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全球物種銳減2/3,人類社會面臨滅頂之災

2020-09-13 孟君369

導語:生態環境和諧動植物大量繁殖,地球生命爆發物種呈現多樣性。反之,全球物種銳減間接反映出自然環境惡化、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9月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狀肺炎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報告顯示,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


在此之前,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8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數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的44年間,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



從60%到68%,僅僅兩年間的數據變化,正意味著世界物種多樣性的加速下降



除了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減少,報告中的另一項數據同樣觸目驚心——全球五分之一(22%)的植物正面臨滅絕風險


報告還指出,所有影響全球動物種群數量下降的因素中,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即便人類做出巨大努力來減緩氣候變化,單單氣候變化一項仍將造成最高五分之一的野生物種在本世紀面臨滅絕的風險。


全球物種銳減帶來的影響:


1、食物鏈遭到破壞。


食物對任何生物來說都是極為重要,它是能供應生活所需的能源,修補受損機能及生長之用。食物鏈如果受到破壞,生物會因缺乏食物導致群體死亡,死亡沿著食物鏈條蔓延,最終所有物種都將受到影響。


2、物種多樣性的減少,加大了地球生命滅亡的機率。


地球上動植物種類越繁多,地球生命延續的可能性越大。因為多樣性的物種拓寬了生命變異的方向,在極端環境下,更有利於誕生出適應環境的生命。然而,物種大量銳減間接加大了地球生命滅亡的可能性。


3、物種銳減反映出地球生態正在惡化。


地球物種大量銳減間接反映出地球環境已不再適合生命的存活,報告指出世界物種多樣性正在加速下降,說明自然環境仍在加速惡化。如果人類不馬上採取應對措施,物種滅亡遲早會波及到人類。


結語:地球是生命共有的家園,維護生態和諧,保護物種多樣性,才能確保地球生命的不斷延續。若人類只考慮自身利益,破壞環境,隨著物種的加速滅絕,人類社會遲早也被毀滅。

相關焦點

  • 近50年全球物種銳減2/3,人類社會面臨滅頂之災!
    導語:生態環境和諧動植物大量繁殖,地球生命爆發物種呈現多樣性。反之,全球物種銳減間接反映出自然環境惡化、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報告顯示,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在1970至2016年間平均減少了68%。在此之前,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8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數顯示,從1970年到2014年的44年間,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消亡了60%。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失了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被擺上餐桌的動物報導說,這份名為《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的報告統計了1970年至2016年期間4392個物種、
  • 細思極恐的物種滅絕,50年已經消亡2/3,人類的孤獨還遠嗎?
    今天看到一篇報導說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報告還警告說,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正進一步威脅著100萬個物種,它們面臨著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的風險。
  • 棲息地喪失導致全球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
    中廣網海口10月31日消息(記者許雲)根據最新公布的《2006-2008年瀕危靈長類物種報告:世界上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物種》顯示,由於農業清地、伐木、薪柴利用導致的棲息地喪失是靈長類物種數量銳減的主要原因。
  • 世界自然基金會:50年來全球野生動物滅絕2/3
    原標題:世界自然基金會:50年來全球野生動物滅絕2/3[環球時報記者胡浩]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
  • 澳洲大堡礁面臨「滅頂之災」
    然而,美麗的大堡礁面臨著多重生存挑戰,不排除消失的可能性。目前大堡礁的未來面臨的最大的生存威脅是氣候變化。今年早些時間公布的研究顯示,全球大多數珊瑚品種都無法在全球升溫1.5攝氏度之後倖存。其原因是:水溫升高會導致海藻大量死亡,使珊瑚的締造者珊瑚蟲失去食物及色彩來源;另外,溫度上升還會使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增加海水酸性,這種海水會有更強的溶解珊瑚骨骼的能力。
  • 生物多樣性全球評估報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23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現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IPBES多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寧介紹,最新評估報告提示,在過去的300年間全球的溼地面積縮小了87%。另外,目前平均約有四分之一的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約有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
  • 不到50年,全球動物種群消失70%,人類正在毀滅地球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的《 2020年生存星球報告》(Living Planet Report 2020),全球近21,000個受監測的哺乳動物,魚類,鳥類,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種群涵蓋全球近
  • 專家:近50年全球變暖主要由人類活動造成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即將舉行前,組織者希望用這種活動喚起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  記者:追溯近百年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您認為是以自然因素為主還是以人類活動為主?   丁一匯:近百年的現代氣候變化由自然的氣候波動與人類活動共同造成,而近50年的全球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造成——雖然對這個結論有不同的聲音和爭論,但總體上在科學界達到了共識。正是這種科學的共識導致了國際上政治層面的重大決策,即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與《京都議定書》。
  • 全球大型食肉動物面臨消失
    美國《科學》雜誌近日發表一項由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和瑞典科學家聯合展開的研究稱,獅子、豹、狼、水獺和熊等大型食肉動物的不斷減少正逐漸改變全球地貌。 研究人員通過對31個食肉物種進行分析,指出生境喪失、人類迫害、獵物缺失等環境危機共同導致了食肉動物銳減。其中,75%正在逐漸減少,17個物種的規模是從前的一半不到。
  • 當地球會面臨滅頂之災時人類的出路在哪裡?
    現在國內外的許多科幻小說家寫了不少作品,其中不少是關於「末日題材」類型的,比如《2012》、《星際穿越》、《流浪地球》等等,其中的一些故事情節都涉及到了人類面臨地球滅亡,人類生存威脅之後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這些故事到底會在多少年之後變成現實呢? 可以這樣說,我們的地球從誕生開始就受到來自宇宙各方方面面的威脅。
  • WWF:野生物種群數量近50年平均減少2/3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9月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2/3。
  • 全球日確診60萬,人類物種的滅頂之災?
    來源:海外網11月26日電 Worldometer網站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到北京時間11月26日6時30分左右,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60649402例。身為智人的後代現代人類,在病毒面前仍然是無法抵抗,在冰河世紀下生存下來,戰勝過比自己強大的尼安德特人,跨過山河海洋到達澳洲大陸,無數山洪爆發河水泛濫,經歷農耕時代工業時代及戰爭。今年把本世紀發生的「大事」都發生了一遍,對於我們人類這物種或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 若不加大碳減排,50年後全球三分之一人口可能面臨極限高溫
    該論文稱,鑑於地表升溫速度高於海洋,而且熱帶地區的人口增長更快,因此在碳排放持續增加的情景(RCP8.5)下,到2070年,全世界人類生活環境的平均氣溫將較距今300年的前工業化時期上升7.5攝氏度,約為全球平均溫升的2.3倍。 50年後地球會有多熱?
  • 人類活動使全球兩棲動物生存艱難 三分之一要滅絕
    1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一項調查,全球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尤其是自1980年以來,已有122種兩棲動物滅絕,更有近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 2050年,人類可能會面臨這5種糟糕的局面
    從90年代初,到21世紀初,再到2020年,我們見證了人類社會巨大的科技革新、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人類的未來更趨向於智能化,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可能會有自動駕駛汽車、更廣泛的網際網路接入和半智慧機器人。那麼再過30年,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修正,科學家:地球進入第六次大滅絕時代,人類如今正面臨什麼?
    第一次、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總計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第二次、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海洋生物受到重創,遭受滅頂之災。第三次、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總計導致超過96%的地球生物滅絕。第四次、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估計有76%的物種滅絕,以海洋生物為主。第五次、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約75%—80%的物種滅絕。第六次、?
  • 臺灣社會面臨老齡化衝擊 50年後60歲人口將佔一半
    臺當局「經建會」分析數據後指出,臺灣是全球「老得最快」的地區,預計在2050年趕上日本。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經建會」預測,最快4年後全臺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過40歲,15年後進入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超過20%的「超高齡社會」,50年後,有一半的人超過60歲。臺灣婦女生育率屢創新低,今年1到8月出生人數只有10萬9141人,再度改寫歷史新低紀錄。
  • 科學家警告:50萬種昆蟲面臨滅絕或給人類帶來災難性後果!
    科學家在一份「對人類的警告」的研究中表示,地球上面臨滅絕的1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有一半是昆蟲,在水面上飛行、爬行、鑽洞、跳躍和行走的昆蟲的消失是大規模滅絕事件的一部分,在過去5億年裡發生了六次。上一次滅絕發生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塊不穩定的太空巖石摧毀了陸生恐龍和大多數其他生命形式。這一次卻是人類的錯。卡多索對法新社說:「人類活動是幾乎所有昆蟲數量減少和滅絕的原因。」
  • 第六次物種滅絕已經來臨,溫室效應日益嚴重,人類在自掘墳墓?
    人類社會越來越現代化,而現代化的背後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做支撐。由於人類對經濟發展沒有節制的瘋狂追求,說具體一點就是,受農業開採、漁業捕撈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地球上物種滅絕的速度將會加快,而在目前已知的大概800萬個物種中,已經有100萬個左右的物種即將面臨滅絕的威脅,很多物種的滅絕很有可能就會發生在幾十年之後。3000萬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