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直通農村 躬行換來真知

2021-01-11 中國青年報

「到2035年,人民生活將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全國各處的農村,都會像魯家村這樣美麗富裕……」日前,在浙江安吉魯家村田園綜合體觀光小火車上,一位身材挺拔、臉龐黝黑的小夥子正在給遊客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這個小夥子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一名在讀研究生。

課堂直通農村,實踐檢驗理論,研究生教學課堂放到農村一線,學生們向鄉村振興帶頭人學習,到鄉村實踐中提升自己,在服務社會中檢驗教學成果。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海穩表示,把思政人才培養放到基層、農村大地,能夠解決以往人才培養中理論研究和實踐能力「兩張皮」的問題,培養出的「黏著泥土」的研究生懂中國國情、篤定「四個自信」、了解基層狀況,對群眾充滿感情、能解決實際問題,並切實投身到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廣闊實踐中來。

在基層歷練中增長知識才幹

從2018年開始,杭電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舉行改革,規定在畢業所須修滿的27個學分中,必須包含「去全省設立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進行不少於3個月的鄉村基層鍛鍊,由鄉村勞動模範擔任社會導師」,這一必修環節佔2學分。

「可以理解為,思政研究生須下農村鍛鍊3個月才能畢業。」王海穩說,從2018年4月開始,學校共派出34名思政教育在讀研究生前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源地——安吉,浙江省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縣——德清,以及浙江省生態農業縣——慶元,接受基層教育,在土地中接受實踐教育。

杭電推行「土地+」思政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源自對傳統研究生培養面臨問題的深刻反思:一是重理論輕實踐,以往培養的研究生理論功底不錯,但從學校到學校的普遍培養方式導致其對基層實際不夠了解,做出的論文往往「空泛化、表面化」。二是培養畢業生能力單一,思政專業研究生缺乏多元能力培養鍛鍊的實驗室、企業等現實場景,而如今基層治理實踐日益豐富多元,基層、農村可讓他們在廣闊大地上提升認知、施展身手、鍛鍊才幹。三是研究生就業意願局限於城市、機關、國企等相對舒適領域,較少前往基層、農村及艱苦欠發達地區。

楊楷是杭電馬院研一學生,2020年7月,他先到鄉村報到,向明星村支書學習。安吉的許多村幹部是鄉村能人,能把當年經商的成功經驗用於經營鄉村。楊楷在上墅鄉劉家塘村接受鍛鍊,村支書褚雪松帶領鄉親們把蝸牛山風景區搞得紅紅火火,村集體經濟越做越大,大家都跟著受益。

楊楷和褚雪松一起做群眾工作,一起做鄉村產業規劃,一起出去開會介紹安吉縣踐行「兩山」理念成功經驗。他們還合作為村子拿到了「全國文明村鎮」的硬核招牌。「社會導師的實踐知識和能力,對我的研究生學習是必要補充,我對中國的鄉村實踐理解更充分更深刻了。」楊楷說。

在鄉村實踐中研究解決問題

許多基層幹部意識到,鄉村振興,最缺的就是人才,特別是有思想、有文字能力的大學生。

杭電畢業生張膽瓊在大竹竿村的鍛鍊學習中「成功練級」。在一次走訪企業過程中,她發現村裡的一家企業正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但由於資金不足,遲遲未建高新技術企業設備實驗室。在詳細詢問相關後,張膽瓊了解到,企業擁有兩項發明專利和6項實用新型專利。她研究了安吉縣的科技獎助政策,發現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可通過專利權質押融資獲得貸款,並享受20%的貼息補助。憑藉自己掌握的智慧財產權方面的知識,張膽瓊著手幫助該公司準備專利價值評估材料等。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依靠專利權質押,公司成功從銀行獲得了200萬元貸款。

受到這件事的啟發,張膽瓊把村裡的企業都走訪了一遍,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有專利的企業提升專利價值。她還在十幾家專利代理事務所中挑選最具有競爭力的事務所,推薦給村裡的企業,幫助提升專利申請量。目前,張膽瓊已研究生畢業,並投身安吉基層治理工作。

如今,在安吉縣餘村,村民辦喜事興起了跳大鼓舞的新風尚。這個變化得益於在這裡掛職鍛鍊的杭電馬院研究生沈霄鵬。他剛到村裡發現,同大多中國農村一樣,一到晚上六七點,餘村的大媽們就在村裡的文化大舞臺跳廣場舞。有舞蹈底子的沈霄鵬也加入了大媽們的廣場舞大軍,順利融入了村裡的中老年社群。

從2018年6月開始,安吉縣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其實,作為美麗鄉村建設「模範生」的餘村,更早就以村民自治決議的形式決定全村不放煙花爆竹。可村民們或多或少有些小嘟囔:「村裡要辦喜事,不放煙花爆竹,沒有喜慶氛圍啊!」機靈的沈霄鵬很快就玩出了「新花樣」。他決定教大媽們跳大鼓舞,其實大鼓舞和廣場舞差別不大,但顯然更熱鬧,更能為婚嫁、喬遷、店面開張等喜事助興。本來就是「廣場舞明星」的沈霄鵬很快得到大媽們響應。隨後的日子裡,一到周末,沈霄鵬就和村裡的大媽們揮汗如雨,一起在村裡文化大舞臺排大鼓舞。

「餘村喜事大鼓舞已經是一道獨特風景了,既環保,又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我想它是兩山理論在餘村的生動實踐,當然,我們要感謝沈霄鵬給我們帶來的生活新氣象。」餘村老支書潘文革說。

在服務社會中檢驗教學成果

杭電馬院規定,研究生在鄉村實踐鍛鍊,都要有相關科研實踐成果。3年來,研究生們共寫出《奮力打造踐行『兩山』理念的全國標杆——以餘村實踐為例》《抓住發展紅利期,佔據旅遊市場優勢地位——關於安吉魯家村發展的幾點思考》《盤活鄉村資源,打開兩山轉化通道研究》等20餘篇論文,許多意見和建議頗有價值,被當地黨政領導採納。

「寫在大地上的論文,帶著對土地的深厚感情,既務實又接地氣,思政教育專業的研究生,了解了中國偉大實踐,才能更好地參與服務偉大實踐。」王海穩說。

據杭電一些研究生導師反饋,這些經歷過一段時間基層學習、勞動、鍛鍊的研究生,呈現出精神面貌、現實認知、綜合能力的明顯提升。他們所寫的論文,廣泛涉及農村、基層的豐富治理實踐。在做實踐項目、處理實際問題中,對困難挫折及複雜問題不畏難,展現出較好的處理能力。現在,思政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第一志願去基層、農村的比例大為提升,目前有相當數量研究生已在基層、農村就業服務並嶄露頭角。

「這些年來,杭電馬院培養的研究生,知識結構和精神面貌大為提升,實踐證明『校地合作,共謀發展』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愧是一條新路子。」杭電黨委書記王興傑表示,鄉村基層缺人才,學生缺鍛鍊,此舉深化了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培養了學生向大地學習、於土地中躬行的深厚感情和實踐能力。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06日 08版)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課堂直通農村」,理論方接地氣
    「課堂直通農村」,固然與思政專業研究生培養相通相融,但事實上,多去農村走走、多去基層轉轉,恐怕應該是「接地氣」的教育理念當秉持的通用法則。寫在大地上的論文,帶著對土地的深厚感情,打通的是研究生教育最核心的「任督二脈」。一方面,逆轉了傳統教育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慣性。
  • 英語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英語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中國文盲,不懂語法,漢語也是對答如流;一個英國文盲,從沒學過語法,英語也是對答如流。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光說不練假把式。那些整天叫嚷著英語語法學不好,英語就學不好的英語培訓機構,其實良心大壞,語法學不好還勵志或雞湯的機構,感覺就是些水貨英語教師。
  • 認識自己的無知,才是真知的開始——胡嬌嬌分享
    更重要的是我們博愛的聶老師從第一次上課至今都是在以把我們打造成為「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職業化選手為導向,而不斷去發現我們的思維和認知盲區,且毫無保留傳授他20多年企業管理實戰經驗,通過 「管理+IT」的《自管理》系統進行手把手傳授。這套系統在目前國內甚至是國際上來說,都是極度稀缺且具備高商業附加值的。慶幸自己和大家一樣都是幸運的能加入這個班,在聶老師的輔導下進行蛻變、進化!!!
  • 《變形計》:以獻祭農村孩子,換來的「成名計」
    尤其是第一季《網變》中,作為城市問題少年的魏程在貧瘠的農村流下悔恨的淚水,決心從此改過自新時,引起無數電視機前的觀眾熱淚盈眶。一時間,關於《變形計》的教育意義更是好評如潮,受到中宣部、公安部等部門的表揚和嘉獎,這讓《變形計》更是肆無忌憚。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走出教室的地理課堂
    2019年10月27日,在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陳志強教授,附中地理組組長黃榕青等老師的帶領下,高二部分學生在福建農林大學的福建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園、宦溪鄉春倫茶山及閩侯鯉魚洲茉莉花種植基地,接觸了一堂生動、精彩的地理課堂。通過土壤野外考察,有助於落實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尤其是對培育地理實踐力及人地協調觀大有裨益。
  • 清華大學研究生新生開學,校長邱勇「給生命以溫暖,為理想而躬行」
    典禮上,清華校長邱勇講述了同學們身邊動人的「戰疫」故事,勉勵新生,要永葆心念蒼生的情懷,堅守公平正義的價值,確立兼濟天下的志向,給生命以溫暖,為理想而躬行。鑑於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今年,清華開學典禮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線下設置了包括五道口金融學院和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在內的32個會場,並面向全球進行中英文雙語直播。
  • 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感受農村廣闊天地,學生們鏡頭裡的...
    松江一中將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走下田埂,走進農家,學生們在與農戶的交流中進入了另一個「田野」課堂,上到國家三農政策,下到養老金發放、村民收入、交通出行、娛樂生活、蓮稻養殖技術、垃圾分揀機……一個接一個的新名詞成為了學生們「解密」新農村的線索,激發了大家的好奇心和學習驅動力。
  • 農村老房換瓦,什麼時候換好?要注意些什麼?
    很多人都會說,這老房子換瓦,只要不下雨什麼時候換都可以,該換的都換,還有什麼好注意的。其實不是的,各行有各行的規矩,各行也有各行的難處。今天就和大家說說,老房子換瓦,什麼時候換比較好?要注意些什麼?一般的老房,不是漏雨漏的很厲害,使得主人家特別厭煩,一般都不會下大決心去換瓦:對於房子來說,都是為家人遮風避雨的地方,但到了房子「大落大漏,小落小漏,不落都有三天漏」的地步,還真的影響到家人的生活。家裡沒有錢的就想辦法把屋頂的瓦從新翻修一下,要是手頭有點小錢的,都願意把屋頂瓦換掉。
  • 北科院營養源所《實驗出真知》合集大放送!
    各位小夥伴們,歡迎大家來到《實驗出真知》。今天我們將為大家講述有關網紅食品、乳製品、代餐食品和面膜相關的實驗內容,你準備好了嗎?01 網紅食品的科學探秘如今網紅食品已成為舌尖上的新寵,儘管好吃、好玩,但多數曇花一現,實踐證明營養健康才是可持續發展之道。
  • 農村小學科學課的課程資源哪裡來
    與城市相比,農村小學科學實驗室條件比較簡陋,網絡資源普及率較低,科技館、博物館大多建在距離較遠的城區,農村學生參觀很不方便……那麼,農村小學科學課程真的完全缺乏資源和絕對處於劣勢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 「亞洲第一人」胡海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總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農村用來飲水的井,多深比較好?能否幾年換一次?
    農村自己打深水井,到底要多深,決定於當地地下水脈的走向和距離地表深度,也就是說,必須因地制宜打井,打多深才好,不是你主觀意願能夠左右的。很多人不了解地下水系走向,可能以為到了多少米以下,就全部是水了。其實地下水系複雜,像我們地上河流一樣,也分各自的走向和區域。
  • 劉老師讓小呆呆換一條泳褲上遊泳課,小呆呆卻把絲襪穿到課堂
    劉老師讓小呆呆換一條泳褲上遊泳課,小呆呆卻把絲襪穿到課堂 劉老師讓小呆呆換一條泳褲上遊泳課
  • 農村俗語「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說的什麼意思?
    而農村,也在歷史的長河中海納百川,在農村,世代居住著善良淳樸的農民,在漫長的歲月中,在日積月累下的耕耘勞作下,總結出很多富有實踐和科學的經驗,在一輩一輩農民口中流傳下來,這就是農村文化的瑰寶,我們傳統的農俗。然而,近年來隨著「城市圈」不斷的擴大,農村進城人員逐步的增多,那些農村的俗語也漸漸被人遺忘!
  • MURPHY摩菲熱能-蒸汽翅片管換熱量計算公式
    此種暖氣片用水少,只需要熱水經過一根直通的管子,不需要熱水在整個片體中循環。因此適合獨立取暖的用戶使用,以達到節省取暖開支的效果。暖氣片需要熱水的循環有一定的速度,大約150KG/h(150千克/小時)。
  • 衰衰親身體驗實踐出真知,不料毀壞車輛反遭懲罰
    同學們大家好,我們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自實踐才能得知正確的選擇,親自動手還能鍛鍊我們的自主獨立能力,衰衰就是這樣一個善於動腦的同學,對於一切不明白的原理,都要親自動手來確認答案,可是卻因為過度的實踐毀壞了車輛,遭了了嚴厲的懲罰。
  • 直擊農村「網上新生活」——廣西鄉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南寧3月24日電 題:直擊農村「網上新生活」——廣西鄉村走訪見聞  新華社記者劉偉、陳一帆、李俞輝  直播帶貨、網上上課、數字網絡圖書館學習……記者近日在廣西多地農村走訪發現,當地幹部群眾在嚴格防範疫情的同時,積極利用網際網路開展生產、生活和學習,開啟「網上新生活
  • [直通香港]香港積極改善溫室效應
    [直通香港]香港積極改善溫室效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9日 14:28 來源:CCTV.com 進入[直通香港(news)]>>   CCTV.com消息(直通香港):其實,溫室效應所產生的不良後果也遠不止是這些.
  • 移相控制ZVS PWM全橋變換器的直通問題分析
    每個橋臂的兩個功率管成180°互補導通,兩個橋臂的導通角相差一個相位,即相位角,通過調節移相角的大小來調節輸出電壓。VT1和VT3分別超前於VT2和VT4一個相位,稱VT1和VT3組成的橋臂為超前橋臂,VT2和VT4組成的橋臂為滯後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