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自中印加勒萬河谷激烈衝突事件發生後,新德裡方面與印度軍方的現實態度就非常反覆無常。
新德裡態度反覆無常,印軍態度180度大轉變
6月18日,莫迪在電視臺公開喊話:「我向全國人民保證,我們的陣亡士兵絕不會白白犧牲」;19日,印度國防長辛格與國防參謀長在軍隊會議決定,提高印度三軍警戒水平,授予拉達克地區一線部隊決斷權;19日,印度外交發言人喊話:「中方試圖單方面改變該地區(中印拉達克地區)現狀導致暴力衝突。」
這樣的回應,怎麼看都像是印軍鐵了心要與中方繼續對峙,維持僵局了!可再看,17日中印外長通話,印度外長蘇傑生允諾,落實雙方領導人共識,通過對話和平處理邊境爭端,緩和雙方局勢。
19日,莫迪在主持召開全印黨派大會時,其坦言:「中國並沒有闖入印度邊境,更沒有佔領印方的任何哨所。」
同樣,21日,印軍對拉達克地區態度也發生了180度大轉變,印空軍參謀長巴哈杜爾喊話道,印度將士仍會不惜一切代價的保護印方領土,但印方更應該以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外交方式來實現。
輿論讓印軍兩難,中方必須保持高度警惕
新德裡與印軍之所以前後口徑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內的聲討抗議浪潮。部分主流印媒的高調宣傳與渲染,再加上美國輿論不懷好意的拉偏架,都讓莫迪政府與印軍陷入兩難窘境。
印度外交已經作出了允諾,願意與中方共同促進邊境局勢的降溫,緩和雙方關係。但另一面印度國內又爆發了一片「愛國反抗」情懷,高喊「不懼戰爭」、「復仇雪恥」的叫囂口號,這就讓印軍無法不做做樣子。
擺在印方最大的選擇就是不能輕易地退,必須給印度國內民意與軍方嘴硬派一個臺階下,真正到頭來印度的選擇很可能是拖,拖到輿論漸漸淡化了事態。
印軍是沒有辦法做出打這場無意義戰爭的選擇的,中方外交部已經將事件來龍去脈都交代清楚,也明確表明所有的責任都在印方,就連莫迪總理都委婉地表達了中方並沒有錯。如果印軍真被輿論衝昏了頭腦,那麼陷入被動與最大損失方的,必然也是印度。
我方解放軍報曾感嘆道:只有打得贏,才是最根本的安全。等同於「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中方不會以武力去做投機冒險行為,但中方也絕不會在任何時候利用主權來換取苟安,中方仍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排除通過武力來維護我國領土主權。
中方從最早的衝突對峙就已經明確了態度與立場,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地區位於中方實控線一側,是中方毋庸置疑的領土主權。中方敦促印方切實履行相關實控線條約,維護好雙方領導人共識,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維護兩國邊境地區的穩定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