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又一個中國科學家攻破了世界級難題,終於要結束了......

2020-08-17 超級數學建模

樁樁件件

人類負有責任


澳洲山火肆虐,非洲蝗災蔓延,世界病毒橫行,現在洪水又如猛獸一般在亞太泛濫......2020年發生的這樁樁件件,已經說不清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人們的注意力被這些來勢洶洶的大災大難吸引,自顧不暇,甚至開始有人宣揚「大自然在清算人類」。自然是否在清算尚未可知,但是一場對人類的反噬卻在真實發生。


北極下起了塑料雪,汙染濃度達到每升約14000個微塑料顆粒。



南極的土壤不再乾淨,這個最偏遠的陸地上的昆蟲身體中竟然發現了塑料。


紅色光譜區域即為在南極彈尾蟲體內發現的微塑料碎片


青藏高原的湖冰多了雜質,大量冰川中沉澱著無數看不見的微塑料顆粒。


青藏高原北部老虎溝12號冰川雪樣中發現的微塑料(PC)


馬裡亞納海溝中發現了塑膠袋,地球上最深的海溝成了人類最深的垃圾場!


圖片拍攝於1998年5月20日,距離海面為10898米,相當於33座艾菲爾鐵塔疊加起來的高度


就在前不久,《Science》上刊登一篇文章——《Plastic rain in protected areas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保護區的塑料雨)。

塑料雨的主要成分是微塑料。2004年,發表於《科學》雜誌關於海洋水體與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目前,科學界對微塑料的定義通常是指直徑小於5mm的塑料碎片和顆粒,被稱為「海中的PM2.5.」。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估計每年有超過1000噸的「微塑料」落入美國南部和中西部的保護區。由於塑料不易降解,到2025年,全球環境中的塑料預計累計110億噸

屏幕圖為美國保護區下的「塑料雨」拍攝圖

山火、洪水、蝗災、病毒,它們的出現或許還可能與人類無關,而塑料,它是由人類一手製造出來。


因為塑膠袋快要窒息的海鳥


把塑料當食物餵的鳥媽媽


被尼龍繩活活勒死的海豹


現在,把塑料掩埋在地下會降低土壤的蓄水能力,焚燒之後又會產生迄今為止毒性最大的一類物質二惡英。塑料丟在海洋裡會嚴重危害海洋生物的健康,即使塑料變得「看不見了」,它也會藏在水裡,滲入土壤,被動植物吸收之後,進入人類的身體。


可人類的身體也無法分解塑料,被排出人體的塑料又會再次進入生物鏈、食物鏈.......周而復始


我們不會知道,此刻進入我們身體的微塑料曾去過哪些地方,又奪去了多少生命。


如果塑料一直這樣不易降解,那麼總有一天,它們會像石頭,甚至超過石頭,佔領大地,堆出高峰,遮雲蔽日。


鳥可以棲息在石頭上,也可以站在垃圾上,人能嗎?


可石頭能用來蓋房子,塑料垃圾能嗎?即使能,又有多少人願意住呢?


研究出可以替代塑料的材料,絕不是僅僅為了所謂的「經濟」,更是為了我們人類自己,為了子孫後代,必須快一點,再快一點


其實,科學家們早就為此做了很多努力。

2014年,倫敦工業設計的學生研究出可食用「水球」,用以替代塑料瓶。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等人發現黃粉蟲的幼蟲可以降解塑料。

2016年,印度的一名24歲的小夥發明了可食用「塑膠袋」。

2016年,日本科學家證明利用細菌可以分解塑料。

2017年,西班牙一位生物學家發現蠟蟲的幼蟲身體中含有可以分解塑料的「酶」。

2018年,智利科學家發明了一款可以喝的「塑膠袋」。


然而,幾年過去了,「可食用」掀起的浪花已經一點點歸於平靜,生物分解帶來的驚喜也再沒有後續



幾天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宣布研製出了一種「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這個消息一出來,又讓人看到了塑料可以被替代的希望。



塑料,作為一類「物美價廉」材料,除了不易降解造成環境汙染外,它幾乎無可挑剔。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它被罵的如此慘,卻仍舊遍布我們生活的原因。


因此,想要替代塑料,新材料除了易降解外,還要具備實用性大規模生產的可能。


根據俞書宏院士團隊發表在《Cell》上的論文《Ultra-Strong, Ultra-Tough, Transparent, and Sustainable Nanocomposite Films for Plastic Substitute》(《用於塑料替代品的超強、超韌、透明和可持續的納米複合膜》可知,這個新材料是基於微生物發酵過程研製而成。



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


在A容器內養一種能產生大量纖維素的細菌,讓它生長一段時間後,再把納米粘土和營養液混合,通過氣溶膠噴灑在細菌表面。再讓它生長一段時間,把上面那層「噴灑物」揭下來,清洗過後,熱壓成型,得到D圖類似珍珠母的「磚塊纖維結構」。

氣溶膠:由固體或液體小質點分散並懸浮在氣體介質中形成的膠體分散體系。液體氣溶膠通常為霧,固體氣溶膠通常稱為「霧煙」。氣溶膠的消除:主要靠大氣的降水、小粒子間的碰並、凝聚、聚合和沉降過程。



壓制類似於這樣


複合材料外觀及水凝膠和成型後的微納構


相較於傳統的塑料薄膜能夠使光線輕鬆透過,散射卻很困難。這款新薄膜具有非常好的光管理特性,它不僅高透明,而且能高效的散射透過的光線,進而實現理想的勻光效果。

這種高透明高霧度薄膜得益於緻密的仿貝殼「磚-纖維」結構,通過薄膜內部孔隙的填充保證透光效果,通過納米片-纖維素的界面散射保證光學霧度,從而可以在370-780 nm的可見光譜波長範圍內同時實現超過73%的高透明度和超過80%的高光學霧度。


對於光電器件來說,這種結合了高透明度和高光學霧度的光學特性可以有效提高透過光的比例,延長光的傳輸路徑,從而顯著提升光捕獲效率。


該薄膜與多種傳統塑料強度、模量、最高服役溫度和熱膨脹係數的Ashby圖。


該仿生薄膜還具有優異的熱穩定性,熱膨脹係數低至 3 ppm K-1,即溫度每改變100°C,尺寸變化僅為萬分之三,是商用塑料薄膜的幾十分之一。


相對於在高溫下極易軟化變形的塑料薄膜,該薄膜在250℃下仍能保持結構和性能穩定,因此在極端環境下具備比塑料薄膜更為優異的服役性能。


在展開和彎折的情況下,沒有明顯損傷,該薄膜上的電路都可以保持暢通,使LED燈亮。


把這種「薄膜」放在土壤裡和PET材料做降解實驗對比。


常見的PET塑料瓶


兩個月後,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來的「薄膜」的力學性能、使用溫度、熱膨脹係數都有較大優勢,而且明顯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



換句話說,「薄膜」比塑料材料性能更好,而且能夠降解!


更重要的是,氣溶膠輔助的製備工藝已經被證明具有大規模化生產的潛力。


從目前的試驗結果來看,這個新材料有非常大的希望可以替代塑料!


倘若塑料真的能被替代,而且替代它的材料容易分解,「白色汙染」、「微塑料」不再加劇。假以時日,人類一定能夠把地球上現有的塑料垃圾給徹底處理掉。


但願到時,風暴過後,海灘再也不會出現密密麻麻的塑料垃圾。


風暴後的「美麗」峇里島


海洋生物不再把塑料當食物,我們再也不用去想像它們如何呼吸、消化,不用去想它們遭受了多大的痛苦。


一頭擱淺在泰國海灘的鯨魚體內有80多個塑膠袋,重達8公斤!


人類的雙手在為了口腹之慾外,也能夠少沾一點罪惡。


相關焦點

  • 又一個中國科學家攻破了世界級難題,人類自己作的孽,終於結束了
  • 美籍數學家丘成桐:曾攻破世界級數學難題,獲數學界「諾貝爾獎」
    1976年,世界級的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被年僅27歲的丘成桐攻破,收穫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普茲將」。他在「卡拉比猜想」後面永遠加上了自己的名字——卡拉比·丘定理。同時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幾何分析學。丘成桐出身於一個書香家庭,他的母親是梅城最後一位秀才的女兒,父親也是做學問的哲學家。丘成桐從小就被父親要求背誦古文,像《論語》等。他父親尤其喜愛陶淵明,因此為人處世都很清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丘成桐解決了卡拉比猜想後,在學界發生了很大的震動。
  • 世界級難題變寶藏要多久?
    在這裡勘探開發油氣,屬世界級難題。30多年來,中國海油持續強化科研攻關,不斷推進勘探實踐,2010、2012年先後發現東方13-1(開發階段稱東方1-1一期)、13-2兩個氣田。2015年東方1-1一期投產,如今氣藏規模、年高峰產量更大的東方13-2氣田再次成功投產,世界為之側目。
  • 數學界傳出重大消息,黎曼猜想或將被證明,最重要的難題被攻破?
    要說數學中最難的問題是什麼?相信大家會有不同的答案,對於大傢伙,感覺不會的就是難的,要說最難的數學難題,莫過於數學猜想了。目前在數學界有七大數學難題,期待著人們的解答。這七個"世界難題分別是是:NP完全問題、霍奇猜想、龐加萊猜想、黎曼假設(又叫黎曼猜想)、楊·米爾斯理論、納衛爾-斯託可方程和BSD猜想,這七個問題都被懸賞一百萬美元。這七道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都等待著優秀的數學們解決出來。然而在最近,數學學術界出來一道勁爆消息,那就是這七道數學難題中的黎曼猜想被證明出來。
  • 中國頂尖女專家,回歸祖國立下大功,攻破世界級製造難題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憑藉自身智慧,解決生產生活中的難題,創造出豐富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即便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歷史仍然由人民創造。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過程中,會出現傑出人物對他們進行指導,而今天創造歷史的「領導人物」便是中國頂尖女專家——範景蓮。她帶領團隊進行了「難熔合金材料」技術攻關,破解世界製造業難題,為我國軍事航天助力。
  • 14歲男孩自製核反應堆,攻破多年科學界技術難題
    14歲男孩自製「核反應堆」 ,攻破多年科學界技術難題!自從人類歷史文明發展以來,地球上出現過許多傑出的代表人物,他們相繼擁有著高超的智慧頭腦,以及異於常人的思維能力,為人類文明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類群體也被稱之為是天才,因為他們能夠解決常人所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
  • 中國科學家再創奇蹟!解決一道世界級難題,它甚至牽扯人類存亡
    據報導,在近日發表在美國《科學》和中國《中國科學·技術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團隊,通過利用高山天文臺的臺CoMP日冕儀,終於首次測量得到了日冕磁場的全局性分布,為多年來科學界有關太陽日冕磁場如何測量,這一世界難題,找到了全新的解決途徑。
  • 終於徵服高原!直20攻克世界級難題,俄媒:多虧了技術封鎖
    據介紹,直-20直升機近年來連續攻克世界級技術難題,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日前又攻克了旋翼防除冰這一關鍵技術,軍事專家指出,這意味著直-20終於徵服了高原難題,擁有了全疆域、全天候作戰能力,而這將大幅提升陸軍的綜合作戰能力,對於高原地區的駐軍來說,直-20的技術成熟也能大大提升後勤補給能力。
  • [簡訊]中國科學家破解質子治療在線監測難題 最新研究成果在《Sensors》發表
    《Sensors》發表數字PET團隊在線精準監測質子治療研究成果CPTN訊,2018年9月初,國際權威期刊《Sensors》在線發表中國科學家謝慶國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 我國攻破核廢料處理難關,日本欲3000億購買技術,美呼籲技術共享
    在經過重重試驗之後,我國終於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自主研發出了原子彈,國防力量也由此提升。但是核武器研發出來之後,如何保存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通常來說,原子彈的物理保存方法是拆除引爆裝置,讓它做到完全防水,同時控制好溫度和溼度。核廢料的處理是擺在各國面前的難題。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洩漏,上百人因此喪命,核洩漏的中心地帶,生態極具惡化,並且造成了嚴重的海水汙染問題。
  • 我國科學家攻破世界難題,白色汙染終於要結束了
    突然發現了新天地:不再局限於客廳窗前的小花架,不再受限於不好凹角度的補光燈(話說不止一個鄰居問過我「你家這魔幻燈光是啥意思」),再加上看到了大量有「狀態」肉肉的美圖,我一下子變貪心了:我也想要老樁、我也想要群生、我也想要有數不過來的肉肉… 於是乎從此踏上了肉盆土買買買的無限循環模式(這句話感覺被好多肉友說過無數次)…六月入坑以來最大的樂趣就是周末逛綠植店
  • 中國兩數學家破解世界百年難題龐加萊猜想(圖)
    本報北京6月4日訊本報記者武衛政、新華社記者李斌、鄭天虹、王攀報導:兩位中國數學家近日在《亞洲數學期刊》最新一期雜誌上發表論文,運用美國數學家漢密爾頓和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的理論,對世界級的數學難題龐加萊猜想進行了完全證明。
  • 中國十六年攻破這一世紀難題,科學家:到底要不要把技術賣給美國
    你知道中國的科技已經發展到一個怎樣的程度了嗎?你了解中國的科技進程嗎?是不是感覺現在的科技發展太快已經跟不上腳步了,是的,現在每天都有新的科技產品誕生,這就導致很多時候我們根本就關注不到所有的科技產品了。
  • 難倒達爾文的生命懸案被中國科學家成功破解,被譽為最驚人發現
    在地球整個生命進化史上,一直存在一個極大的懸案:在距今約5.4億年前的寒武紀,各種複雜的生命形式——動物——紛紛登上地球生命演化史的舞臺,這被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為什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會被當作生命懸案呢?
  • 攻克多個世界級難題,4年8篇高水平論文,90後清華女博士太傳奇
    普通學生拿個普通學校的國家勵志獎學金都難如登天,白蕊拿的是清華的國家獎學金和特等獎……最為難得的是,白蕊攻克了多個世界級難題,在多次世界級的競爭中快人一步。而這樣優秀的世界級人才,是我們國產的。她博士畢業之後的選擇,也和一些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 內蒙古女孩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三、從未出國留學,卻破解世界級難題白蕊志向遠大,潛心鑽研生物界,雖從未出國留學,卻攻克了各種世界級難題。至今為止瞬變狀態的剪接體機制研究仍然是困擾生物界多年的世界級難題,許多科學家一聽到這個詞就望而卻步。
  • 這片水中森林,解決了一個世界級治理難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作出重要指示,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因此,消落帶治理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為了治理三峽庫區消落帶難題,重慶市萬州區人民法院從江蘇省林科所引進了一種喬木——中山杉。
  • 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破格成985教授
    導語:他是我國數學天才,大三就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在很多人眼中,世界級難題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能解出世界級難題的人,一般都是從小天賦異稟,是眾人眼中的佼佼者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才子,他從小跟同齡人一樣,並沒有展現出超同齡人的智慧,但是他卻是我國的數學天才,大三就能破解世界級難題,23歲就破格成985教授,他就是劉路。聽到劉路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我們先來介紹一下他。
  • 國產女科學家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從那時候,她立志將來長大後要做一名科學家。由於白蕊喜歡閱讀科普書籍,使她培養了很強的思維能力,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上高中後她慢慢的喜歡上了生物這門課程,不知足於課堂和書本上的東西,她還通過各種渠道學習生物知識。從那時起,她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把研究生物科學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
  • 奧林帕斯懸紅: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詩與遠方
    在攻克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上,華為是極為認真和有卓越追求的。 去年底,華為發布了針對數據存儲世界級難題的奧林帕斯懸紅,聚焦實現『自動駕駛的數據全生命周期治理』和構建『每比特極致性價比的數據存儲』,鼓勵全球科研工作者攻克數據基礎設施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