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2020-05-08 航天君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今天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13時33分,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它的試驗成功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前面的小插曲,不影響此次長5B發射任務的偉大!

為何說此次發射任務是一次偉大的發射,長5B火箭的發射成功,檢驗了火箭的安全性,為我國後續空間站建設任務檢驗了火箭的多項性能。當然長5B的發射成功,更是一掃火箭製造系統和發射系統的陰霾,中國人用實力證明了長徵系列火箭依然是全球安全性能,發射成功率最高的火箭之一,也為後續的國際客戶吃下定心丸。另外,今天安全返回的飛船更是為我國後續更為重要的載人登月計劃打下了基礎。按照載人辦發布的消息來看,未來2、3年的空間站建造階段,有4次航天員來到空間站,而這4次光臨使用的飛船雖然依然還是沿用我們前期使用的神舟飛船,但此次試驗成功的飛船為後續任務的科研人員和航天員吃下了定心丸。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整個大的任務可以說是十分完美,但如果非要找出一些瑕疵,那就是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出現異常。說到這裡,大家千萬不要緊張,首先注意措詞,為何說是異常,異常不是失敗,這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其次跟大家說一下什麼是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做個通俗的解釋這玩意就相當於一個充氣盾牌,他的目的就是減少我們飛船在進入大氣層時的速度,保護飛船不受破壞,並且能夠反覆使用。說得更直白一點,這玩意就是貨運飛船裡的一個收納箱,但它有自主返回地球的能力,美國和俄羅斯都試驗過這個技術,但是不無意外都以失敗告終。第二個問題,這個實驗艙在未來會有大作用,但是他要上天還是需要搭載我國的天舟貨運飛船,此次的試驗艙的返回我們可以將之看為是長5B發射的附加題,做對了固然高興,但做錯了我們也不能過度沮喪,畢竟這是試驗艙,試驗就要允許錯誤的存在,只有找到錯誤我們後續才能進行改進,因此下一階段項目的科技人員任重而道遠。總的來說,如果試驗艙安全返回,那麼本次長5B發射可以做到100+20,試驗艙出現異常,本次任務也是滿分任務!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被逼出來的中國空間站!

眾所周知,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我國就曾想與西方國家在航天領域進行深度的合作,這其中就包括了國際空間站計劃以及歐洲的全球定位系統等重大項目。雖然西方國家在發展國際空間站時對各國標榜該項目屬於全人類,這也是為什麼叫「國際空間站」的重要原因。早在2000年年底,參加國際空間站就是我國五年計劃中所設立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當美國向英國、法國、日本甚至巴西這樣的國家發出邀請後,當我國向美國提出請求時,美國卻直接拒絕了我國的合作意向。根據美國的相關法律規定,禁止與中國進行此類合作以及對「中國太空項目與軍方關係密切」的擔憂,是美國拒絕我國參加國際空間站項目的重要理由。而一直以來西方就對我國進行著非常嚴格的技術封鎖(巴黎統籌委員會),即便是到現在這樣的技術封鎖也沒有放開。加上《瓦森納協議》等協議的存在,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是全方位的、持續性的。因此說,後續的中國空間站,完全是被美國逼出來的!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在國際空間站項目上俄羅斯8年宰了美國270億

截止今年2019年7月在近8年的時間裡,為了將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美國一共在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上,累計向俄羅斯支付了39億美元(相當於270億人民幣)的「座位費」!綜合算下來,一個往返空間站的飛船座位價格在5100萬美元左右。美國人可被俄羅斯痛宰了一筆,但沒辦法的事情,美國自己叫停了太空梭計劃,新的太空往返飛船又沒研製出來,在俄羅斯這個死對頭身上花錢也是無奈之舉!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未來中國空間站將成為唯一,美國來我們能要收他多少錢?

國際空間站將會在2024年左右退役,而中國空間站會在大概2022年建成,到時候整個太空中,只有中國的天宮空間站還在軌運行,全球國家只能找中國來進行合作,那麼問題來了,未來飛天的席位要如何分配呢?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載人辦曾多次強調,「中國的空間站不僅屬於中國,也將向全世界敞開」,從官方的措辭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國空間站是免費不收錢的,不僅如此,中國還會提供免費的上行發射、測控和回收等保值性服務支持。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免費是有前提要求的,只有滿足這個要求的國家,我們才會為其分配進入空間站的名額。更重要的是,這個「前提要求」能為我國創造出遠超金錢的利益!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歐洲眼疾手快,加緊與中國合作

從2018年開始,歐洲空間局(ESA)派出了多名德國、法國和義大利籍的太空人,和中國太空人一同訓練。目前,來自這三國的太空人正在學習中文。BBC稱,美國不會和中國在太空領域合作,但歐空局對此持開放態度。此前,中國宣布將新的空間站對國際研究開放,歐洲也率先加入了這一計劃。目前,歐洲太空人將在中國太空艙進行訓練,未來將和中國人共同前往太空。德國籍太空人Matthias Maurer表示,自己希望能在2023年成為首批和中國人一起進入太空的歐洲太空人。

載人飛船返回,空間站大幕開啟!俄8年宰了美270億,我國該如何收費

中國空間站的大幕已經拉起,看著被逼出來的長徵5號火箭,中國空間站,我們只能說,曾經的我你們愛搭不理,如今我要你們高攀不起。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相關焦點

  • 僅僅八年時間,俄羅斯就痛宰美國270億,我國空間站咋收費?
    在早些年技術尚不發達,科學知識沒有普及的年代,人們對於太空抱有神秘的幻想,將其看做神聖的存在,而在我國古代也有專門從事天象研究的職業,通過對天象的觀測預測禍福,在當時就有簡單版的天文望遠鏡的誕生。比如各個國家爭先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在這一領域,僅僅八年的時間俄羅斯就痛宰美國270億,而我國總工程師卻願意免費提供服務,但是有一點特別要求。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返回艙平穩著陸的那一刻,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大廳裡,熱烈的掌聲頓時響徹整個大廳。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的篇章。
  • 中國首個空間站、全新載人飛船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昨日宣布,我國空間站核心艙初樣產品、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已經安全運抵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也將在2月底運抵,後續將進行發射場合練及首飛任務,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大幕即將拉開。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圓滿成功,再來盤點一下國外載人飛船的情況
    就在昨天(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載荷組合體被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
  • 新時代大幕開啟:2021年人類航天五大看點
    2021年,世界航天將迎來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將會成為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中國正式進入空間站時代人類航天最難的技術莫過於載人航天。1961年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率先突破並全面掌握這項技術,之後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直到2003年10月15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才打破這項壟斷。時至今日,中、美、俄依然是僅有的三個全面獨立掌握各項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 美國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和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相比哪個更強
    本次飛行若一切順利,載人龍飛船將在飛行19個小時以後,將與空間站對接,兩人隨後進入空間站,預計飛船與空間站合體運行110天左右返回,若按照設計要求,它可以在軌運行210天。以前的載人飛船都使用逃逸塔作為救援手段,但載人「龍飛船」可利用自帶的8臺「超級天龍座」發動機系統進行逃逸,當火箭出現故障的時候,飛船啟動自身攜帶的發動機,就可以將自己推離火箭,這也使得該飛船具有了火箭發射過程中的全程逃逸功能,逃逸後後啟動自行降落系統,就可以安全的返回地面,所以該飛船的安全性能也是很有保障的。
  • 1999年8月28日 俄和平號空間站運行13年後被關閉
    「和平」號空間站第一部分發射於1986年2月20日,其它部分在隨後的歲月裡相繼發射升空組裝。「和平」號設計壽命為5年,已超期服役8年,累計發現障礙1400多處。「和平」號由前蘇聯國營動力公司製造,自發射入軌以來,一直也由該公司負責其運營。蘇聯解體以後,該公司部分實現私有化,但是政府仍然保持著控股權。
  • 聯盟號飛船著陸 俄歐美3名太空人從空間站返回
    原標題:「聯盟MS-09」飛船著陸 3名太空人平安返回地球中新網12月20日電 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9日,俄羅斯飛行控制中心消息稱,3名太空人乘坐「聯盟MS-09」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成功從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在哈薩克斯坦草原上著陸。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來源:人民日報圖為返回艙著陸現場。汪江波攝(新華社發)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俄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快速對接
    2020-10-14 23:41:55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莫斯科10月14日電(記者李奧)俄羅斯「聯盟MS-17」載人飛船14日升空,約3小時後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完成對接,將3名太空人送上空間站。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網站消息,搭載「聯盟MS-17」飛船的一枚「聯盟-2.1a」型火箭於莫斯科時間14日8時45分(北京時間14日13時45分)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後進入預定軌道。在與運載火箭分離後,「聯盟MS-17」飛船按快速對接模式繞飛地球2圈,追上國際空間站,並與其「黎明」號實驗艙順利自動對接。
  • 首個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開啟人類航天新時代
    (CCP)對安全性的要求是:飛船發射上升段和返回下降段太空人損失比不得超過1:500,即每500次任務最多只能損失1位太空人。而龍-2飛船自帶8臺逃逸用SuperDraco超強發動機,由雷射3D列印鐵鉻鎳材料製造而來,能力強大,且可重複使用,能夠提供的安全保護周期更長。
  • SpaceX載人飛船返回地球
    首次載人試飛任務的SpaceX龍飛船成功濺落在大西洋面上,標誌著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北京時間2020年8月3日凌晨2點53分左右,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濺落在大西洋面上,這是龍飛船首次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也標誌著世界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開始。
  • 馬斯克龍飛船成功返回,俄航天局長:這種回收技術過時了
    【ALENG 自媒體】8月8日晚間自媒體專稿,馬斯克在載人龍飛船順利完成了首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兩名太空人也已經從國際空間站安全返回。作為世界上第一個由私人航天公司承擔的載人發射任務,龍飛船的安全返回,對於馬斯克和他的Space X公司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成就,這家私人太空公司成立短短12年時間,就已經取得了其他機構幾十年都無法取得的成績,不得不讓人為馬斯克豎起大拇指。
  • 剛剛,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美麗的降落傘碩大的氣囊返回艙離地面越來越近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安全回歸,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前期試驗照片:收傘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
  • 俄聯盟號載人飛船升空 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
    TMA-09M【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SORAE網站5月29日報導,搭載第36、37批長期在空間站考察太空人的俄「聯盟TMA-09M」載人飛船於當地時間5月29日2點31分(北京時間4點31分)成功從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基地升空。
  • 十年來第一艘載人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美國將重回太空統治地位
    說起來有些諷刺,曾經第一個登月,也是唯一成功登月的美國,居然在載人航天上沉寂了將近十年,自2011年太空梭退役以來,美國一直用的俄羅斯航天的聯盟號飛船去到國際空間站,這一用就是整整十個年頭了!,NASA終於在2011年讓太空梭徹底退出了現役,但當時美國已經放棄飛船超過30年,2000年後的大型火箭和飛船一直都想撿回來,但無奈總是被各種因素打斷,所以從2011年開始,美國的載人航天就在裸奔狀態!
  • 馬克思的SpaceX商業載人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停留63天後成功返回地球
    北京時間8月3日凌晨,據美國廣播公司(ABC)消息稱,美國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完成了首次的載人飛行試飛,最後以「海面濺落」的方式成功的返回了地球。從這一商業計劃的開始,到現在首次試飛的成功,標誌著這一商業計劃在這一階段的完成。這也成功標誌著SpaceX在商業載人飛船的競爭中取得了獲勝,也打開了商業化航天飛行的序幕。
  • 俄航天集團公布載人飛船發射失敗原因,聯盟MS-11將於12月3日升空
    俄羅斯航天集團載人航天計劃執行主任謝爾蓋·克裡卡廖夫31日表示,10月11日俄載人飛船發射失敗的原因,是負責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發生故障,導致運載火箭的助推器未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克裡卡廖夫當天在莫斯科對媒體表示,根據俄調查委員會日前做出的結論,10月11日一枚「聯盟-FG」型運載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聯盟MS-10」飛船,負責對該火箭助推器與芯一級發出分離指令的一個傳感器工作異常,導致一臺助推器未能及時分離到安全距離,進而引發該助推器撞擊火箭芯一級的燃料箱,致使燃料箱破裂,芯一級損壞,無法繼續執行發射任務。
  • 美法院就華為起訴案給美政府發傳票、2022年前我國載人飛船將批量...
    (新京報)2022年前我國載人飛船將批量生產「我國空間站建成後,負責運送航天員的載人飛船將根據空間站任務需要,像航班一樣發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9日向記者表示,未來我國飛船將告別「訂製」,開始小批量生產。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階段,主要任務是突破和掌握關鍵技術,載人飛船主要根據攻關任務確定狀態開展研製,計劃以載人飛船和空間實驗室等太空飛行器研製進展為主線,都準備好了再發射。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新華社酒泉5月8日電(李國利、鄧孟)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8日13時49分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2時21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控制試驗船完成返回制動,進入返回軌道。13時33分,服務艙與返回艙成功分離。13時49分,試驗船返回艙安全著陸。搜救分隊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併到達著陸現場開展處置,經現場確認,艙體結構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