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的肺部表面3D列印柔性傳感器 隨時隨地監測患者器官

2021-01-08 騰訊網

在人體器官上直接列印柔性傳感器將有利於實時準確的監測患者的器官。但是在不斷活動的器官上列印柔性傳感器十分困難。

目前就面臨兩方面難題:一是列印過程中必須實時監測器官的運動,同時快速的調整噴頭位置和列印路徑;另一方面,列印的生物材料要求有優異的生物相容性、拉伸性能、粘接能力和電學性能。

圖1 在呼吸的豬肺表面列印柔性傳感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美國明尼蘇達大學Zhijie Zhu等人提出一種原位列印柔性傳感器的方法。研究人員使用了兩套攝像系統:一套攝像系統用於掃描豬肺的表面特徵,規劃列印路徑,另一套立體攝像系統可以實時重建豬肺表面的時變三維幾何形狀,從而調整噴頭位置和列印路徑,整個調整過程只需要60毫秒。

列印所用的離子水凝膠主要由氯化鋰(LiCl)、丙烯醯胺、聚丙烯醯胺、乙二醇和超純水組成。該水凝膠表現出適合列印的流變特性,水凝膠層列印完成後與矽樹脂環貼附在一起,通過鑲嵌到矽樹脂中的銅電極與外界相連。水凝膠層通過紫外光固化之後與豬肺緊密粘結。力學和電學測試顯示列印的柔性傳感器表現出與豬肺組織相似的拉伸性能,傳感器的電阻與水凝膠層的形變呈線性相關。

圖2 列印的柔性傳感器監測豬肺的呼吸

隨後課題組使用列印的傳感器對豬肺的呼吸進行了監測,結果顯示列印的傳感器可以成功的獲取豬肺呼吸產生的形變。

這種自適應的3D列印方法可以增強機器人輔助醫療的能力,實現在人體表面和人體內部自動直接列印可穿戴電子和生物材料。

(文章、圖片來源:南極熊3D列印網)

● 研究人員首次3D列印活體動脈瘤 開發腦栓塞個性化治療方案

● 前方高能!大學實驗室研發出能在10秒內識別冠狀病毒的3D列印傳感器

● 以色列兩家公司合作研究3D列印器官,用於器官移植

● 關注我們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使用運動捕捉技術將3D列印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器官上
    中國3D列印網6月22日訊,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穎的方法,可以部署好萊塢式運動捕捉技術,以協助將傳感器3D列印到可擴張和收縮的器官上。直接列印在運動的軟組織上具有挑戰性,因為傳感器需要能夠適應器官不斷變化的參數。
  • 研究人員使用運動捕捉技術將3D列印傳感器直接安裝在器官上
    中國3D列印網6月22日訊,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穎的方法,可以部署好萊塢式運動捕捉技術,以協助將傳感器3D列印到可擴張和收縮的器官上。直接列印在運動的軟組織上具有挑戰性,因為傳感器需要能夠適應器官不斷變化的參數。另一方面,研究小組的新技術通過使用雙攝像頭實時創建3D列印的工具路徑來克服了這一障礙。
  • 3D列印+納米技術,為可穿戴設備打造靈活又耐用橡膠石墨烯傳感器
    這種材料和3D列印工藝使定製的設備能夠精確地適合用戶的體型,同時與現有的可穿戴設備相比也提高了舒適度,並由於簡單而降低了製造成本。Toyserkani是機械和機電工程的教授,他說這種橡膠石墨烯傳感器可以與電子元件搭配使用,製成可穿戴設備,記錄心率和呼吸頻率,記錄運動員跑步時施加的力量,讓醫生遠程監控病人,以及其它許多潛在的應用。
  • 科學家3D列印軟骨和耳朵 人體器官或能批量生產
    近期,俄羅斯、美國等國家在這一課題上各自取得了一些成果,為因器官短缺而無法進行移植手術的患者們帶來了生的希望。據俄羅斯之聲網站2月16日報導,在俄羅斯烏拉爾地區首府葉卡捷琳堡,開設了一個獨特的實驗室。在那裡,科學家們結合自身以及國外同行的經驗,利用需要更換器官者自身的人體細胞進行「人體零件」的生產,通過3D列印技術成功印製了一塊軟骨和耳朵。
  • 中科院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在可穿戴設備中,用於將生理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的傳感器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基於矽的傳感器相比,具有超薄、低彈性模量、重量輕和高度可拉伸功能的柔性和可拉伸傳感器被廣泛用於人體臨床診斷、人體運動檢測、柔性觸控螢幕、柔性電子皮膚和軟機器人等領域。迄今為止,柔性傳感器主要分為壓電傳感器、電容傳感器和壓阻傳感器。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在可穿戴設備中,用於將生理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的傳感器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基於矽的傳感器相比,具有超薄、低彈性模量、重量輕和高度可拉伸功能的柔性和可拉伸傳感器被廣泛用於人體臨床診斷、人體運動檢測、柔性觸控螢幕、柔性電子皮膚和軟機器人等領域。迄今為止,柔性傳感器主要分為壓電傳感器、電容傳感器和壓阻傳感器。
  • 不一般,柔性傳感器+口罩=人體呼吸監測器!
    檢測到相應的電容信號變化,就可以監測到人體的呼吸頻率,甚至是咳嗽、哮喘、呼吸驟停等症狀。於是,廈門大學劉向陽團隊利用這個原理開啟了一項可以用於監測呼吸的智能可穿戴紡織品的相關研究。研究人員首先搭建了傳感器的模型,並結合現有紡紗工藝進行了工藝設計。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利用這一方法,可以僅使用3D印表機,便能實現製造類似昆蟲的柔性機器人。其中,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就是3D列印出柔性骨架。柔性骨架與傳統的柔性機器人很不同,會像昆蟲的結構一樣在特定區域增強剛度,而傳統的柔性機器人一般只在實體上黏附柔性材料。據悉,一個完整組裝的類昆蟲柔性機器人,由幾個柔性骨架組成。
  • 肺部是呼吸的重要器官,有這些表現,說明你的肺「生病」了
    想要健康的生活,除了要有鮮活跳動的心臟外,肺部也是不能缺少的器官。肺是呼吸系統中最重要的一環,我們吸入體內的新鮮氧氣和廢氣需要在此處完成交換,而後氧氣再隨著血液進入身體各處。同時,肺部還有調節全身水液、造血等多項功能,所以肺對人體有重要的意義。
  • 劍橋大學黃豔燕團隊聯合發明3D列印微納米纖維傳感器
    假如把微納米導電纖維組裝為 3D 結構,就能開發出新型透明透氣的柔性電子器件,其可以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電子傳感器等。因此,用微納米纖維製作的呼吸傳感器,是個超小型懸空透明體,它不依附任何底板、比表面積也比較大,因此可以非常靈敏地感受到呼吸中的溼氣。
  • Nano Energy:基於面投影微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的共形壓電傳感器...
    隨著柔性電子領域的快速發展和物聯網技術的普及,能夠用來監測人類生理指標(如心跳、脈搏、運動周期、血壓等)和機械運行狀態(如主軸跳動、機器人運動狀態感知等)信號的可穿戴電子器件逐漸應用到社會生活中。
  • 3D列印,給眾多需要器官的患者福音!不要放棄!
    但是要說列印人體器官我相信很多人不信,但這確實是事實,而且還不止一種器官!3D列印心臟3D列印心臟就是其中一種,全球每年都有幾千萬人忍受因心臟病帶來的痛苦。但是現在一個好消息來了,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學院,成功研發出世界上首款3D列印的心臟,該心臟採用矽膠材料。
  • 3D列印器官,實現完全「自主存活」還要多久?
    藥明康德AI/報導 人體組織器官的最大弱點之一就是,不能再生。一旦由於各種事故導致器官不可逆損傷或病變,除了找到血型一致的器官捐獻者外,患者只能承受器官損傷或病變所帶來的痛苦甚至死亡。但是,找到血型一致的器官何其困難!
  • 血氧飽和度極低卻無呼吸困難?「隱性缺氧」或不知不覺致新冠患者死亡
    如果病人在家使用一種叫做脈搏血氧計的氧氣監測設備來監測症狀,他們可能會更快地尋求醫療治療,並最終避免最具侵入性的治療。「這不是一個新現象。」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肺部科學和重症監護醫學部門負責人馬克·莫斯(Marc Moss)博士說。他表示,在其它一些情況下,患者的氧氣含量極低,但不會感到窒息或缺氧。例如,一些先天性心臟缺陷會導致血液循環繞過肺部,這意味著血液的含氧量很低。
  • 超細的3D列印纖維可以監測口罩的滲漏情況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的最新進展生產出了電子纖維,這些纖維可以在肉眼看不見的前提下作為健康監測的傳感器。該纖維最初被運用到一種可攜式呼吸傳感器來做演示,但團隊表示,該方法也可用於生產低成本的傳感器,用於一系列應用。
  • 留學生聯合發明比頭髮細一百倍的3D列印微納米纖維傳感器
    假如把微納米導電纖維組裝為3D結構,就能開發出新型透明透氣的柔性電子器件,其可以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電子傳感器等。   基於此,王文宇和團隊製作出一款可穿戴呼吸傳感器,由於導電纖維具有高透氣性,該傳感器能在水汽自由透過的情況下,檢測呼出氣體水汽的時空分布信息。   圖|可穿戴的低成本呼吸檢測器   具體來說,該傳感器可以檢測正常呼吸、快速呼吸和咳嗽等不同狀態下的呼吸頻率和呼出氣體擴散情況。
  • 應用納米SnO2石墨烯墨水3D列印一氧化碳傳感器
    傳感器現有的製造方式比較昂貴、耗時間且需要特定的條件,如高溫及製造過程中很多步驟。      「此外,塊體的SnO2傳感媒介通常必須被加熱至400℃以上以實現充分的CO反應。」—研究人員描述道。「這樣溫度則限制了聚合物薄膜(作為柔性和薄膜電子的支撐)的發展。」
  • 柔性電子與複雜生物組織之間的3D界面
    文章從柔性材料的選取和器官表面,器官內部,以及組織、細胞等不同層面上對生物電子界面的設計思路進行了綜述,並對其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分析和展望。對於柔性電子而言,可選取的柔性材料涵蓋了無機,有機以及複合材料。雖然矽等無機材料具有極為突出的電學特性,且已有成熟的製造方法,但其剛性和脆性的特點則需要利用額外的結構設計來適應器件在使用中的形變。
  • AI控制猴子大腦;HIV感染風險可降為零;3D列印器官大突破……
    整個過程就像用一種神經元自己的語言與之進行交流,傳感器和AI對生物大腦的窺視令人興奮(下圖左為進化調整的圖像,右為自然圖像)。   網友:人類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   2   3D列印器官獲重大突破
  • 具有三維導電網絡的高靈敏度柔性壓阻傳感器
    由於在可穿戴電子器件軟機器人和健康監測系統等方面的潛在應用,柔性力學傳感器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在過去的幾年中,大量的壓阻式、壓電式和摩擦電式柔性力傳感器已經被報導。對於大多數壓阻傳感器,活性層由導電納米材料和柔性聚合物基質組成。目前,聚合物基材與導電納米材料結合的方法有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