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8月11日,俄羅斯普京透露,該國第一款新冠疫苗Sputnik V 已經在當日上午獲得衛生部許可並註冊,而且自己的女兒已經率先接種。這一消息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
不過,當時該全球首款獲註冊的新冠疫苗並不被看好,質疑的聲音不絕於耳。據悉,當時這款疫苗連臨床三期試驗都未進行。
9月4日,全球頂級期刊《柳葉刀》雜誌刊載了Sputnik V疫苗1期和2期臨床試驗結果:注射疫苗的志願者均產生了穩定的免疫應答;與新冠肺炎患者相比,這些志願者的抗體水平高出40%至50%;未發現嚴重不良反應。
本以為試驗結果將堵住悠悠眾口,但沒想到,僅僅在研究結果發表4天後,一個由16名國際科學家組成的小組向《柳葉刀》雜誌編輯理察·霍頓博士以及俄羅斯Sputnik V疫苗試驗論文的全體作者寫了一封公開信,對該疫苗的試驗數據的完整性提出了質疑。
坦普爾大學(Temple University)兼職教授Enrico M. Bucci以其在生物醫學科學完整性方面的工作而聞名,他與來自義大利、日本、德國和法國的其他15名科學家一起發表了公開信,表達了對發表論文中「潛在數據不一致」的擔憂。
Bucci教授在文章中寫道:「我和一群同事發現,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這篇論文中的數據有點令人費解。我們需要獲得原始數據。」
他們說科學界應該「更加關注科學證據和基礎數據」,並指出了讓數據「完全可用於密切審查」的重要性。「由於缺乏原始數據……《柳葉刀》發表的文章中描述的研究提出了幾個不同的關注點,」他們寫道。
DBT-Wellcome信託印度聯盟執行長、病毒學家Shahid Jameel博士表示:「(這16位科學家提出的)觀點是正確的。如果不能訪問實際數據,論文中多個圖的數據模式的過分相似性,引起了人們對數據的擔憂,因此也引起了對疫苗測試方式的擔憂。」
在論文中發表的三個圖表中,幾個在不同實驗出現了完全相同的數據模式。例如,在體液免疫反應圖中,所有接受Ad26-S冷凍疫苗接種的9名參與者在第21天和第28天出現了相同的抗體滴度。同樣,在9名使用凍幹rAd5-S疫苗的志願者中,有7人出現了相同的抗體滴度。另外,「一個恆定值在兩個完全不相關的實驗中不同」,而「在其他兩個完全不相關的志願者群體中又相同」。
儘管被研究的變量是離散的,但「在我們看來,基於簡單的概率評估,在不同的實驗中觀察到這麼多數據點是極不可能的,」他們寫道。
在另一個關於細胞對不同配方反應結果的圖中,實驗點模式被認為是重複的。科學家們寫道:「在這種情況下,所研究的變量(細胞增殖百分比)在本質上是連續的,使得不同實驗中數據點的重合更不可能。」
因此,科學家們希望獲得原始數據。他們稱,鑑於俄羅斯疫苗試驗的參與者人數很少,應該有可能迅速作出反應並分享個人水平的臨床和實驗室數據,以便任何有顧慮的人都可以審查數據並重新創建手稿中相當簡單的數字。
如果經檢驗後,發現數據無誤便可以打消上述顧慮,並能有力說明論文出現的數據「不一致性」與疫苗和生產無關。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資料:https://journosdiary.com/2020/09/08/scientists-alert-lancet-data-inconsistencies-russian-vaccine-tria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