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應用僅在數字種植和精細化養殖;我國將吸引資金技術人才下鄉

2021-01-10 農業行業觀察
封面人物:晨光生物科技董事長 盧慶國

三農日報第482期

今日名言: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馬克思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報告顯示:AI應用僅在數字種植和精細化養殖

據《報告》顯示,當前AI應用於農業集中在「數位化種植」和「精細化養殖」兩大領域。在數位化種植領域中,AI在衛星遙感、智能農機、農業物聯網等技術與設備的配合下,在播種、施肥、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止、採摘分揀等環節都已實現小規模應用。在精細化養殖領域中,主要通過圖像識別、聲音識別等技術提高畜禽存活率,提高產品質量。

2、我國將吸引資金技術人才下鄉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餘欣榮說,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下一步要吸引更多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等資源向鄉村匯聚。引導地方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加大對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探索針對鄉村產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政策,開展縣域鄉村閒置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及「四荒地」等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土地資源用於支持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地方大動作」

3、山東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9%以上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消息,今年年底前,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要達到79%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

4、今年黑龍江省扶持建設5萬畝苜蓿種植基地

黑龍江省2019年苜蓿基地建設項目日前啟動。全省將扶持建設5萬畝苜蓿種植基地,苜蓿草產品質量要求達到國家標準2級以上,為奶業發展提供優質苜蓿草產品,促進提升奶牛綜合生產能力和牛奶質量安全水平。

苜蓿基地建設項目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主要支持飼草生產合作社、飼草生產加工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場)或奶農合作社三類主體。申報單位需有適宜苜蓿標準化種植的土地,原則上土地集中連片1000畝以上。按照每畝6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每個項目最多申報6000畝。

5、江蘇省上半年農產品網絡營銷額增長31.9%

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省農業結構持續優化,提質增效明顯。5家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20個省級三產融合先導區示範帶動作用明顯,融合主體不斷壯大。836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上半年實現銷售(交易)額近3700億元,增長6.1%。全省休閒農業園區景點新增300個左右,總數增至9500個,各地舉辦梨花節等農事節慶活動達600餘個,遊客接待量達1.2億人次,綜合收入超過350億元。全省農產品網絡營銷額達310億元,同比增長31.9%。

6、山東青島有望建設國內最大植物工廠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綠色城市產業聯盟組織,市科技局協辦的科技引領綠色發展沙龍活動在青島舉辦。

據了解,西海岸省級農業高新區與中科三安公司進行對接,中科三安公司有意向與青島合作建設目前國內最大的植物工廠,該工廠主要通過無土栽培蔬菜水果,進行立體養殖農作物,面積達3.8萬平米,投資2億元以上。

「產業新勢力」

7、我國冷水魚產業前景廣闊

據中國水產學會鮭魚專業委員會統計資料估算,我國目前可利用的冷水資源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秒,冷水魚養殖的潛力超過50萬噸。2018年鮭鱒魚類養殖年產量僅佔可利用資源的8%。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鄧偉表示,結合冷水魚產業發展現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將進一步在良種選育、養殖管理和漁業機械化投入等方面深入研究,推進設施漁業建設,注重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研究,助推冷水魚這一朝陽產業做大做強。

8、報告:2025年「AI+農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5.7億

近日,艾瑞諮詢發布《 2019 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隨著農業數位化水平提升,以及農業企業和農業規模戶對「AI+農業」產品服務的逐漸認可,AI在農業中的成長壯大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2018年我國「AI+農業」領域的市場規模為1.9億元,預計未來數年內,市場規模將以35.2%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速發展,並在2024年突破10億元,2025年達到15.7億元。

9、報告: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機制助鄉村振興

近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編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級研究報告建議,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評價機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報告認為,緩解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是當下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的重點,通過系統探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風險的演化機理和信用提升策略,既是研究涉農融資約束的重中之重,也是建立健全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改善農村信用環境,踐行金融服務支持鄉村振興的關鍵。

10、水稻小穗發育新基因克隆成功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團隊克隆了水稻小穗發育新基因OsPEX5,並對其調控水稻小穗發育的分子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新植物學家》(New Phytologist)上。

該團隊以水稻小穗發育畸形突變體為材料,通過圖位克隆方法鑑定了一個編碼過氧化物酶體受體蛋白基因OsPEX5。OsPEX5蛋白可以與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徑的12-氧-植物二烯酸還原酶發生互作,並影響其過氧化物酶體定位,造成突變體中茉莉酸含量下降,且通過外源甲基茉莉酸處理可以部分恢復其小穗異常的表型。

11、nasa將在太空種植蔬菜

據外媒報導,NASA近日選擇了埃斯帕諾拉辣椒Espa chile pepper作為其下一個太空作物項目。雖然這種辣椒經常被歸到蔬菜裡,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水果,這也意味著它將成為NASA在太空種植的第一種水果。

NASA計劃生理學家Ray Wheeler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還在尋找那些長得不太高但在我們將在太空中使用的受控環境下產量很高的品種。」

「公司情報」

12、本來生活崇明農業農村委員會共建綠色食品廠

7月15日消息,本來生活網攜手崇明區農業農村委員會於7月13日啟動「崇明綠色食品福利工廠」建設,雙方在上海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今後,雙方將在農產品銷售、單位福利市場開拓、訂單農業發展等方面建立合作。

本次雙方牽手合作,本來生活網將利用在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品牌營銷等方面的經驗,讓上海市民共享崇明的生態福利。同時,通過本來生活網平臺賦能,也將推動崇明供給側改革的進行,將農業基地打造成單位和市民日常需求的供應基地。

13、大北農將發力農業人工智慧

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開工奠基儀式在中關村翠湖科技園舉行。據悉,大北農生物農業創新園將圍繞生物育種、生物飼料、農業生物製劑、農業大數據、農業人工智慧等現代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建立大型企業開放創新創業生態圈,成為中國現代農業高技術自主創新發源地。

14、富邦股份:擬將肥料助劑業務劃轉至全資子公司

近日,富邦股份(300387)公告稱,為優化組織架構,實現業務板塊化管理,公司擬將目前所擁有的肥料助劑業務相關資產、負債劃轉至全資子公司湖北富邦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邦新材料」)。

公告顯示,富邦股份將以2019年5月31日為基準日的肥料助劑業務相關資產、債務,按帳面淨值劃轉至富邦新材料。經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測算,劃轉資產不超過1.84億元(未經審計),包括生產線、原材料、包裝物等。

此外,公司所有與肥料助劑生產業務有關的資源也將整體劃轉至富邦新材料,包括有關協議、資料庫、業務渠道、商業訊息等,並按照「人隨業務走」原則進行人員安置。

「觀點」

15、唐光亮:社區團購只要有投資人和網際網路人加入,就不可能賺錢

考拉精選、快樂惠和新高橋品牌的創始人唐光亮:「社區團購原本非常賺錢的,但只要投資人和網際網路人加入,這個行業就不可能賺錢。」

他認為,所謂的社區拼團本質就是生鮮電商,只不過很多人(尤其是創始人)不願意叫生鮮電商。這一模式衝擊四大行業:第一菜市場,第二大賣場,第三快消品B2B,第四傳統電商。

16、極飛科技龔檟欽:農業用無人機市場潛力巨大

極飛科技龔檟欽表示,無論是農業無人機還是航拍無人機都是非常新的領域,中國一方面有製造優勢,第二有巨大的市場,第三中國政府給了很大的寬容度,讓我們先來去發展。

對於為什麼中國無人機發展會那麼快,一個是工業的發展工業能力製造能力的成長,第二就是市場應用其實比國外要多,國外由於它的農業已經非常的機械化非常好,所以農民要再花錢用一個新的技術,它成本很高,所以很多人並不會選擇無人機。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相關焦點

  • 市民下鄉 能人回鄉 企業興鄉房縣人才集聚工程激活鄉村發展
    :近年來,房縣大力實施 「兩回三鄉」人才集聚工程,引導和鼓勵在外能人回歸創業、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就業,全面推進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用好用活第一資源為精準脫貧、鄉村振興添活力。聞鄉音、敘鄉情,用心用情吸引能人回歸創業。
  • 三下鄉【二十四】|探究耐鹽綠植,聚焦生態養殖
    當前,我國沿海水產養殖業帶來的水體汙染問題日趨嚴重,對沿海生態環境存在較大危害。對養殖場的水體淨化和局部生態環境修復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綠淨靈」暑期三下鄉團隊深入探究一種神奇的植物——海馬齒對福建近岸養殖水體的淨化可行性,幫助養殖戶探尋生態養殖之路,助力鄉村振興及美麗鄉村建設。
  • 科學網—數字賦能將給中非農業帶來什麼
    數字時代的農機應用 目前,全球進入農業數字時代,稱之為第三次農業綠色革命。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指出,數字農業帶來了兩個重要結果,「第一是生產方式變成了智慧農業,第二是出現了農業領域的數字經濟」。 「國際上高度集約型的種植、養殖模式,都與數位技術緊密關聯。」
  • 「數字」下田 產業提升 數字農業助推安徽農業現代化
    一位沒有任何水稻種植經驗的人,藉助一種技術,不僅能種出優質水稻,還能讓收入翻番;一位發展種養業的農場主,在這一技術幫助下,不僅提高種養效率,還能節省人工和肥料;一位經營果園的農業合作社理事長,同樣可以運用這樣的技術來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如今,「數字農業」正越來越多地進入這樣的應用場景,在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諸多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把人力從繁雜勞動中節約下來
  • 我國靶材行業急需突破人才和技術瓶頸
    目前,全球範圍內美國的Honeywell、Praxair和日本的JX集團、Tosoh四家資金實力雄厚、技術水平領先、產業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居全球超高純濺射靶材行業的領導地位。近年來,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及資金的支持下,國內靶材行業湧現出了江豐電子、有研億金等企業,實現了超高純鋁、鈦、鉭、銅等全系列高端靶材的產業化,打破了國外公司對我國高端靶材的壟斷。
  • 貴州省遵義市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
    貴州省遵義市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技術宋嬌等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具有節水、節地、生態環保、生產可控性強等優點,是一種基於生態學原理的生態循環水養殖技術,能有效降低養殖水體的汙染。目前,全國已有10餘個省(市)示範應用流水養殖槽2000多條,推廣面積3萬餘畝,有力助推漁業轉型升級,是現代漁業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但在推廣應用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 網絡「下鄉」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從全國範圍來看,電信普遍服務試點一共支持了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農村地區5萬個4G基站建設。藉助網絡,各類社會服務走進農村,百業興起,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鄉村延伸,促進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近年來,我國信息通信業積極推進電信普遍服務工作,著力解決信息通信服務在老少邊窮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推動我國農村通信服務水平連上多個臺階。
  • 結構精細化設計,成本優化百萬級!
    軟體計算參數的優化 結構設計中,計算假定及關鍵設計參數的設定往往對模型計算結果影響巨大,通過對軟體參數和計算假定的細緻研究和優化,不但能讓結構設計更加安全合理,還能有效避免計算不精細導致的無效成本浪費。王莊項目通過軟體參數的合理取值、對結構模型的精細化計算,比常規設計節省成本約300萬。
  • 我國海水養殖廢水處理技術再獲新進展
    &nbsp&nbsp&nbsp&nbsp目前,這項技術可將養殖廢水中化學需氧量、無機氮、磷分別降至5毫克/升、0.3毫克/升、0.03毫克/升以下,處理效果高於養殖廢水一級排放標準的要求。「採用該技術可將養殖廢水中各種汙染物嚴格控制在排放標準以下,而且部分難降解汙染物濃度遠低於排放標準。」常方說。
  • 斑節對蝦精細養殖技術
    斑節對蝦精細養殖技術基金項目: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2017kj08)。斑節對蝦( Penaeus monodon )俗稱草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對蝦科、對蝦屬,屬於廣溫廣鹽熱帶蝦類,是養殖對蝦中體形最大、經濟價值最重要的種類之一。
  • 合作社要用好內部資金互助功能
    省政協委員、臨沂市交電家電站綜合公司經理莊滌非還有另一個頭銜:蒙陰縣東大神谷種植養殖專業合作聯合社理事長。作為一個城裡人,他在年近花甲之際,一頭扎進了農村,帶著農民辦起了聯合社。
  • 農業農村部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數字農業...
    加快建設農業病蟲害測報監測網絡和數字植保防禦體系,實現重大病蟲害智能化識別和數位化防控。建設數字田園,推動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術與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上的集成應用,建設環境控制、水肥藥精準施用、精準種植、農機智能作業與調度監控、智能分等分級決策系統,發展智能「車間農業」,推進種植業生產經營智能管理。
  • 精細化將成煤化工產業轉型必由之路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與相關國家共同推進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和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東西相繼,陸海相繼,東西共建。共建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暢通"一帶一路"經濟走廊。經過長期發展,傳統煤化工生產技術已成熟,處於階段性供大於求,但產能存在結構性過剩且具有高能耗、高汙染、資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的特點。
  • 五中全會解讀:加速核工業數字信息賦能發展
    信息系統、平臺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極大提升研發、生產效率,縮短項目周期,有效降低成本,控制工期。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可替代傳統管控模式,降低人為失誤因素,及時發現問題故障,保障安全生產運行。
  • 奇點數字「腦芯盾」發布,Ai智能和安全兼顧方案
    9月27日,福建奇點時空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點數字」)在廈門總部召開了2019技術發布會,大會以「安全Ai 智算未來」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人工智慧、AR/VR、智能硬體廠商及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數百名業界嘉賓參加。奇點數字科研中心副主任張晶博士,在大會上發布了「腦+芯+盾」安全Ai技術體系(BCS-Ai),並發表「讓行業應用人工智慧更安全」主題演講。
  • 我國數字鄉村新變化調查_新華報業網
    加快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與發展,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數字經濟的觸角,如何跨越崎嶇小路,連通深山溝壑,融入鄉村生活眾多場景,逐步改變農業發展?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已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技術正全面賦能農業細分行業,為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 堅定不移推進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
    農業是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前沿和生物技術應用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推進轉基因技術研究與應用是發展現代農業、實現科技創新、確保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國際科學技術競爭的焦點。一、全球轉基因作物發展勢頭強勁,不可阻擋最近,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布了全球轉基因作物育種產業發展的最新統計資料。
  • 【祥雲杯】科技下鄉助力農業發展,種植英雄選出最美臍橙!
    為整合優勢品類和優勢產地,推動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由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主辦、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支持、湖北祥雲(集團)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農媒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及河北高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祥雲杯」農業科技下鄉暨種植英雄挑戰賽於11月23日在江西瑞金榮譽國際酒店隆重開幕,本次活動特邀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陳生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肥料質量監測處處長田有國、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張互助
  • 康紹忠院士:農業領域若干顛覆性技術初探
    預計今後15 年內,該技術將大規模應用,並對產業產生顛覆性影響。我國學者僅進行肌肉乾細胞相關研究,未見細胞培養肉領域的相關報導。 (二) 農業生物藥物與生物肥料領域重大顛覆性技術方向 1.
  • 開課吧孫志崗:數字時代,在線教育如何賦能人才
    開課吧聯席總裁、首席產品官孫志崗受邀參與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領袖論壇並做了主題演講:數字時代,如何賦能人才,分享開課吧在數位化人才培養上的內功心法。疫情防控常態化促進了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更加快了我國數字經濟建設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步伐。2020年,對開課吧來說也是意義非凡的一年。開課吧孵化于慧科集團,今年8月26日正式宣布從慧科集團拆分,並獨立獲得A輪融資5.5億元人民幣,此次融資也是新職業在線教育歷史上最大單筆融資。作為數位化人才在線教育平臺,開課吧早已看準時機,乘勢而上,對自身的新職業教育生態圖譜進行持續迭代優化與精細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