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一項調查,全球兩棲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正在急劇下降。尤其是自1980年以來,已有122種兩棲動物滅絕,更有近三分之一的兩棲動物物種面臨滅絕危險。
這項調查是由60多個國家的500多名科學家做出的,他們歷時3年對全球已知的5743種兩棲動物進行了徹底普查,得出了一份名為「全球兩棲動物評估」的報告。這是首次對兩棲動物物種安全進行全球範圍的評估。
三分之一要滅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晚期,科學家們就開始注意到兩棲動物面臨的生存困境,雖然先前已有研究表明不少兩棲動物存在滅絕危險,但這項新研究所揭示出的嚴重程度仍讓科學家們瞠目結舌:有1856種兩棲動物面臨滅頂之災,佔到全球兩棲動物的32%。在全部5743種兩棲動物中,有43%的動物即使生活在保護區中,他們的數量也在減少。
「我們從來沒有對其他物種進行過類似考證。當某些物種變得稀有或開始消失時,我們幾乎總能知道原因,」研究小組負責人西蒙·斯圖爾特說,「這讓整個科學界感到震驚。」與之相比,鳥類和哺乳類動物面臨滅絕危險的物種比例分別為12%和23%。
人類活動是主因
報告認為,造成兩棲動物處境堪憂的原因主要來自3個方面。
首先是棲息地減少。由於人類肆意砍伐森林、汙染水源和破壞溼地,兩棲動物漸漸失去了立足之地。例如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生活著一種大型陸生蠑螈,因為身上有淡綠色條紋而得名「虎紋火蛇」。但據美國聯邦官員估計,由於城市化和農業開發,這種蠑螈迄今已失去了75%的棲息地。
造成兩棲動物急劇減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類為飽口福或用作藥物而大量捕食。最後一種原因則顯得有些神秘。科學家們認為,很可能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調查援引哥斯大黎加一處森林的例子說,在1987年,該地區兩棲動物數量還很穩定,但次年就急劇下降。到了1989年,該地區近40%的兩棲動物物種滅絕。斯圖爾特說,科學界廣泛認為,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神秘疾病是罪魁禍首,但人們對此仍然束手無策。
新聞縱深
環境惡化的徵兆
然而,最讓科學家們感到擔憂的是,兩棲動物數量減少實際上預示著我們的環境正在不斷惡化,這最終將會對人類和其他生物構成威脅。
兩棲動物被認為對外界環境變化最為敏感。它們溼潤的皮膚具有可滲透性,因而遇到溶於水中的有害物質時就會很脆弱。由於它們同時生活在水中和陸上,這就意味著其中任何一種環境遭到破壞,它們都將難以生存。報告讓人們看到,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人類真得要和青蛙說再見。(北京晚報/尚軍 蓋明)(來源: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