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構築的具有均勻亞納米級「熱點」的超靈敏SERS基底用於汞離子檢測

2021-02-15 MaterialsViews

重金屬對水、空氣、土壤以及食物的汙染引發了一系列人類健康問題,在重金屬當中汞離子(Hg2+)被認為是最常見的一種有毒汙染物。經證實,微生物可以直接從水或土壤中吸收Hg2+,並將Hg2+轉換為甲基汞,然後通過食物鏈和飲用水在人體富集,從而導致腦損傷,腎功能衰竭,DNA損傷以及免疫系統穩態的破壞。Hg2+造成的環境汙染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此,開發出一種高效靈敏的檢測Hg2+的方法顯得十分重要。與傳統的檢測Hg2+的方法如原子螢光檢測法、比色法相比,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因為其高靈敏性,螢光猝滅性,非入侵性,高解析度,以及對化學結構的指紋識別等優點,已受到多個行業的普遍認可。所以,獲得高選擇性和靈敏性的SERS基底用於Hg2+的檢測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最近,武漢大學肖湘衡教授、鄧紅兵教授和汪付兵教授一起通過石墨烯嵌入層精確控制頂層金顆粒和底層金三角陣列之間的距離,從而獲得具有大面積均勻亞納米級「熱點」的三明治結構SERS基底,用於對Hg2+汙染的水和沙土的微量檢測。由於Hg2+可以被胸腺嘧啶(Thymine)選擇性地綁定並形成穩定的Thymine - Hg2+- Thymine鍵,從而通過Thymine - Hg2+- Thymine鍵可以把Raman探針分子標記的DNA2和巰基修飾的DNA1連接在一起,並通過巰基與SERS基底成SH-Au鍵,最終檢測到DNA2上面的Raman探針分子的信號而判斷是否含有Hg2+。通過對被Hg2+汙染的水和沙土進行檢測,當水(沙土)中的Hg2+離子濃度低至10-9 M(10-7 M)時,仍然能夠清晰的分辨出探針分子的信號,證實了該基底對 Hg2+的檢測表現出優越的性能。為測試該基底對Hg2+的選擇性檢測,還對Co2+, Cu2+, Zn2+, K+, Na+ 和 Fe3+進行了檢測,可以發現上述的金屬離子即使濃度很高也沒有明顯的拉曼信號,證實了該基底對Hg2+的檢測不受其他金屬離子的幹擾。

該研究工作為SERS基底在檢測重金屬離子和環境汙染物問題等方面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相關工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Small (DOI: 10.1002/smll.201603347)上。

遠程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技術進展

雁過留影——基於SERS原位監控催化反應的熱電子歸趨追蹤方法

(點擊以上標題可以閱讀原文)

MaterialsViewsChina

官方微信平臺

聚焦材料新鮮資訊

材料大牛VS新秀訪談
MVC論文排行榜每月新鮮出爐
熱愛科研的你還在等什麼,快加入我們一起微互動吧!!!

微信號:materialsviews

微博:materialsviews中國

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刊物或媒體如需要轉載,請聯繫:

materialsviewschina@wiley.com

關注材料科學前沿,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閱讀Small原文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貴金屬納米結構組裝及其SERS應用研究方面...
    《納米研究》(Nano Res. 2015, 8, 957-966)上。  由於電磁增強作用,位於貴金屬納米結構表面的分子拉曼信號會得到數量級的增強,從而產生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具有分子「指紋」識別能力,在化學和生物分析等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貴金屬納米結構表面具有大幅度增強局域電磁場的位置(一般位於<10nm的間隙處)稱為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是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信號的主要來源。
  • 用橡皮泥「玩」出超靈敏石墨烯傳感器
    這項研究報告主題是「使用黏彈性的『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實現靈敏的機電傳感器」(Sensitive electromechanical sensors using viscoelastic graphene-polymer nanocomposites),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中,文中詳細介紹混合石墨烯納米薄片至具有高度黏彈性的聚矽氧烷基體(即一般市售的Silly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這些優異的物理性質使石墨烯在射頻電晶體、超靈敏傳感器、柔性透明導電薄膜、超強和高導複合材料、高性能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  「高」「大」石墨烯製備絕非易事  「能否在介電襯底上大面積、高質量地製備石墨烯是其應用能否真正實現的關鍵前提和基礎,也是石墨烯研究領域的重點和熱點。」
  • 石墨烯的基本表徵手段與檢測方法大全
    >除了在一定厚度的SiO2上可以採用光學顯微鏡觀測到石墨烯,在金屬基底上也可以通過光學顯微鏡檢測到石墨烯的存在。隨著化學氣相沉積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不同形貌不同尺寸的石墨烯被製備並採用光學顯微鏡進行石墨烯區域表徵[圖2(b)]。相比於在絕緣基底上使用光學顯微鏡表徵石墨烯,在金屬銅上利用銅與氧化亞銅的顏色差異來表徵石墨烯具有更高的對比度,可以更清晰地觀察到石墨烯的存在,但是該手段卻無法分辨出石墨烯的層數差異。
  • 智能所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
    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劉錦淮研究員和楊良保副研究員等提出了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的概念,並取得了研究進展。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與納米結構相關的光學現象,它的強弱不但取決於金屬本身,還和納米結構的尺寸、形狀和間距有關。
  •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
    中國科學家實現石墨烯納米結構原子級精準可控摺疊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6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的石墨烯納米結構摺疊,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尺寸的、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紙」。
  • 自支撐三維納米多孔石墨烯薄膜製備微米級柔性全固態非對稱超電容
    因此,探尋具有高體積比性能的柔性儲能器件成為關鍵。柔性超電容因其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長使用壽命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為了兼顧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人們通常將具有高導電性的碳納米材料和具有高比容量的過渡金屬氧化物複合,以期獲得優異的電化學性能。然而,碳納米材料較低的比容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複合電極材料整體的電化學性能。
  • 柔性PDA薄膜陣列用於雙模光學檢測VOC標誌物氣體
    因此, 各種基於PDA的色敏及螢光傳感器已被廣泛開發用於氣體小分子、生物大分子、溶劑、熱、金屬離子等傳感檢測研究。PDA聚合物分子由於具有π共軛結構很容易聚集在一起, 限制了其均一薄膜的構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 同時實現PDA傳感器使用的便攜性和穩定性, 通常將PDA固定在基底表面來製備PDA薄膜傳感器。目前, 玻璃、二氧化矽、瓊脂糖、藻酸鈉纖維等都已經被用於PDA的基底來構建薄膜傳感器。
  • 深圳先進院在半導體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SERS detection(《基於自組裝二硒化錫納米片陣列的可調陷光結構應用於超靈敏SERS檢測》)為題發表在光電磁功能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2019,DOI: 10.1039/C9TC03715B)上。
  • CCS Chemistry | 簡單靈敏,一種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構築策略
    超低濃度目標分析物的高效檢測在實驗室具有廣泛的研究興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急切需求。螢光放大檢測是構築超靈敏探針的一種具有重要應用的策略,可將簡單的分子響應轉化為強烈的螢光信號。MOFs所具有的獨特性之一是其可根據框架化學在同一框架中引入多種不同的金屬位點或有機連接單元。因此,MOFs原則上為螢光放大檢測體系的構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 通過受控的電化學蝕刻,方便且超淨的玻璃上石墨烯納米孔
    1成果簡介 為了應對石墨烯納米結構製造的挑戰,人們已經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方法Schneider等研究人員合作在《ACS Sens》期刊發表名為「Facile and Ultraclean Graphene-on-Glass Nanopores by Controlled Electrochemical Etching」的論文,研究通過在低電容上使用電脈衝石墨烯玻璃(GOG)膜,以極低的電噪聲在商用玻璃基板上製備出乾淨的石墨烯納米孔。
  •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
    納米科學:製造原子級納米帶!研究人員已經邁出了將原子級精密石墨烯納米帶(APGNR)整合到非金屬基底上的第一個重要步驟。矽晶體是最常用於製造電晶體的半導體,電晶體是用於在計算中執行邏輯運算的關鍵電子元件。然而,隨著更快和更強大的處理器的產生,矽已達到性能極限:導電越快,溫度越高,導致過熱。
  • 清華大學:通過受控的電化學蝕刻方便且超淨的玻璃上石墨烯納米孔
    成果簡介 為了應對石墨烯納米結構製造的挑戰,人們已經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些方法都需要複雜和高端的納米製造平臺,並且受到表面汙染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電噪聲並增加原子薄層石墨烯膜的厚度。本文,清華大學Wangyang Fu與萊頓大學Grégory F.
  • 清華大學:通過受控的電化學蝕刻方便且超淨的玻璃上石墨烯納米孔
    成果簡介 為了應對石墨烯納米結構製造的挑戰,人們已經探索了各種各樣的方法,這些方法都需要複雜和高端的納米製造平臺,並且受到表面汙染的影響,可能會產生電噪聲並增加原子薄層石墨烯膜的厚度。Schneider等研究人員合作在《ACS Sens》期刊發表名為「Facile and Ultraclean Graphene-on-Glass Nanopores by Controlled Electrochemical Etching」的論文,研究通過在低電容上使用電脈衝石墨烯玻璃(GOG)膜,以極低的電噪聲在商用玻璃基板上製備出乾淨的石墨烯納米孔。
  • 蘇州納米所等發現提升半導體氧化物SERS性能的新方法
    自上世紀70年代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面世後,貴金屬基底的引入將拉曼檢測靈敏度提升了百萬倍,克服了傳統拉曼光譜與生俱來的信號微弱等缺點,使得拉曼檢測在食品安全、環境監測、生命科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並迅速成長為最為靈敏的表面物種現場譜學檢測技術之一。
  • Nature:快速靈敏的室溫石墨烯納米機械測輻射熱儀
    測光計是檢測光線的有力手段。新興應用要求輻射熱計在室溫下工作,同時保持高速和高靈敏度,這些特性固有地受探測器熱容量的限制。
  • 二維超晶格材料用於高效能源存儲和轉化
    電化學技術也被用來加速鹼金屬離子在過渡金屬硫族化物晶體層間的嵌入,這種方式所得到的MoS2納米片具有典型的金屬1T相。除了鹼金屬離子,季胺離子也已經被用於插層輔助的剝離中。製備各類二維超晶格材料的液相策略。3.1 基底上生長二維超晶格薄膜結構一種最直接的用於構建二維超晶格的方法是將層層分離的納米片轉移到到基底上。Dean等人在2010年首次通過這種方式構建了石墨烯/h-BN異質結構。通過重複這一過程,有可能製備出具有任意石墨烯和h-BN層數的超晶格。
  • 北大:直接製備圖案化石墨烯納米片,用於發光二極體
    本文要點:利用垂直石墨烯納米片的特殊結構,促進紫外LED器件散熱的新方法成果簡介 以氮化鋁Mater》期刊發表名為「Direct Growth of Nanopatterned Graphene on Sapphi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論文,研究報導了一種通過在納米圖形化藍寶石基底(NPSS)的c-面上選擇性生長石墨烯,來製備納米圖案化石墨烯的新思路,並且展示了其在外延生長氮化鋁(AlN)薄膜中的應用
  • 科學家實現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生物電子技術研究室研究員楊良保課題組利用Raman探針及貴金屬納米單元修飾的針灸針實現了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