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柔性傳感器系統是什麼樣的?

2020-09-19 中國電氣傳動網

越來越多的生物和非生物脅迫,對植物的生長和產量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因此,對植物健康狀況的準確監測和評估顯得越來越重要。但是,傳統用於這類測量的傳感器通常體積大且笨重,並局限於集中的氣候條件,或需要在氣體交換室中進行測量。

附著在葉片下的集成柔性傳感裝置,可以長期監測植物的蒸騰過程

一種策略是利用柔性傳感器智能化連接植物。不過,由於植物的信號通路相對複雜,因此監測植物的生理信息充滿挑戰。此外,非生物脅迫因素的同步監測,需要持續、柔性、多功能的傳感器系統,以便在沒有性能退化和信號串擾的情況下進行長期監測。

多模態柔性植物健康監測傳感器(左),具有不同功能組件的傳感器結構示意圖(右)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日在ACS Nano上發表的一篇題為《多模態植物健康監測柔性傳感器系統》的研究報導中,日本大阪府大學(Osaka Prefecture University, OPU)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集成的多模態柔性傳感器系統,包括一個室內溼度傳感器、一個樹葉溼度傳感器,一個光學傳感器和一個溫度傳感器,能夠監測植物潛在的生理健康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利用植物蒸騰過程,基於這種「植物-傳感器」生物接口,實現了對大果木棉的長期監測(>15天),直觀地記錄了植物的脫水狀況。

這款以堆疊ZnIn2S4(ZIS)納米片為核心傳感介質的柔性傳感器,不僅能快速響應(~4 ms)感知光照,而且能以持久穩定的性能監測溼度。由於這是首次將ZIS納米片應用於溼度傳感器,因此,研究人員對其溼度傳感機理進行了詳細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在沒有信號串擾的情況下,實時測量了控制植物蒸騰的三種主要非生物脅迫因素:溼度、光照和溫度。

(a)頂部、中部和下部三片葉片被監測的大果木棉,

(b)相應的實時監測結果,自上而下分別為:室內溼度、溫度、光照以及植物溼度。

「很多柔性傳感器已經成功應用於人體健康監測,以及人機互動界面。」柔性電子專家Dae-Hyeong Kim教授說:「這項研究提出的用於植物健康狀態監測的多模態柔性傳感器概念,或將為智慧農業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這款多模態柔性傳感器的製造過程

該項目負責人Kuniharu Takei教授說:「通過合理選擇活性傳感材料和電極,我們解決了長期跟蹤植物非生物脅迫所需要的傳感器性能,並能夠進行無串擾的多通道信號採集。」

未來的進一步研究將包括降低柔性傳感器系統的厚度和重量,增加傳感器功能,以響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脅迫因素,以及提高以時空模式解碼植物化學信號的能力。另外,還將考量環境氣體(如CO2、O2或NOx)對傳感器輸出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詳細講解柔性電子傳感器和構造
    針對特殊環境與特殊信號下氣體 、壓力 、溼 度的測量需求,對普通傳感器提出了新的挑戰  面對越來越多的特殊信號和特殊環境,新型傳感器技術已向以下趨勢發展: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
  • 什麼是模態振型?
    模態振型具有以下性質:1)模態振型為相對量,可任一縮放。也就是說各個位置的振型係數是相對的,可以將各階模態振型乘以任何一個非零數,仍為同一階模態振型。有時,在動畫顯示時,都可以看到振型要破屏而出,這時,實際上是振型放大了很多倍。只有當模態向量乘以了模態坐標,這時得到的結果(也就是響應)才是絕對值。
  • 什麼是應變模態?
    01應用背景傳統試驗模態分析通常採用加速度傳感器作為響應傳感器,但對於輕質結構而言,使用加速度傳感器會存在問題。首先,最初想測量的結構上是沒有這些加速度傳感器的,這些加速度傳感器會改變結構的動態特性,尤其是輕質結構。另一方面,當加速度傳感器在結構上移動時,會存在數據不一致的風險。
  • 多模態數據融合:方法、挑戰和展望
    作者將重點放在使用多種儀器、測量設備或採集技術觀察現象或系統的設置上。在這種情況下,每個採集框架被表示為一個模態,並且與一個數據集相關聯。整個設置,其中一個人可以訪問從多個模態獲得的數據,被稱為多模態。多模態的一個關鍵特性是互補性,也就是說,每一種模態都給整體帶來某種類型的附加值,而這種附加值是不能從設置中的任何其他模態中推導或獲得的。
  • ElastiSense柔性位移傳感器
    l 精確和可重複-基於電容傳感器,高精度。l 多功能-可按需求配置不同的大小,範圍和電氣輸出。傳感器的柔性使得可以在所有三個方向上進行線性和離軸位移測量。我們的位移傳感器可以作為獨立單元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菊花鏈傳感器一起作為系統的一部分使用。在獨立模式下,傳感器需要24VDC電源,並輸出4-20mA範圍內的模擬電流。輸出信號與位移成線性比例,因此4mA對應於0 mm,20mA代表傳感器的最大位移。請與我們聯繫以獲取更多信息。
  • 淺談柔性可穿戴電子傳感器的三大關鍵部分
    針對特殊環境與特殊信號下氣體 、壓力 、溼 度的測量需求,普通傳感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是永遠不缺探索者的。於是科研人員紛紛投身開發新材料 、新工藝和開發新型傳感器;實現傳感器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實現傳感技術硬體系統與元器件的微小型化;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整合的傳感器。同時 , 希望傳感器還能夠具有透明、柔韌 、延展 、可自由彎曲甚至摺疊 、便於攜帶、可穿戴等特點 。
  • 柔性器件-基於雷射刻蝕石墨烯的柔性霍爾傳感器
    在室溫下和100 µA的偏置電流下,該霍爾傳感器還具有〜50 nV /√Hz的低恆定噪聲,這可與最新的低噪聲霍爾傳感器相媲美。並且傳感器具有很高的可彎曲性,很高的耐用性和最高400 攝氏度的工作溫度。最後,作者將該石墨烯傳感器與可變形的彈性體和柔性磁體結合在一起,以實現低成本,順應性和可定製的觸覺傳感器。
  • 實驗模態分析的測試設備
    模態分析試驗在結構性能評價、結構動態修改和動態設計、故障診斷和狀態監測以及噪聲控制分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基於有限元的結構動態設計和動態修改具有重要意義。模態分析試驗是已知激勵和響應,求系統的模態參數。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遙感中多模態和數據融合的挑戰和機遇
    我們將報告這些競賽的成果,介紹每年向社會提供的多模態數據集、有針對性的應用以及對提交的方法和結果的分析。如何考慮多式聯運並將其納入處理鏈?融合提供了哪些改進/新的機會?需要解決的目標和報告的解決方案是什麼?由此產生的下一個挑戰是什麼?
  • 集成壓電傳感器、柔性熱電式傳感器的無線一體式VR手套
    近期,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的科研人員就公布了一項關於體感手套的新研究,研究中指出了一種集成了壓電傳感器、柔性熱電式傳感器(TED)的無線一體式手套裝置,特點是無需外部熱電裝置,可通過無線的方式與PC或VR接收或發送信息,實時模擬與虛擬軟體同步的溫度。
  • 全球生物識別系統市場將達686億美元,多模態識別增長迅猛
    與依靠密碼、PIN或智慧卡的傳統安全系統相比,生物識別系統被認為是更快速、便捷和安全的解決方案。在當下,企業中越來越多地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以提高便利性,安全的身份管理和卓越的人力資源管理。同時,生物識別系統有助於克服關鍵的安全挑戰,例如國際恐怖主義,有組織犯罪以及與身份盜竊和文件欺詐有關的非法移民。
  • 模態試驗中的附加質量問題
    在模態試驗中(如圖1),普遍採用接觸式傳感器獲得結構振動響應信號。當使用接觸形式的傳感器時,傳感器需通過某種形式與被測結構固定連接,一般通過蜂蠟(圖2a)或磁力座(圖2b)等形式。傳感器與磁力座是一種附加質量,一般情況下重量達到十幾克,尤其一個安裝座上放置有三個傳感器時(三向同時測量),或者磁力安裝座重量較大時(圖2c,梁的寬度為30mm),傳感器與安裝座整體的附加質量將達到數十克。
  • 多模態:翻譯研究的新視角
    由此可見翻譯的含義有兩個維度:廣義的翻譯指不同符號系統之間的信息傳遞活動,包括語言與語言之間、語言與符號之間,以及符號與符號之間。因此,翻譯活動本身包含著多模態信息傳遞的內容,我們借鑑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與成果來考察翻譯產品與過程,作為翻譯研究的新視角,具有其內在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 在呼吸的肺部表面3D列印柔性傳感器 隨時隨地監測患者器官
    在人體器官上直接列印柔性傳感器將有利於實時準確的監測患者的器官。但是在不斷活動的器官上列印柔性傳感器十分困難。 目前就面臨兩方面難題:一是列印過程中必須實時監測器官的運動,同時快速的調整噴頭位置和列印路徑;另一方面,列印的生物材料要求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拉伸性能、粘接能力和電學性能。
  • 中美科學家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為此,研究團隊考慮通過設計柔性可延展納米發電機將人體機械能傳化為電能,並將其存儲於柔性可延展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從而實現基於褶皺石墨烯的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此外,將島橋布局的平面 MSCAs 以串行 / 並行方式連接,可形成具有優越能量密度和定製電壓 / 電流的多功能可伸縮能源輸出,並表現出穩定的對抗彎曲和拉伸變形,其中,拉伸變形高達 100%。故此,島橋構型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的設計思路,為構建高性能柔性可延展電源奠定了結構基礎。
  • 多模態 AI 系統?從文本直接創建圖像!OpenAI發布新人工智慧系統
    1月5日,人工智慧(AI)研究組織OpenAI重磅推出了最新的語言模型DALL·E和圖像識別系統CLIP。這兩個模型是OpenAI第三代語言生成器的一個分支。兩種神經網絡都旨在生成能夠理解圖像和相關文本的模型。
  • 智能織物:基於導電織物的防水壓阻式柔性壓力傳感器
    開發出高性能的柔性傳感器對於物聯網(IoT)基礎架構的各種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傳統的柔性壓阻傳感器,大多數工作都集中在改善傳感材料以增強接觸電阻的變化,從而提高靈敏度和工作範圍。但是,要同時獲得在高的壓力區域(> 100 kPa)內具有線性工作範圍並保持可靠靈敏度的柔性傳感器仍然具有挑戰性。
  • 具有三維導電網絡的高靈敏度柔性壓阻傳感器
    由於在可穿戴電子器件軟機器人和健康監測系統等方面的潛在應用,柔性力學傳感器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在過去的幾年中,大量的壓阻式、壓電式和摩擦電式柔性力傳感器已經被報導。對於大多數壓阻傳感器,活性層由導電納米材料和柔性聚合物基質組成。目前,聚合物基材與導電納米材料結合的方法有兩種。
  • 「Science Advances」柔性多功能觸覺傳感器
    當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可穿戴傳感器正在深刻的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在過去的十年中,仿照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研究人員開發了多種柔性傳感器以及電子皮膚器件,其目標是獨立人體之外模擬人類皮膚的觸覺功能,並應用於智慧機器人、健康監測等領域。現有的柔性傳感器已經可以出色的實現壓力和溫度的感知,然而對於材料的識別仍面臨眾多問題。因此,發展多功能柔性傳感器,實現對接觸物體的材料識別成為當前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