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巨大星系誕生於大爆炸後15億年(或者當前年齡10%的時候),這個星系產生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冷啟動」產生的,何為「冷啟動」?
來源:NRAO, AUI and S. Dagnello NSF
在標準的星系形成模型中,當宇宙中氣體(稱氣體可能不合適,實際上可能有電離狀物質、氣體、宇宙塵埃等)聚集在暗物質的擴散「暈」周圍時,星系會合併,在合併過程中,氣體物質相互碰撞,在進入新生星系的中心時會變得非常熱,在它開始形成恆星之前,必須要花時間冷卻下來。
然而,通過類似銀河系的螺旋形的吸積盤,沿著長長的暗物質絲流入年輕星系的氣體可以保持相對較低的溫度,從而使恆星的形成更早更快。這種被稱為「冷啟動」。
這項發現意味著,宇宙早期第一批星系的形成方式,可通過冷吸積或與其他年輕星系碰撞而成。
科學家利用智利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在已觀測到的最亮的類星體前需找星系。來自類星體的光線會被目標星系(如果存在的話)吸收部分光線,從而形成一個陰影。
通過這種方式,天文學家在2017年發現DLA0817g星系存在氣體旋轉運動,形成所謂的「沃爾夫盤」,為紀念已故天文學家亞瑟·沃爾夫,他的同事們用他的名字命名。後續在哈勃望遠鏡的觀測中,觀測到DLA0817g外邊緣存在一個區域,平均每年產生16顆太陽大小的恆星。驅動物質進入沃爾夫盤的物質,科學家懷疑是某種暗物質細絲。
本科學發現由德國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nomy的Neeleman 、美國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 J. Xavier Prochaska,以及他們的同事完成。
科學無疆,宇宙無窮,九九途鴨,精品內容。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更多: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astronomers-get-earliest-ever-glimpse-of-ancient-giant-gala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