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抗氧化劑可改善聚合物的納米級可視化效果

2021-01-11 科技報告與資訊

很多柔性電子設備包括有機太陽能電池、有機電晶體和生物電子器件等都是由導電聚合物製成的。可視化導電聚合物的結構對於進一步開發這些材料並實現柔性電子設備的商業化至關重要,但成像過程可能會造成損害,限制了研究人員所能看到和研究的東西。目前,減少聚合物損傷的主要方法是在非常低的溫度下進行成像。

在接觸某些環境或物質後,體內會產生反應性分子,如自由基,並持續造成細胞損傷。抗氧化劑可以在自由基影響細胞之前與自由基相互作用,將這種損害降到最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將這一概念應用於防止柔性電子器件中導電聚合物的成像損傷,實現了在室溫下添加抗氧化劑可以將光束損傷降到最低。研究人員1月8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聚合物只能用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成像到一定程度,因為用於形成圖像的電子轟擊會破壞樣品。研究人員對這種破壞進行了研究,目的是找出其根本原因。他們發現HRTEM電子束產生了自由基,降解了樣品的分子結構。在聚合物樣品中引入丁基化羥基甲苯,一種經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劑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這種損傷,並消除了對成像條件的另一個限制,也就是溫度。

雖然研究人員沒有定量測試這種方法導致的解析度限制,但他們能夠以3.6埃的解析度對聚合物進行成像,這比他們之前的16埃解析度有所改進。一埃大約是人類頭髮寬度的百萬分之一。聚合物是由相互疊加的分子鏈組成的。此前成像距離為16埃,是鏈與鏈之間的距離,3.6埃的成像,讓研究人員可以直觀地看到沿鏈緊密接觸的模式。對於這項研究中研究的導電聚合物,研究人員可以沿著電子行進的方向進行研究。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聚合物中的導電結構。

相關焦點

  • 納米微粒投藥可明顯改善化療效果
    為了改進他們的方法,研究人員曾試圖將這些藥物打包裝入中空的納米級容器中,從而使它們能夠直接奔向腫瘤,同時繞開健康組織。然而這些「納米微粒」的大小、形狀和構成能夠徹底影響它們在哪裡以及何時起作用。如今,科學家對約100種不同納米微粒製劑的前景進行了調查,進而發現與單獨使用藥物相比,一種傳統的化療藥物被包裹進這些最佳的納米微粒後,能夠在動物對抗前列腺癌的過程中發揮更大的療效。
  • 研究人員用新方法製作納米線材和納米雷射器
    >納米砂磨機訊:他們找到一種新的方法,可用於製作納米尺度的線材以及色彩可調諧的納米級雷射發生器。藉助一種簡單的化學浸漬溶劑工藝,研究人員讓材料「自我組合」成納米晶體、板材和線材。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論文介紹說,他們把一種含鉛薄膜浸入含有銫、溴和氯的甲醇溶劑,再將溶劑加熱至50攝氏度,所形成的含銫、鉛和溴的晶體結構線材直徑在200納米至2300納米之間,長度在2微米至40微米之間。  楊培東說,「讓人驚異的是,這其中的化學過程相當簡單。」
  • 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顆粒中加入銀納米顆粒,3D列印出黃色部件
    在潛在的替代材料方面,之前的研究也發現了碳基光熱敏化劑,如碳黑、石墨烯或納米管,是TPU的替代材料。碳在近紅外光譜中的強吸收性使其與一些更便宜的二極體雷射燒結方法兼容,儘管代價是顏色為黑色。>為了克服桌面LPBF的顏色限制,該團隊假設可以將納米級光熱敏化劑添加到TPU列印粉末中。
  • 研究人員發現可以糾正錯誤的納米級3D列印技術
    代頓大學物理和電光學研究人員Md Shah Alam,詹奇文和趙成龍創造了一種成本更低廉的3D列印方法,該方法可以製造納米結構並消除錯誤,該方法可以在納米級(比人的頭髮小一千倍)上進行。納米技術頂級期刊《Nano Letters》發表了他們的發現。多年來,工程師和設計師已廣泛使用3-D列印來定製項目的快速原型製作,但是直到現在,在納米級進行3-D列印仍然昂貴,富有挑戰性且難以糾正製造錯誤。
  • 一維納米材料光學可視化研究獲進展
    其中一維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等由於其優異的物理和化學性能、便於構建多級結構等優勢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一維納米材料的研究中,最關鍵而同時又是最困難的一個步驟在於如何製取、操縱和應用具有完美結構的單根一維納米材料,從而充分展示其優異性能。由於一維納米材料的長度可以達到毫米級甚至釐米級以上,而其直徑卻往往只有幾個納米,這種跨越多個數量級的尺度範圍為其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
  • 納米尺度的發現可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
    過濾膜可以去除水中的鹽分和其他化學物質,可用於海水淡化生產數億噸的清潔水服務於工業、農業、能源生產和飲用水行業。聚醯胺膜已經在大規模脫鹽中使用了數十年。然而,由於膜厚度很小,內部可變因素較多,人們對膜的工作原理仍知之甚少。如何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來生產清潔水這個問題也困擾了人們數十年。為了幫助設計改進膜,一組研究人員利用電子顯微鏡和三維計算模型,在納米尺度上了解水是如何流過屏障的。
  • 進展 | 生物合成聚蘋果酸可作為癌症醫學的納米載體
    PMLA可天然獲得,鑑於其極其優良的生物可持續性、生物利用度、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其可被用作多種分子的理想載體,包括核苷酸、蛋白質、化療藥物和顯像劑等。目前,PMLA已被成功應用於針對癌症治療的藥物遞送和生物成像等方面的醫學研究。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文獻計量、圖譜可視化等分析方法,結合專家和領域情報人員的研究,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我國納米技術的戰略規劃和發展布局進行了調研分析;基於高被引論文的共被引關係,形成納米技術前沿科學圖譜,揭示了納米技術的前沿方向,對比了主要國家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並選擇了「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納米發電機」「納米藥物」「納米檢測」「納米仿生孔」「納米安全性
  • 英研究顯示黃金納米粒子可提高癌症化療效果
    黃金微粒幫助治療癌症  (記者張家偉)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日前發布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微小的黃金納米粒子能提升癌症化療的效果,並降低化療對病患的副作用  黃金納米粒子,是黃金的納米級顆粒,可用於醫學成像技術、腫瘤檢測等。  帝國理工學院下設的國家心肺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黃金納米粒子很容易被人體癌細胞吸收,他們為這種粒子包上一層化療藥物後,就可以把它們作為「運輸工具」準確地將化療藥物投放到癌細胞上。
  • 【科技前沿】華東師範大學 發現綠茶多酚新功能
    常喝綠茶好處多,儘管有些說法仍需要臨床上的驗證,但中國綠茶中的抗氧化劑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已被國內外多項研究證實對細胞和動物有益。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課題組發現EGCG的一個令人驚嘆的作用:可將治療性siRNA藥物悄悄帶入細胞。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ACS核心科學》,並被選為該雜誌10月封面文章。
  • 『納米 聚合物』美麻省理工學院研製出導熱納米結構聚合物
    該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具有金屬狀導熱係數的納米結構聚合物薄膜」),可能會刺激聚合物絕緣體的研究發展,將其作為傳統金屬導熱材料的輕質、柔性和耐腐蝕替代品,適用於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中的散熱材料,以及汽車和冰箱中的冷卻元件。
  • 抗氧化劑可促進癌擴散
    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研究中心(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兒童研究所(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CRI)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從抗氧化劑中獲益,對於癌症患者,提高其膳食抗氧化劑的使用量,其效果使令人擔憂的,因為抗氧化劑會促使癌細胞擴散。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透鏡改善光學和數據傳輸的性能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3D列印微透鏡,具有可調節的折射率,這一特性使其具有高度專業化的光聚焦能力。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將通過顯著提高計算機晶片和其他光學系統的數據路由能力來改善成像、計算和通信。這項研究由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Paul Braun和Lynford Goddard領導,首次展示了以亞微米精度調整光線彎曲和通過透鏡的方向的能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Light.Science and Application》雜誌上。
  • 研究人員稱氧化石墨烯塗層可改善用來恢復受損器官的植入片性能
    研究人員稱氧化石墨烯塗層可改善用來恢復受損器官的植入片性能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6-30 11:29:23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利用納米技術可將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聚合物與藥物一起製成納米藥物,作為靶向藥物製劑,直接導入病灶部位的器官、組織甚至細胞,達到提高藥物療效,降低毒性的作用;將納米材料作為藥物載體,可增加某些藥物的胃腸吸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將納米材料作為載體,可用於基因的輸送和治療。文章就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 《納米研究前沿分析報告》發布 拉曼、電鏡等技術成主流分析手段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文獻計量、圖譜可視化等分析方法,結合專家和領域情報人員的研究,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以及我國納米技術的戰略規劃和發展布局進行了調研分析;基於高被引論文的共被引關係,形成納米技術前沿科學圖譜,揭示了納米技術的前沿方向,對比了主要國家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並選擇了「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納米發電機」「納米藥物」「納米檢測」「納米仿生孔」「納米安全性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研究人員概述了近幾十年來材料科學領域中一些引人注目的高鉀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由於碳纖維具有導電性,其作為複合材料和電極中的增強材料應用於很多方面,將其尺寸縮小至納米級可能會提高其性能並開闢新的應用[Mao等2013]。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
  • 中科院:新型納米複合離子聚合物電驅動器件問世
    最近,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研究員陳韋課題組製備出石墨烯包裹銀納米顆粒的電極,並在此基礎上成功設計出電化學穩定的新型納米複合離子聚合物電驅動器件。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先進材料》雜誌。    據了解,金屬電極複合離子聚合物是一種新型的智能材料,可廣泛應用於仿生機器人、微醫療器械、微流控、人機互動等領域。
  • 新方法可改變納米藥物載體的形狀
    新華社雪梨11月2日電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新方法,可改變納米藥物載體的形狀,這將有助於其運輸的抗癌藥物釋放到腫瘤,提高抗癌藥物的效果。  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可自動形成球形中空結構的聚合物泡囊,它因穩定性強、功能多樣等優點被廣泛用作藥物載體,但相比而言,自然界中細菌、病毒等都是管狀、杆狀的,這種非球形的生物結構可以更容易進入人體。由於聚合物泡囊很難形成非球形結構,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在人體裡將藥物輸送到目的地的能力。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使用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觀察了聚合物分子在溶液中的結構變化。