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作用對於茶葉品質的影響

2021-01-08 民藝工坊

水解反應在有機化學中的概念是水與另一化合物反應,該化合物分解為兩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羥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應過程。

在茶葉生產製作中,水解反應以酶促水解為主,水解酶是催化水解反應的一類酶 ,茶葉中研究得比較多的水解酶主要有果膠酶、纖維素酶、糖苷酶、蛋白酶和澱粉酶等。

茶葉加工實質上是一個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的過程 ,其主要技術環節都與酶的控制和利用有關。許多研究表明 ,水解酶與茶葉中的可溶性糖、胺基酸及醇類香氣物質等的形成關係密切。 因此 ,研究水解酶在茶葉加工過程中的作用機理和活性變化動態 ,對於提高茶葉及茶飲料的香味品質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澱粉/纖維素酶促水解

(C6H10O5)n(澱粉/纖維素)+nH2O→nC6H12O6(葡萄糖)

在紅茶加工中,必須充分利用酶的生物化學作用,才能形成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徵。

紅茶在逐步失水的萎凋過程中,葉子因失水使葉細胞汁相對濃度提高,葉細胞內各種酶系的代謝方向趨於水解作用。水解酶如澱粉酶、蔗糖轉化酶、原果膠酶、蛋白酶等活性都有提高。

萎凋過程中水解產物為後期發酵轉化提供了良好的先質,由萎凋的水解作用為主到揉捻開始以後以氧化作用為主導的物質變化,決定著紅茶品質特徵的形成。

酶具有熱變性,綠茶加工中,在發生熱變形之前水解酶活性在葉溫升高的一定範圍內迅速提高,從而加快了蛋白質、澱粉、纖維素、原果膠、脂型兒茶素等物質的水解,增加了胺基酸、可溶性糖、水溶性果膠等茶湯成分的積累,削弱了苦澀的脂型兒茶素對茶湯滋味的影響,並為以後工序中物質的轉化提供了大量先質。

所以許多高等級綠茶都會在殺青之前適當萎凋,以促進水解作用,提升茶葉品質。例如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等。

白茶加工工藝簡單,傳統工藝白茶分萎凋於乾燥兩道工序,且工序間無明顯界限。白茶加工突出特點是需經歷長時間萎凋,在此期間伴隨著萎凋葉的失水而發生一系列複雜的理化變化,從而逐步形成白茶特有的品質風格。

而這其中水解作用又佔了主導,白茶萎凋時因芽葉失水,水解酶活性增強,使有機質趨向水解。各類大分子物質水解成可溶於水的小分子物質,這類物質不僅是形成白茶特殊風味的關鍵,同時也為白茶後期轉化提供了先質。萎凋水解充分的白茶不僅口感柔和飽滿,同時也協調自然。

可以說水解作用伴隨著各類茶葉加工,對各類茶葉的品質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部分內容轉自微信公眾號:民藝工坊)

相關焦點

  • 外源酶對茶葉品質的研究進展
    ,酶具有專一性強,反應條件溫和,催化效率高等優點,在基本不影響其它品質的前提下利用外源酶製劑可有針對性地改善茶葉中某一特定物質的含量,進而提高茶製品的品質與產量。通常情況下,根據果膠酶作用的底物和方式,果膠酶分為果膠水解酶、果膠裂解酶、果膠酯酶和原果膠酶。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丨白茶品質形成的關鍵
    優質的白茶原料主要來自福鼎、政和的高山區,這些產區不僅海拔高,而且生態環境也十分優越,為白茶品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一片剛剛採摘下的茶葉鮮葉直接泡來喝,它幾乎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只有經過多道工藝的加工,才會讓我們體會到那令人愉悅的鮮爽與回甘,所以茶葉的加工工藝至關重要。
  • 淺論酶在茶葉初制中的應用
    茶葉中多酚類氧化物佔鮮葉乾物質總量的18%-36%,茶葉中氧化還原酶類(PPO能夠加速多酚類物質的氧化速率,使得茶葉出現葉片紅變,進而影響劉叉叉的品質(湯色、葉底、外形等)。為了能夠更好保證綠茶品質而在綠茶的初制中加入殺青這一工藝。在綠茶初制中的殺青工藝就是利用酶容易失活這一特性來鈍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 茶葉罐會對茶葉品質影響這麼大,茶葉罐選擇有技巧,你選對了嗎?
    在買茶時,商家一般都會在茶葉罐上下功夫,務必要給大家留下茶葉產品高大上的印象。其實按我說,茶葉罐顏值固然重要,最關鍵的還是要看茶葉罐是不是滿足茶葉儲存條件,是否能一直保持茶葉品質。遙想當年趕集買茶時,賣茶人總會粗粗用報紙來包裝茶葉。茶葉買回家,我媽也沒專門準備茶葉住處。茶葉便一直呆在報紙中,隨喝隨取,好隨意。當時泡出來的茶葉總有股潮味兒。
  • 茶葉化學成分—茶葉中的糖類(果膠,美拉德反應,焦糖化反應)
    一、糖的分類1、單糖:凡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如常見的戊糖:核糖、脫氧核糖;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2、寡糖:凡能被水解成少數(2~6個)單糖分子的糖。(如糖胺、糖酸等)二、茶葉中的糖類單糖和寡糖能溶於水,多數具有甜味。也是茶葉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茶樹因葉片的發育階段不同,合成的糖其種類也有差異。
  • 茶葉的分子存在形式
    茶葉的色香味品質,是鮮葉含有的多種化學成分及其變化產物的綜合反映。茶葉品質的優劣,首先決定於鮮葉內含有效化學成分的多寡及其配比。制茶的任務只是控制條件促進鮮葉內含成分向有利於茶葉品質的形成發展。鮮葉中所含的主要化學元素有碳、氫、氧、氮、磷等。其中氫和氧化合的水佔鮮葉總重量的四分之三。碳、氫、氧、氮等基本元素在鮮葉的乾物質中佔絕大部分,大約95%左右。
  • 喝茶有什麼好處 茶葉水的功效與作用
    中國人飲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喝茶只是將茶水當做一種解渴或補水的飲料,俗所謂衝泡方式、茶具、茶禮等,而品茶則是一種藝術,通過品鑑茶葉的形、香、味、韻、色陶冶情操,更是一種境界。喝茶也好,品茶也罷,你知道茶水都有哪些好處嗎?
  • 為什麼茶葉會苦味和澀味
    很多朋友不知道為什麼普洱茶要藏新茶讓新茶陳放幾年後再拿出來喝,而且普洱茶與別的茶不一樣,普洱茶的品質越陳越好,而別的茶是求新,只有普洱茶是求陳。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普洱茶的專業知識。茶葉中的多酚類就是引起茶湯澀味的主要化學成分,也是水浸出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量一般佔到水溶性組分的50%-70%,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重要指標。澀味物質的轉變多酚類物質性質較為活潑,易在酶的作用及溼熱條件下發生氧化作用,也能在常溫常壓下發生緩慢氧化作用。
  • 海拔跟茶葉品質真的有關係嗎?
    那都在聊海拔,你真的知道海拔與茶葉品質之間的關係嗎? 高海拔對茶有什麼影響?老話說「高山雲霧出好茶」,海拔越高,整個生態環境都會比較潔淨,遠離人煙和城市生活汙染,茶葉生長中吸收的雜質越少,對於沒有任何繁瑣加工的白茶而言,更能品味自是天成的白茶滋味。 2、溫差更大,內質物更多。高山茶園的整體氣溫會比平地茶園更低一些,而且晝夜溫差更大。
  • 所有你想問的茶葉問題,答案都這裡!
    2、水質對泡茶有影響嗎? 水的種類很多,性質是不同的,各種水因所含溶解物質的不同,對泡出茶湯品質的影響也不同。 茶具有天然、純正的特點,如果用水不當會給你帶來很多喝茶的遺憾。 陸羽的《茶經》中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 【茶話】茶葉回甘、生津是怎樣產生的?
    相對入口立刻表現出來的甜味而言,這種「苦盡甘來」的後味更富戲劇性,也更多的與好茶品質聯繫在一起,苦盡甘來,似乎這甜就是因苦而生,但是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回甘是因為茶湯中含有糖苷類物質,喝茶時糖苷類物質附著在了口腔中,過了一陣水解了,產生了葡萄糖,於是你覺得甜,這叫回甘。
  • 茶科普 | 茶葉中的多糖是什麼,有什麼功能?
    茶科普 | 茶葉中的多糖是什麼,有什麼功能?可以從茶樹的各個部位,例如葉片、花、果實中獲取,並且由於茶葉品種和加工工藝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一般來說原料越粗老的茶葉原料中,茶多糖含量越高。不同茶類間,烏龍茶2-3%>綠茶1-1.5%>紅茶0.5-0.1%(百分比含量是指佔幹茶重量的比例)。
  • 茶葉色素—茶葉中的脂溶性色素(葉綠素、胡蘿蔔素、葉黃素)
    茶葉色素是存在於茶樹鮮葉和成品茶葉中的一類有色物質,是構成茶葉幹茶色澤、茶湯顏色及葉底色澤的組成成分,含量的多少及變化對茶葉品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茶葉色素一般分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其中脂溶性色素主要對茶葉幹茶和葉底色澤有影響,水溶性色素主要對茶湯起作用。
  • 茶葉發酵
    說起茶葉,大家常常說「全發酵」「半發酵」「輕發酵」,這跟我們常見的「發酵食品」酸奶、葡萄酒、食醋等,是同一個發酵嗎?他們有什麼樣的不同?1、何謂「發酵」通常所說的發酵,多是指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發酵現象早已被人們所認識,但了解它的本質卻是近200年來的事。
  • 全面解析水解酸化池的運行控制與影響因素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水解酸化池用於工業廢水比重大的城市汙水處理廠,COD去除率為57.62%,BOD5去除率為51.64%,SS去除率為85.9%,氨氮去除率為32.13%,總磷去除率為62.01%。起到了良好的強化預處理作用,本文針對某水務某汙水處理廠水解酸化池的實際運行情況,分別對其運行控制與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指出了設計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 酶在紅茶製造過程中的活性變化及作用
    綠茶的鮮葉加工,必須首先通過高溫殺青,破壞酶的活性,才能形成「清湯綠葉」等品質特點;相反,紅茶的鮮葉加工,則恰恰是充分地利用了酶生物化學作用,在酶促反應下形成了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徵。破壞還是利用酶在制茶工藝中的主導作用,是綠茶和紅茶品質特性形成截然不同的根本所在。
  • 茶葉為什麼要殺青
    殺青是大部分制茶工序的重要步驟,其作用主要有三點。大多數酶是由蛋白質組成,其活性易被溫度、化學環境(如pH值)等因素影響。茶葉的「殺青」,就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茶葉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鮮葉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終止發酵,決定茶類。
  • 三界黑金茶葉罐,精細品質觸達人心
    相比於年輕人對於碳酸飲料的喜愛,長輩們對於茶的痴情,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身邊很多喝茶的親朋好友都很重視自己的茶杯,家中茶具擺一套,就連出門遛彎都要提拎個紫砂壺在手中。然而當他們拿出茶葉罐開始沏茶時,不少人都會大跌眼鏡。
  • 氮元素影響茶葉中代謝物積累和基因表達
    研究發現,不同氮條件處理下,茶葉中黃酮類物質的積累及其相關基因的表達模式都表現出最為顯著的差異。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農業與食品化學雜誌》。 中國是世界主要產茶國之一,在實際生產中,合理使用氮肥不僅能夠增加茶葉的產量,而且能夠提高茶葉中胺基酸、嘌呤類生物鹼等化合物的含量,改善茶葉品質。
  • 茶葉發酵跟食物發酵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發酵就是生物體對於有機物的某種分解過程,是一種化學反應,一般是有氧發酵和厭氧(無氧)發酵兩種。工業發酵一切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而實現的工業生產統稱為發酵。像抗生素、維生素、酒、防腐劑、色素等產品。而食物發酵則是指人們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製造的一類食品,比如酸菜、酸奶、醋、醬油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