-06 東方網

「爭議韓春雨」背後的浮躁風氣

2016-8-1 11:16:29 來源:東方網 作者:戴先任 選稿:王永娟

  一直默默無聞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恐怕不會想到,自己成了2016年生物學界的焦點人物之一。從被部分媒體捧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到陷入國際性的學術造假爭議,雖然韓春雨本人基本保持低調,但圍繞他及其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風暴卻越演越烈。較早將這一學術爭議引入大眾視線的方舟子,則在31日上午,直指韓春雨博士學位論文造假。(7月31日觀察者網)

  韓春雨是河北科技大學的副教授,一直以來都默默無聞,卻因他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他的團隊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向已有的最時興技術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CRISPR-Cas9被認為是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近些年來一直是諾貝爾獎的熱門。而韓春雨團隊的發現,在一些人看來,可以堪稱是「第四代」技術。這讓韓春雨一朝成名,不僅成了國際上學術圈熱議的話題人物,也成了公眾眼中的焦點,這甚至讓他成了網紅,為不少年輕人所追捧。

  但劇情卻很快出人意料地出現了反轉,從5月2日他的論文發布在《自然-生物技術》網絡版之後,到現在為止,全球仍沒有一家實驗室對外宣布,能夠完全成功重複韓春雨的實驗。這也就意味著韓春雨的實驗可能是無效的。不過站出來質疑韓春雨的人,有一些可能也是受到利益驅使,比如韓春雨的實驗經證實成功,NgAgo就將可能取代CRISPR,而這背後從科研路線到配套的技術產業,都牽涉巨大的利益。韓春雨如能成功,觸動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巨大奶酪,爭議背後的利益之爭,讓事件變得更撲朔迷離。

  而方舟子質疑韓春雨博士學位論文造假,證據是:「河北科大韓春雨的博士學位論文被發現造假,兩個不同樣品,跑出來的電泳圖居然一模一樣。看來偽造電泳圖由來已久。這其實在國內論文中很常見,一般的藉口是放錯了圖。」就算韓春雨博士學位論文中真的放錯了圖,也可以算是犯的一次低級錯誤,還並不能就此認定其博士學位論文造假,只是其博士論文中存在明顯瑕疵。

  最為關鍵的是,韓春雨的實驗是否真的無效,這需要發布韓春雨團隊研究成果的《自然-生物技術》介入調查,並公開韓春雨實驗中的所有原始數據和實驗條件。在真相出來之前,不能妄下定論,就如在韓春雨研究成果出現之前,輿論與科學界其實也不要高興過早,如有部分媒體捧其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科學界也是一片溢美之聲,在韓春雨的研究成果未經廣泛驗證的時候,就顯得有失嚴謹。

  媒體報導與科學研究一樣,都需要講科學,要能嚴謹認真,讓證據說話,讓真相說話,這才能少一些「反轉」,少一些假新聞「打臉」。不管是科學界還是輿論圈,還是其他領域,都要更多以事實為依據,要看待事情時多等等真相,這才會讓各行各業少一些浮躁與「輕浮」,少一些鬧劇與醜劇,而能將精力用於正途上,用於對人類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上。

相關焦點

  • 韓春雨事件 我們該反思什麼
    一年多的紛爭和等待,以韓春雨團隊主動撤稿,而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就韓春雨團隊論文中實驗的可重複性,則依舊是個迷。韓春雨事件所引發的學術爭論也並未因此結束。韓春雨主動撤稿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學術造假,相反,韓春雨主動撤稿卻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學術研究的一些信心。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引爭議 方舟子質疑博士論文造假
    一直默默無聞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恐怕不會想到,自己成了2016年生物學界的焦點人物之一。從被部分媒體捧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到陷入國際性的學術造假爭議,雖然韓春雨本人基本保持低調,但圍繞他及其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風暴卻越演越烈。
  • 韓春雨諾獎級技術爭議升級方舟子指其博士論文造假
    ­  一直默默無聞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恐怕不會想到,自己成了2016年生物學界的焦點人物之一。­  從被部分媒體捧為「中國下一個諾獎獲得者」,到陷入國際性的學術造假爭議,雖然韓春雨本人基本保持低調,但圍繞他及其新基因編輯技術NgAgo的風暴卻越演越烈。
  • 遭多國科學家質疑,韓春雨實驗可重複性爭議再升級
    圍繞韓春雨NgAgo實驗可重複性的爭議已經持續了幾個月,日前爭議再次升級。 7月29日,來自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等國的多位科學家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並呼籲《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介入,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
  • 韓春雨成果保護問題爭議
    沙晨:【國內科研人員在成果保護中存在的問題——韓春雨與John van der Oost的對比】 很多研究人員認為韓春雨報導的NgAgo-gDNA技術更適合人類基因組編輯,將有可能超越CRISPR-Cas9技術。
  • 韓春雨的「熱」與「冷」
    原標題:韓春雨的「熱」與「冷」   ■科技觀察家   十年如一日埋頭在自己的簡陋實驗室做研究的「三無」副教授韓春雨應該不會想到,有朝一日自己會成為「網紅」,而且一度被稱頌為「韓春雨現象」。
  • 韓春雨央視獨家回應爭議:為什麼「我的成功」無法複製?
    而這瘋狂讚譽僅僅不到一個月就出現巨大反轉,爭議至今,漩渦中的韓春雨作何回應?△河北科技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韓春雨韓春雨團隊在其論文中報告稱,他們發明了新的基因編輯技術NgAgo-gDNA。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河北省政府、河北省科技廳也前往河北科技大學,對韓春雨取得的成果進行了考察。但接著,「韓春雨」的名字又一次在各大媒體平臺上如潮湧出。中國以及國外都有學者公開表示無法重複論文中描述的實驗,這項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質疑。
  • 到底怎麼解決韓春雨「疑雲」?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回應「論文造假」爭議。在此之前,因為大面積無法重複實驗,韓春雨領銜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重複工作已經遇冷。  韓春雨提到了「有罪推論」,說不會自證清白。無罪推定確實是現代法治的常識,任何人不得被強迫自證其罪。但這不是法庭審判。法律是底線,法律之上還有職業倫理、學術誠信、社會聲譽。  科學家無須關心輿論,但不能無視同行。韓春雨對於那些跟隨他的腳步卻無法重複實驗的同行,負有道義責任。在學術爭議上,輿論沒有裁判權,媒體也只能把學術界的聲音轉達給公眾。
  • 「韓春雨事件」後續進展調查 - 南風窗網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6-11-28    「韓春雨學術爭議
  • 中國生物學家韓春雨「一鳴驚人」 發明世界一流新技術
    5月8日,《知識分子》發文《韓春雨:「一鳴驚人」的中國科學家發明世界一流新技術》,介紹了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團隊發表的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的學術貢獻和意義後,引發巨大反響。 文章稱,最近幾天,中國生物學界沸騰了。其中有世界著名的生物學家、也有年輕研究員、活躍的研究生,大家議論紛紛。
  • 「韓春雨事件」始末:「諾獎級研究」為何走向了撤稿
    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修志龍:「韓春雨博士在無法提供足夠數據支撐自己的觀點、解答別人疑問的情況下自動撤稿是明智的,也是符合學術論文發表程序的。」韓春雨撤稿事件的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科學家們各有各的見解。
  • 「韓春雨事件」的警示
    作者:子 長  延宕兩年有餘的「韓春雨事件」終於有了調查結果。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學在其官網公布了對韓春雨團隊撤稿論文的調查和處理結果,稱該校學術委員會調查組本著「依法依規、嚴謹規範、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認真核查了該論文涉及的全部原始實驗資料,並委託第三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重複驗證實驗,認為撤稿論文已不再具備重新發表的基礎,未發現韓春雨團隊有主觀造假情況,同時有關方面按照規定已取消了韓春雨所獲得的榮譽稱號,終止了韓春雨團隊承擔的科研項目並收回了科研經費
  • 河北科大承諾公布韓春雨實驗驗證時間已到(附韓春雨事件表)
    至今實驗重複性爭議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據《人民日報》8月2日報導,河北科技大學表示在一個月之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形式公開驗證,屆時將有權威第三方作證。然而,一個月過去了,針對NgAgo的實驗卻依舊沒有任何實驗室宣稱可以重複,亦未見河北科技大學的後續聲明。《賽先生》記者於9月2日-3日就此事聯繫韓春雨,截至發稿未得到任何回復。
  • 【韓春雨撤稿】數據已經說話,生物學家們怎麼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劉春明:「撤稿意味著這一備受爭議的論文有了明確結論。撤稿就是撤稿,不存在主動和被動撤稿問題。很多實驗室不能重複其結果和強大的輿論壓力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該文章的撤稿。但背後支撐這些亮點的數據,也是科學知識,對同行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研究也有幫助。科學研究論文發表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傳播知識,不是像專利申請一樣宣稱佔有優先權(當然論文署名發表也有對科學發現佔有權的效果)。不管這個研究是否因為引起爭議而受到調查,儘可能多的公開原始數據是學術論文作者的責任。「如果由於研究設備等方面限制,原始數據記錄、保存不完備,在遇到爭議時,應該是有多少數據公布多少數據。
  • 韓春雨事件調查結果:論文不存在「主觀造假」,已不具備重發基礎
    昨日,針對曾經轟動整個學術圈的「韓春雨事件」,河北科技大學官網發布最新調查結果,稱該校副教授韓春雨在此前的爭議論文中不存在「主觀造假」,並且該爭議論文已經不再具有重新發表的基礎。今日上午,韓春雨也通過學校對此調查處理結果表態,稱:「在國際前沿的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領域,存在許多不可預知的問題。
  • 韓春雨面對質疑聲稱:實驗沒問題 已重複兩次
    從網上開始有聲音質疑韓春雨文章結果,《知識分子》一直保持追蹤國內外學術界最新的動態,但不依據私下匿名來源為主作報導,直到13位中國科學家公開實名發言後,《知識分子》才有可以較為完整、公開的事實可以報導。  韓春雨NgAgo實驗的可重複性爭議歷經數月之久,至今雖有多方表態,但仍然沒有跡象顯示很快會得到解決。如何在學術規範下尋找解決之道,是擺在中國科學界面前的重要挑戰。
  • 韓春雨事件塵埃落定? Nature子刊發布撤稿聲明
    從一鳴驚人到一波三折再到一聲嘆息,這一年多,中國學術界和韓春雨走過來了什麼樣的歷程?「身心疲憊」?NgAgo的爭議,是否又就此塵埃落定?2016年7月2日,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發表《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諾貝爾獎級」實驗的重複性問題》,對其進行公開質疑,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議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 韓春雨拒自證清白, 12學者實名不能重複, 中國式調查何去何從?
    更重要的是,中國式的學術調查在如此大的爭議面前,是繼續做鴕鳥?還是痛定思痛,建立完善的學術不端調查機制,讓清者清白,濁者恥辱? 而爭議之中另外兩位關鍵人,又是什麼態度?我們拭目以待。爭議回放  在審視與點評最新進展之前,我們先看看這一爭議的關鍵時間節點。
  • 韓春雨撤回《自然》子刊論文 河北科大:將啟動學術評議
    在歷經一年多的爭議之後,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及論文的其他作者,最終做出撤稿決定,撤稿決定中說:「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 韓春雨回應"重複實驗失敗":我為何要自證清白
    10月8日,在河北科技大學那間實驗室裡再見到韓春雨時,雖然身處「論文造假」「多人重複實驗失敗」的爭議旋渦,但他看起來十分平靜,依然侃侃而談,並不時反問記者:「你覺得我要是造假了,我還能這麼淡定?」他說,有人在網上說,韓春雨現在怎麼睡得著?「我告訴你,我睡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